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合力、产生效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合力、产生效力
“微说”群众路线活动已经推出7期了,网友们的参与热情真是越来越高(近期就收到500余篇投稿),活动的内容也是越来越丰富(既有先进典型,又有地方经验,更有综合评述),在网络上的反响也越来越大(期期网络飘红)。今天的微说又有哪些“干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专版聚焦
主要刊发有关群众路线活动成效的褒奖,不要八股的,最好是有人、有事、有情的由衷感言Praise点赞场
网言集萃
严小明:“沉”心一片磁铁石 俯首甘为孺子牛
在群教活动中,作为一名下派到村任党支部书记的选调生,广安市岳池县的陈凤玲看着烂堰村已经荒废了的山坪塘、撂荒的良田、无法通车的危桥,至此,她才深刻地理解到“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她不气馁,积极修建活动室、便民桥,维修山坪塘,开办寒暑假“青苗”培训班、开展“农村娃娃-城市妈妈”对接活动和“贤妻良母孝媳妇”评比大赛。如今,活动室已经基本完工,便民桥也竣工通行,山坪塘里储满了水,孩子们欢声笑语,老人们三三两两拉家常……烂堰村的“烂”已成灿烂的“烂”,而她的脸上也充满灿烂笑容。
陈祥发:不要辜负乡情对你的期望
我出生在重庆的一个偏远山村,那里民风醇朴,亲情浓烈。由于我毕业后在县城供职,远离家乡,每逢回老家时乡亲们逮住机会就对我说,“自群教活动开展以来,乡上干部对我们的态度真是越来越好了,甚至亲自到家为我们买米买盐。你也是个官,手头多少有点权,我们也不图你给我们办什么事,只希望你走正道,莫给家乡丢脸”,我很感动,因为我给乡亲们帮不了什么忙,但不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让乡亲们遭人“撮背脊骨”。我认为,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为我们指着正确之路的人,而他们也因我们而自豪,可能是父母,可能是乡亲。所以不论你手上有权还是无权都要坚守廉洁底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报答他们对你的期望。
刘婧姝:“党员管家”——架起党群连心桥
在群教活动中,抚顺市建设街道办事处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问需于民的基础上,全面整合辖区党员义工,创造性地组织开展了“党员管家”特色主题活动。用心“备菜”,为居民量身定制了服务项目需求菜单。精心“点菜”,为居民提供“党员管家”志愿服务项目“菜单”,以“点菜”的方式选取服务项目。爱心“送菜”,“点菜”后,党员义工在最短时间内为居民提供“送菜”式的志愿服务。开心“品菜”,志愿服务“菜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群众的口味及时更新改进。街道干部力求实现“代民办事、为民解忧、让民满意”的工作目标,不断创新措施,解决群众所难所急的问题。
龙儒洋:承诺践诺打造为民服务“名片”
开展群教活动,不仅是清除党员、干部“四风”顽疾的一把“利剑”,更是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同步小康的“助推器”。晴隆县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以为民务实清廉尽职为主题,大力开展承诺践诺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补了“钙”,提了神,服务人民群众更是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在全县上下掀起了实现同步小康的建设热潮。如今,承诺践诺已在广大党员、干部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打造出了一张为民服务新“名片”。
施赤文:以“四个开门”推动群众路线新常态
自群教活动开展以来,安徽芜湖火龙街道办通过“开门纳谏”,深入基层走访纳谏,查不足、找差距,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拉近了与基层群众的距离。通过“开门整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效果的唯一标准,并回访了解群众的满意度,征求群众意见,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通过“开门建章立制”,用制度和机制保障作风改进,按照制度建设计划,一项一项推进,把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防止短期效应。通过“开门从严治党”,公开自身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承诺整改措施。进一步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动群众路线新常态。
“点赞场”视角回放
以前,群众只是希望银行有存的、锅里有煮的、水电路是通的、晚上外出是平安的;如今,群众还渴望基层服务是便利的、重要决议是公开的、诉求渠道是通畅的、管理机制是民主的。所以开展群众路线就是要干部转变思维、转变作风,用完善的制度和好的服务,进一步牢固干群关系,夯实执政基础。
专版聚焦
主要刊发群众路线活动中还未解决的一些问题,以及活动本身的一些问题Problem问题吧
网言集萃
李茜:服务群众拒绝“距离感”
存在问题:
部分党员在对待群众问题时存在一些不当做法,如对群众随意呼来喝去,颐指气使;对前来办事的群众爱搭不理,推来推去,能一次办成的事情却让群众来回跑腿等。而他们对此却不觉得有何不妥,认为理所当然。
对策建议:
服务群众,“距离感”要不得,党员干部首先要“正其心”,要端正自己内心,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提高思想认识;其次要“修其身”,以豁达的心态来面对一切,真正扑下身子,做好本职工作;最后,要深入群众,放下架子,与群众谈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挽起袖子,撩起裤腿,下到农田去,帮老百姓们干干农活,唠唠嗑,这也不失为一种拉近“距离感”的方法。服务群众,拒绝“距离感”,只要肯想,肯做,把群众当亲人,当长辈,当朋友,就可以实现与群众的“零距离”。
杨银萍:干部发言切莫开启“复读模式”
存在问题:
照着稿子念,是当今干部发言的普遍形式,无论是会议还是庆典,发言讲话还是主持致辞,念稿子都是一种定式和习惯。然而,如果不分场合,不分时候,都是照本宣科的话,就会使发言失去原本的意义,成为一种“复读模式”。
对策建议: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积极深入实际、研究政策,做到心中有物,使大脑成为知识储备库,这样发言时才会信手拈来、发挥自如。其次,要端正态度,发言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胸有成竹,对紧急情况和特殊问题做一个预期,做到全面、有预见性。另外,还要注意语言的朴实性和对一些非语言要素的运用,要善于打手势、使眼神,采用讲故事、拉家常等方式,打破死板,提高发言趣味性。除此之外,还要善于思考和总结,用简短的话语表达意味深长的意境,使发言讲话一针见血、提纲挈领。
董家飞:“小节”不可小觑
存在问题:
当前,一些基层干部讲话空话连篇、办事蜻蜓点水、作风吊尔郎当,对待群众不热情,对待同事不尊重,把工作当副业,把赚钱当主业,不注重“小节”,群众满意度低,干部形象打折扣。
对策建议:
要在思想上树立“诱惑不移为民志,权重不变公仆心”的坚定信念。在工作中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常想为民之策,公公正正用权,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在生活中要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去的不能去;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只有从思想、工作和生活中建立起一道道“防护网”,基层干部才真正有了“守门员”,才能保证基层干部冰清玉洁,成为老百姓的“代言人”和“服务员”。
陈若男:让“偶遇领导”不再成为“亲民秀”
存在问题:
“偶遇领导”的新闻报道频频出现,偶遇领导当志愿者捡垃圾,偶遇领导等公交车、乘地铁。这些偶遇不仅没有为这些领导干部赢得体察民情、低调务实的好名声,反而让人怀疑他们的沽名钓誉之心。作为领导干部,如果过于沉溺于追逐名利,有可能会误入歧途,误国殃民。
对策建议:
一是要完善机制,建全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要多层次、多角度、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特别是通过完善公众评判机制,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参数。二是要多方监督,正确发挥媒体的作用。对于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利益受到损害最大的是群众,因此,群众最有发言权,但是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媒体正确地发挥其监督作用、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刘忠友:谨防“建章立制”成为“建章立纸”
存在问题:
有的单位制度虽然是建立和完善了,但是制度却没有得到较好的执行,制度停留在“纸”上,成为了“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尤其是一些单位是应付式的建章立制,群众有反映,上级有要求,必须在整改落实阶段制定和修订一批制度,于是先制定出来。
对策建议:
制度应该具有权威性,哪怕是单位“一把手”,也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一旦出台,其威信就在那里了,其刚性的约束力就在那里了。因此,在执行的时候就必须显其刚性,避其弹性,更不能沦为“一纸空文”。要排除制度执行以外的一切干扰,不能因为上级领导打了个招呼,或者同事面前拿不下这个面情,更不能以老好人思想卖个人情,来抹杀了“制度初心”。
“问题吧”网眼洞察
问题不改永远是问题,党员干部若不与时俱进,不放下官僚思维,那么问题永远改不了,联系群众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当前,要让干部改得了问题,必须强化基层组织监管功能,健全民主决策制度,以制度笼子来推进作风建设,这样才能让问题改到位、改彻底。【责任编辑:贾 静】
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同心同苦共创小康——蕉溪镇木溪村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半年述职评议活动木溪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半年述职评议会为了全面了解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工作......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有效促进新学员管理工作走向正轨 政治理论教育一系六队坚持从严治队,按纲建队,努力做好05级新学员的行管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快速有效的促进了新学员管理工......
集中民智 形成合力●郭端建 张金春密切联系群众,最重要的是要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改进作风的重要内......
形成合力,提升质量牛心坨学校支教组“听了学校领导的讲话,我们心里明白了很多道理,过去真的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特别是不知道怎样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有了家长的理解,我们教......
构建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福建省南平市扬真小学谢秀闽内容提要: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国运兴衰、民族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