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张伟刚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地理课教学案例”。
谈案例教学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扶风法门高中
张伟刚722201
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更主要的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它涉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一系列的变革。本文从案例教学对地理教学促进;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教学的实施模式„„等几个方面做了探讨。关键词:
案例教学
案例
地理教学
一、案例教学的发展、特点
1、案例教学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案例教学方法首先兴起于美国,后来被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功。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开始在普通教育学中运用。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执行和新教材的使用,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在高中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内容、方法也日趋丰富和完善。
2、案例教学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中心,注重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使学生在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学习的能力。
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要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过程。也就是说它可以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而非常重视得出这个答案的分析过程。因此地理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案例选择的多样性与生成性
学习所选的案例要因时、因地制宜,即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地理文字材料案例,也可以是地理图象案例;可以选取当代的,也可是历史时期的;只要符合地理教学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就行。 思维训练的多维度
学生在进行案例学习时,不受某一种思维方式的束缚,可以是正向思维,也可以是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可以是聚合思维,也可以是发散思维,只要能有效地解决具体问题就可以。 评价更注重过程
学生利用典型案例的学习,得出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可以是符合常理的,也可以是不符合常理的,只要对自己的答案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就可以,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提高,让学生获得体验,就是成功的。
二、案例教学对地理新课程教学的促进
1、案例教学符合地理科学的学科特点
地理科学具有全球性,又具有区域性,同时,现代地理科学门类众多,分枝愈细;上至天文、宇宙,下至海洋、地壳;自然、人文、经济、政治、军事都在研究之列,综合性很强,知识庞杂,时空跨度很大,在学习和研究中,不可能具体到方方面面,只有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才能举一反
三、事半功倍。
2、案例教学促进了地理新课程教学
地理新课程标准注重联系实际,反映时代特征,要求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改革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提倡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注重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在新课程中大量采用,必将极大的促进地理课教学。
同时,就高中地理新教材而言,许多章节采用了“案例分析法”来编写教材;应用案例教学更符合新教材的编写体例、结构,以案例为中心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有利于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学习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引用案例,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新鲜、生动的案例提出问题,创设地理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思考的欲望,主动地寻找结论,让学生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比如:在《海水的运动》这一节,学习洋流之前,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二战中,英军严密封锁了直布罗陀海峡,连苍蝇飞过都要仔细分析,但德军的潜水艇却照样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出入地中海,德军是怎样做的呢?”——设疑:进而提示德军正是利用了“洋流”的特性助战的,导入“密度流”的学习——启思、激发兴趣。再如:学习“洋流的运动”时,可由“秘鲁漂流瓶”、“中国小鸭历险记”设疑,“漂流瓶”和“玩具鸭”怎样环球旅行的?导入——洋流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2、列举案例,辅助解释、验证地理原理、规律
地理课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原理,有些很复杂、抽象、难于理解,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因地制宜选取典型案例加以解释、说明;有些为加深理解,还要对所学原理加以验证。如在“地质构造”学习中,可列举“华山、泰山、庐山、东非大裂谷的图片或录像让学生直接感知断层;在学习“地壳运动”时,学生对“垂直运动”缺乏认识,可以出示“那不勒斯海岸石柱位置变化图”,让学生观察、验证。另外,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难点的学习中,可通过“长江三角洲的发育”验证“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可通过对“本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与纬度的测算”来掌握。
3、类比、分析、探究案例,归纳结论、原理、规律
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学习的能力。这是当代地理教学的主旨之一,在这一方面,案例教学优势明显。它以案例为中心,注重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运用对比、类比、归纳、抽象思维与综合,通过探讨、调查、和实际验证,使学生在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逐步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创新学习的能力。案例教学不是传授“真理”,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而是要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过程与体验。
四、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模式
1、案例的选择——实施的基础
地理案例是案例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有人文的、有自然的,有中国的、世界的,也有政治、军事、经济、环境各个方面;在寻找时要选择来自地理事实、符合地理客观实际,反映地理事象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能揭示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的案例。必须防止随意性、盲目性;防止“为学习案例而学习”;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客观性、典型性、时代性、全面性,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不仅要弄懂教材的每个概念原理,而且要弄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学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时就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案例,供学生学习时使用;在学习《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以能源矿产(石油、煤)为例》时,可选择“中国的石油安全”进行探讨。总之,课堂教学所选用的案例,要注意多样性和全面性,要利于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课堂教学目标保持一致,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
2、展示、呈现——实施的手段、途径
地理案例具有典型、直观、形象等特点,地理学科的案例呈现,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图形(地图)的、数据的、景观的等多种形式。例如,教学“德国鲁尔区”这一案例时,利用教材上的“鲁尔煤田剖面示意”“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鲁尔区的交通网”等图形或地图,以及“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的数据统计图等呈现方式,再配以高中地理图册上“莱茵河上的铁矿运输”“鲁尔区综合整治前后的对比”等景观照片。除此之外,在学校网络上,还能找到关于鲁尔区的教学录像资料。以多种呈现方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提前做好准备,将编写好的案例以教学案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自行阅读,提出思考题,推荐参考文献,作好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学生在课下认真阅读案例,独立思考,进行分析。
不同的案例呈现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案例展示方式,如阅读教材,分发材料、口头描述、挂图展示、实景模拟、电脑多媒体展示。教师在呈现和展示案例时,要注意方式恰当、时间不能过长。如果教学内容复杂、层次多,例如,鲁尔区的教学,可先展示鲁尔区的基本情况,再分段、分层分析,必要时可重新展示案例的全部或部分。
3、案例的分析、探究——实施的核心 ①研讨案例,展开分析
这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课堂上通过教师引导、启发,由学生分组讨论或公开辨论。对于复杂的案例,鼓励学生互相启发、补充,探讨。分析案例、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是什么?出现该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教师多鼓励,积极的实施引导,对学生要适当评价,力求分析透彻,全面。
②类比、分析案例,总结、归纳规律,提炼理论。
通过师生共同对案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带有普遍规律性的理论。这对老师的要求提高,教师要在吃透教材和案例的基础上,依据教材逻辑结构,针对案例所提出具有相应逻辑结构的问题,使师生双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层层分析,总结出理论。分析要符合逻辑,条理清晰,切忌强拉硬扯,牵强附会。如在学习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以能源矿产(石油、煤)为例》时,在学生对本节课案例反映的问题有了较透彻的认识;理解了“石油的耗竭”、“煤炭开采和利用中的问题和对策”后,引导学生对教材的体系、结构进行剖析,分析教材是从那几方面安排组织的?对其他的矿产资源是否存在该类问题?应对有何共性?继而归纳出所有非可再生资源利用及保护中的普遍问题、导致资源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应对资源危机的经济、技术、政策等措施。
4、案例的拓展、延伸——能力提高的关键
在实现对案例的分析和原理的归纳后,要真正实现能力的提高,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要使学生能应用所学原理、实现知识的迁移、掌握思维的方法。如在学习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以能源矿产(石油、煤)为例》后,又选择了“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讨;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
⑴中国的石油利用现状如何? ⑵影响和制约的因素有哪些? ⑶如何确保中国的石油安全?
又如在学习了《鲁尔区的工业》后,①进一步安排对俄罗斯与美国、中国的传统工业区对比,分析他们的异同?②分析鲁尔区改造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五、案例教学有效实施的保障 师生教学观念的更新
师生教学观念的更新势在必行。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对地理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高,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精选案例、精心设计,要对教材、学情、课标非常熟悉,这些都影响了案例教学法在地理学科中运用。另一方面,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依赖教师的习惯,死记硬背,难以适应要求勤于思维的案例教学法,以致案例分析不能及时完成、讨论时可能会出现“冷场”,收效不佳。 课程、课时设置的保障
与传统教学相比,案例教学要求课时要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而由于地理课的现状,课时比较紧,课堂上案例的展示过程及讨论过程中效果及效率不太好。安排合理的课程和课时才能有效保证它的实施。
探究、合作、主动学习环境的营造
因为案例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学生相互讨论、争论的过程。学生分组完成之后,有着共同兴趣的同学只有通过相互间的共同合作,在和谐的合作环境下才能开展案例学习,这需要一个合作的环境。要求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研论文
谈案例教学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作者:单位:张 伟法 门刚 高 中
指导教师:黑龙江省大庆市岳柒军老师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二中 孙俐红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新兴的教学方法,运用比较广泛。主要是通过对一个问题......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实施[摘要]新课标的提出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对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案例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的能力,使地理课......
论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内容摘要】高中地理在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学好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以及地形地貌等有一个形象的认识,同时还可以丰富......
“三段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作者姓名: 李 治工作单位: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东源中学联系电话:***电子邮箱:dyzxlizhi@126.com1 “三段教学法”的......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摘 要: 案例教学法是高中地理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地理知识学习过程。案例教学法的导向是问题,基础是探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