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信息技术”。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周济部长说过,“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共识。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始终奉行“成人才能成才”的教学理念,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我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和科学研究习惯,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高度的责任感,立学生成材之志、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等。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道德
如今,计算机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泛。但是,计算机使用规模及范围的增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法律与道德问题。通过计算机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的重要途径。
1、寓德于教,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比如,在课堂上讲到《计算机的发展》时,可通过介绍我国在计算机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再例如,教材有《信息安全》的教学内容,这是教学内容中结合对学生进行计算机道德行为教育的好材料,可用以教育学生认识“计算机安全问题的重要意义”,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含义,通过实例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病毒一旦爆发,将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它会破坏计算机的数据信息,损坏计算机的硬件,造成系统崩溃,甚至使Internet瘫痪。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对于保障计算机安全,防止和制止计算机犯罪引起足够的重视。又如,在讲完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小结时,直接说明或通过提问题方式,再一次向学生指出以前所学的计算机病毒是人编制的程序,这个程序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利益。因此,程序的编制者已构成了犯罪的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今天学习编制程序,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利用计算机创造财富、改造社会,绝不应该做出不道德甚至犯罪的行为。
2、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防范意识。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逐渐进入家庭,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日益增加,上网浏览、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因此,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比如,有的学生对“黑客”行径充满了神秘感,不认为这是不道德的,是犯罪,反而认为这是有能耐,把“黑客”当成偶像来崇拜。有的学生甚至跃跃欲试,为模仿“黑客”而去钻研有关的技术。对这些学生,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否则,他们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络的破坏者。这就要求社会对计算机用户开展法制教育,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对学生进行网上道德教育更是刻不容缓。
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例:刚上完课的机房桌椅乱摆,桌面上或隐蔽处常见有杂物、书本和笔;正在运行的电脑有的显示器已关闭了等。出现这样一些问题的关键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谓习惯,就是指由重复和练习巩固下来并完全变为某种动作的需要,它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好习惯终身受益,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教育学生要爱护计算机设备,强调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同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机房各项规则,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好习惯。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即要使学生明白,良好的习惯,如: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不仅是个性心理品质的良好反映,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即屏幕上出现如下信息“你可以安全地关闭计算机”时,才能关闭电源,而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不仅应该是知识渊博的智者,而且应该是道德修养的榜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位教师,不管你是否自觉,本身就是学生的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即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也应有良好的习惯。而教师师表美的作用,从德育角度讲,至少有三:能够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比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所用系统软件的子目录下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如果教师在课堂演示的时候,特别是在保存或另存为文件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把用户文件分门别类地存放的良好习惯。反之,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由于学生的模仿心理很强,学生就会照猫画虎,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甚至可能使学生也养成了类似的不良习惯。所以,作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此外,培养方法也要得当,即要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同时,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防微杜渐,高度警惕任何不良习惯的滋长,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又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坚持到底。
三、学会与人合作、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发展到今天,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交际能力的要求更是有增无减。要想获得成功,不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智慧,运用联合效应,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比如,在教学内容告一段落时,给学生布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可以是收集有关计算机发展、应用的资料,总结某一软件的使用方法,编排一份班级小报,解决其它学科的问题等。任务应该有趣味性、难度适宜、有利于计算机的学习使用。当然有的活动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计算机的程度搭配分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之,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反复的、循序渐进的工作。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书如果没进行德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感到不是在接受说教的、生硬的教育,只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开阔了自己的胸怀而已。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长,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涵和搜集德育素材,加强自身的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教育,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每一个教师的使命。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杨 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共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应该始终奉行“成人才能成才”的教学理念,......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育工作 德育渗透 人文素质 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从......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对学生的品德思想进行教育。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教育部原部长周济说过,“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