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雪》导学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看雪导学案”。
《雪》导学案
【题目解说】
冬日里最使人兴奋的莫过于落雪,那纷飞的雪花,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飘飘洒洒,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银装素裹,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1924年暮北京的一场落雪,使鲁迅先生情思涌动,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雪》,今天让我们和鲁迅先生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散文诗】
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背景链接】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态度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字词全解】
⒈生难字词
磬口(qìng)忙碌(lù)脂粉奁(Iián)灼灼(zhuó)嘻笑(xī)褪(tuì)
朔方(shuo)凛冽(linlie)
⒉多音多义
褪褪(tùn)去褪(tuì)色
⒊词语补注博识:见识广博。凛冽:刺骨的寒冷。
①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②精魂:精灵,魂灵。③消释:消溶。④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句段解读】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剖析】强调学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剖析】“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坚强的内核别形容江南的雪的轻柔,和缓而充满生命力的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剖析】北方的雪就是死掉的雨,它是孤独的,它在完成升腾的过程中,是以死为代价的,正是他的献身精神,凝聚了所有坚强的内核。
【重点探究】
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剖析】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主旨归纳】
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寄托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寄托
鲁迅对黑暗现实的顽强斗争。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愿望:改造旧
世界,创造新生活。
【写作借鉴】:
1.全文主要描写两幅雪景图,两相比照,相互映衬。如江南的雪:积雪滋润美艳,充
满生机突出“美”;运用修辞(比喻、拟人等),绘声绘色,虚实相生,工笔描绘,清新
明丽;朔方的雪:飞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突出“力”;夸张,粗线勾勒,写意为主。
2.通篇以描写为主,结尾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作者的情感全都隐含在字里行间。正因
为如此,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便有了很大的空间和多元解读。此外,本
文语言清新明丽,风格刚柔相济,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两种雪的特点和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
【结构图解】
【资料集锦】
写雪的诗句:
(1)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万籁人踪灭,千山鸟飞绝。
【积累·语文素养的基石】(25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5分)
朔(shuò)方灼灼(zhuó)凛(lǐn)冽眷(juàn)念荷(hâ)戟 .....
彷(páng)徨褪(tuì)尽胭(yān)脂脂粉奁(lián)磬(qìng)口...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1)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2)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3)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
3.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灼灼:形容明亮。..
②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博识:学识丰富。..
③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
腾地闪烁。升腾:向上升起。弥漫:充满;布满。.
④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朔方: 北方。..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作用。(4分)
(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答: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突出了它的生机勃勃。
(2)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答: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朔方的雪的孤独而倔强的性格。
5.下列划横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葛非、顾俊两人配合默契,多次获得女子双打世界冠军,B
C
D同路人。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3分)
A.通过这次学习班的学习,使我的思想认识有了提高。
B.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季节。
C.中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
D.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注视和倾听着老师做实验。
7.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答: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在对比中表现了对江南雪的喜爱和对
北方雪的赞美。
【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
㈠阅读原文字,完成8~12题。(17分)
8.品读江南的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一特点?你能看
出在这些句子中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吗?(4分)
答: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色彩斑斓,蕴涵着生命,透露着生机。江南的雪,倾注着作者对
故乡的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9.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
什么作用?(3分)
答:表现了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遗憾和引起下文对朔方雪的描写和赞美。
10.作者是怎样描写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是什么样的感情?(4分)
答: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这些描写倾注了
作者对北方雪不畏严寒,在孤独中抗争、奋斗的赞美之情。
11.鲁迅从来写文章都惜墨如金,而这篇散文诗他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塑雪罗汉的形象,你
是怎样理解的?(3分)
答:雪罗汉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但是它却很快消融,让作者感到
江南雪的美好是值得留恋的。这样的描写还自然引出对下文对朔方的雪的壮美的描述和歌
颂。
12.揣摩“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含义。(3分)
答: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
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它的不屈和献身,让它成为雨的精魂——坚强和不屈的精魂。
㈡阅读《雪》,完成12~16题。(18分)
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
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
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②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
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巳没膝。呼啸了
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爽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
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③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于口中
滑脱而出,那种深透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
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④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
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⑤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
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有人写道:
“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桀
骜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
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
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出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
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
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⑥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
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
花,自天空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选自《名家散文》 祝勇文)
12、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简洁,而意韵最丰厚”?(3分)
答: 国画落笔简约,留有空白(即留白),给人以想像的空间。
13、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③中“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
染出幽美的图影”一句的妙处。(3分)
答: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当时所见之景、所生之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14、第④段中有“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一句,其中“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指的是
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4分)
答:“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是指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1分)。读书的过程就是一种心
灵的旅程,所以说读书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3分)。(意思相近即可)。
15、第⑤段中作者说“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请你从文外举出一例
加以印证。(4分)
答:如文天祥在狱中吟出了宁死不屈的的诗篇。司马迁于逆境之中写出了“无韵之《离骚》”
——《史记》(举例恰当得3分)。
16、第⑤段末“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一句中“柳宗元心
底的境界”指的是什么?(4分)
答:寒寂寥中有牛命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只答出旺盛的生命力得1分,答出孤寂的环境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得3分)。
【综合·展示个性的绿地】(1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
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类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
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
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
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
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4分)
答:短小真实即时方便(一词l分,共4分。若答“网络技术应用”可给l分)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3分)
答:徽博传递着众多人的声音,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意思对即可。逗号前1分,逗号后
2分,共3分)
18.请写出“咏雪”的两句名句。(3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未若柳絮因风起”)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3、理解作者所描写的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中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雪》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八年级语文下册《雪》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______小组名_____姓名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学习目标:、熟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2、感悟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一) 学习目标:1、通过读单元导读,知道本单元的主题和学习本单元的主要方法。2、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3、读懂文章大意,借助“文章梳理图”梳理文章结构。4、在大致......
霍山与儿街中学高效课堂有效教学语文导学案6雪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重点)3、朗读文章,理解作者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