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的内涵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
经过二十多年的学习、实践和研究,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有三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甚至可以武断地说,任何好的教学都是有意无意地遵循了这三条规律,相反,不好的教学则一定是违背了这三条规律。当前,有效性问题己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为此,强调这三条规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凸显这三条规律的重要性和不可违背性,我把这三条规律称为“铁律”。
一、铁律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当学生己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当然,这时只靠学生自己读书和思考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所以,教师的教学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这就是教学的针对性。没有针对性的教学就是一般化的教学,一般化的教学是无效和低效的教学。值得强调的是,在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也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并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时,必须先学后教,这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也称现有发展因),由己经完成的发展秩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儿童今天在合作中会做的事情,到明天就会独立地做出来教学与其说是依靠己经成熟的机能,不如说是依靠那些正在成熟中的机能,才能推动发展前进。维果茨基据此强调指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
二、铁律之二:“先教后学” - -以教导学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方式、方法。当然,教师不能脱离学科性质、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来单独传授所谓的方法,而应该把方法传授有机地渗透和融入知识的教学中,并引导和教育学生保持对学习方法的关心,养成“方法”的意识。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时,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陶行知先生对此有过十分精辟的见解:“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于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乎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目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8]各科教师都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学习指导,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科学学习方法的示范和渗透,通过讲授科学家们的科学学习方法,来指导学生怎样阅读、怎样思考、怎样探索、怎样总结、怎样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科学运用知识的能力。角度讲,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是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是很多成功教改实验的共同特征。从实践上讲,学法指导的卞要教学要点包括: 第一,坚持传授知识与传授方法相结合。它要求教师传授知识,不是停留在讲清楚知识上,而是在讲清知识基础上,揭示出规律,提出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它要求学生不仅掌握讲授的内容,同时要掌握教师讲授的思路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注重学习过程本身的教学。教学过程要成为学生积极卞动展开智力活动的过程,它不仅旨在获得正确的答案和结论,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实际机会,使学生能进行学习的自我体验,这种学习上的自我体验是极其宝贵的,它能使学生意识到自我力量的存在,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并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三,坚持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同步进行。一方面把教法建立在研究学法和学情的基础上,以提高教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探索和选用先进的科学的教法中,引导学生掌握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实践证明,不论是脱离教法改革的学法指导,还是忽视学法指导的教法改革,都难于收到预期的效果。铁律之三:“温故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
一切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的一条规则、规律,而不是教学的一种方式、方法。泛泛来谈,这条规律似乎涵盖了前一条规律的内涵,但是,我们在这单要特别强调它的独特内涵和!意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种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己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是教育心理学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最伟大的的贡献,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奥苏伯尔告诉我们:有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所谓适当观念是指能对新知识起“固着”或“拴住”作用的学生己经掌握的有关的概念、命题、表象和其他有意义的符号等。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为“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己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可简单描述为:当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又具备适当观念时,学习材料对学生就构成了潜在意义,接着,学生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头脑中的适当观念发生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理解和思维的本质。其结果,新知识被纳入到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去,获得了心理意义,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血肉”,自己的心理品质。而原有认知结构经过吸收新知识,自身也得到改造和重新组织。正因为如此,奥苏伯尔也把有意义学习看成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新知识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原有知识,所谓温故知新,没有“故”哪来“新”?这也就是说,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新知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起来的,要么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或由旧知重新组织或转化而成。值得强调的是,不能狭隘来理解所谓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原有的适当观念”。实际上,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因素不仅包括学生己经掌握的书本的旧知识,而目还包括学生相关的经历、体验和生活常识、经验以及必要的思想方法和智力基础。如果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越丰富、方法能力基础越扎实,那么,新知识的学习就越容易、越深刻、越丰富。
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易了,学生就能学会,而学会了,学生便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相反,如果学生读不懂、学不会,就会越来越没兴趣,这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这是这条规律的具体体现。“掌握学习”的核心策略有:
一、目标导向。布卢姆指出,有效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清晰明确的日标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处于期望的有日的的控制之中。目标导向使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均有方向感,教学结束时均有达标感,这样就可避免传统教学由于目标模糊不清所带来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反馈纠正。布卢姆强调指出,通过频繁反馈和按照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帮助进行纠正,可以及时弥补和纠正:群体教学所必然带来的不足和误差。显然,上述三条规律是有内在联系的,对各条规律的内涵的理解也不能简单化、绝对化。只有深刻全面地理解各条规律的内涵及其相互的关系,并创造性地在实践中加以落实,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
学《有效教学三条“铁律”》心得体会学完《有效教学三条“铁律”》后,我对第一条认识特别深刻,“先学后教”,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
有效教学的21条铁律.一、关于教师1、最佳进班时间:课前2分钟!提前2分钟进班,可组织班级纪律,稳定学生情绪,与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交流或互动。这样,师生都能够及时进入状态,有利于课堂......
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当前,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为此,强调下面三条规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凸显这三条规律的重要性和不可违背性,我把这三条规......
学《有效教学“三条铁律”》心得体会通过有效教学“三条铁律”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我对第一条认识特别深刻,“先学后教”, 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
学习“三铁律”的心得体会黄朋菊著名教育学者余文森教授经二十多年的教育研究,提出了“三条铁律”,这三条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则、法宝。我通过学习,有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