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最后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要研究制定全县旅游业发展战略与改革措施,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旅游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规划布局、宣传促销、市场监管、队伍建设等行业发展职责。各乡镇要积极配合做好本辖区的旅游规划、开发和发展工作,要对本辖区的旅游资源及文物在未开发利用前做好保护工作。发改部门要加强旅游业规划编制、实施和项目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财政部门要确保旅游发展资金的落实。交通部门要将旅游景区连接道路列入交通建设规划优先安排。宣传、广电部门要将旅游宣传作为重要内容,切实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力度。文化部门要积极支持旅游文艺创作和演出,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支持和引导旅游企业及相关组织立足自身实际和特色,依法做好旅游景(区)点、旅游商品及地理标志商标的申请注册工作,着力培育知名商标,推进商标兴旅步伐。各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和任务分工,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共同形成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合力。要同步建立旅游工作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将旅游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推进各项旅游工作任务落实。
中共通渭县委、通渭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甘发„2010‟9号)和《定西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定发„2010‟68号)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县旅游资源开发,着力培育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努力把我县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文化旅游名县,现就加快发展旅游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发展旅游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旅游业是一项综合带动力强、产业关联度高、准入门槛低、就业机会多、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的朝阳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推动消费升级,保增长、扩内需的客观需要;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抢抓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壮大特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现实选择;也是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二)加快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通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遗址分布广泛,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国田径之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境内红色旅
游资源丰富且享誉全国,主要有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录之一的“榜罗会议”革命遗址、文庙街小学毛泽东《七律〃长征》诗首次朗诵地、南园红军长征文娱晚会旧址、义岗四岩山革命烈士陵园、红军长征华家岭阻击战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有鹿鹿山省级森林公园、华家岭生态林带、中林山生态林带和富含30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浴可医治百病,饮可提神养颜”的“陇上神泉” 等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积淀深厚,有战国秦长城、古通渭寨、秦嘉徐淑公园等文化胜迹,也是明代工部尚书赵荣、明代开封知府王瓒、“陇右真儒”李南晖、为官清正的牛树梅等历史名人故里;有队伍庞大的书画创作人员和丰富的“通渭小曲”、“通渭皮影”、剪纸、草编、麦秆画、雕刻、春叶、遮面等文化艺术产品。其中“通渭小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渭皮影”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展旅游业有着广阔的空间和前景。通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在古代是川、陕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310国道横穿县境,通渭将融入到兰州、定西、天水等城市的两小时经济圈,发展旅游业具有便捷的交通优势和充足的客源市场。
(三)加快发展旅游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尤其是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国家和省、市关于加快旅游业的一系列政策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社、从事旅游服务的民间艺术团体、旅游商品研发有贡献的旅游企业,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也要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
(十三)积极争取实施旅游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支持,争取和实施一批事关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以项目推动旅游业发展。发改部门对列入重点旅游建设的项目,要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国土部门将旅游项目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优先做好土地配置,涉及旅游项目的建设用地,可通过划拨、出让或租赁等方式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对于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参照省重大项目用地的政策给予落实。对旅游业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对照县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兑现奖励。
(十四)高度重视旅游人才培养。积极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岗前培训、岗位培训、院校培训和竞赛交流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经常性的培训。充分发挥旅游企事业单位的主体作用和地方院校的师资优势,“十二五”期间,全县旅游培训人数达到1000人(次)以上,培训要按景区、饭店、旅行社、导游和岗前培训方式分批次进行轮训。建立旅游专业人才库。按照引进急缺专业人才的有关政策,加强从旅游发达地区引进管理人才,从高等院校吸收专业人才,不断探索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方法。通过教育培训和吸收引进两大方式,逐步解决全县旅游人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等问题,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旅游工作队伍。
(十五)加强领导,着力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游整体形象宣传、重点建设项目补助、旅游文化资源挖掘、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旅游营销策划、旅游节庆活动、旅游商品研发、旅游目标任务考核奖励。
(十一)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拓宽旅游投资、融资渠道,积极探索旅游景点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和外商资金参与我县旅游资源开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资旅游宾馆、旅游景区、旅游餐饮、旅游商品和休闲娱乐项目,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服务功能。放宽旅游企业出资方式,简化旅游企业年检手续,支持旅游企业加盟连锁经营。A级景区、星级饭店使用的有线电视收视费按不高于实际安装终端数的50%收取;扶贫、人社、妇联等部门的小额信贷资金要侧重支持发展“农家乐”为主的乡村特色旅游。
(十二)实行奖励补助政策。金融、税务等部门在信贷、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扶持旅游企业加快发展。对研发生产旅游商品(纪念品、食品)的重点企业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扶持;对旅游商品(纪念品、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制开发取得突破性成效的,由县政府从科技应用研究与开发资金中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鼓励饭店创星级、景区创A级活动和旅行社引进客源,对新获得国家三星级以上的旅游饭店、AA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县政府予以表彰奖励。其标准为,三星级饭店4万元,四星级饭店5万元,五星级饭店10万元;AAA级景区4万元,AAAA级景区5万元,AAAAA级景区10万元;对年接待30万人次以上的景区和年引进1000人以上团体游客的旅行
现代服务业的宏伟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定西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性支持。当前我县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体系日趋健全,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为加快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坚强的产业支撑。全县各级党委、政府不断深化认识,创新发展理念,强化工作措施,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和工作基础。
二、总体要求
(四)总体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文旅名县”战略,对外抓宣传,对内抓管理,着力打造“红色圣地游、陇中风情游、书画采风游、温泉度假游”四大旅游品牌和陇中风情书画采风基地,重点开发以“榜罗会议”遗址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和以温泉地热为主的休闲度假旅游,加快发展以通渭书画、秦嘉徐淑公园为主的人文旅游,大力推进陇中风情旅游,努力把通渭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旅游名县。
(五)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县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功能更加完善,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市场秩序和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通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力争
把“榜罗会议”遗址景区和温泉度假区打造成国家AAAA 级景区,并打造成年接待30万人的大景区;把秦嘉徐淑公园和鹿鹿山省级森林公园打造成国家AAA级景区,强化旅游宾馆饭店的软硬件建设,力争将温泉城度假宾馆和文化苑宾馆打造成国家四星级饭店,将政府招待所和温泉度假区酒店打造成国家三星级饭店。县内旅行社总数达到3家,旅游车队1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000人。依托陇中风情特色,大力推进“农家乐乡村富民工程”,争创农家乐专业村2个,农家乐总数达到100户。旅游服务网点布局日趋合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更加突出,旅游业三大指标(旅游人数、门票收入、旅游社会收入)每年大幅度增加,到2015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7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2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翻两番;到2020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4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43亿元、年均增长15%,旅游收入占GDP的比率每年以0.4%的速度增长。
三、主要任务
(六)准确定位,着力打造通渭旅游品牌。我县“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遗址分布广泛,属黄河上游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传统的农耕文化、古建筑、民居、民间艺术、风俗习惯、婚丧嫁娶、饮食、服饰和特有的农产品、梯田建设等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陇中风情。红军长征期间召开的“榜罗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有“陇上神泉”之美誉的温泉地热资源以其出水量大、水质优、水温高而居西北温泉之首,加之通渭书画氛围浓郁,习字作画之风盛行,书画产业日趋完善,已形成创作、装裱、市场等一条龙的体系,为此,县委、县政府立足
(九)加强管理,着力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强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全力推进旅游景区升“A”、酒店增“星”、服务创“优”、导游增“量”、农家乐规模化经营等工作,努力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高效的旅游服务。积极落实安全教育、预防检查、安全预警、事故报告、应急处置、紧急救援、善后处理及保险赔偿、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旅游生产安全。建立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建立公安、交通、卫生、工商、质监、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在主要旅游景区设立投诉点,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坚决打击各类违规经营行为,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快推进旅游景点、饭店、农家乐质量等级评定工作,在全行业深入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旅游经营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发展旅游汽车公司、旅游商品、旅游演出和农家乐等旅游定点单位,完善旅游服务网络,坚持分类制定、逐步完善的原则,建立科学的评定和管理办法,从薄弱环节入手提高旅游行业的整体素质。深入推进旅游节能减排工作,从A级以上景点、星级以上饭店开始,逐步实施环保景区、绿色饭店创建工程,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到“十二五”末,全县旅游行业节能减耗达到20%,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四、保障措施
(十)加大政策性资金投入。县财政在年度预算中每年至少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加,形成政府加大投入的扶持激励机制。旅游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旅游规划编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项目贴息、旅
信息化服务水平和质量;强化安全和卫生管理,规范设置垃圾箱及各种标识牌、指示牌、全景图、导览图等设施,加强景点住宿、餐饮、购物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满足游客的基本旅游需求。合理修建休闲娱乐设施,加强参与性、体验性强的项目建设,丰富景区旅游活动,增加旅游综合效益。正确处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切实提升景观质量。加快旅游厕所建设,AA级以上旅游景区、旅游餐饮场所、旅游线路沿线服务区的厕所达到旅游星级标准,涉及旅游的各类经营场所的厕所对游客免费开放。
(八)加大宣传,着力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坚持“全方位、立体式、走出去、请进来”的营销策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主要媒体和交通要道、机场车站、人口密集场所进行户外广告宣传,在公路沿线主要结合点设立景区标识牌。积极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博览会,邀请国内和周边地区的旅行社、新闻媒体来通渭考察踩线、宣传通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省内周边县区、景区、旅行社的合作,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拓、联手推介的区域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红色榜罗、温泉地热的优势,重点推介四川—迭部—宕昌—岷县—漳县—榜罗—通渭—会宁红色旅游线路,着力打造西安、宝鸡、咸阳、天水、兰州至通渭的旅游专线。更加完善秦嘉徐淑公园—温泉城—书画一条街—温泉度假区—红色榜罗;县城—中林山—华家岭林带—义岗四沿山烈士陵园—鹿鹿山森林公园—文庙街小学毛泽东《七律〃长征》诗首次朗诵地—南园红军长征文娱晚会旧址—温泉度假区旅游线路。
实际,准确定位旅游业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红色圣地游、陇中风情游、书画采风游、温泉度假游四大旅游品牌,通过全面开发与发展,努力把通渭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旅游名县。
红色圣地游要善于根据史实,策划举办各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趣味性活动,对传统资源进行现代化处理,采用科技手段再现当年场景,丰富红色旅游活动内容,让游客寓教于游,寓教于乐,使其更有力地吸引广大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把旅游资源和产品进行结合,有意识地策划一些专题节目和特色活动,使红色旅游景点“活”起来,“动”起来,充分展示其红色魅力和文化趣味。要以“榜罗会议”革命遗址、毛泽东《七律〃长征》诗首次朗诵地为重点,带动发展南园红军长征文娱晚会旧址、义岗四岩山革命烈士陵园、红军长征华家岭阻击战遗址、南屏山陇右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区,全面打造以红色榜罗为中心辐射四周的红色旅游线路,积极融入到四川—迭部—宕昌—岷县—漳县—通渭—兰州—高台;四川—宕昌—岷县—漳县—通渭—会宁—南梁—延安 的两条红色旅游线路,努力把通渭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全省的红色旅游中心。
陇中风情游要着重在挖掘民俗资源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通渭民俗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挖掘展示通渭传统的农耕文化、古建筑、四合院居民文化以及陇中特有的婚丧嫁娶和饮食文化等,结合秦嘉〃徐淑诗词文化,把南屏山、清凉山、鹿鹿山等民俗庙会办成文化旅游品牌节会,集中展示丰富多彩的书画艺术和民俗文化。着力打造战国秦长城遗址、古通渭寨等文
化胜迹以及华家岭风电等旅游亮点,积极挖掘培育地方风味菜肴,全面推广以小杂粮为主的搅团、馓饭、荞圈、煎饼、碳锅子等民俗饮食文化。积极组建和引导有实力的文艺演出队伍,推出一批以通渭小曲为代表的地方精品节目,在较大的旅游景点和星级饭店进行表演。AAA级以上旅游景点和三星级以上的宾馆、饭店,要组织专业演出队伍或培养自己的业余演出队伍,对具有当地特色的节目定期进行表演。积极扶持引导农户利用乡村自然风光、乡土民俗风情、民间文化艺术、传统劳作方式,发展以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为主的“农家乐”富民工程。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家一特”和“吃在农家、住在农家、娱在农家”的通渭人家乡村特色旅游。积极开发剪纸、草编、麦秆画、雕刻、春叶、遮面等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同时,要加快通渭温泉南北两山、鹿鹿山省级森林公园、南屏山公园等自然景区建设步伐,加大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着力打造以梯田为特色的黄土风情旅游。
书画采风游要打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的文化牌,加快以秦嘉徐淑公园、书画城、文化苑及陇中民俗风情园为主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陇中风情书画采风基地,着力提高书画创作者和书画经营者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个体素养,增强团队精神。要抓点带面,注重社会公益性,包装推介一批重点领军人物,同步抓好书画普及工作。积极扶持书画、剪纸、草编等旅游商品的开发,鼓励旅游商品经销商在景区设立通渭地方特产及旅游工艺纪念品商店,统一标准,实行连锁经营,不断增加旅游购物在旅游消
费中的比例。同时加大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每年举办通渭旅游文化暨书画艺术节会,以旅游文化节会推动全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温泉度假游要依托温泉地热特色资源,加快温泉水资源开发利用,完善温泉度假区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高起点、高水平规划温泉旅游区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完成温泉度假区、南特温泉开发公司、温泉城三大基地建设,将温泉开发建设成集观光旅游、水疗养生、休闲度假、餐饮娱乐、野外游憩和疗养康复、书画交流、中药养生、会议承办于一体的“陇上神泉”旅游度假胜地。打造辐射兰州、天水等地的旅游专线,将温泉度假游作为带动通渭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龙头着力宣传推介。
(七)强化配套,着力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打造“宜居”县城和文化旅游名县为目标,加大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交通道路建设,规划建设连接主要景区的等级公路,力争完成榜罗红色旅游景点支线二级公路建设项目,完善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城际公路的旅游引导标识,尽快提升榜罗—温泉—鹿鹿山的旅游公路等级;建设陇中民俗风情园,加强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扶持发展一批旅游星级饭店、旅游购物和娱乐场所;大力改善景区游览环境,AAA级以上景区建成游客服务中心,在AAA级以上景区、二星级以上饭店、旅行社和旅游定点商品购物中心链接通渭政府网站和电子触摸屏,构建覆盖全县主要景点、酒店、旅行社、大型超市、运输企业的旅游信息网络平台,提高旅游
抚州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2007-05-10 10:46:00【浏览字号选择:大 中 小】 【打印该页】 【关闭本窗口】一、明确目标,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新兴支柱产业我市旅游业发展总体目......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涉及面广的经济文化产业。加快旅游业发展对于推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改善就业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塑造良好城市形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府〔2008〕1号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加快推动旅游业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
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