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经济管理类院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分析
21世纪掀起的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巨大浪潮,使各行各业都无可避免地卷入到了这个漩涡之中。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世界的每个层面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自然不能居身局外。
经济管理类院校在这时代发展的大潮中更是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一方面是几十年形成的重理论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是时代提出的要求培养与信息化社会相融合的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经济管理类院校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迎合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要求,加速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创造能力和创新素质是衡量新世纪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尺度。当前我国高校正在普遍展开的素质教育,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创新素质。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历史使命。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无疑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人才的重要任务。
这就决定了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观念和培养方式要有所改变,要走文理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新路子,让学生既了解经济及管理科学的理论,又要掌握动手实践的技能,即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
一、目前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的分析,认为现在部分学生的创新能力差,创新意识薄弱,在他们心目中创新这类事情只与天才人物和科学家相关联的。造成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的求知欲不强
素质教育要以创造能力和创新素质为核心,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甚至不需要知识的学习与积累,相反,它对知识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创造发明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学习的求知欲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等方面反映出来。从目前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看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实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的效率与规律、知识的积累与提炼都有很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当今大学生在学习意识和学习心理方面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十分严重,如: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中兴趣欲偏颇,对不同学科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波动,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不同学科对知识结构的重要作用。
2、动手能力低下
在这里动手能力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在学习中培养自身动手操作能力,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对当个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二是指在社会实践中所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现在的大学生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在实际生活中吸取知识。如今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亲和中小学教师的升学指挥棒下,养成了读死书、死读书的习惯,根本没有机会参与一些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有的学生连生活自理的动手能力都很差,他们一衣不洗、一屋不扫,只顾埋头读书从小没有接触过劳动工具和机器设备,一遇到实践动手操作就显得力不从心。大学生们动手能力不强所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不在大学生自己身上,而是由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引导的偏差造成的,要转变这种大学生动手能力差的情况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3、创造能力不佳。
所谓创造,就是产生具有一定价值的新事物的活动过程,就是将现有的物质按照新的结构重新组合,使之产生新的特征。至于创造力,则是指能够,产生有价值的新构想和新领悟的能力。每个大学生只要经过一番努力,加强训练都能够获得这种能力。一个大学生是否具有创造能力,是衡量他是否称得上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大学生要实现自己全面发展的成才目标,就必须自觉地增强创新意识,把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认真对待。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仍没有深切地认识到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与他们努力成才的关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从整体上来说,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绝大多数学生仅仅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学习,完成规定的学分,拿到一张毕业文凭,走上社会后能谋求到一份舒适安逸、收入丰厚的好工作,就算没有白上大学。
造成大学生创造能力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一是知识积累与创新意识二者之间不能有效的统一。许多学生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积累,但忽视了知识积累过程中的创新意识的唤醒。二是知识结构与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知识结构合理、素质比较全面的人多有较强的创造力,当代创造性的发明与发现,往往产生于科学的交叉部位和知识的重组之中。但是,现在的大学生知识面不宽,专业技能单一,很难面对世界性知识交叉渗透的趋势。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方式
近年来社会要求经济管理类人才应是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重个性的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必须要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重要的目标来抓。
1、调整学科、专业的知识结构,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现在科技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的职业也在不断变化。有的专家指出,21世纪人们的职业平均5年变化一次。学生要适应这一点,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是难以为继的。合理知识结构的要求是基础厚、知识面宽。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中有些专业能力比较强,但离开本行就不适应了。所以,现在必须打破培养专业人才的概念,强调全面素质和一专多能,培养良好道德、广博知识、开放思想、健全身心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改革就要落实在拓宽专业面向,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构建科学、先进的教学内容和科学体系。
2、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教育观念要创新
首先要解决创新教育观念问题。树立创新教育观念是开创新教育的前提。创新教育观念从根本上包含四个方面: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全发展的质量观念,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念。要在高校有效地推进创新教育,其先导是从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到广大学生都需要切实转变那种单纯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人的发展为本,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目标上,要转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协调发展;在培养模式上,应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建立起多样化的培养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以狭隘的专业教育为中心构建课程系统的教育观念,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增强适应性;在教学方法上,要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之,要真正把创新作为高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树立一切教育工作都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观念,并将此作为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3、增强自主氛围,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
自主意识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真正做到民主与平等。老师要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做到自信、自主、自强、自励,培养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知难而进、锐意进取、楔而不舍的精神,克服自卑心理和依赖思想,养成喜爱钻研,不满足于已有知识及解答的心理素质以及思考问题时力求深入、全面、慎密的习惯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求异思维,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深入思考,打破常规,力求从其他角度解决问题;启迪学生逆向思维,让学生从反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思维的方向变了,就易于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鼓励学生多采用求同思维,激发学生用多种方法,寻求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空间,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问题。总之,教师应在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养成充分思考,独立解疑,勇于打破框框,自觉探究的习惯。
4、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学生的实践能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这是创造性的源头。就获取知识而言,离不开课堂和实践,尤其是隐型知识——知识决窍,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实践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同时可以创新知识。理工科院校都有金工实习、生产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以及一定量的实验等,这些实践环节是引导学生即席思考、用实践验证理论,升华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创造。这些环节可以使学生见识多,发现问题多设计方案多这不仅会使学生积累大量的经验,而且会使学生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向四面八方进行辐射,进行积极思考和联想,广泛地收集与这个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和思想观点,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导致一系列相关的发明。同时,这些环节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能增强学生的创新勇气。
对于经济管理类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个环节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因此
必须要加强学生动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设好学校的实验实习和研究基地,拥有适合自己特点的专业实验室,这是经济管理类院校的当务之急。
5、以各种实践性活动为载体,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双岔河小学李树恒背景: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青少儿播音主持专业培训教学有感全国青少儿播音主持专业委员会成都培训点教师李杰作为一名青少儿播音主持专业培训的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物理组 毛广文【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
内容摘要: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是一个国家繁荣强大的推动力和根本保障。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
创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