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商业银行中贷款的风险控制的调查_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3:04:4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关于对商业银行中贷款的风险控制的调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

关于对商业银行中贷款的风险控制的调查

在商业银行的所有风险中,信用风险被认为是最为复杂的风险种类。从来源看,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交易对手风险和发行者风险两种类型,前者主要产生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和金融衍生交易中,后者主要是和债券相联系。基于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衍生品市场发展滞后,商业银行参与衍生品交易有限的实际状况,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信用风险主要是贷款信用风险。贷款的信用风险控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1、贷款发放前的信用分析;

2、贷款发放后对信用风险的跟踪和控制。

一、信用分析

信用分析是对债务人的道德品格、资本实力、还款能力、担保及环境条件等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是否给予贷款及相应的贷款条件。

借款人的品格:借款人的品格是指借款人不仅要有偿还债务的意愿,还要具备承担各种义务的责任感。由于借款人的品格无法计量,因而银行既可以根据过去的“记录”和积累的经验进行一系列调查,对借款人的品格进行评估,也可以通过专门的征信机构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以评估其品格。

借款人的能力:能力是指借款人运用借入资金获取利润并偿还贷款的能力,而利润的大小,又取决于借款人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因此,分析、评估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应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是要看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销售收入以及生产竞争力。二是要看企业经营者的经验和能力,特别是要分析企业主要决策者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用人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借款人的资本:资本是借款人财产的货币价值,它反映了借款人的财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并作为其从银行取得贷款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同时,资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成就。

借款人贷款的担保:贷款担保的作用在于为银行贷款提供一种保护,即在借款人无力还款时,银行可以通过处分担保品或向保证人追偿而收回贷款本息,从而使银行少担风险,少受损失,保证贷款本息的安全。

借款人经营的环境条件:这是指借款人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借款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银行要对借款人的经营环境变动做出分析、预测,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作为应变手段,以保证贷款的安全。

二、贷款发放后的风险控制与处理

明确贷款质量分类标准及认定程序和办法:按照中央银行的有关规定,明确划分贷款种类的方法和标准,目前我国实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法。在此基础上,规定不良贷款认定的程序和方法,避免在贷款分类中的随意性,确保贷款分类能够真实反映贷款的具体状况。

建立贷款质量预警系统:虽然在贷款发放时,借款人的情况是好的,但是随着各种因素的发展变化,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也会发生变化,从而给贷款带来风险。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借款人各方面变化提供的预警信号。实践中的预警信号主要有:企业在银行账户上的预警信号、企业财务报表上反映的预警信号、企业人事管理及与银行关系方面的预警信号、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表现的预警信号。

建立不良贷款的跟踪管理制度:对于已经确认为有问题的贷款,银行应对其加以重点跟踪监测与管理。一方面应落实责任部门和个人,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催收力度,订出不良贷款的处理计划并组织实施;另一方面,要经常监测检查不良贷款总量和结构的发展变化情况,不断吸取不良贷款管理中的教训。对于不良贷款的控制与处理主要有:督促企业整改,积极催收到期贷款;签订贷款处理协议,借贷双方共同努力,确保贷款安全;落实贷款债权债务,防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依靠法律武器,收回贷款本息;呆账冲销。

目前,我国的信用环境、金融市场状况、银行体系基础,并不具备实施模型化现代风险管理模式的条件。短期内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仍将处于打分法阶段。风险管理的技术很大程度上还得依赖于传统的,同时也是相对成熟的测度方法。随着我国证券商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信用风险控制的手段将更加多样化。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贷款发放前的信用分析可以依托于评级,然而从内部评级体系的四大发展阶段看,我国目前尚处于刚刚进入第三阶段——打分法阶段,内部评级体系建设中还存在众多问题和不足,表现在定性与定量、指标设计、指标界定、赋值与权重、信用级次等方面。同时,商业银行的内部信用级别设置偏少,一般都为六级,信用级别之间跨度很大,不利于识别出同一信用等级内部的资信差异。此外,信用风险管理人才储备严重不足,银行内部缺乏既有相关专业知识,又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员专门从事量化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要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在贷款发放前有效的控制贷款风险,需要不断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机构,以及建立完善的社会征信体系。

贷款发放后的信用风险管理一直依赖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信用衍生品的不断发展为银行管理信用风险提供了独立于借款人的控制方法。随着信用衍生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银行参与程度的日益加深,活跃的信用衍生产品交易正在改变着国际银行业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这为我国银行业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包括信用审查和抵押担保。历史经验表明,信用风险集中是银行危机的重要原因。信用衍生产品为银行提供了一种新的风险对冲机制,银行可以通过买卖信用衍生产品的独特优势在于:银行不需要出售自己的资产,只需购买信用衍生产品就能达到转移信用风险,避免风险集中的目的。此外,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只在银行与第三方之间进行,不影响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09秋金融本科

0934001253254

郑 露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是指银行贷出去的款项,借款人到期偿还不了形成逾期、呆滞 或根本无法偿还成为呆账贷款,银行蒙受损失具有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

汽车贷款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风险的控制措施1 商业银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的现状1.1 我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国人均GDP已经跨过1......

小额贷款风险控制

小额贷款操作风险及控制措施本文主要讲述小额贷款的操作风险及控制措施。这里讲的操作风险是指贷款机构在评估、放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风险情况。 一、内部管理风险 1.......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摘 要】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作为商业银行的资产,其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了......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经营行为,提高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商业银行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支持力度,......

下载关于对商业银行中贷款的风险控制的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对商业银行中贷款的风险控制的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