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征及优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征及优点
时间:2011-09-17 10:5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335 次
所谓“双元制”是一种职业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指职业教育在企业和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平行进行。企业侧重实践培训,向学徒传授实用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学校注重理论教学,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以企业实践培训为主。企业和职业学校通过在教学师资、教学内容和教学场所等方面的密切配合,共同承担职业教育职责的双元组织形式。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其成功的标志是培养大批高质量技术工人。这种模式在德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所占的比例超过80%,同时因其最突出地反映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体系和运行特点,以致“双元制”几乎成了德国职业教育的代名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人将“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视为德国产品高质量的有力保障,并自豪地将“双元制”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一、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征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双元”是指两种学习或者是在两个学习地点的学习,即职业教育在企业和非全日制职业学校平行进行,这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
本特征,由此引生出下列特点:
(1)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
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具有双重身份,即培训企业的学徒和职业学校的学生。适龄青年如果想要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首先必须寻找愿意提供职业培训的培训企业,获得具体的职业培训位置,并同培训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这时适龄青年的身份为企业的学徒。适龄青年获得具体的职业培训位置,成为企业的学徒后,才能寻找对口的职业学校,在职业学校入学就读后,就成为职业学校的学生。这同时意味着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对象拥有双重的权利和义务。依据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劳动促进法和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学徒可享有获取必要知识和技能、领取结业证书、接受经济资助和自谋职业等多项权利;依据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帝国保险法、联邦雇员保险法和联邦劳动促进法的有关规定,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学徒应该履行努力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义务和参加保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相比较,德国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学徒享有的权利多而应该履行的义务少。并且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所规定的义务主要是为了使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学徒获取职业培训合同规定的、从事所学职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社会保险义务则是为了使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企业学徒享有多种权利,待遇是很优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最终是为了达到职业培训的目的。企业学徒在培训企业中具有与企业雇员近于同等的地位,在社会上享有与雇员同样的社会保障。(2)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师资由两部分人员担任
在企业实施实践培训,向学徒传授实用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师资称为实训教师或企业培训指导人员;在职业学校实施理论教学,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师资称为理论教师或职业学校教师。
(3)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由两部分组成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制度,决定了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培训章程(也称培训条例);二是教学计划。企业的实践培训依据培训章程来实施,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遵照教学计划来进行。培训章程是对德国职业培训工作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在德国职业教育中起着统一定向和规范指导的作用。每个职业均有相应的培训章程培训,也就是说德国国家承认的376个职业均有各
自的培训条例。依据联邦《职业教育法》第25条第一款的规定,联邦经济部长或其他主管部长,会同联邦教育与科学部长,得以无须联邦参议院批准的命令,正式认可某一培训职业、撤销此类认可,并颁布各项职业的培训规章,作为统一的职业培训制度之基础,并使培训制度有条不紊地适应技术方面、经济方面以及社会方面的要求和发展。因此,德国所有企业、职业学校和各类培训机关均要按照培训章程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职业培训,违反这些原则则要按联邦《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受到相应的处罚,这就有力地保证了全德统一的职业培训质量和造就具有资格的职业人
才。
(4)双元制职业教育由两类机构主管
企业的实践培训由联邦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受《职业教育法》的约束,由联邦统一的私法规定,培训企业主与企业学徒之间的培训关系由职业培训合同进行调整;职业学校的组织、管理则由各州负责,其法律基础是各州的《学校法》、《学校义务教育法》等,由各州的公法规定。
(5)职业教育经费来源于两个渠道
德国企业及跨企业职业培训的费用大部分由企业承担,职业学校的费用则由国家
及各级政府负担。
(6)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企业实践培训为主
双元制职业教育以企业的实践培训为主,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为辅。在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中职业学校居从属地位,这种从属地位表现在: ①学生入学前,先要找到培训企业,获得职业培训位置,并同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成为企业的学徒,然后才能寻找对口的职业学校。②职业学校开设普通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课是重点,为企业的技能培
训提供理论基础,占总课时的60%。
③学制一般为三年,学生每周3。5~4天在企业接受技能培训,1~1。5天在职
业学校上课,共12课时。④在双元制中,企业培训指导多于职业学校教师。据统计,1984年德国职业学校教师有170,200名,而企业培训指导为479,182名,占职教师资总数的73。
8%。⑤学生结业时不进行毕业考试即可获取职业学校毕业证书,但必须参加由企业联合会举办的企业技能训练的结业考试,考试内容包括企业职业培训章程所规定的技能和知识及职业学校开设的有关学科。毕业生只有同时持有企业职业培训的结业证书和职业学校的毕业证书,方可升入高一级职业技术学校——专科学校。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点
1、从教学组织形式上看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我国单元制的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具有
下列优点:(1)有利于充分发挥企业实训教师和职业学校专业理论教师的各自优势: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实训教师和职业学校专业理论教师在全面要求的基础上各具优势。实训教师擅长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学校专业理论教师善于专业理论教学。职业学校的专业理论教学由专业理论老师主导,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而为学生受到良好的专业理论培养
和技能培训创造了良好的师资条件。(2)有利于理论与实践培训交替进行: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交替进行。学生可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际训练;学生在实习场所的实践培训,又可拓宽其视野,获取丰富的直接经验,从而为其接受理论教学提供良好的感性认识基础。为了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之间的联系,德国非常重视职业学校教学计划与企业培训章程之间的协调工作,采取了多种协调方式: ①设立专门的教学内容协调委员会,负责制定协调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和组织专
家制定培训章程和教学计划;
②加强培训章程与教学计划起草单位间的密切联系;
③进行教学内容审批部门之间的协调; ④设置企业培训员和职业教师联席会议;
⑤企业培训员和职业学校老师分别到对方单位和通过受培训者的学习手册相互
了解教学情况。(3)有利于最新科技信息迅速反映于教学之中: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使企业与职业学校紧密联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革新成果和最新科技信息易于传到教学之中,并应用于教学之中,从而使职业教育教学能紧密跟上企业生产的发展
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4)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双元制职业教育使教学与实习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可立即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无疑可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可使学生容易理解知识,深刻领会和牢固掌握知识;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运用知识,可使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力量,从而渴望继续学习;把书本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可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并进一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从而激
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5)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生必须在企业生产现场,在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培训员的指导下,在众多熟练工人中间,接受实践培训。工人们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必然对其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环境的长期熏陶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6)有利于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增强学生毕业后对工作的适应性:双元制职业教育把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相连,在企业,学生长期置身于成人的环境之中,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往,企业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它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和毕业后走向社会。双元制职业教育可使学生直接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深入了解生产的工艺设备和加工工艺,了解企业的管理情况,加深对将要从事的职业的认识,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就业。(7)使教育单位与用人单位成为统一整体: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由企业根据经济发展和劳务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规定招生人数、确定和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使教育单位和用人单位成为统一整体。这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用人单位的适应性,又有利于用人单位择优雇佣 工人,也有利于毕业生谋取职业。
2、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看
经费问题、实习基地问题、师资问题、技能培训和能力培养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且长期困扰的四大难题,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有利于上述四大难题的解决,从这一角度更能看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点。
(1)有利于解决经费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经费,主要靠各级政府承担。纵观世界各国举办职业教育,单靠政府开支,职业教育是难以迅速发展的。更何况我国经济落后,政府所能提供的职业教育经费十分有限,在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政府无力大量增加职业教育经费。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其经费至少来源于企业和各级政府两种渠道。由于在双元制中,以企业的职业培训为主,企业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必然大大多于各级政府支付的职业教育经费。企业是生产单位,也更有能力出资支付职业教育经费,而原全日制职业学校所拥有的经费用来支付处于从属地位的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的支出,这样必然大大缓解经费紧张状况。
(2)有利于解决实习基地问题
我国职业学校大多无确定的实习基地,学生要实习只有临时到有关企业去联系。因此,不仅专业理论难以与实际技能训练密切结合,而且由于实习时间极少,学生不能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的生产车间就必将启用为职业教育的实习场所。这不仅可节省大量资金,而且由于学生是直接参与生产与经营活动,大大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状况,熟悉生产的工艺设备和加工工艺,掌握职业所必需的技能、技巧,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大型企业资金雄厚,可设置专门教学车间,小型企业则可集资兴办跨企业教学车间。这样,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实习场所可解决。学生在教学车间掌握基础技能后,进入生产车间接受专业技能培训,这不仅可解决实习教学与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学生在培训中还可创造劳动价值,从而减轻企业的负担。例如,德国的西马克公司,1984年度支付的职业教育经费为900万马克,学生在实习车间创造的生产价值达400万马克,企业净支出只有500万马克。
(3)有利于解决师资问题
我国由于实行全日制职业教育形式,理论教学的课时多于实习教学。因此在职业教育师资中,理论教师居多数。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相比,学历要求高,培养周期长,培训费用大。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企业专职培训员成为职业教育师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专职培训员可由企业提供,这些人一般具备必要的技术资格,只需对其传授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就可胜任职业培训工作,不必象培养专业理论教师那样费时费钱又费力。而我国现有的专业理论教师用来承担部分时间制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师资不足问题可
得到缓解。
(4)有利于解决技能培训和能力培养问题
我国的职业教育质量不高,集中表现在毕业生技能差、能力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实行双元制职业教育,学生在善于理论教学的职业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理论知识,在富有生产经验、技术娴熟的企业专职培训员的指导下接受技能培训,教学与生产密切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学用结合,边学边用。既可学到活的知识,又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同时,由于这种技能的形成和掌握是在用人单位的生产或经营现场实现的,对用人单位自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并且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教学十分重视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表现在课时分配、培训要求和教学目的上,而且体现在考试要求中。在此以钟表制造(修理)为例加以说明:在课时分配上,实习教学课占总课时的70%,理论教学课占总课时的30%;在理论教学中,专业理论课
占60%,普通文化课占40%。在培训要求上,学生结业时应掌握的技能有:加工、连接、拆装和调节技能;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使用操作技能;零部件的测试技能;制图和设计技术等。在教学目的上,要求学生掌握时钟设计的基础工艺,具有分析钟表构件动能性内在联系的能力,能够准确发现并排除功能性故障。在考试要求上,中间考试和结业考试都须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还注重传授广泛的知识,尤其是与就业有关的知识。例如钟表制造(修理)专业,必须学习工业安全、事故预防方面的知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必须具备有关国家政策、企业管理、社会保险制度和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工资协议法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能够了解用人单位在法律上、组织上、经济上和生态环境上的基本条件,从而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更好地就业。
(责任编辑:淄博市中德技术服务平台)
德国双元制大学与普通大学有什么区别?答:通过双元制大学的学习, 可以获得国际承认的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在这点上与普通大学相同。而不同的是,双元制大学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伙......
本 科 课 程 论 文《当代教育思潮》课程论文浅析德国“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学 院 专 业 年 级 学 号姓 名 二○一四年六月1 / 7浅析德国“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师资培训 德国双元制标准化师资培训总结2017年7月5日至7月14日,我参加了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德国双元制标准化师资培训的学习。通过这十天的学习,使我对德国的职......
德国的教育体系及“双元制”职业教育介绍去年暑假我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中职师资德国培训班”,在德国的几十天里我们看到的、听到、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例如......
德国双元制学习心得机械技术系 尹云龙2014年3月,我参加了黑龙江省第三期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赴德国培训班学习。这次赴德国职业教育培训及考察活动,是我院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