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办学效益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小学办学效益分析”。
民族贫困地区集中办学效益分析 丘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北部,是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针对全县小学校点布局分散,一师一校点过多,资金投入和师资力量分散,危房多,办学效益低等实际,为有效破解教育城乡二元结构和农村教育发展难题,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2008年以来,丘北县抢抓中央及省州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机遇,提出了“以排除D级危房为突破,以优化学校布局为重点,以加强学校管理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创造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现代特点的办学新模式”的教育改革发展思路,全面实施了以实现“七化”为目标的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
(一)实现校点布局科学化。丘北县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统筹规划,先建后撤;确保巩固,均衡发展;坚持标准,优化资源”的原则,以打破乡(镇)界线,建设一批标准化寄宿制小学为重点,整合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办学效益低的小学校(点)。具体分两步实施:首先,整合现有校点,保留现有完小;其次,待条件成熟后再整合弱小完小,实现“一村一校”或“一村几校”。根据规划,2008年至2011年,全县计划投入资金3.6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30万平方米,建成乡、村标准化小学校145所(其中标准化寄宿制小学校115所),整合弱小完小和校点467所,努力实现校点布局科学化。2008年以来,选择2个乡作为试点,其余10个乡镇分别选择1个村作为试点,全面实施校点布局调整改革试点工作。截至目前,2个试点乡校点布局调整工作已顺利完成,其余10个试点村校点布局调整工作正在实施中,改革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
(二)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丘北县抢抓机遇,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为契机,以整体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为突破,力争校舍建设基本达到《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要求,努力实现办学条件均衡化。在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地方财力弱、教育底子薄的情况下,丘北县多出主意,多想办法,采取“争、捐、免、垫”等措施,多方筹措,确保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的投入。一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同时进一步调整县级财政支出结构,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不含教育费附加)用于排危。二是通过开展“爱心献教育”活动等方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的积极性,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三是县建设、发改、财政、税务、国土等部门认真落实关于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有关税费的减免规定,其他相关部门也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教育综合改革和校安工程的实施给予大力支持。四是在项目建设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积极采取由发包方先拨付20%的工程启动资金,其余80%的资金由施工企业全额垫付至竣工;从竣工之日起,所欠资金由政府付给每年9%的资金占用费,所欠资金在3至5年内还清的办法,邀请有资质、实力强、信誉好的建筑商承担校舍建设工程。五是各有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提供保障。2008年至今,丘北县共投入资金1.1亿元,改扩建校舍面积10.3万平方米,排除D级危房面积5.3万平方米,消除校舍安全隐患点120个,在广大农村普遍形成了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让家长放心的地方是学校的可喜局面。2009年10月起,丘北县将全面启动实施其余10个乡(镇)学校的校舍安全工程,计划投入资金2.5亿元,规划改扩建校舍面积20万平方米,排除D级危房面积17万平方米。
(三)实现学校办学规模化。丘北县以“力争在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建成校均18个教学班,在校生700人左右的标准化小学;在每个行政村建成1所或几所校均12个教学班,在校生500人左右的标准化小学”为目标,在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针对干部群众思想意识上存在的一些顾虑,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工作,推进校点布局调整工作的实施,走集中办学的发展路子,努力实现学校办学规模化。截至2009年9月底,全县确定的2个试点乡校点布局调整工作顺利完成,共建成标准化寄宿制小学校25所,成功整合弱小完小和校点76所,校均在校生达400人(其中住校生达300人)。
(四)实现教师配置结构合理化。丘北县通过实施校点布局调整,集中化、规模化办学,有效集中了师资力量,教师专业技术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自2008年起,采取“关、招、辞”的办法,妥善解决了全县顶编代课教师问题,并按照省定的教师编制标准,结合各学校教师编制数及各学科教师需求情况,通过特岗教师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等形式,逐年招聘一定数量的教师补充到师资薄弱的学校,努力配齐配足各学科教师,确保各级学校专任教师与学生之比达标,实现教师配置结构合理化。
(五)实现学校管理和教学手段现代化。按照“创特色、强管理、上水平”的要求,加强学校现代管理,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新型学校管理模式,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一是配备校医加强师生健康维护。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中调剂名额,招聘业务素质精、责任心强、具有临床医学资格的人员到寄宿制学校担任校医,加强学校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师生卫生保健水平。二是实施“安保工程”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每年从政府安置的退伍军人中优先安排思想好、能吃苦、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员到寄宿制学校担任保卫工作和协助学校开展后勤、校园美化绿化等工作。三是研究制定了《丘北县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建立低年级寄宿制学生上下学家校接送制度,实行月假、半月假休假制度,寄宿制学校安全、学生宿舍、环境卫生、学校食堂、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创新和规范。四是县财政安排资金,对贫困家庭寄宿生除国家给予的生活补助外再给予适当的学习和生活补助,并全力抓好寄宿制学校勤工俭学基地的落实,认真组织学校实施 “菜篮子工程”、“肉食供应工程”、“饮食安全工程”和“小超市工程”等四大工程,大力开展蔬菜种植、生猪养殖、办好食堂、开设小卖部等勤工俭学活动,寄宿生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生“进得来、吃得好、留得住、学得好”有了保障。同时,大力推进普及实验教学工程,充分利用“农远工程”设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六)实现校园建设人文化。坚持以建设绿色学校、文明学校为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成人文化校园环境,努力实现校园建设人文化。通过努力,新店乡小江口小学、树皮乡矣得小学、朦胧小学等一批寄宿制学校初步呈现出勤工俭学效益好、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校园绿化美化成果显著等办学特色,校园建设正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和人文化的目标迈进。
(七)实现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化。一方面,狠抓科学质量观和育人观的树立,积极探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和培养模式创新,深入开展以“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为重点的“三生”教育,坚定不移地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以规模化办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化。自2009年秋季学期起,所有村完小三年级全部开设英语课并配备专业教师开展教学,农村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目前,丘北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与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呈现出齐头并进、联动发展的良好态势,试点工作已初见成效,改革工作将在全县推广。
三、改革效益分析
(一)有效降低投资,为国家节约资金。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发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09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按基本指标计算:一校2班建校舍面积200平方米,一校4班建543平方米,一校6班建2120平方米,一校12班建3432平方米,一校18班建4655平方米,一校24班建6117平方米,一校48班建12234平方米;寄宿生生均5平方米;初小生均占地25平方米,寄宿制完小生均占地30平方米;单方造价1200元∕平方米。
1.树皮乡矣得村。原有学校8所,其中:完小3所,初小5所,共需规划建设7360平方米。其中:3所完小需建设6360平方米;5所初小需建设1000平方米;学校现有完好房600平方米,实际需要建设面积为6760平方米,实际需要投入资金811万元。
布局调整集中办学后,矣得村办一所12班的寄宿制学校,学生662人,需建校舍3432平方米;住校生470人,需要宿舍2350平方米。以上共需建筑面积5782平方米,扣除现有完好校舍600平方米,实际需建建设面积5182平方米,需投入资金622万元。
通过测算分析,布局调整可节约投资189万元。
2.树皮乡。共有学校62所,其中:完小19所,初小43所,共需规划建设65558平方米校舍。其中:12班4所需建设13728平方米;6班15所需建设31800平方米;4班10所,需建设面积5430平方米;2班以下33所需建设6600平方米;1600人住校生需建设宿舍8000平方米。扣除现有完好校舍3747平方米,实际需建建设面积61811平方米,需投入资金7417万元。
布局调整后,全乡有11所寄宿制学校,需建校舍55189平方米,其中:有住校生4000人,需建设宿舍20000平方米;24班1所建设6117平方米;12班6所需建设20592平方米;6班4所需建设8480平方米。有完好房3747平方米,实际需建面积为51442平方米,共需投入资金6173万元。
测算分析:布局调整可节约资金1244万元(目前我县按照安全、实用、基本满足的要求仅投入资金2200万元)。
3.全县测算。
①校舍建筑面积测算。布局调整前,全县有小学627所,其中:48班2所需建24468平方米;18班5所需建23275平方米;12班38所需建130416平方米;6班148所需建313760平方米;4班20所需建10860平方米;2班414所需建82800平方米;住校生15515人,需建77575平方米。以上共需建筑面积663154,扣除完好房62390平方米后,需建600764平方米,建设资金72092万元。
布局调整后,全县建寄宿制学校115所,全县有住校生42000人,需建校舍面积210000平方米;48班2所需建24468平方米;24班12所需建73404平方米;12班36所需建123552平方米;6班65所需建137800平方米。以上共需建筑面积569224平方米,扣除现有完好校舍62390平方米,实际需要建设面积506834平方米,需要投入资金60820万元。
比较分析:集中办学节约校舍建设资金11272万元。
②附属设施测算。分散投入学校大门需建627道,需投入资金940万元;需建球场627块,需投入资金2195万元;需建围墙12.5万米,需投入资金2500万元。以上资金合计5635万元。
集中后需建学校大门115道,需投入资金230万元;需建球场345块,需投入资金1207万元;需建围墙5.1万米,需投入资金1020万元。以上合计2457万元。
比较分析:集中办学附属设施节约资金3178万元。
③学校用地分析。分散需学校用地3267亩(414所校点,平均每所学校有35名学生,平均每所学校占地为3亩左右)。集中办学需学校用地2700亩。
比较分析:集中办学节约土地567亩。
④施工情况分析。校点分散施工困难,单方造价增加,因此,集中办学施工成本低于分散办学。
综合分析:按基本指标测算,全县分散办学需投入资金77727万元,集中办学需投入需投入资金63277万元,集中办学比分散办学节约资金14450万元,可节约土地567亩。按安全、适用、基本够用测算:全县分散办学需投入资金44220万元,集中办学需投入资金36000万元,可节约资金8220万元。
(二)有效整合师资力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县共有小学教师2006人。改革前,共有小学学校627所,教学班2056个,按教育部班师配备1:1.4的标准计算,需要配备专任教师2878人。改革后,全县由原来的627所学校优化为115所,教学班优化为1340个,按标准计算,共需教职工2809人。其中:专任教师1876人;工勤人员按1:45配备需933人。可节约教师69人。并实行专任教师竞聘上岗,建立教师间激励竞争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有效巩固“两基”成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改革前,各校点,特别是一师一校点,教育教学设备难以配齐,教师只能沿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单一模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枯燥,学生怕学厌学等现象突出,流失率严重。教师配备不足,多数学校是两级或三级复式教学,课程难以开齐,课时不足,教学质量低。实施集中办学后,各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音、体、美教师、生活指导教师、安全员等各类人员基本配齐配足,各种先进教学设备能满足教学需求,课程课时开齐开足,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后勤管理有保障,学生能吃饱吃好,学习积极性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保证。
(四)有效提高师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规模办学后,丰富了师生课余生活,教师能充分开展教学交流和学术研讨,实行集体备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综合素质。学生能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掌握更多知识,从小学会团结友爱,增强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陶冶情操。
(五)群众满意,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对已实现集中办学的试点乡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 4000份,收回“满意测评卷”3918份,“基本满意卷”80份,“不满意卷”2份,满意率为99.9%,人民群众一致好评,均等教育得到充分体现。
三、改革效益分析
(一)有效降低投资,为国家节约资金。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发布《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09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按基本指标计算:一校2班建校舍面积200平方米,一校4班建543平方米,一校6班建2120平方米,一校12班建3432平方米,一校18班建4655平方米,一校24班建6117平方米,一校48班建12234平方米;寄宿生生均5平方米;初小生均占地25平方米,寄宿制完小生均占地30平方米;单方造价1200元∕平方米。
1.树皮乡矣得村。原有学校8所,其中:完小3所,初小5所,共需规划建设7360平方米。其中:3所完小需建设6360平方米;5所初小需建设1000平方米;学校现有完好房600平方米,实际需要建设面积为6760平方米,实际需要投入资金811万元。
布局调整集中办学后,矣得村办一所12班的寄宿制学校,学生662人,需建校舍3432平方米;住校生470人,需要宿舍2350平方米。以上共需建筑面积5782平方米,扣除现有完好校舍600平方米,实际需建建设面积5182平方米,需投入资金622万元。
通过测算分析,布局调整可节约投资189万元。
2.树皮乡。共有学校62所,其中:完小19所,初小43所,共需规划建设65558平方米校舍。其中:12班4所需建设13728平方米;6班15所需建设31800平方米;4班10所,需建设面积5430平方米;2班以下33所需建设6600平方米;1600人住校生需建设宿舍8000平方米。扣除现有完好校舍3747平方米,实际需建建设面积61811平方米,需投入资金7417万元。
布局调整后,全乡有11所寄宿制学校,需建校舍55189平方米,其中:有住校生4000人,需建设宿舍20000平方米;24班1所建设6117平方米;12班6所需建设20592平方米;6班4所需建设8480平方米。有完好房3747平方米,实际需建面积为51442平方米,共需投入资金6173万元。
测算分析:布局调整可节约资金1244万元(目前我县按照安全、实用、基本满足的要求仅投入资金2200万元)。
3.全县测算。
①校舍建筑面积测算。布局调整前,全县有小学627所,其中:48班2所需建24468平方米;18班5所需建23275平方米;12班38所需建130416平方米;6班148所需建313760平方米;4班20所需建10860平方米;2班414所需建82800平方米;住校生15515人,需建77575平方米。以上共需建筑面积663154,扣除完好房62390平方米后,需建600764平方米,建设资金72092万元。
布局调整后,全县建寄宿制学校115所,全县有住校生42000人,需建校舍面积210000平方米;48班2所需建24468平方米;24班12所需建73404平方米;12班36所需建123552平方米;6班65所需建137800平方米。以上共需建筑面积569224平方米,扣除现有完好校舍62390平方米,实际需要建设面积506834平方米,需要投入资金60820万元。
比较分析:集中办学节约校舍建设资金11272万元。
②附属设施测算。分散投入学校大门需建627道,需投入资金940万元;需建球场627块,需投入资金2195万元;需建围墙12.5万米,需投入资金2500万元。以上资金合计5635万元。集中后需建学校大门115道,需投入资金230万元;需建球场345块,需投入资金1207万元;需建围墙5.1万米,需投入资金1020万元。以上合计2457万元。
比较分析:集中办学附属设施节约资金3178万元。
③学校用地分析。分散需学校用地3267亩(414所校点,平均每所学校有35名学生,平均每所学校占地为3亩左右)。集中办学需学校用地2700亩。
比较分析:集中办学节约土地567亩。
④施工情况分析。校点分散施工困难,单方造价增加,因此,集中办学施工成本低于分散办学。
综合分析:按基本指标测算,全县分散办学需投入资金77727万元,集中办学需投入需投入资金63277万元,集中办学比分散办学节约资金14450万元,可节约土地567亩。按安全、适用、基本够用测算:全县分散办学需投入资金44220万元,集中办学需投入资金36000万元,可节约资金8220万元。
(二)有效改善办学条件,提升管理水平。全县627所普通小学中,完小190所,校点437所,一师一校占校点总数的68.42%,学校校舍破烂陈旧全部是D级危房,教学区、生活区、办公区等功能区域不是配置不齐,就是交互混杂,点多面广规模小,给学校规划管理带来不便。改革后,校舍建设将在规范的设计图纸和科学的校园规划下进行,有严格的施工监理,校舍建设将更上档次,学校教室、食堂、宿舍等硬件设施将一次性规划投资到位,避免重复建设,特别是有利于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实验课程的开设和学校各功能室得配备,有利于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三)有效整合师资力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全县共有小学教师3061人。改革前,共有小学学校627所,教学班3061个,按教育部班师配备1:1.4的标准计算,需要配备专任教师2878人。改革后,全县由原来的627所学校优化为115所,教学班优化为1340个,按标准计算,共需教职工2809人。其中:专任教师1876人;工勤人员按1:45配备需933人。可节约教师69人。并实行专任教师竞聘上岗,建立教师间激励竞争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有效巩固“两基”成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改革前,各校点,特别是一师一校点,教育教学设备难以配齐,教师只能沿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单一模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枯燥,学生怕学厌学等现象突出,流失率严重。教师配备不足,多数学校是两级或三级复式教学,课程难以开齐,课时不足,教学质量低。实施集中办学后,各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音、体、美教师、生活指导教师、安全员等各类人员基本配齐配足,各种先进教学设备能满足教学需求,课程课时开齐开足,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后勤管理有保障,学生能吃饱吃好,学习积极性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保证。
(五)有效提高师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规模办学后,丰富了师生课余生活,教师能充分开展教学交流和学术研讨,实行集体备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综合素质。学生能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掌握更多知识,从小学会团结友爱,增强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陶冶情操。
(六)群众满意,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对已实现集中办学的试点乡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 4000份,收回“满意测评卷”3918份,“基本满意卷”80份,“不满意卷”2份,满意率为99.9%,人民群众一致好评,均等教育得到充分体现。
办学水平效益评估自查报告办学水平效益评估自查报告2007-02-17 16:40:48县教育局:根据上级要求,对照评估方案,我们对我校的办学水平进行了认真的自查,并对自查出的问题进行了认......
小尾寒羊效益分析小尾寒羊是当前国内著名的优良绵羊品种,被誉为"超级羊"、"国宝",是我国重点发展和推广的绵羊品种,是靠养殖致富的好项目。小尾寒羊优点很多,成熟早,幼母6个......
建立消化内镜中心项目的效益分析消化内镜是消化内科临床上重要的检查项目,在某些医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一般临床上有三个目的:一、准确诊断:通过纤维胃......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系统(16层螺旋CT)效益分析报告一 立项研究背景及必要性CT是一种无创性检查,其检查方便,易为患者接受。密度分辨率高,能清晰的区分显示不同的组织并可测出各种......
1、在投入运行后,将表现出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 本项目的完成有助于管理人员及时、直观、有效地了解规划空间信息特征,明确规划专题、规划执法、规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