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_邹忌讽齐王纳谏解读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4:38:0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邹忌讽齐王纳谏解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VS《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齐国要讨伐魏国。

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四海内极其狡猾的兔子。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农夫看见了,没有费一点力气,就独得了利益。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

齐王惧,谢⑦将休士也。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VS《成侯邹忌为齐相》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hàn)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战而不死,曲挠(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shuì,劝说,说服)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天下,欲为大事(这里指造反),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于王前。田忌遂走。译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睦,互相猜忌。

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

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

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一旦战败,田忌不会再威胁到您;假如田忌不死在战场,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

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公孙闬就派人带着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

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

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闻言大恐,出走避祸。

【评析】 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好事顷刻变成了坏事。语言的危险性又一次暴露出来。事实上人们的确生活在一个传播的世界中,传播决定了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在于那 1

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了。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VS《庄子刺虎》

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刺虎闻於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异也? 以言我主与王俱宜待韩、魏之毙而击之,亦无异也。”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译文:

庄子正要刺杀猛虎,旅馆有个童仆阻止他,说:“两只虎正在吃牛,等它们吃出滋味来的时候一定会争夺,一争夺就会打起来,一打起来,那么大的就会受伤,小的就会死亡,追逐受伤的老虎而刺杀它,这一来必然获得刺杀双虎的名声。”卞庄子认为他说得对,站在旁边等待它们。不久,两只老虎果然打了起来。结果大的受了伤,小的死了,卞庄子追赶上受伤的老虎而杀死了它,这一来果然获得了杀死双虎的功劳。

四《邹忌讽齐王纳谏》VS《燕昭王求士》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王之蔽甚矣(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反以报君(4)不期年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B.涓人言于君曰 /余将告于莅事者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其真无马邪

D.隗且见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14.翻译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2分)

15.甲文告诉我们:国君广开言路,才能兴利除弊,使国家强盛起来;乙文告诉我们:

12.(1)蔽:蒙蔽、受蒙蔽、被蒙蔽(2)刺:指责(3)反:同“返”,返回(4)期年:满一年

13.B A.“以”:介词,用/相当于“而”,表顺承;B.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或者“向”;C.“其”:代词,它的/表反问语气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D.“且”:尚且/将近。

14.(1)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2)燕昭王为郭隗建造宫舍并且拜他为老师。

15.礼贤下士,才能广招人才,国家才能强大。

五《邹忌讽齐王纳谏》VS《宋昭公出亡》

宋昭公出亡(出国逃亡),至于鄙(地名),喟然(叹气的样子)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施政办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侍从妃子)数百人,被(穿着)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奉承拍马)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译文: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宋昭公出外逃亡,到达了邻国,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 我朝做官的千百人,干政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

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 侍者卫士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王长得美!’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之所以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所以宋昭公亡了国但是能够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国家。

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作者认为宋昭公失国逃亡的原因是什么?

答:谄谀者众也。

六《邹忌讽齐王纳谏》VS《皇上所好》

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世南(虞世南)赓(连续)和(照别人诗词格律或内容写作诗词)。世南曰:“圣作诚工(精巧),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对此提出批评),皆蒙嘉(赞美)纳(采纳)。

七《邹忌讽齐王纳谏》VS《始皇议欲大苑囿》

[乙]始皇议欲大苑囿①,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②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辄止。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虽无言,臣故将请旨。漆城虽于百姓愁费③,然佳哉!漆城荡荡④,寇来不能上。”于是二世笑之,以其故止。

[注释]①苑囿(yuàn yòu)养禽兽以供帝王打猎的园林。②优旃(zhān):秦朝宫廷中的一个演员。③愁费:愁,忧愁;费,花费。④荡荡:漂亮而光滑。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①王之蔽甚矣 ②始皇议欲大苑囿

7、下列句中加点的“虽”与“虽欲言,无可进者”中的“虽”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漆城虽于百姓愁费 D故虽有名马

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甲文中,“王曰:‘善。’”表明了齐王对邹忌所言持 的态度;乙文中,“优旃曰:‘善。„„’表明了他对两位君主的想法持 的态度。(2分)

10、甲、乙两文都写了成功劝谏的故事,邹忌和优旃的劝谏方式有什么异同?(4分)相同: 不同:

(乙文)太宗罢朝①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②杀此田舍汉③!”文德后④问:“谁触忤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⑥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⑦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⑧后宫,安敢不贺?”(选自《隋唐嘉话》)

[注释]①罢朝:停止了早朝 ②会:必然,一定③田舍汉:庄稼汉④ 文德后:文德皇后 ⑤ 忤:触犯⑥ 廷争:在朝廷上争谏 ⑦具:穿戴好 ⑧备数:充数(谦虚的说法)1.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停顿。(每句标两处)。(2分)

①群 臣 吏 民 能 面 刺 寡 人 之 过 者。(甲文)

②后 退 而 具 朝 服 立 于 庭。(乙文)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 皆以美于徐公:___________②皇后何为若是___________

③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 ④时时而间进___________

3.将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文。(2分+2分)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②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4.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文德皇后的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加欣赏谁?请简述理由。(3分)

[乙]王斗①造门而欲见齐宣王„„王斗曰:“昔先君桓公所好者,九合②诸侯,一匡天下③,天子受藉,立为大伯。今王有四焉。”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惟恐失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先君好马,王亦好马;先君好狗,王亦好狗;先君好酒,王亦好酒;先君好色,王亦好色;先君好士,而王不好士。”宣王曰:“当今之世无士,寡人何好?”

王斗曰:“世无骐驎④騄耳,王驷⑤已备矣;世无东郭俊⑥、卢氏之狗⑦,王之走狗已具矣;世无毛嫱⑧、西施,王宫已充矣。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彀⑨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便辟⑩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彀也。”

注释:①王斗:齐国贤士。②合:会盟。③一匡天下:指齐桓公号令天下尊崇周天子。④骐驎:与下文的“騄耳”,均为传说中周穆王的八骏之一。⑤驷:古时一车四马称为驷。⑥东郭俊:传说中齐国的良兔名。⑦卢氏之狗:传说中韩国的名犬,名卢。⑧毛嫱:古代美女名。⑨尺彀(hú):绉纱。⑩便辟:亲近宠幸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宣王说,曰:“寡人愚陋„„”()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相与步于中庭

B.王斗选门而欲见齐宣王而王不好士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为能之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固愿得士以治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今王治齐,非左右便辟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彀也。

4.甲文中邹忌把家事同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其目的是希望齐威王

;乙文中王斗将齐宣王与齐桓公进行类比,得出“(宣王)忧国爱民不若爱尺彀”的结论,其目的是希望齐宣王。(2分)

【乙】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注释:庄宗:五代时后唐皇帝李存勖伶:宫廷中的乐官 亟:立即,急迫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2)乃率诸伶走追县令()

2.下列与例句中“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A.暮寝而思之B.饥汝县民而空此地C.任重而道远D.学而不思则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文:

(2)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译文:

4.【甲】【乙】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甲】文中邹忌对齐王的说话目的是

【乙】文中伶人敬新磨责备中牟县令的目的是(3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1.相关基础知识生字 昳(yì)丽 间(jiàn)迸 窥(kuī)镜 期(qī)年 朝(zhāo)服衣冠(cháo)于齐通假字 有,通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例句:邹忌修八尺......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西汉末年刘向编纂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齐策》,讲述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期各......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战国策注释》。《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经西汉末年刘向编订成书,全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其......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下载《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