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格律诗的对仗问题(一)_格律诗对仗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4:58: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写格律诗的对仗问题(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格律诗对仗”。

第八讲《如何写对仗》

一、对偶与对仗的区别

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例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只对偶,不对仗。

(2)春天繁花开遍峡谷,秋天果实压满山腰。(碧野《天山景物记》)——只对偶,不对仗。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只对偶,不对仗。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既对偶,又对仗。

(5)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毛泽东《七律二首 送瘟神》)——既对偶,又对仗。

(6)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既对偶,又对仗。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既对偶,又对仗。二,如何写对仗

即出句与对句形成平仄对峙、结构对应关系,从而产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美学效果。

(一)对仗的内容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修辞方面,即词性相同或相近的词才能对仗。例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代词对代词、数量词对数量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叠字对叠字等等。名词还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地理、人伦、器物、时令、文学、宫室、衣饰、草木、鸟兽等等。工整的对仗,不仅要词性相同,词类也要相同。

二是语法方面,即结构相同或相近才能对仗。如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补语对补语等。例如:杜甫《登高》中的颌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从修辞方面看,“无边”对“不尽”是副词对副词,“落木”对“长江”是名词对名词,“潇潇”对“滚滚”是形容词对形容词,也是叠字对叠字,“下”对“来”是动词对动词;从语法方面看,“无边”对“不尽”是定语对定语,“落木”对“长江”是主语对主语,“潇潇”对“滚滚”是状语对状语,“下”对“来”是谓语对谓语。

(二)对仗的位置

律诗的对仗位置是在颌联和颈联上,除此之外也有首句或末句对仗的,但要求是颌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起码颈联要对仗,否则就有违律诗之规。绝句可全对仗,也可全不对。词的对仗位置可根据词谱的规定。

(三)对仗的形式

三、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

所谓工对,是指词性、词类、语法、句式结构都很工整,而两联的句式结构又不雷同。如上面所举的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就属工对。不仅词性词类,语法句式工整,两联的句式结构又不雷同: 颌联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即2-2-2-1结构;

颈联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即2-2-1-2结构。

严格说来,工整对仗的颌联、颈联的最后三个字结构是不应该一样的。

又如唐温庭筠的“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此联“数丛沙草”和“万顷江田”都是偏正词组,“群鸥散”和“一鹭飞”都是动宾结构。不但如此,“数”对“万”,“群”对“一”都是数类对数类,“鸥”对“鹭”是鸟类对鸟类。可谓工整极了。律诗对颈联的工整对仗要求比颌联要高。

写诗在对仗上能做到工整固然好,但也不必过于追求,以致影响内容的表达。初学者能够做到词性相对就可以了,要逐步提高,循序渐进,不必想着一蹴而就。

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旧时把名词又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等门类。严格的对仗、词性、词类都要相对,称之工对。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对。如《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首联“西”对“南”是方位对,“山”对“浦”是地理对,“三”对“万”是数目对,而“白”对“清”,则是借用“清”的同音字“青”,而构成了颜色对。这样的借对,也属工对。

四,反对 意思相反字词的对仗叫反对,如有对无、是对非,多对少、冷对炎、暖对凉等等。

反对也算工对,如李商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下句“有”对上句“无”,是反义词工对。

律诗中的对仗句从效果上看,意思相反胜于意思相近(意思相近容易合掌)。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都是好例子。前后句的时空差距越大,效果越好。

“小巷深幽人已远,大江浩荡水东流。”就是寻求这种时空上的较大差距。

“失学儿童方梦魇,走红超女正疯魔。

沧桑事后忧欢少,困境山前老泪多。”

“沧桑事后忧欢少”,人老了,经历的事情多了,一切都归于平淡,虽未麻木,也很少有激动了,实属正常。但面对大山里失学的儿童,“困境山前老泪多”,作者又老泪纵横,是良心未泯,更是社会的现实让人心痛,飞速发展的社会中还存在如此贫弱的群体。诗中前后句较大的反差增强了作者对这种现象无限忧虑痛心的心情的表达。

五、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

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邻对也算工对。

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

“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如李贺《七夕》中: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鹊——花,动物对植物。如李商隐《筹笔驿》: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笔——车,文具对器物

六、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

一联之中,只是词组或词性相对,不讲究类别的、或句中的主要成分能对仗的,称为宽对。初学者宜为之。

例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悬”是动词,来对形容词“阔”,就属宽对。又如: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录”。

“江山”是并列结构,“我辈”是偏正结构;“留”是动词,“复”是副词;“胜迹”是名词,“登临”是动词。这就属于极宽了,应该尽量少用。

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 “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明月——轻裘(都是名词),清风——肥马(都是形容词),非俗物——谢儿曹(只是节奏相同),像这组对仗是半对半不对,属于宽对。如:刘禹锡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下句“青云”对上句的“边草”,是植物类对天文类。不是临近的词性,只是名词对名词,属于宽对。

如:杜甫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下句的“环佩”对上句的“画图”,是饰物类对文学类。也不是临近的词性,只是名词对名词,属于宽对。

宽对一般用在首联尾联的多,也有用在颔联的,一般不用在颈联,因为颈联对仗的要求要高一些。

七、流水对

所谓流水对,就是出句和对句表达的是一个意思,上下两句是一整体,缺一不可,同时也不可颠倒。从语法结构上看,有时出句只是一个分句,但两句字面完全相对。

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出句是一个目的状语,显然不能独立成句,只有和对句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完整的意义。又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也属流水对。初学者不宜驾驭流水对。

对仗还有“借对”、“交错对”、“省略对”、“倒装对”、“句中自对”等,等会再讲。八,对仗的作用

对仗最本质的作用,是给律诗增加了听觉上的音乐美和视觉上的形式美。对仗由于两联的内容都比较相对的完整,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它可以离开诗体而单独使用和存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常常可以看到诗中的对仗句作楹联、喜联、挽联等。所以古人在学律诗时,先学写对子。音韵、平仄都有书可查,唯对仗须用心揣摩。由此可知,写好对仗句,是写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

九,对仗的优劣

对仗就其句意来说分“正对”、“反对”和“串对”。

“正对”是上下联互相补充,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反对”的意思一正一反,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里“有幸”和“无辜”、“忠骨”和“佞臣”都是反义的。“串对”是一句话分成两半说,上下联的意思一般不会重复。流水对一般都是串对。

《文心雕龙》说:“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就是说对仗以词意相反为上,词意相近为次,词意相同为劣。

十,诗词中应注意的事项,一,对仗不能“合掌”

所谓合掌,是指在对仗两联或其中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中,虽所言事物有别,但用词语意重复,犹如两只手掌合拢了。就是说,一联中出句和对句内容不能重复或者相同。例如:下面一副对联就是合掌的:“长空展翅,广宇翔云”。广宇,就是长空;翔云就是展翅。下联的意思完全是重复上联的。这样,八个字中,四个字就算白用了。

上下联的意思完全相同的情况,相对地说要少一些,但部分词语意思相同者,则时有所见。

例如:“神州滋雨露,赤县灿春花。” 此联后三字,上下意思有别,但“赤县”就是“神州”的另一种名称,上下意思又雷同了。这种部分词语在意思上的雷同,也是合掌,也应当避免。但这种合掌,常常被人忽略,一些长于撰联的人,有时也在所不免,这就更应引起注意了。

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合掌。蝉噪、鸟鸣的效果都是反映环境更加幽静,而“愈-更”、“静-幽”本身就是同义词。

再如“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也是合掌。宣尼、孔丘本是一个人,悲与涕同义。获麟与西狩是同一件事。

“正对”是合掌最容易出现的场合,“正对”要求上下联互相补充,稍不注意,语意就重复了。

为了加强对合掌的认识,现将《楹联报》王妄君戏拟之《合掌对两串》转录如下。这两串“合掌对”拟得很好,很有启发性:

〖其一〗

瞧对看,听对闻,上路对启程。后娘对继母,亡父对先君。醪五两,酒半斤,扫墓对上坟。乞援双瞎子,求助二盲人。岳父有因才枉驾,丈人无故不光临。十分容颜,五分造化五分打扮:两倾姿色,一半生就一半妆成。

〖其二〗

行对走,跑对奔,早晚对晨昏。侏儒对矮子,傻子对愚人。观浪起,看波兴,闭户对关门。神洲千载秀,赤县万年春。国士无双双国士,忠臣不二二忠臣。大德似天高,天高加一丈:恩深如地厚,地厚减千分。

这两则每句的前后字词如在诗词中相对,就是合掌。以此类推吧。

十一,避免重复字 在一首诗词中,前面已出现的字后面再次出现,称为散字重复,有损诗词的格调,这是格律诗词中不允许的。

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里,“山、水、军、千”四字重复。虽然是毛泽东所写,但也犯忌了。

但是如果有修辞效果或体现艺术性的重复,是可以的。如“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这里的重复字是允许的,且是好句。下面我讲几个实际的比较技巧的对仗写作知识

1、时空交错:对仗中一句或一联从时间入手描写,另一句或一联则从空间入手描写,以体现表达内容的变化。名句如:

①“一川撩梦雨,六载动情人。”

——时空

——时间

②“九丈岚烟出腕底,十年雨露入心隈。

——时空

——时间 ③“尘掩刀痕老,风吹火印鲜。

——时间——

游魂寻野庙,伫影守家山。”

——空间——

④“几许明清韵,大千秦汉魂。

——时间——

风回堪可守,雨过未相侵。”

——空间——

两个维度相互映衬,以拓展诗句的语义表达空间。

2、信疑合用:对仗的上下句语气不同,一句表肯定语气,另一句则表疑问语气。名句如:

①将士魂何在,劳工汗未干。

疑问——肯定

②天机犹不测,人运欲何更。

肯定——疑问

③伐木三车堪作炭,抛情十载怎持觞。

肯定——疑问

④鸿爪紫泥能共语,昏灯白发怎争功。

肯定——疑问

以上各例一句用陈述或肯定表示“信”,另一句用疑问表“疑”,或反诘、或询问。语气灵活多变,就能化板滞为跳脱。

3、情景分合:两联中一联侧重描写景物,另一联侧重于抒发情感。对仗联的上下句要尽力避免“合掌”之弊,同样的道理,律诗对仗的颔、颈两联之间也应该避免内容的合掌之嫌,应尽可能有所变化。名句如: ①“关帝庙前香火旺,张臣碑畔血花荣

风吟欲壮双狮吼,水啸相谐百鹤鸣。”

前联写庙前、碑畔之景,后联抒风吟、水啸之情。

“三巡美酒金樽起,一缕香风玉饼来。

桌上酸甜堪品味,人生红绿费疑猜。”

前联写当时的情景“金樽起”、“玉饼来”,后联则直抒胸臆“桌上酸甜堪品味”、“ 人生红绿费疑猜”。后一联写意抒怀。

③“陋舍泉为酿,荒畴鸟共言。

情真陪五柳,梦断付一笺。”

这两联是前联写景,后联抒情。④“未领三分险,唯折九道弯。

谈诗争耳赤,论史惹心酸。”

这里也是前联写景,后联议事、写情。但实际上这里的前联也暗中表述了作者的人生道路,只不过读者不易理解罢了。

景乃情之媒,情乃景之胚,合而为诗。诗的这一审美特征在律诗两联的变化中用的多,显得尤其重要。

4、赋比相连:两联中一联用赋的手法,即铺陈描叙;另一联则用比的手法,即援喻设譬。名句如:

“比月情非淡,如霞意更浓。

——比喻手法

谢君多画色,愧我少弦声。”

———铺陈描叙

一联用比的手法,如:“比月”、“ 如霞”;而另一联则用赋的手法,如“谢君多画色,愧我少弦声”;

寻常肝胆犹相照,变幻风云不可知。

———铺陈描叙 往事如烟缠老树,余晖似月照新池。

———比喻手法

一联用比的手法,如:“ 如烟”、“似月”;而另一联则用赋的手法,如“ 寻常肝胆犹相照,变幻风云不可知”。

“赋”以直述情事,“比”以引发联想。两种手法交替运用,使诗句显得灵动活泼,变化有致。

5、掉字掉音:就是同一句中使用相同的字或同音字作对仗。由于一句内重复用字或用音,构成新颖别致的对仗,实为巧对。名句如:

“关庙关连人善恶,未庄未解杏红白。

“民工可记民工苦,政绩难消政绩残。

①②皆为掉字对。

“桌上任无人醉酒,窗前却有雀鸣歌。

“桌上任(ren)无人(ren)醉酒,窗前却(que)有雀(que)鸣歌。”

此联为掉音对。

琴韵含情涵海韵,钟声彻耳坼风声。

“琴韵含(han)情涵(han)海韵,钟声彻(che)耳坼(chè)风声。”

为更复杂的掉字、掉音综合对仗,应属罕见之例。

注意二、七字 再就是三、五字

6、偏旁求整:运用两个相同部首的字与另两个相同部首的字构成对仗,在齐整中隐含着变化,看着给人很舒服的感觉。这里当然可以用双声叠韵词,但也可以用非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和其他组合词语。如牺牲、糟糠、暧昧、霜雪、松柏等。可以尝试,名句如: ①“风弄琵琶曲,雨聆杨柳吟。”

②“九天风赠逍遥雨,千载情滋妩媚魂。”

③“尽有群芳同悱恻,何妨小径总崎岖。” “琵琶”、“逍遥”、“崎岖”是双声叠韵词,但“杨柳”、“妩媚”、“悱恻”只是两个相同部首的字组成的词语,给人视觉上的感觉也非常整齐。

七,交股对 如:(王安石)

“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

出句之第四字“密”,对下句第七字之“疏”;出句第七字之“少”,对下句第四字之“多”。如此交互相对,称之为“交股对”。又如:

如中唐诗人李群玉的诗:

“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对”。亦与“交股对”相仿。

8、问答对

如:(秦韬玉:贫女)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问 ————答

永夜思家在何处,残年知汝远来情。

————问 ————答

此种对法,以一问一答方式为之。然答语不可过于直率,须把诗意荡开,方能显出含蓄与蕴藉。

9:动静相宜:对仗联中一句或一联写动态,另一句或一联则写静态。名句如:

①“命荡风云里,心平日月间。”

————动

————静 ②

“蛇伏古洞陪幽鬼,风动神珠戏醉仙。

————静

————动 ③

鹰旋谷底寻残戟,树乱崖头守旧关。

———— 动————

断壁起伏曾入梦,危楼远近总无言。

———— 静———— ④

万里狂歌银与玉,几家焦虑炭和粮。

————动———— 枝闲鸟寂风雷渺,云淡星稀日月长。

————静————

两句或两联一动一静,自可相映成趣。

10、视听之变:人接触外界有五种感觉,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与触觉。其中常用最主要的视觉与听觉构成对仗,当然也可以用味觉、嗅觉与触觉构成对仗。名句如: ①

石溪水溅千声脆,云岭松遮一色鲜。

————听觉 ————视觉 ②

晴朝放眼堪寄兴,雨夜和声复断肠。

————视觉 ————听觉

轻云漫隐溶溶月,远火遥接淡淡星。

————视觉————

琴韵含情涵海韵,钟声彻耳坼风声。

————听觉 ———— ④

半夜飘摇闻犬吠,孤身寂寞盼鸡鸣。

————听觉————

随云漫步撩愁絮,踏水凌波叹苦萍。

————视觉————

视听结合,声色相映。除视觉、听觉之外,也有以其他感觉错综变化以构成对仗的。名句如:

合围尝尽酸和苦,并进趟开热与凉。

就是味觉“酸和苦”和触觉“热与凉”相对。

诗人有意把色、声、嗅、味、感等各种不同的感受交错成对,可以构成立体式的感觉空间,丰富诗句的审美内涵。

格律诗

格律诗野营之歌 一.行军穿峡出谷越重峦,雪染眉稍汗不干。 军号声声催奋进,红旗漫卷太行山。二.宿营地身负药包破晓行,山腰临暮宿军蓬。 雾中听得村童唤,随入紫门诊病翁。题红旗渠......

学写格律诗资料

【 写格律诗三十八句口诀】 格律诗中平仄明,声律关系要弄清。佩文古韵为依据,平上去入在其中。句内平仄相间错,联内平仄要对应。两联之间粘相处,一韵到底应平声。律诗起承接转合......

对联对仗基本知识浅谈(一)

对联的三个基本要素;辨四声、知平仄;晓联律,明对仗;意境幽,情趣雅; 一般上联仄声收尾,下联是平声收尾 一言的联律,简单呢上联是:仄,下联是:平两言联,上联:(仄)仄下联:(平)平这个要说明下,括号......

《人生哲理》对仗佳句(一)(优秀)

《人生哲理》对仗佳句(一)《人生哲理》对仗佳句【一】 淡泊明志; 时髦易逝; 知错益智;宁静致远。 经典常存。 就过误身。 政从正出; 知足常乐; 荣毋昂首; 财自才来。 能忍自安。 辱......

学写格律诗的心得体会

学写格律诗的心得体会一、知道了格律诗的基本要求:1、字句相等。七律是七言八句;五律是五言八句。超过八句符合格律要求叫长律或排律。律绝同是四句。2、平仄相对。律诗讲抑扬......

下载写格律诗的对仗问题(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写格律诗的对仗问题(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