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3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化创新课时练习”。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选择题
1.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 A.①②
C.②③ 答案:B 2.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梅、兰、竹、菊常被作为托物言志的题材,承载作者对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格境界的追求。如今,在一些公益广告中,它们仍然被赋予廉洁自律等内涵,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蕴含着传统思想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D.中华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解析:我国传统文学和艺术创作,在今天被赋予时代内涵,说明了A项。B、C、D三项与题意无关,舍去。答案:A 3.2017年1月28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春节过后,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要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已被现代中国人抛在脑后。对这种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B.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也必须因时而变 D.传统思想已经成为时代的桎梏
解析: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生产方式的变化也使人们的活动空间变大,“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已不适合现代社会,因此传统文化必须因时而变,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地域性,A项排除;B、D两项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均排除。答案:C 4.2016年7月22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分会、台湾鬼谷子学术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16海峡两岸鬼谷子文化交流大会在河南省鹤壁市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200余名专家学者代表和鬼谷子文化研究会成员参加了交流大会。举办这次海峡两岸鬼谷子文化交流大会的意义在于()①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和繁荣 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古为今用 ③诠释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①③ D.③④
解析:②说法不符合题意;④错误,传统文化具有双重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我们应该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剔除其中的糟粕,②中“全面”的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海峡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不能诠释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排除;①④是对两岸文化交流的意义的正确认识,当选。答案:D 5.目前顶尖的设计师都倾向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结合起来,既展现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又弘扬了现代理念。这说明文化发展应该()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才有文化的积累与发展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③发挥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④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 A.①② C.②③
B.②④ D.①③
解析: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其作用具有两重性,③观点错误;发展先进文化应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④说法错误。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A 6.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纸质图书已不是人们阅读的唯一选择,网络阅读已获得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青睐。这主要表明()A.文化活动离不开特定物质载体 B.现代文化具有塑造人的积极作用 C.大众传媒具有文化共享的功能 D.科技进步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网络的出现对读者读书方式的影响,因此,D项符合题意。答案:D 7.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吸引了各地群众广泛参与,人们竞相“秀”幸福、“晒”家风、展文明,建设家庭美德、涵养时代家风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追求,寻找“最美家庭”活动()A.促进了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 B.推动了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创新 C.表明传统文化能消除人们的认识差异 D.是涵养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使建设家庭美德、涵养时代家风成为千家万户的自觉追求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创新,材料中并没有体现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故A不选,传统文化消除人们的认识差异,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故C不选,文化的重要源泉是社会实践不能简单描述为寻求“最美家庭”活动,所以D不选。故选B。答案:B 8.数字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出版业,它还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数字印刷、微博互动、5D电影、会跳舞的机器人……人们从这些数字产品中感受到了数字技术的魅力。这表明科技进步是()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依托 ③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 ④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科技进步,因此①不符合题意;③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依据材料信息,科技进步有利于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④符合题意,答案C正确。答案:C 9.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作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下列选项中与学者观点不相符的是()A.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 B.反对把传统文化固定化,当作物件加以传承 C.启示人们在文化传承中要勇于创新和丰富传统文化 D.暗示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
解析:本题是反向选择题。题目阐述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态度,D项说的是外来文化,符合题意。答案:D 10.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材料表明当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使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故①④正确。②③都夸大了科学技术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均错误。答案:B 11.现代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突出的位置。这是因为()①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科技对各国影响的深度是一样的 A.①② C.②③
错误。②③正确且和题干构成因果关系。答案:C 12.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
B.③④ D.①④
解析:①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科技对各国影响的深度是不一样的,④观点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①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因素 ②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 ③“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④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①错误,文化多样性主要是由于不同民族的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和生活环境等因素不同导致的。③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它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发生演变。
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这就是“互联网+工业”;政府与互联网合作,将交通、医疗、社保等一系列政府服务接入微信,通过互联网提升政府效率,增加行政透明度,这就是“互联网+政务”;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的有关知识,分析“互联网+”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涉及科技、教育的因素,要结合材料进行回答。答案:①“互联网+”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②“互联网+”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收集、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互联网+教育”促进教育方式的变革,推动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④“互联网+”推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促进思想解放,推动文化发展。
14.在“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上,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西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人认为,西藏应该像封存在博物馆的展品那样,原封不动地保持原始状态,否则就是“毁灭文化”。对此,爱尔兰议会外交贸易联合委员会主席帕特·布林说,人不能总生活在过去,生态环境、语言文化的保护固然重要,但西藏人民也需要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住房,不能剥夺西藏人民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来自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的汉学家李夏德则指出,西藏的机遇在于保护和发展的完美互补,这样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
材料二 来自希腊的乔治·左霍普洛斯先生说:“我在西方国家寻找一些关于西藏的资料时,大多是一些负面信息,很难为我的论文提供帮助。这次来到拉萨,看到西藏人民生活得很幸福,随处可见寺庙僧侣,可见中国政府对西藏的宗教和传统文化保护得很好。”法国纪录片导演卡雷则表示,他计划拍一部关于西藏的纪录片,告诉法国的民众西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他们那里媒体关于西藏的报道往往是“文化灭绝”和“压迫”。
(1)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一批驳西藏不保持原始状态,就是“毁灭文化”的观点。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对外文化交流等知识。第(1)问,首先明确材料一中的错误观点是把继承保护当作一成不变,把文化发展当作是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毁灭;然后结合友好国际人士的观点在说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基础上,分析文化毁灭论的实质,阐述发展对文化保护和继承的意义。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要明确在西方国家只能听到关于西藏的负面信息的原因是政治因素,目的是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回答第二小问,可结合材料中的做法与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让世界了解西藏真实情况的措施。
答案:(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把西藏传统文化发展等同于“毁灭文化”割裂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把文化的发展与文化继承、保护对立起来。保护西藏文化需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实现西藏文化的繁荣发展。没有发展的文化会失去活力和生命力,最终必将消亡。
(2)反映的现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对中国敌视,使得西方媒体对西藏情况片面报道,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
建议:加大对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和西藏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成果的宣传力度,揭穿*集团和西方反华势力的谎言。积极利用大众传媒,推动文化传播的内容与形式、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以更加灵活的方式积极主动地发出在西藏问题上的中国声音。加强与国际社会在西藏问题上的交流对话,促进世界各国人民对西藏真实情况的了解。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选择题1.茶马古道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地理形态最为复杂的民间国际商业要道。历史上,中国通过茶马古道将茶叶等商品运往众多国家,繁荣了沿途各国的商......
必修三 第二单元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2017·苏州市高三测试)2016年4月举行的第九届江苏省园博会的主展馆苏州馆,设计风格秉承传统中式“宅园合一”......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10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2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分层训练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A组 基础达标1.“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某电视台《中华好诗词》栏目的热播,又掀起了一场传统诗词文化的饕餮盛宴。之所以要弘扬古典诗词,是因......
全国届高考政治复习文化传承与创新课时达标33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课时达标33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浙江浦江“江南第一家”又称郑义门,是浙江省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之一,其创建并倡导“以德正心、以礼修身、以法齐家、以义济世”的传统文......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2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判断题(正确的在相应括号内写上“T”,错误的在相应括号内写上“F”) 1.传统美德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 ( ) ( ) ( ) 2.对传统文化要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