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读书笔记_现代汉语优秀读书笔记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22:26: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现代汉语 读书笔记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现代汉语优秀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 读书笔记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汉语和现代汉语

一、现代汉语的性质

(一)什么是现代汉语 1.语言的属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劳动创造了语言。

语言既不是经济基础,也不是上层建筑,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和全民性。从外部功能而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从内容结构上来看,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语言符号最重要的特点是 任意性和线条性。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2.现代汉语的含义

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名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二)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地位 1.汉语的地位

汉语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语言,也是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在世界上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1973,联合国大会把汉语列为联合国的6种法定工作语言之一(其他5种分别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汉语的历史 一般可以分成四个时期: 1.上古汉语 2.中古汉语 3.近代汉语 4.现代汉语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

现代汉语是系带汉语的继承和发展,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宋元以后有两种明显的其实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发生。书面语方面,白话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口语方面,“官话”逐渐渗入各个方言区。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汉代又有“通语”,到了唐宋时代,形成了“白话”,白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书面形式的来源。

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官话”也逐步传播开去,“官话”就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口头形式的源头。

五四运动以后,一方面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音成为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二、汉语共同语的变体

(一)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七大方言区:

1. 北方方言。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2. 吴方言。吴方言也叫江浙话或下江话,以上海话为代表。3. 赣方言。赣方言又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4. 湘方言。湘方言又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

5. 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又称客家话,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6. 闽方言。闽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7. 粤方言。粤方言也叫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

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

(二)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 1.性别变体,2.年龄变体,3.行业变体,4.阶层变体,5.社区变体。

三、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

(一)语言的规范与规范化 规范是指 “标准,法式”,规范化是使人们的思想、行为等更加符合规范。语言规范化有两层含义:一是 形成规范,二是 遵守规范。

(二)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语音方面已北京语音为标准,词汇方面已北方方言为标准,语法方面已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

同印欧语言比较:

(一)语音方面:

1. 现代汉语元音占优势;

2. 一个音节最多有两个辅音,没有复辅音;

3. 声调式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具有音乐性。

(二)词汇方面: 1.语素单音节为主; 2.双音节占绝大多数; 3.构词方式灵活多样。(三)语法方面:

1.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各级语法单位的内部结构具有一致性; 3.具有大量的语气词;4.量词非常丰富;

5.双音节对汉语结构具有影响。

五、现代汉语的整体性

(一)现代汉语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同社会联系密切,由于各要素同社会发展有不同性质的联系,所以各要素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词汇发展变化最快,一般词汇几乎处于经常变动之中,迅速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变化;语音发展缓慢:语法相对固定。

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它们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合乎逻辑德共处于一个整体之中。它们彼此联系,相互作用。

语音(轻声、儿化、声调)对词汇和语法产生了积极作用。

汉语音节结构的单纯化促使了慈湖的双音化,词汇的双音化又促使了词义和词性的明确化,同时语法上语序的规范化也促使了词义和词性的明确化。

例如:语音结构的单纯化(入声韵尾-k-t-p失落;-m韵尾归入-n;浊音情化)增加了大量的同音字:戚、七、妻、欺等。这就促进了词汇的双音化:势力、消逝、柿子、事情、尝试、解释、市场、装饰等、词汇双音化促使词义和词性的明确化,如“书上、道、理“等。书——书信/书籍——书写

道——奥路/道理/道德——说道

理——道理/理路/条理——治理/料理

词义和词性的双音化还与语法中的语序有关,如:锁、代表、端正 锁——用锁锁大门。

代表——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利益。

端正——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人必须端正学习态度。

每一个词都有固定的功能,在结构中的功能可以看出词的词义和词性。

六、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

书面形式有“文言”和“白话”之分。文言代表古汉语。长期以来两者并存。书面语和汉语的关系“

1.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基本上是一致的,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口语是源泉,对书面语起决定作用。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2.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和源泉,书面语对口语的发展起一定的作用。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后,就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反过来推动口语的发展,促使口语更为丰富、更为纯洁。

口语和书面语的特点: 口语:短句多,省略句多,句子结构比较松散,还难免有拖沓、冗赘或不合规矩的成分。书面语则完全句多,长句多,关联词语多,句子结构精练严密,层次条理清楚,富于逻辑性。口语是自然形式,书面语是加工的形式。

第二节 现代汉语课程

一、现代汉语学科的性质

对“现代汉语”有三种理解:第一,指现代汉语的本体。

第二,专门研究现代汉语的学科。第三,现代汉语的课程。

二、现代汉语课程的定位

语言学的主干课程有三门: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其中,现代汉语无疑是基础课中的基础课、核心课中的核心课。

三、学习现代汉语的基本方法

(一)比较法:

1.现代汉语跟外语比;

2.现代汉语的普通话跟各个方言比; 3.现代汉语跟古代汉语进行比较。

(二)归纳法:

寻找“大同中的小异”。比如“男、女、正、副、大型、彩色、国营、袖珍、野生”,是“区别词”。这类词具有“唯定性”,跟副词的“唯状性”相类似。

(三)演绎法:例如:“对头、念头、盼头、赚头“X头1,构词法(吃头、玩头、看头、听头”X头2,构词法)。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语音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语音的属性: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一)物理属性,主要表现为“音高、音强、音强、音色”。1.音高。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是构成声调和语调。汉语普通话中四声的差别就主要是由音高来决定的。

2.音强。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发音体的振幅。普通话语音轻声和非轻声音节的发音音强不相同。

3.音长。音长就是声音长短,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的市价长短。

音长在重音、轻声和语调中有一定作用,在某些语言或方言里这种区别词义的作用。

4.音色。又叫音质、音品,是声音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主要由三个因素决定:

(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

(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二)生理属性

人的发声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和共鸣器三大部分。

(1)呼吸器官,包括肺、器气管、支气管。肺是呼吸器官中心,是产生语音动力的基础。(2)喉头和声带,它们是发音的振颤体。

(3)口腔、咽腔、鼻腔。它们都是发音的共鸣器。

器官中,唇、舌、软腭、小舌、声带等能动活动的器官叫活动发音器官,舌头的作用最大;上下齿、齿龈、硬腭等不能活动的器官叫不活动发音器官。

口音和鼻音:软腭、小舌上升,鼻腔通道关闭,气流从口腔中通过而发出的音,叫口音;软而和小舌下降,口腔通道关闭,气流从鼻腔中通过而发出的音,叫鼻音。软腭和小舌垂在中间,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中通过,这就成为鼻化音。乐音和噪音:

乐音是由规则的音波构成的,悦耳动听。

噪音是由许多不规则的音波构成的,刺耳不动听。

元音是乐音,清辅音是噪音,而浊辅音是乐音和噪音的混合音。

(三)社会属性

1.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生意的本质属性。2.语音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3.语音的系统性。

二、汉语拼音方案

是一个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5年由国务院批准开始设计,1958年2月11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汉语拼音方案》共分五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及说明、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应用

《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处是:给汉字注音,拼写普通话。作为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还可以用于中文信息处理并可以音译外国人名、地名和科学技术用语,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等。

《汉语拼音方案》在其他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 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际上目前通用的一套行之有效记音符号,是由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制定并公布。国际音标是根据人类发音器官的生理机能,并参照世界上已经掌握的各种语音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包括辅音表、元音表和一些附加标记符号。

(一)国际音标的特点

1.运用一符一音的原则。一个音素只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个符号只代表一个音素。音素和符号一一对应,不发生混淆。

2.符号大部分采用世界通用的拉丁字母小写印刷体,拉丁字母不够用时采用了倒写、反写、合体、大写等方式,个别的还采用了一些希腊字母,允许在字母上添加一些附加符号。形体简明清晰,很容易学会。

(二)国际音标的应用 国际音标符号比较完备,它所代表的音和标音方法世界各国都是统一的,能够记录世界婚丧各种语言的语音,通过范围广,适应性较强。

我国在描写汉语语音、点差方言、少数民族语言教学、语言研究个外语教学工作中都采用了国际音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节 音节分析:元音和辅音

音节是人们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一、音节分析发、(一)音素分析法

音素分析法是来自西方现代语言学的语音分析法,它对一个音节从音色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出一个个最小的具有区别性特征的单位,这就是音素。

音素就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如“飘”这个音节可以分析为p-i-a-o四个音素。

音素可以划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元音的气流不受阻,声带振动;

辅音的气流在口腔或鼻腔中某个部位受到阻塞或摩擦,大多数声带并不振动,只有少数浊辅音声带振动,如m、n、l、r等。

(二)声韵调分析法

声韵调分析法是我国传统音韵学的语音分析方法,它把音节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声母、韵母、声调。

音节结构前部的辅音为声母;

音节结构辅音声母后面的部分为韵母; 贯穿整个音节音高变化的是声调。韵母可再分为韵头、韵腹、韵尾。

声韵调分析法着眼于语音结构成分的组合,优点是比较符合汉语的实际。

(三)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的关系

现代汉语的普通话的辅音和声母的区别在于:

1.总数不同:辅音是22个,声母是21个。辅音ng只做韵尾,不做声母。

2.出现的位置不同:声母的位置一定在音节的开头,而辅音除了在声母的位置出现,n和ng还可以在韵尾。

现代汉语元音和韵母的区别:

1.总数不同:元音只有10个,韵母有39个。

2.韵母可以分为三类:单韵母10个,由单韵母充当;复韵母13个,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鼻韵母16个,由元音和鼻辅音共同构成。

3.结构成分不同:韵母不仅包含有元音,有的还包含有辅音。(四)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1.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不受任何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一般要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

2.元音发音时,声带一定振动,声音总是比较响亮,并且能延长;辅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有的振动(浊音),较响亮,有的不振动,不响亮。

3.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个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局部紧张。

4.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第二节 音节分析:声母和韵母

一、普通话的声母

(一)声母的性质

汉字音节中开头的辅音音素叫声母。普通话共有21个辅音声母。

普通话里,有些字是由元音音速开头,没有辅音音素充当声母,人们把这种音节叫做零声母音节。如: 啊、鹅、爱“等。

(二)声母的分类

辅音的特点是发音时通过口腔的气流受到阻碍; 发音器官中形成阻碍的部位叫“发音部位”; 克服,出去阻碍的方法叫做“发音方法”。按发音部位分类 双唇音

b、p、m 唇齿音 f

舌尖前音

z、c、s 舌尖中音d、t、n、l 舌尖后音 zh、ch、sh、r 舌面音j、q、x 舌根音g、k、h 按发音方法分类

1.按照成阻和除阻的方式,可以分为5类: 塞音b、p、d、t、g、k 擦音f、s、sh、r、x、h 塞擦音z、c、zh、ch、j、q 鼻音m、n 7 边音l 2.按照声带是否振动,普通话的声母可以分为清音和浊音两类: 清音 b、p、f、d、t、g、k、h、j、q、x、zh、ch、sh、z、c、s(17个)浊音 m、n、l、r(4个)

3.按照发音时呼出气流的强弱,分为不送气音和送气音,限于塞音和塞擦音: 不送气音 b、d、g、z、zh、j 送气音 p、t、k、c、ch、q

二、普通话的韵母

韵母主要是由元音构成的,可以由一个、两个、三个元音构成,也可以由元音加辅音构成。一个韵母的音素中,开口度最大的叫做韵腹,如iao中的a。

韵腹由a、o、e、ê或者i、u、ü(韵母中没有a、o、e、ê时)-i(前)-i(后)、er充当。韵腹前面的音素叫韵头,只有i、u、ü可以充当;

韵腹后面的音素叫韵尾,由i、u(包括ao、iao中的o)和鼻辅音n、ng充当。只有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这个元音就是韵腹。

(一)韵母的分类

1.按韵母内部构成成分分类,可以分成三类“

1)单韵母 由一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叫单元音韵母,简称单韵母。普通话由10个单韵母:a、o、e、ê、i、u、ü、-i(前)-i(后)、er。

这十个单韵母又分做舌面元音韵母、舌尖元音韵母和卷舌元音韵母三类。

(1)舌面与纳音韵母 由舌面与上颚起节制作用构成的,前7个即为舌面元音雨幕。其构成有三个条件:

A.舌位的高低,高、半高、半低、低; B.舌头的前后,前、央、后; C.唇的圆展。圆唇、不圆唇。

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o、舌面后半高元春元音 e、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ê、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i、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u、舌面后高元春元音 ü、舌面前高元春元音

2)复韵母 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音素构成的韵母。普通话13个复韵母“ ai、ei、ao、ou、ia、ie、ua、üe、iao、iou、uai、uei。

A. 前响二合复韵母 普通话里有四个: ai、ei、ao、ou B. 后响二合复韵母 普通话里有五个;ia、ie、uo、ua、üe C. 中响三合复韵母 普通话里有四个: iao、iou、uai、uei 鼻韵母 由一个元音音素加上一个鼻辅音音素构成。普通话里有16个鼻辅音:an、ian、uan、üan、en、in、uen、ün

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前鼻音韵母8个,由元音加鼻音n构成;后鼻音韵母8个,由元音加鼻音ng构成。2.按韵头情况分类

按照韵头的有无和韵头的异同,普通话的39个韵母可以分为四类: 开口呼 凡是韵腹不是i、u、ü或许不是i、u、ü做韵头的韵母。普通话由15个开口呼韵母:a、o、e、ê、u、ü、-i(前)-i(后)、er ai ei ao ou an en ang eng。齐齿呼 凡是韵腹是以i或一i做韵头的韵母。普通话里有9个齐齿呼韵母:i ia ie iao iou ian iang in ing。

合口呼 凡是韵腹是u或以u做韵头的韵母。普通话里有10个合口呼韵母:u ua uo uai uei uan uen uang ueng ong。

撮口呼 凡是韵腹是ü或一ü做韵头的韵母。普通话里有5个撮口呼韵母: ü üe üan ün iong。

三、押韵

诗歌或戏剧、曲艺唱词中的每句或间句句末用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就叫押韵。又叫压韵。由于压韵的字放在句子末尾,古又把押韵的字叫韵脚。戏曲界习惯把押韵叫合辙,合辙就是押韵。现代比较通行的韵辙标准时十八韵和十三韵。

十八韵是按照北方语音音系降普通话的韵表分为十八类,每一类用一个字代表。十三韵是我国北方戏曲界习惯将押韵叫做合辙,是将十八韵中临近的韵归并后分出押韵的依据。(见教材)

押韵的韵与韵母的韵不完全相等。凡韵腹和韵尾相同或者相近的就是押韵,即可以不看韵头。

第四节 声调

一、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声调是音节高低升降的变化。其性质是由音高决定的。

声调在汉语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二、调值和调类

调值是指省电的实际读法,也就是声调高低升降的具体变化。调类是指声调的类别。即在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把调值相同的字归在一起所建立的声调的类别。

有几个不同的调值,就归纳出几种调类。

(一)调值、调类、调号

调值

调类

调型

调号

例字

阴平

高平调

春天开花

阳平

中升调

人民齐来 214

上声

曲折调

ˇ

永远友好

去声

全降调

胜利万岁

三、普通话四声与古四声的关系

普通话的调类系统来自古代汉语的调类系统。古代汉语四类声调,平、上、区、入、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普通话四类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普通话四声与汉语方言声调

(一)普通话和方言在声调上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调类和调值两个方面: 1. 调类的数目不同

2. 调类相同,但是调值不同

阴平

上声

普通话

214

上海话

4杭州话

213

53广州话

13

平 时

古 老

五、平仄和古入声

平仄是声调在语言运用中的概念。

“平”指古四声着的平声字(包括今阴平和阳平);

“仄”即不平,指非平声字,包括古四声中的上声、去声和入声字。|

|

|

|

|

— 国

山 河

在,城

深。|

|

|

|

|

|

— 感

泪,恨 别 鸟

心。

第五节 音节

一、音节的结构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由一个或者几个因素构成。普通话的音节一般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构成的。

有些比较复杂的音节的韵母包含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普通话音节结构可以由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五个部分组成。有的五部分俱全,有的有四部分,或者三部分,或者两部分。

普通话的音节结构特点:

1.一个音节最多可以用四个音素构成,最少可以由一个元音组成。

2.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每个音节总要有元音,元音可以多至三个,并且连续出现,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3.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也可以没有韵头或者韵尾。辅音出现在音节的开头或者末尾,在末尾出现的辅音只限于n和ng。没有两个辅音相连的音节。4.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和韵腹。

二、声、韵、调的配合规律

(一)普通话的声、韵配合规律 普通话声母和韵母配合关系的特点: 从声母方面看:

1.n、l的组合能力最强,能跟所有四呼的韵母相拼;零声母音节的四呼也都齐全。2.双唇音b、p、m和舌尖d、t能与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三类韵母拼和,(b、p、m拼合口呼只限于u),不能与撮口呼的韵母拼和。

3.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和舌根音三组声母只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能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和;而舌面音j、q、x恰好相反,只能与齐齿呼、合口呼韵母拼合,形成多重互补格局。

4.唇齿音f的组合能力最弱,只能与开口呼的韵母和合口呼的u拼合。从韵母方面看:

1.能跟撮口呼韵母拼合的声母最少除了,j、q、x、n、l以外,其他声母辅音都不能与撮口呼拼合。

2.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的辅音声母最多,除了j、q、x以外,其他声母都能与之拼合。3.能与齐齿呼韵母拼合的辅音声母只有b、p、m、d、t、n、l、j、q、x,其他都不能与之拼合。

第六节 音位和音位归纳

音位就是某一特定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和因素都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但是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两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是对因素的归纳,而音位的数量少于因素。

一、音位变体

同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因素,这些因素是该音位在不同场合的表现形式,叫做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是因为得具体表现形式,音位是音位变体中归纳概括出来的语音单位类别。音位和音位变体是一般也个别的关系。例如: bao(包)

ban(搬)

ba

(八)yan(烟)bang(帮)

bai(掰)wa(挖)

yuan(冤)音位变体:条件变体,自由变体。

受语音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叫做条件变体。如上面所讲的/a/的音位变体,它们受一定语音条件的限制。

不受语音环境制约,不同的变体可以在同样的环境里无条件地变读,叫做自由变体。如四川话“男”、“兰”同音,可以读[nan],也可以读[lan]。“泥”、“梨”也同音,可以读[ni],也可以读[li],不受条件限制。

二、音位归纳的基本原则

基本方法是通过替换对比,确定最小的对立体,看能否区别意义。1.对立原则 2.互补原则

3.语音近似原则 4.系统性原则

三、普通话的音位系统

1.普通话22个辅音每一个都有辨义功能,所以普通话辅音音位有22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2.普通话元音共有10个音位:

/a/ /o/ /e/ /i/ /u/ /ü/ /-i(前)/ /-i(后)/ /er/。3.普通话声调音位: /55/

/35/ /214/ /51/

辅音音位和元音音位都是由音素成分构成,音素之间的差异是音色差异,一般把辅音音位和元音音位称为音色音位,由于他们出现在语流中固定的音段上,所以又叫音段音位。

调位不是音色差异造成的,同音色同位相对,称为非音色音位,非音色音位在语流中不占固定的音段位置,而是附着在音色因为上面,也叫超音段音位。

第七节 语流音变

一个个音节在连续说出来的时候形成语流,这时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就会相互发生影响,发生某些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语流音变。

包括:轻声、儿化。连续变调、语气词“啊”的变读等。

一、轻声

(一)轻声的性质

在词或句子里,某些音节读得特别短特别轻,这就是轻声。轻声的性质主要取决于音强和音长。

轻声音节的实际调值取决于它前面那个音节的调值: 阴平+轻声[2]:先生

哥哥

他的桌子 阳平+轻声[3]学生

婆婆

白的房子 上声+轻声[4]怎么

姐姐

好的尺子 去声+轻声[1]相声

弟弟

绿的柱子

轻声音节的音量很弱,音色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音节里的声母、韵母有时会发生变化。声母是不送气的清塞音b、d、g或是清塞擦音j、z、zh往往会变成浊音。例如“嘴巴”。声调对韵母元音的音色影响更为明显,往往向央元音靠近。例如: 棉花[xua]——[xu э] 回来[lai]——[lэ] 有的轻声的韵母已经近于不发音,脱落了,只剩下声母,例如: 意思 si——s

豆腐 fu——f 东西 xi——x

(二)轻声变读规律

1.语气词。例如:来吧 对吗 他呢 好啊

2.助词“的、地、得、着、了、过、们”等。例如:小的 轻轻地 说得好 看着 走了 来过 学生们

3.名词的后缀“子、头”等。例如:桌子 椅子 木头 石头。

4.用在名词、带刺后方的方位词“里、上、下、面、边”等、例如:墙上 屋里 山下 水池边 里面 上边 那里

5.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趋向、或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变化的曲线动词“来、去、起来、下去”等。例如:放下 带来 起来 出去 坐下 坐下去 想起来 冷下去 热起来

6.动词重叠或一些叠音名词的后一个音节。例如:听听 看看 走走 妈妈 宝宝 蝈蝈 星星 7.量词“个”。例如:这个 三个 8.数次“一”、否定词“不“加在重叠动词或形容词之间,或在可能补语结构中常常读轻声。例如:练一练 走一走 去不去 大不大 讲不清 拉不开 还有一些是习惯读轻声的词。如:比方

别扭

长处 凑合 答理

大夫

耽搁 队伍

福气

告示 胳膊 含糊

合同

黄瓜 活泼

机灵

见识 讲究 咳嗽

快活

牢靠、力气

麻烦

苗条 明白 脑袋

朋友

欺负 清楚

认识

时候 舒服 头发

心思

学问

钥匙

轻声在普通话里有其独特的作用:

1.区别词义,如:

地下(地面之下)——地下(地面上)是非(正确和错误)——是非(纠纷)莲子(莲的种子)——帘子 蛇头——舌头

2.区分词性,如:

自然(名词)——自然(形容词)花费(名词)——花费(动词)实在(形容词)——实在(副词)利害(名词)——利害(形容词)

二、儿化

(一)儿化的性质和作用

“儿”音节与前面音节相连,使前面音节的韵母带上了一个卷舌动作,并改变了韵母原有的音色,这种语音变化叫做“儿化”。儿化了的音节佳作“儿化音节”,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叫做“儿化韵”

普通话里儿化音变的作用: 1区分词性,如:

盖(动)——盖儿(名)画(动)——画儿(名)错(形)——错儿(名)亮(形)——亮儿(名)2.区别词义,如:

信(书信)——信儿(信息)眼(眼睛)——眼儿(小窟窿)头(脑袋)——头儿(带头的)面(面条)——面儿(面粉-3.带有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如:

钉儿 棍儿 伴儿 趣儿 小刀儿 小孩儿 小曲儿 脸蛋儿 小猫儿 金鱼儿

(二)儿化韵的读音规律 1.韵腹或韵尾是a、o、e、ê、u 的韵母,儿化是原韵母增加卷舌动作(包括ao iao中的哦[u])。例如:

a [a——ar] 打杂儿 哪儿 o[o——or] 坡儿 碎末儿、ao[au——aur] 口哨儿 掌勺儿 u[u——ur] 爆肚儿 水珠儿 e[γ——γr] 打嗝儿 挨个儿 ie[iεr] 锅贴儿 台阶儿

2.韵尾收i和n的韵母(in ü n 除外),儿化时失落韵尾,原主要元音卷舌。例如: 3.主要原因是-i(前)

-i(后)的韵母,儿化时主要原因变为[ə]并卷舌。例如:-i(前)台词儿 枪子儿-i(后)树枝儿 果汁儿

4.收ng 韵尾的韵母在儿化时丢失韵尾后,韵腹变成鼻化元音,同时加就按社动作。例如:

ang [aŋ——ar] 药方儿 鞋帮儿 eng [əŋ——ər] 板凳儿 灯儿 ing [iŋ——iər] 瓶儿 钉儿 ong[uŋ——ur] 胡同儿 空儿

5.i ü 韵母后增加元音[ə] 并卷舌。这一类韵母还有in ün,它们丢失韵尾n后,元音增加[ə]并卷舌。例如: i [i——i ər] 小鸡儿 玩意儿、ü[y——y ər] 毛驴儿 小曲儿 in[in——i ər] 够劲儿 送信儿 ün[yn——y ər] 裙儿

合群儿

三、连续变调

在语流中,音节与音节相连,就有可能使声调的调值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种声调的基本调值在音节连读史发生的变化,叫连读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1.上声与上声的连读变调:

(1)两个上声连读时,前一个上声由[214]变读为[24],近于阳平。如: 理想

美好 友好

水井

处理

(2)三个上声连读时,主要有两种: A. 结构式“2+1”(展览+馆),即前两个音节都变调为[24],读成“24+24+214”,例如 展览馆

手写体 洗脸水 管理法 B.结构是“1+2”(很+美满),即第一个音节变为半上声[211],第二个音节变为[24],读成“211+24+214”。例如: 很美满

小老虎

好领导 买保险 三个以上的上声音节连读时,可以先进行结构非分,然后根据双音节或三音节上声连读变调的规律去读。例如: 写/演讲稿/你/也许懂

我想/找你/给我买/五两/好米酒 2.上声与非上声的连续变读

(1)上声与非上声音节前由[214]变读为半上[211],例如: 上声在阴平前:导师 主张

演出 曙光 上声在阳平前:演员 语言

起航 理由

上声仔去声前:讲课 稳重

老练 鼓动(2)上声在轻声音节前时,有两种读法: A.第一个音节的上声读阳平[24]。例如: 走走 想想

洗洗 打手 找补

哪里

B.第一个音节的上声读为半上[211]。

亲戚称谓中的上声重叠词、由由“子”构成的名词,口语词基本上都如此变调,例如: 奶奶

姐姐

姥姥

婶婶 椅子

本子

小子

引子马虎

耳朵 痒痒

宝宝

你的老实

尾巴 摆布

(二)“一“、”不“的变调 “一”的本调是阴平,“不”的本调是去声。读为本调主要有三种情况:

(1)单念。

(2)出现在词句末尾。(3)表示序数。

例如:一 第一 八一 统一

一组 十一号楼 始终如一 三七二十一

不 我绝不!要不……

1.在去声前面变读为35,接近阳平,例如:一个 一致 一样 一唱一和

不去 不变 不算 不上不下 2.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变读为去声,“不”仍读去声,例如: 阴平前: 一天 一朝一夕 不多 不高不低

阳平前: 一直 一言一行 不来 不和 不明不白 上声前: 一起 一板一眼 不冷 不久 不早不晚 3.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例如:

想一想

看一看 好不好 行不行 走不动 差不多 巴不得 来不及

四、“啊”的变读

“啊”受到前面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影响,需要变读。“啊”的变读规律有以下几种:

1.前一音节末尾的音素是a、o、e、ê、i、ü、时“啊”读作“呀”,汉字也可以写为“呀”。例如:

(1)多美的画呀!(hua ya)(2)快说呀!(shuo ya)

(3)您坐哪趟车呀?(che ya)(4)怎么还不去呀?(qu ya)(5)我真该向他道谢!(xie ya)

2.前一音节末尾的音素是U(包括韵母ao iao 尾的u)时“啊”读作“wa”,汉字也可写作“哇”。例如:

(1)你们在哪里读书哇?(shu wa)(2)快走哇!(zou wa)(3)说的多好哇!(hao wa)3.前一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时读“na”,汉字写作“哪”。例如:(1)这空气多新鲜哪!(yan na)(2)去参观的人真是多得很哪!(hen na)(3)要好好找找原因哪!(yin na)4.前一音节末尾的音素是ng,-I(前)、-i(后)时,读“nga”“za”“ra”,儿韵和儿化韵之后也念“ra”,书面上都写成“啊”。例如:(1)他怎么总是那么忙啊!(mang nga)(2)你真行啊!(xing nga)(3)你在搞平衡啊!(heng nga)(4)你去了几次啊?i za)(5)你快吃啊!(chi ra)(6)多漂亮的鸟儿啊!(niao ra)

第八节 节律

节律是语音的节奏和韵律

一、停延

(一)停延的形式和作用

停延是指口头表达时声音的停顿和延接。

要正确表达或理解话语,必须要注意停延的位置、时间及方法。例如: 男人没有了女人就活不了了。

A. 男人没有了/女人就活不了了。B. 男人没有了女人/就活不了了。

(二)停延的种类 生理停延 语法停延 强调停延

(4)白杨树 | 实在是ˇ不平凡的,// 我 | 赞美 | 白ˇ杨ˇ树!//(5)第二天的ˇ清晨,| 这个小女孩ˇ坐在墙角里,| 两腮ˇ通红,| 嘴上ˇ带着微笑。| 她| 死ˇ了,| 在旧年的大年夜 | 冻 | 死了。//

二、轻重

话语里的某个词或句子的某些音节有意识地说的比较响亮,这就叫重音。轻重音有两种:词的轻重音和语句的轻重音。

(一)词的轻重音

词的轻重音是指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的基本轻重格式:重音、中音(次中音)、轻音。1.双音节词的轻重格式:中重格式、重轻格式。中重格式 : 国家 卡车 法院 音乐 治疗 东南 重轻格式 : 休息 暖和 姑娘 生意 喇叭 爷爷 2.三音节词格式:“中轻重”和“中重轻”两种格式为多。例如: 中轻重:差不多 西红柿 摩托车 巧克力

中重轻:为什么 老太太 胡萝卜 小伙子 重轻轻:朋友们 姑娘家 孩子们 3.应外还以四音节词的轻重格式。

中轻中重:稀里糊涂 老老实实 一举两得 中轻重轻:知识分子 鸡毛样子 外甥媳妇

(二)语句重音

句子中的某些词语说的比较响亮,这就是语句重音。

1.语法重音:

第一,主谓短语的短句中,谓语通常重音。例如:(1)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东方红,太阳升……

第二,偏正短语中,修饰语,包括状语或者定语通常读重音。例如:(1)他匆匆的走进来。(2)眼前就是浩瀚的大海。

第三,述宾短语中,包括介词短语,宾语通常读重音。例如:(1)昨天下雨了。(2)他读完了大学。

第四,述补短语中,补语通常读重音。例如:(1)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2)我们高兴极了。

第五,表示疑问、特质或活用的代词往往读重音。例如:(1)你在说谁?(2)这不对。

1.逻辑重音:在话语交际时为表达特定的语意行货情感而有意识的吧剧中某个词说得响亮些,这叫逻辑重音。(1)我在家里看书。(谁在家里看书?)(2)我在家里看书。(你在什么地方看书?)(3)我在家里看书。(你在家里干吗?)(4)我在家里看书。(你在家里看什么?)

三、升降

升降主要指句调的音高变化,即贯穿于整个句子的高低升降变化。2.升调 表示设问、反问、疑问、惊异、号召、鼓励等激动的情感。

3.降调 表示肯定、自信、赞扬或乞求、惋惜、悲痛、沉重和哀叹等语气。4.平调 用于叙述、说明的语气或表示严肃、庄重、冷淡的情绪。4.曲调 多用来表示讽刺、夸张、幽默、恐吓等语气。

四、快慢

快慢是指说话时的速度

表达快乐、兴奋、激动、惊恐、愤怒、着急时语速会比较快; 表示平静、痛苦 由于、悲哀、迟疑、失望时、与速回比较慢。一般性非叙述用中速。

第九节 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

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是我国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规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语音系统本身的规范化和人使用者的规范。

一、异读字的规范

异读字是指一个词或词内某个语素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例如: 汲

līn

līng 教室

jiào shë

jiào shǐ

秘密

më më

bë më 一会儿 yīhuër

yī huǐ r

比较 bǐ jiào

bǐ jiǎo 呆板

dāi bǎn

áibǎn

脓包 nóng bāo

néng bāo 异读字的来源;1.北京音特殊的发展:如“危险”的“危”“期望”的“期”、“帆船”的“帆”。2.方言读音的影响:如“揩油”来自吴方言,指“揩”读成kā和kāi两个读音。3.读书音(文读)和口语音(白读)的分歧,“确凿”的“凿”,读书音读zúo,而口语音却是záo。

4.误读:如“酵母”的“酵”误读成xiào,正确的读音应该是jiào。

二、轻声和儿化的规范

有两类“轻声词”和“儿化词”应该吸收到普通话里来:第一,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的;第二,已经被普遍采用的。

三、推广标准音

姓名:刘海音

班级:对外汉语1001班

《现代汉语》读书笔记

《现代汉语》读书笔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作者简介 内容梗概 表达特点 印象深刻部分 作者传达的讯息对本书的评价与观感 读后感 收获......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修词学在广告中应用研究学院:外语班级:B1202姓名:赵懂 学号:0311120227 摘要: 广告语修辞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广告自诞生之日起便具有了强烈的功利性,它是一门浓缩的、综......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现代汉语”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我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二、教学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

现代汉语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现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

简明现代汉语

《简明现代汉语》(复旦大学出版社)读后感在无数中国人心中,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部分。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现代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下载现代汉语 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汉语 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