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应从细节描写开始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细节描写的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应从细节描写开始
内容提要:作为教学应从细节描写开始,解决学生有话不知道怎样说这一问题。平时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例文的习惯、习作交流的习惯,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细节描写的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善于借鉴、积极交流的过程。
一、以现状定思路
中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不外乎有两个:一是无话可说,一是有话不知道怎样说。
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写”。深刻的立意,好的开头和结尾,巧妙自然的过渡,真实深挚的感情,大胆丰富的想象,别具一格的见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些固然重要,但是纵观学生平时的作文乃至考场的作文,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内容空洞,语言苍白,尤其是在叙事的时候,或者是颠三倒四言不达意,或者是一些凌乱的表意符号不知所云,或者是三言两语骨瘦如柴,又或者是废话连篇臃肿拖沓„„通篇没有一处亮点——细节描写,所以,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养成作文时进行细节描写的习惯。所以习作要从细节描写开始。
二、以观察促积累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即细微末节。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一次心理活动、一个印象等等,都可以成为文章的细节。只要能生动地揭示人物内心,有力地表达文章主题的细枝末节,就可以作为文章的细节。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赵树理说过:“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到以后印象更深刻。”细节的作用就在于加强真实感和形象感。很多文章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不是因为故事,而是因为细节。《故乡》中,闰土教迅哥儿捕鸟动作: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便罩在竹匾下了。这是精彩而又有深味的细节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传神的细节描写,无不来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练笔:
读读下列例段,看看各段中带点的词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姿式描写得准确而逼真。用一系列动词写一段包饺子的话。
我拿起面皮,用筷子夹起馅,小心地放在面皮上,两手使劲一捏。只觉得粘乎乎的,仔细一看,“哎呀!”我不禁喊出声来——原来是我用力过猛,挤破了面皮儿,馅冒出来了。我赶紧“急救”,又从另一边冒出来了。我急忙又用另一块面皮儿裹住那一边,才算堵住了“漏洞”。我终于用三块面皮包了一个饺子。
艺术大师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只有细致用心地观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生动逼真,走出千篇1律的俗套。因此,教师首先要赋予学生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
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除了要系统地感知事物的各个方面,还要变换观察点多层次地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关系,从而抓住事物、景物和人物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观察一个人、一件物、一件事也如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作者的观察方法:如《观潮》,作者既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样子,又留心了江潮发出的声音,既观察了江潮的气势变化,又观察了观潮人群的情绪反应,把江潮写得有声有色,使读者如睹其景,如闻其声。以上从是空间方位的角度观察。
又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描写了百草园泥墙根一带低唱的油蛉,“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莲蓬一般果实的木莲,有臃肿的根的何首乌,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的覆盘子,从声音、色彩、味道等不同的方面绘声绘色地表现了泥墙根一带具有无限的趣味。以上是从人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角度观察。练笔:我信步走到小河边,坐了下来,就像童年时在乡下一样,脱下了鞋袜,把脚伸进了柔软的泥土中,欣喜地看着软软的泥泞从脚丫子里钻出来,惊喜地默默地享受着这一分童稚与乡趣。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从前天真无邪而又无忧无虑的岁月。这时,雨停了。我从泥土里,从小草隙间,从周围的一切之中嗅到了空气的清新和生命的滋味。于是懒洋洋地摘下一根青草,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品味着它特有的青涩„„从未有一时刻让我感到有如此的安静与和谐,从未有一时刻让我感到有如此的充实与满足。
三、以借鉴促技巧
细致的观察是细节描写的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进行集中归类整理,将“源”建“库”,使零碎的变为系统的,分散的变为集中的,陌生的变为熟悉的。通过归类整理,使这些素材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认知结构,以便学生在写作时能及时提取。
如何用好这些生活的积累,怎样进行细节描写,又应该在什么地方采用细节描写呢?教材就是很好的借鉴。
如莫怀戚《散步》中写到:“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背影》抓住刻画背影的细节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个特写镜头精细地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动作,通过品味动词,从中感受到父亲年迈、遭受打击后显得步履艰难,感受到父亲爱儿子的真情,还写到自己的情感反应,也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怜爱之情。
借鉴了教材这些例子,我们就会发现,细节描写有时候是集中的描写,有时候是信手一笔;有时候是整个段落,有时候穿插在课文之间,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显得真实自然,恰到好处,决没有不分主次的用来凑数的细节描写。练笔:抓细节写一段体现父爱或母爱的片段:
我坐在爸爸的床前,握着他的手。昔日坚实、宽大的双手竟然变得这样瘦弱、无力,手指细长细长的,青筋也暴出了。触摸着爸爸的筋骨,我的心痉挛着,不禁皱起眉头,闭起双眼,强抑心中的痛楚。我健壮、高大的爸爸怎么不见了?我这样想着,泪水便夺眶而出。我泪眼矇眬地望着爸爸憔悴的面孔,不知应该说些什么。我只有默默地望着爸爸。从他的眼里我感受到了爱,读出了一切。
四、以交流促提高
俗话说得好,“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学生各自的观察,是按照各人的观察能力 2 和观察习惯进行的。这样获得的观察素材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不乏粗疏或片面。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交流,相互补充。每一次专门的细节描写练习或作文之后,教师都应该及时的组织学生进行这种交流。一方面,将学生中的得意之作在班上朗读、传阅、张贴,以收到榜样的效果。例如:在“校园生活”这次话题作文中,有同学以《门》的写道:冬天来了,教室的门老被打开。中午,有的同学在教室里睡觉,有的同学在教室里写作业,为了不让夹带沙尘的风吹进教室,不得不把门插上。但是,还有的同学要进教室,敲门声不断,搅的教室里面的同学觉也睡不实、作业也写不好。一来二去班级里就因为门发生了**,后来,干脆就不插门了,任凭风吹得满屋尘土。第二天,门的问题解决了,因为有人在门框上钉了一块黑胶皮,它增大了门和门框之间的摩擦力,不用再插门,门也不会轻易地被风吹开了。作者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道:“一块方寸大小的黑胶皮牢牢地巴在了门框上,它填补了门与门框之间的间隙„„好多同学在开门的时候都把惊喜的眼光投向了这黑色的、普普通通的、用三个小钉钉住的胶皮。”这样就更加突出了黑胶皮的作用,也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和文章里的同学一起,去感谢做这件好事的人。另一方面,就是指导修改该用而不用细节描写的地方或者修改不成功的细节描写。
例如,有同学写到饭堂打饭:午饭的时间到了,我的肚子已经很饿了。我站在橱窗前面,只见分饭的工友开始盛了一大瓢,他在上面用勺柄刮了一下,到在我盆了的已经不多了„„
修改:午饭的时间到了,我的肚子早已经“咕咕”乱叫。好不容易挤到橱窗前面,把饭盆子放进去,只见厨房工友满满的盛了一大瓢,接着用勺柄一刮,富士山马上变成了塔里木盆地,“扑”的一下扣在我的饭盆子上。
修改之后,工友动作的麻利,“我”肚子饿渴望多吃一点但又不能如愿的情形通过拟词“咕咕”、准确的动词“刮”、“扣”和夸张的比喻传神地表现了出来。
又比如,有同学写《“死板子”爸爸》:爸爸经过一年的辛勤劳动,从承包的鱼塘网起了几千斤的鲜鱼,乐得不知说什么好。对此,我加以引导:“乐”会是怎样的呢?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将其“具象化”。很快,作文出来了:“记得那天,爸爸见箩筐里、水桶里到处都是活蹦乱跳的鱼,乐得不知说什么好,嘴里衔着一根没有点着的香烟,一时提提圆滚肥壮的草鱼,一时掂掂红头黄尾的鲤鱼,轻轻的哼着小调。”
总之,细节描写还必须注意三点:
1、细节描写要真实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为了按照生活本来的面貌反映生活,必须对生活中某个具体、细微的情况,具体、细小的动作,作逼真、生动的描写,这样才富有真实感。所以,文章中的细节是从生活中来的,是靠我们平时细致的观察选取来的,而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从生活中选取的细节才生动,才有真实感。如果不重视细节的真实,文章中往往容易出差错,虚假失实,苍白无力。有的同学凡是写到好人好事的文章,就喜欢在主人公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雷锋或者是其他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来,读者一看就知道是胡乱编造出来的,反而感到无动于衷。
2、细节描写要典型
什么叫典型呢?通俗地说,就是有“代表性”,要服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中心思想的表达的需要。
3、细节描写要紧凑
细节要“细”,要以小见大。描写时要紧扣全文,使细节描写和与整个故事的情节紧密结合起来。烦琐、冗长、游离文章主题的细节描写,不仅会模糊主题思想,读者看了烦。实践证明了,细节描写将同学们身边不经意的人和事写活了,让他们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的富有情趣,也让他们找到了打开话匣子的钥匙,在细节描写的训练中,他们尝到了作文成功的乐趣。细节描写,确实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少儿英语应从口语开始少儿学英语,一般都是家长的意愿,少儿刚开始学习英语都会觉得很痛苦,如果在少儿英语教育中能采用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便可以引起幼儿的求知欲,从而对少......
安全无小事,抓安全就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抓大不放小,抓小以促大,才能保证煤矿安全长治久安。安全工作从细节抓起,既是一种安全态度,也是一种安全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安全理念。俗......
好作文——从细节描写开始476600河南省永城市城关镇胜利中学孟红梅在作文中,新颖的立意,巧妙的开头和结尾,自然的过渡,真实深挚的感情,大胆丰富的想象,独到深刻的见解,多种表达方式......
廉政建设应从选拔用人开始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严明组织纪律,严格选人用人监督,大......
走访应从访心开始教师节刚过,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相继到来,这是学校对离退休教师和困难师生家庭集中走访的好机会,这既能体现学校对他们的关怀与尊重,更能拓展学校建设发展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