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心理学对比较法进行论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育心理学论述及答案”。
根据教育心理学对比较法进行论述
物理1301 王珊珊 201308010130
关于比较法,我们都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比较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区差异和共同点,为进一步抽象概括做好准备工作。比较是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科学地认识自然的重要方法。比较是以已有只是为基础,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和规律而必须做的第一步工作。比较方法能启发和开拓人们的思维,能给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因而在物理学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这是对比较法最基础的简单理解,现在我们根据教育心理学对比较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在此之前,我们要知道的是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因为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培养人的工作,要切实有效而又迅速地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还需要借助于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以深入发现和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并为明确某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选取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心理学的依据。所以,教育心理学既不是简单地应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解释或说明教育和教学的现象,也不是把教育和教学过程当作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而是要揭示在教育和教学的影响下,学生的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的交换过程和交互作用中所引起的机能系统的变化与控制的规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在教育和教学影响下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道德规范及其个性形成等心理规律。学生本身的体质和心理发展的关系,以及学生和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心理因素,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情况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比较的过程是使人在思想上确定事物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凡是比较,都是在一定关系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
比较法在初中物理上的应用涵盖很多方面,如速度,惯性,比热,密度压强等等。都是用比较法引出的。
中学物理主要是讲述物理现象的共性和个性,都是物理学家经过反复比较,从理论上概括总结出来的,物理现象上有着本质的联系,纵横交错,网络复杂。比较法作为概念的引入提供思维的支撑点,初中物理概念的引入往往用实验的方法,然后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加以比较进行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再根据教育心理学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张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
物理学中的比较,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不同事物同一特性的比较
这是比较中一种最为简单的比较,通过比较人们知道了自己的高矮、胖瘦、体重、知道了事物的多少等。物理学中的长度、质量、温度、时间等的测量其实就是这类比较。我们知道、测量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就是将一个待测量与一个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测量的结果便是这个比较的结果,日常生活中的这类比较的依据是随意的,有时是非客观的,而物理学中这个比较的过程则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比较的依据,所以物理学中的这类比较是一种科学的比较。
二、同一事物不同特性的比较
一种物质具有多种特性,当物质的某个特性发生改变时,有时势会必引起其它一些特性的改变,比如:当物质的质量发生改变时,物质的体积也会发生改变,但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对于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却是一定的,不仅如此,对于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往往又是不同的,这个不变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另一特性——密度。
同一事物的很多物理量之间都有着这种内在的联系,比如:做匀速运动的物的体速度与路程之间,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和物体的质量、物体温度的改变量之间,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和燃料的质量之间;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之间等等。
这类比较的目的在于从不同之中找出共同点,这种异中求同的比较,还有助于我们发现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物理规律。比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尽管测出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都不尽相同,但通过比较发现,在不同之中隐含着相同,那就是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总是相等的,因而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通过比较所测得的实验数据,从不同之中找出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规律,进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同一事物不同条件下的比较
当事物所处的条件发生改变时,事物所表现的某些特性就会发生改变,通过比较这些特性,就可以发现事物内部所隐含的某些规律。
四、不同对象不同特性的比较
阿基米德原理大家再清楚熟悉不过的了,在此探究实验中,在这一探究试验中,我们要做的事情主要是两点:一是用称重法测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F---浮,二是收集并测量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的大小,G排液,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浮力的大小总是与G排液的大小相等,从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这一规律。
五、同一事物,不同阶段的比较
比如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发现当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的空气流速发生改变时,液体蒸发的快慢要发生改变。
比较是开辟学生思维的钥匙,善于比较便是善于为思维的深化开辟道路,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中充分而有效地使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的比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的引导学生积极地将现学的知识进行比较,把新授知识点中容易混淆的概念或重要的内容进行归类、纵向、正反、正误等形式的比较,使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更加精细和准确,使学生明确所比较的内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比如:重力和质量的比较、压力和压强的比较、蒸发和沸腾的比较等。
2、应用于演示试验中
在演示实验中,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探求究竟的欲望,适当的设置一些在不同条件下比较实验,有利于让学生发现问题的所在,便于引导学生去进行积极地思考。比如:在讲磁体的磁场时,我们将一根磁铁和一根铝棒先后放在一小磁针的周围,结果发现磁铁能使小磁针的指向发生偏转,学生很容易通过比较发现磁体的周围和铝棒的周围不同,从而向更深层次思考,这是为什么。又如:在研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一个长颈漏斗,一只乒乓球,我们将漏斗的口朝下,将乒乓球放于漏斗口中。这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组实验进行比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
(1)乒乓球放在漏斗口中朝下,放手,问学生将会怎样?
(2)乒乓球放在漏斗口中朝下,用嘴向上吸气,放手后将怎样?
(3)乒乓球放在漏斗口中朝下,用嘴向下吹气,放手后将怎样?为什么用嘴向上吸气,乒乓球不下掉呢?为什么用嘴向下吹气,乒乓球也不下掉呢,通过比较发现,一定存在其他原因,探究问题结果的愿望促使学生去做更进一步的思考。
3、应用于一体多解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扩散思维的好方法,在习题课上,通过对一道习题多种解法的比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品质向更高层次的升华。例如在初三总复习时,对一道液体密度的实验题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可以得出多种实验的方法,如定义法、压强法、浮力法、浮沉条件法等多种方法,最后让学生讨论比较,看哪种方法较为常规、哪种方法简洁明快、哪种方法新颖别致好,通过比较,不但可以沟通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感受到扩散思维的美妙与情趣,进而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情感由兴趣向乐趣升华。
在比较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多次比较
一次比较的结果偶然性较大,多次比较的结果才是可靠的,所得的规律才有普遍意义。
2、注意同等条件的比较
所谓同等条件,就是当某个事物受多个因素影响时,在比较某个因素对该事件的影响时,要使其他的影响因素相同,即在此过程中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比如:由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同时影响着压力的作用效果,所以在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在比较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温度关系时,应控制液体的种类、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相同,在比较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时,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在对多个因素进行比较时,在比较的过程中要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只有如此,我们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科学的,否则就是错误的、甚至是荒谬的。
3、注意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进行比较
比如我们在研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对实验的结果不仅要做横向的比较得出不同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而且要做纵向的比较得到同一滑轮组在不同的使用条件下机械效率不同。
4、转换法比较
当比较的特征量不够明显却又必须进行比较时,有时我们还要利用转换法,利用与之有关联的其他特征量的比较来达到对这一特征量比较的目的。比如在比较物体的隔音效果的实验中,我们是通过音量的大小来比较不同物质的隔音效果,但由于人耳对声音音量的微小差异很难分辨,这时我们要将同一距离音量的不同转换成听不到该声音的最小距离来进行比较,比较方便,效果明显。
5、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很多,同一问题我们也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比较法是我们在研究问题是普遍采用的,但不是万能的。所以我们在利用比较法研究问题时,还应多想想其他的方法。
总之,比较法是我们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最普遍,同时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人类甚至不能认识自己,正是基于这个比较的过程,人类获得了对周围世界的诸多信息,获得了对周围世界的了解,掌握了适应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地第一手资料。
对于学生来讲,如何更清晰的理解和运用比较法在学习和生活中应用显得格外重要,根据教育心理学关于教学设计方面的心理学问题,对教学任务加以分析和设计,主要分以下方面进行,(1)确定教学目标;(2)组织教学(4)分析教材对象(5)选择教学的方法策略及传媒;再根据教学环境方面的心理学问题,如教室环境,温度,声音,色彩,光线,以及师生关系造成的学生心理气氛
教育心理之所以薄弱与它所研究的对象之一是教师不无关系,科学方法论的认识原则指出,世界在本质上具有有序性和因果性。有序性,指世界万事万物是一个有条不絮的整体,所以不要收起混沌无序的表象所迷惑。因果性,指现实种种现象或出现的每个事件都具有因果联系,即某一现象或事件总存在于它的原因,又总会产生后继的结果。教育心理研究方法法论接受这一认识论的原则,要通过科学研究来探究教育心理方面的种种现象;要用合适的研究工具来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深信教学心理研究一定能为教师的有效教学服务,使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从而造福于人类的教育事业。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维纳的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自己的学习动机归因特点。该理论认为学生对学业成败会做出不同的归因。学生往往倾向于从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身体状况等方......
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主要主张(P9-10)答:①构造主义:奠基人为冯特,著名代表人物为铁欣纳。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在研究方......
有比较才能鉴别。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是发现发明的一把钥匙。人们不仅运用比较法来认识各种事物,而且在写作中总要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一方法来阐明道理、表述见解、看法......
心理学论述一、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想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二是要求教师充分......
1、简述不同心理学流派的理论观点:一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人们的意识或构造,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基本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