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_卢卡奇总体性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4:28: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评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卢卡奇总体性”。

评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

赵桂琴

总体性是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论述的核心范畴之一。在1967年《历史和阶级意识》再版序言中,卢卡奇对该书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反思,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作了自我批判,但对总体性范畴却进一步加以肯定。他说:‚毫无疑问,《历史和阶级意识》的伟大成就之一,在于使那曾被社会民主党的机会主义者们的‘科学主义’打入冷宫的总体性范畴重新恢复了客观存在在马克思全部著作中所占的核心地位。‛如果说,总体性范畴是卢卡奇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实质的重要结论,那么,它也是卢卡奇辩证法思想的真髓。因此,总体性范畴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们把握卢卡奇辩证法思想的枢纽之所在。那么,如何评价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呢?这就是本文所探讨的问题。

首先,总体性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之前质仅仅是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实质究竟是什么?这是生活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的卢卡奇长期苦苦探索的问题,针对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如伯恩斯坦之流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思潮,卢卡奇严肃地指出:‚正统马克思主义产东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的各种研究成果,他不是对这一个或那一个命题的信仰,也不是对‘圣书’的注释,恰恰相反,正统仅仅是指方法,‛显然,卢卡奇认为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而不是某个现成的理论结论和对‚经典著作‛的注释,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即使新的考察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个个别命题,而每个严肃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仍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现代所有科学的新发现,放弃马克思的全部命题,而无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谓‚马克思主义正统‛,即马克思主义仅仅是指方法。那么,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究竟是什么呢?卢卡奇认为就是总体性方法。他说:‚构成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之间的决定性区别的,不是历史解释中经济动机的优先性,而是总体性的观点,整体性范畴,整体对部分的优先性,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的实质呢?……总体性范畴的首要地位是科学中的革命原则的体现‛那么总体性为什么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的实质呢?卢卡奇认为这是由总体性范畴的特征和本质决定的。总体性范畴的特征和本质决定的。总体性范畴具有多重特性,作为本体论原则,卢卡奇的自然观,是社会存在本体论,强调‚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作为辩证法原则,他的方法论则能动的、具体的认识,强调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统一;作为辩证法原则,他的辩证法,是社会历史的辩证法,将自然辩证法排斥出去。因此,贯穿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的实质是主体性精神,这种突出人的主体性、高扬主体性原则的哲学精神为以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发扬光大。

由此可见,卢卡奇把方法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从表面来看,这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存在很大的分歧。卢卡奇在写作《历史和阶级意识》时,既没有看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没有读过《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克思的重要著作,但是,他看到了1886年恩格斯发表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及在此之前发表的《反杜林论》。在《反杜林论》的第一章里,恩格斯叙述的辩证法的本性,把它称之为‚思维的最高形式‛,并且,指出辩证法的两种主要特点:首先,它掌握事物和反映它们的方式是相互联系的,是当作‚事物整体相互联系的一部分‛;第二,它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凝固不变的。以后,恩格斯把辩证法定义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民展及其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恩格斯认为这种思维方式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是相悖的,形而上学认为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一成不变的,他们的思维公式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按照他们的说法: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在他们看来,‚一个事物要么存在,要么就不存在,同样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己又是别的东西。‛这种思维方式按照常规来说是公允的,但是,一跨入辩证思维领域,它又是狭隘的,并且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之中,这是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的互相间的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消失;看到了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在《反杜林论》中的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中,恩格斯论述了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矛盾规律,恩格斯是通过一些实例来论述这些规律的,这些实例一些来自自然科学,另一些来自人类社会以思维领域。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卢卡奇仅用几页篇幅探讨了质量互变规律,也涉及了矛盾规律,而对否定之否定规律却根本没有提到。显然,恩格斯阐述的辩证法的特征和规律并不是卢卡奇辩证法的核心,卢卡奇只能把方法视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质。那么,如何看待卢卡奇把马克思主义实质理解为方法呢?从整体上说,这种观点尚未背离马克思主义精神,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也对黑格尔的体系和方法作出了区分,指出黑格尔的体系是保守的,但是方法却是合理的。此外,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也指出只有‚遵循着马克思的理论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因此,在那个把马克思主义的个别原理、观点当作绝对真理的年代,强调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方法,无疑会开阔人们的视野,启迪人们的思想,而不墨守成规,束缚在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上,从而有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然,就其卢卡奇来说,把马克思主义仅仅当作一种方法,确实偏激了一些,因为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与其原理分割开来,就容易流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片面性和简单化。

那么,怎样看待卢卡奇把马克思的方法视为总体性呢?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称之为辩证(它与形而上学方法相反)的,不是别的,正是社会学中的科学方法,这个方法把社会看作处在经常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辩证方法是要我们把社会看作活动着和发展着的的活的机体。‛可以说,马克思研究社会历史的基本方法,就是总体性方法。此外,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谈到了辩证法认识和掌握事物是‚作为事物的总体联系的一部分‛,尽管恩格斯并没有涉及具体性的概念,但当他批判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时,与卢卡奇的具体总体性的含义是一致的。卢卡奇的独创之处在于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总体性思想加以发挥,并把它提高到辩证法的核心地位,这对于我们宏观地把握社会历史变化及其规律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那么,如何看待卢卡奇把总体性方法当作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而列宁则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呢?其实,二者并不矛盾,因为卢卡奇所谈的总体性方法,并不排斥矛盾和差异,而是把矛盾和差异包括于自身的具体总体性中。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他强调说明总体性‚不是把它的各个环节归结为无差别的同一性、统一性。‛而是把这些环节看作包含差别和矛盾的辩证同一性。对立统一强调的是微观的分析,总体性则强调宏观的综合,因此,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蕴含于总体性方法之中,并以总体的综合为归宿;而总体性方法又包含矛盾分析方法于自身,以矛盾分析方法为出发点,这两种思维方法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从而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和认识方法。

第二,总体性理论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体社会。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指出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矛盾规律是由黑格尔最先提出的,但是,是在唯心主义立场上来阐发的。对于黑格尔来说,思维的规律是现实的规律,因为现实是被思想的;对于马克思来说,现实则是物质的。这样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指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相反精神却是物质的产物。这样‚辩证法就归结为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也把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于是‚概念辩证法本身就变成只是现实世界辩证动自觉反映‛,并把这种‚反映‛覆盖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三大领域。因此,恩格斯的辩证法体系是以自然为本体,引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如果以自然为本体,势必认为自然界先于社会、先于人类,从而形成社会从属于自然,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自然界就具有了在时空上的优先地位的状况,这样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必然是自然。卢卡奇与此相反,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卢卡奇认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科学最本质的物化是丧失了总体性,这导致科学既不能从总体上把握实在,又使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沦为物化意识,从而窒息了无产阶级的主体性。如何克服这种把主体与客体、人和自然分离开来的物化意识呢?卢卡奇把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问题与德国古典哲学联系起来,认为德国古典哲学是从意识的物化结构啼生出来的,于是他把德国古典哲学发展中的一切物化问题都看成是需要彻底反思的哲学问题,希望通过‚对资产阶级思维的二律背反‛的批判,把黑格尔的辩证法转变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上来,进而从哲学和历史上确立物化的克星——无产阶级主体性或自我意识。通过对现代理性主义的分析,卢卡奇指出德国古典哲学即使是对物化的超越,其超越的方式也命定直观和抽象的,因为它自身也是物化的,只有这种方法才是辩证的,进而通过对资产阶级思维的‚二律背反‛的扬弃,卢卡奇认为把黑格尔的辩证法转到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上是可能的,这样就从历史和思想史上确立了物化的克服者——无产阶级。‚德国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人‛,因为正是无产阶级才构成了被黑格尔神秘化了的主客体同一的结果,也是消除现实异化的原因,经过这样一番思辨,卢卡奇认为无产阶级作为存在本体,既克服了黑格尔把绝对精神当作本体导致的二元论,又提高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主体性,从而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上,卢卡奇做出了迥然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人内在于社会历史之中,又能从总体上认识和改造;而人又外在于自然界和客观规律,但人作为存在的本体,必然以自己的实践作用于自然,从而包摄自然,因此,‚自然是一个社会的范畴。‛自然就从属于社会,从属于人及其实践,所以,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就形成了部分整体的关系,自然就具有了社会历史的性质,这样一来,哲学的出发点就是社会历史以及构成社会历史主体的人及其实践。实际上,卢卡奇与恩格斯的争论,归结为一点:就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法体系框架的分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中心内容是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还是思维单纯反映存在?卢卡奇在第二国际一些理论家把哲学极端本体论化的这种倾向下,为了反对这种在自然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提出‚社会是一个自然‛范畴,确实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卢卡奇没有对自然与社会、自然本体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给予恰当的说明,笼统地否定了辩证法的普遍性,‚失之于冲击了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地位‛,客观上引起了人们对社会存在本体论的误解。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卢卡奇在其晚年所写的巨著《关于社会存在本体论》中,致力于为社会本体论寻找一般本体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自然本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然而,总体性理论更为严重的失误是过分强调理论与实践、认识与行为的一致,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差别,从而把辩证法混为一种实践活动,影响了总体理论的历史作用。以后卢卡奇在1967年再版序言中,紧接着肯定总体性理论之后,又作了自我批评,‚我不知道列宁正沿着同一方向前进。(《历史和阶级意识》问世几年后,《哲学笔记》方才出版。)然而,列宁在这个问题上真正恢复了马克思的方法,而我的努力却导致了一种——黑格尔主义的——歪曲,因为我将总体性在方法上的核心地位与经济的优先性对立起来。‛

但是,勿庸置疑,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发展史上,卢卡奇首次把总体性当作辩证法核心范畴来论证,这不仅以其对总体性的界定、方法的解释,冲击了把马克思主义极端本体论化的趋势,也充实了辩证法的理论和概念,而且,还开辟了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这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启迪作用。

《雷锋》观后感(卢伟奇)

《雷锋》观后感——生命有限,服务无限美的学校 五C班 卢伟奇温暖的春风拂过王大力,他感动地落下了晶莹的泪花。雷锋叔叔因公事而殉职——雷锋同志将永远离开人间。我也感动地......

卢伟奇中秋节作文

快乐的中秋节中秋节的那一天晚上,我在我朋友家里度过了最充实的一天。在那一天里,我看到了最圆的月亮。我们在朋友家吃完晚饭后,坐在阳台上,吃着香甜的哈密瓜,等着一轮明月腾空而......

卡布奇诺

卡布奇诺第四种喝法郑雪霏认识方国栋那年,雀巢咖啡还是万众瞩目的奢侈品。转到这个城市,第一天上学,丢了自动铅笔,她趴在坐上呜呜的哭,抬起头时,面前放了一只自动铅笔,比她那支更新......

卢战卡经典语句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卢战卡经典语句,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卢战卡经典语句

卢战卡经典语句1. 在我们年轻人奋斗的历程中,一定不要让爱我们的人等得太久,也一定不要让笑我 们的人笑得太久!2.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走上社会开始受苦了,是因为我们在大学期间太爽......

下载评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评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