分层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采用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因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古今同理。教育鼻祖孔夫子2000年前就看出这个问题,提出了“因材施教”。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方针,着言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可见初中化学教学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具有基础性,培养基本素质和能力;具有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具有发展性——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特长。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禀赋,即不同的素质基础。因此,就应有不同的教学材料,不同的教法,培养素质的侧重点也应不同。
一、目标
本着“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终生负责”的精神,摒弃以应试为目标的“一刀切”的教学体系,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收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进度,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为目标的教学体系,做到“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发展个性,全面提高”。
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虽有各异,但目标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并形成不大的台阶,这些台阶只是反映了掌握同一教材内容在深度和广度的差异。例如在讲授“常见的酸——盐酸”的内容时,对三类学生的不同要求为:
后进生:①识记指示剂遇盐酸的变色情况;②识记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③理解复分解反应得概念。
中等生:①识记酸碱指示剂的概念以及遇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②识记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掌握有关反应的现象; ③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尖子生:①识记盐酸的物理性质,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及遇酸碱溶液的变色情况;②掌握盐酸的化学性质和有关实验现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判断。通过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低层次学生理解教材最基本内容,从培养 识记能力入手,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对中层次和高层次学生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向更高层次的目标递进,做到“保底”而不“封顶”。
二、措施
1、分层设疑
分层设问激疑,启发释疑是分层施教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在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还要注意启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学后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后,给予不同深度的解答和释疑。对于后进生注意问“怎样?”,让他们听懂,以听知,知其然。而对于尖子生则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但要有所知,还要有所不知,于无疑处生疑,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索的余地启发他们多想、多思、多问、多解,举一反三,培养他们探索认识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完CO32-离子检验后提问: 后进生:检验CO32-离子需要加入什么试剂? 中等生:反应现象?反应方程式?还要加入什么?
尖子生:为什么要加入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一半被硝酸溶解,则沉淀中还有什么离子?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把握提问的策略,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发问、回答问题、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并适当向后进生倾斜,优生提出和答题。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顾及全面,铺展知识。在突破重点、难点中,则要提问优等生,引导全体学生深刻理解,扩展知识,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课堂提问时,还要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它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先引导优等生启发,帮助中等生和后进生理解知识,解决疑难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竞争意识,从而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2、习题分度
课堂练习要分层设计、分类选择、分别要求,调整各层次学生的作业量和难度,使尖子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如:学习了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三种可燃性气体后,对这一知识点设计A、B、C三类练习题,要求后进生只要完成A类练习题并鼓励做B、C类练习题;中等生必须完成A、B类练习题,并鼓励做C类练习题;尖子生必须完成A、B、C三类练习题。下面是根据这一知识点所设计的题目:
A、写出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B、如何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这三种气体。
C、将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三种物质燃烧的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1)若浓硫酸的质量增加,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则原气体为()(2)若浓硫酸的质量不变,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气体为()(3)若浓硫酸的质量增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气体为()课外作业的布置必须采取异同相结合的原则。
“同”是指:格式相同,不同层次的作业批改后订正,重做的规范要求相同。“异”是指:①作业中题目的构成不同。尖子生:基础题+综合题+深化题;中等生:基础题+巩固练习题;后进生:基础题+补缺补漏题。②解题的要求不同。尖子生:要求一题多解,对同一习题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答,达到发散思维、一题多变的目的;中等生:要求一题一解,粗类旁通;差生: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大纲要求。
3、分层指导
教学的主导是教师,主体是学生,它是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双边”活动。面对全班几十位成绩各异的学生,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不可能达到“个别化”,只有分类进行。
课堂分类指导是分层教学的关键,主体体现在课堂讲授中,要打破“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练,老师转”的教学模式,重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如:对尖子生主要是引导探究,讨论解惑,巩固提高;对中等生重在自学辅导,解难答疑,落实“双基”;对差生讲授辅导,授之以法,理解巩固。
课外分层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其目的一是进行查缺补漏,完成教学任务;二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造力。课外分层辅导,一般采取个别辅导,“开小灶”的方法,重点放在差生个别辅导上,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兴趣入手,耐心具体辅导,“牵着过河”,使其“进得来,学得进,听得懂,留得住”。对中等生主要是教会学法,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尖子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指导过河”,主要是培养其动脑、动口、动手能力,通过学科兴趣小组,参加各类竞赛,以丰富其思维、想象和创造力。
三、体会
几年来,通过分层教学的尝试和实践,使我从中获得了几点体会:
1、通过“分层教学”,解决了素质教育中的全体性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使差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合格率,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2、通过“分层教学”,还解决了素质教育中的差异性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使优生获得更多时间参与能力训练与提高,发展个性特长,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优生。
3、通过“分层教学”,还能使更多的学生感到更多的关心,得到更具体的帮助,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各类学生愿意学,学得了,学得好。他们在学习中不断体会到探索与成功的愉悦,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总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在于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成功的就会,尝试一下成功的喜悦,达到分类推进,全面达标。
分层教学 ——高效课堂的最佳支点1新的教育观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强调学生素质的形成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完成的。因此,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
所有学科,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要求他们步调一致地在二、三年内学完,我认为这是一种荒唐透顶的教育方法。……我们要让飞机按照飞机的速度飞,让燕子按照燕子的速度飞,让蚯蚓......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经验总结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告诉我,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要提高学生成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仅需要......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前我们的教学基本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
分层教学纲要分层教学总的指导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保证学习主体的时间性和实践性。一、分层教学三个层次的目标C层: 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