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东南亚华文教育的特点”。
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
(人文学院 13汉语国际教育 杨洁 2013064125)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华文教育是联系东南亚各国华侨华人和中国的桥梁。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往来的增多,华文教育也受到所在国民众的广泛欢迎,甚至出现“汉语热”。近年来,马来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教育工作者以各种方式积极推动华文教育发展,取得较好成效。因为海外华文教育是促进文化多样性进而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海外华文推行华文教育与其认同所在国并不矛盾;推进华文教育,是构建多元文化桥梁的需要。目前的海外华文教育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相比,的确是出现了“华文热”或者说“发展的黄金期”。虽然海外华文教育逐渐发展略有成效,但海外华文教育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下面将展开对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的一系列情况展开描述。
关 键 词:华文教育、东南亚、发展动态
语言和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间交流的桥梁,随着中外交流日益频繁,在“一带一路”的视野下,作为世界第二大国际通用语言的汉语,既是海外华人的“留根工程”,也成为越来越多外国朋友学习外语的重要选项。早在18世纪,东南亚已出现华侨创办的少数义学和私塾,19世纪这种义学、私塾、书室、书院等明显增加。1901年3月17日印度尼西亚巴城中华学校的成立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之后东南亚各地的华侨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至20世纪40年代初期已遍地开花,广及穷乡僻壤。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变化,即东南亚华校在40年代末至50年代出获得空前发展,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遭到限制、排斥甚至取缔而萎靡不振,但80年代中期以来又得到恢复和发展。
一、华文教育研讨会风靡云蒸
从1995年至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在东南亚各国轮流召开了7届,这不但说明各国华人热切关心着中华文化在国外的传承,更展示了东南亚华文教育越来越走上制度化的轨道,得到所在国政府的重视和深入人心。
2001年12月1日,在湄南河之滨的曼谷举行的第四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尤其隆重。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和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文莱、韩国、澳大利亚及东道主泰国等共400多位华文教育专家、学者相聚一堂,显示华文教育一派昌盛发展的兴旺景象。大会共收到论文125篇。大会主席陈汉士在开幕式致词中说,目前,全世界正在掀起的学习华文热潮证实了全世界人民对潜力无限的中国发展前景看好。目前,在泰国除了有100多所华校正在加紧步伐,改进和提高各校的设备和教学质量之外,还有100家左右的业余华文、汉语学院在全泰国范围内开课,泰国各大专院校,教育部管辖下的39所中、小学及全泰国的公立、私立学校也纷纷开办华文汉语课。
2009年11月18日,以“交流华语文教学经验,促进华语文教学研究,发展东南亚华文教育与华语教学”为议题的第八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在菲律宾举行。来自东南亚8国的近300名华文教学代表齐聚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出席研讨会。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菲律宾教育部副部长拉布拉多女士及主办方陈延奎基金会创始人陈永栽博士等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讲话。刘建超大使在讲话中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思考和希望,指出只有中菲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文成为交流的重要手段,能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才能真正吸引到更多的华侨后代和本土学生加入到中文学习的行列中来。菲律宾教育部副部长则表示,随着中国的发展,与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汉语学习成为越来越多菲律宾人的选择,特别是菲律宾还有着庞大的华侨后裔,华文教学在菲律宾大有可为。
连续几届的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不但有来自多个东南亚国家的学者参加,而且在地域上走出了东南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专家学者也来参加。尤其可喜的是主办国的高级官员也来参加会议,这充分说明了华文学校不再像20世纪80年代以前那样是处于边缘,而是逐步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重视。
二、东南亚华文教育现况
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学汉语的人数有3000多万人,有100多个国家,超过2500多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而东南亚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160万,华语老师近2万人;开设汉语的大学102所,中小学有2500所,各类培训机构有500多所。
就国别而言,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从1819年五福书院创立算起,迄今已经有190年的历史。早期华校基本上以私塾形式出现。1904年清政府采取了维新派的主张进行教育改革,建立了新学堂,到了1920年代,马来西亚的私塾已为新式学堂所取代。据2007年统计资料,马来西亚人口约2600多万,其中华人62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3.6%,共有华文小学1290所,华文独中60 所,华文大专院校3所。除此之外,还有153所国民小学提供交际华文课程,78所国民改制型中学设有华文必修课程,24所寄宿中学向马来学生提供华文课程,16所师范学院开办中小学华文教师培训课程,全国就读华文人数超过20万人。近年来,不仅是华 裔子女进华校,一些马来人、印度人的子女也开始到华校读书。目前,就读华文独中的马来学生约5000多人,就读华文小学的非华裔学生近7万人。
泰国华文教育已有300年的历史。1946年,全泰国华文民校达450所。1948年起,泰国政府逐步采取管制华文民校的措施,其数量由此开始滑坡,1948年有430所,1976年减少到153所,1994年则降为119所。目前,泰国全国有华文民校150所,分布在首都曼谷及各府,其中曼谷占1/5。全国华文民校就读人数约2万人,曼谷有7000人。不仅华人社团和华侨热心华文教育,泰国政府也已开始重视公立中学的华文教育。
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在19世纪中后期有一段私塾兴盛的历史,华文教育呈由华人自己兴办,自己出钱,自己管理的格局。一是华人领袖出钱出力倡办的,如萃英书院;二是家族创办的,如1867年由陈金钟和陈明水创办的毓兰书院;三是教会创办的,如1872年道南学校,集宗教与教育为一体。新加坡早期的华文教育受改良派的影响更大。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1900年康有为到新加坡避难,大力提倡新学,推动华人兴办学校。从1905年到1920年间新加坡迅速兴办了华文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女子教育等。据统计,目前,新加坡各学校虽然华语为第二语言,但87%以上的华人能讲流利的普通话,75%以上的华人公务员通过了华语会话考试,并能以华语处理公务。在推广华语运动的基础上,新加坡政府开始关注华文教育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增加以华文为第一语文的学习分量。
从1899年清朝中西学堂设立迄今,菲律宾的华文教育走过了110年的历程。菲律宾华文学校遍布整个国家的每个岛屿,现有华校100多所。这些华校已经成为菲律宾华人华侨学习祖籍语言文字、绵延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主要载体。尤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菲律宾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政府以及华人社会重新看到了华文的价值。于是,各类华文学校及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甚至当地的原住民也开始学习华语。很多华文学校也开始走上创新改革之路。
印尼华侨教育史上,第一所旧式华侨学校是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华侨慈善福利机构公馆倡议建立的私塾式义学。1729年该校附设于养济院(后因管理不善停办),1797年华侨甲必丹在华侨庙宇重办义塾,称明德书院,以福建方言教学“三字经”、“千字文”和“四书五经”。以后经过1999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康梁“戊戌变法”和华人们的自强不息,印尼华文教育从草创阶段的35名学生发展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816所华校23万学生。至1957年则发展到1861所华校30多万学生。随着苏加诺执政,华校的处境每况愈下,最后竟至于全部停办。2000年,随着苏加诺政权的垮台,被禁30年的华文教育重获新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印尼各地华文补习中心约有1000多所,学员20多万人。其中有不少是主流社会大学生、职业青年和白领阶层。
据2005年中国驻缅甸曼德勒总领事馆提供的资料,缅甸有37 所华文大学、中学和小学中,学生近4万人,华文教师965人。缅北地区的通用语言主要为汉语,在缅南地区,华语为第二外语(英语为第一外语)。
三、是难题也是华文教育之转机
华文教育总体上说前景大好,但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也举步维艰,主要有以下几个主客观原因。
1、师资方面
东南亚华文师资普遍缺乏。如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中断了30年,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其中最大的困难是师资匮乏。40岁以下的印度尼西亚华人普便不会华语,华文教师更加缺乏。除了补习班和华文学校,一些大学和国民学校也有意开办中文课程,向华人社团和教育机构请求派出教师却不能如愿。印度尼西亚教育部门估计,全国至少需要3万名中文教师,需求数量之大可想而知。同时,现有的华文教师大多已经60多岁,他们有极大的热情,也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长此以往则难以为继。并且,这些老教师不太熟系现代汉语的教学。培训大批合格的中文教师是印度尼西亚华文教育最迫切的问题。马来西亚缺华小教师3000多人。泰国华文师资缺乏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各大学及职业学校纷纷设立中文系,其他中文补习班也相继成立,致使原已缺乏的师资更形严重。
缅甸于1965年以后,经几次巨变华文教育失去盲点,原有教师一部分离境他往,一部分就地改业,一部分年老病亡,继续从事教育工作者已寥寥无几,并且当地现制移民入境,补充师资成为重大问题,目前各华校教师一部分由1965前各华校高初中毕业者充任外,大部分均已近十多年来各学校初中毕业者填补真空,因此华文教育重点师资一项已成当今刻不容缓待解决的严重课题。事实上,教师大部分没有上过师范课程,完全「凭着感觉走」,部分教师发音不准,还有写误别字者。
2、教材方面
各国华文教育所采用的教材情况复杂多样。「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用自编教材,但也存在不断更新的问题,其他的华文学校有的采用中国大陆的,有的采用台湾的,有的用新加坡的,有的采用香港的,内容不统一,且不够切合当地实际情况。」像印度尼西亚就缺乏适应印度尼西亚国情的教材。现在各地、各学校和培训班吉本上是各自为政,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什么。在八厘文桥学校,幼儿园的识字图片上有「春、夏、秋、冬」,这对生长在热带的孩子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有鉴如此,一些华人社团正在积极联系中国有关机关编写一套适合国情的汉语教材。在泰国,各校也是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教材,有的学校参照大陆出版的教科书,以简体字与汉语拼音为准,有的采用台湾侨务委员会编篡的教材,并以正体字与注意符号为主,也有的教材是由教师自己编写的。
缅甸华文教育主要教材之各科课本,自由派学校一向以来都采用中华民国国内教科书,从前因当地现制进口,除极少部分由侨务委员会赠送外,只能重复使用回收的旧书,尚幸近年来瓦城与眉苗各有一所印书局翻印中华民国教科书后再售予各地华校来供应学生普便使用,教材可说基本上就地解决了。只须有关单位不时将最新版本送来由印书局换版印制新教材便可。因此全缅各地采用大陆课本的学校已渐趋减少。
4.抓住机遇,提高华文教学效益
海外华文教育的存在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因为海外华文教育是促进文化多样性进而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海外华文推行华文教育与其认同所在国并不矛盾;推进华文教育,是构建多元文化桥梁的需要。目前的海外华文教育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相比,的确是出现了「热潮」或称「发展的春天」,主要表现为:华文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全球使用华语日渐广泛;海外华文教育多元化。海外华文教育振兴的原因在于:华人所在国政府实行多元文化政策,允许并鼓励华文教育的存在;台海两岸经济崛起,中国大陆国际地位提高,华文地位也随之提高,加上中国政府和各高校为华文教育的拓展做了大量而有益的工作;新的华侨社会成分构成和华人强烈的民族意识,促进了华文教育再成熟点。海外华人教育发展有四个趋势,即华文教育在华人居住国将日益普及和受到重视,呈蓬勃发展的趋势;海外华人教授呈多元发展趋势;海外华文教育数字化趋势;海外华文教育社会化趋势。虽然海外华文教育逐渐发展略有成效,但海外华文教育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如:华文师资、教材,此外,还有资金问题,教学方法问题,中文学校与所在国教育体制接轨等问题。当前迫切需要是,从海外华人来说,应该把发展华文教育看成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好当地国的语言、文化的同时,也要学好中华文化,利用文化加强华社竞争力,为整合、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为所在国多元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参与贡献。
东南亚各国的非华文源流的学校及学院纷纷增设华文课程,为非华裔学生学习华文提供更多的机会。各国政府也愈来愈重视华文的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形式,协助华文教育的发展。东南亚华社及华教机构必须紧抓这个大好良机,增强自身组织及加快步伐,以促使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在新时代攀向另一个高峰。在华文教学方面,必须在教材及教法上取得协调,同时也须由专人或特定单位进行编纂及研究,确保教育质量。同时必须确保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此外,应用最新和更有效的教学法,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东南亚重工业发展概况缅甸主要有农业机械,石化工业矿业 汽车行业。缅甸现有8家国有农机厂,已建成铸造生产、齿轮加工、锻造加工、主轴加工和金属热处理 5 条生产、加工、装配......
新加坡文坛骁将——连士升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文学。而东南亚是全球除中国以外华人最密集的地区,自然在这里产生了引人注目的华文文学。东南亚20世纪的华文文学史绝对是一轴......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893] 考试科目名称:华文教育概论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乐朝云”为你整理了“东南亚”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4.3东南亚(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
菲律宾华文教育与经济发展简介:菲律宾华文教育与经济发展 - 颜长城 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899年所创办的“小吕宋大清中西学堂”是菲律宾华文教育开始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