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_多元化的历史街区保护(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规划与设计 对城市更新中
历史街区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
———多元化的历史街区保护方法初探 严 铮
一、当今正处于快速的城市更新阶段
伴随着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城市更新作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的一大特征,正以空前的规模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中轰轰烈烈地展开。据最新数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美元,城市化水平也有#’$’(,基本达到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但仍然低于%’(的世界平均水平。在以城市经济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体的发展新阶段,推进城市化及加强城市更新建设是增强国际竞争力、应对新一轮挑战的明智选择。
“罗马哲人奥古斯都说: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
”个民族的历史。现代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城市文化是城市全面发展的推动力。没有文化就没有城市发展的根。城市文化的形成有赖于历史的积淀,保持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传统风貌,对于传统文化的延续十分重要。但在当前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开发过程中,集中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历史街区正因其结构性衰退、功能性衰退、物质性老化而逐渐消失,原有的历史风貌、城市特色破坏严重。由此,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已被迅速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二、历史街区的保护属于一个区域,是一个集合,而不是单个的元素
历史街区的保护不同于文物古迹的保护。对待文物古迹的保护,应该是不遗余力地按现状保留,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历史还原性。而历史街区的保护则不
同,关于历史地段的保护及其&)’*年内罗毕会议在《当代作用的建议》中指出历史街区必须具备三个特点即具有大量的历史建筑、独特的有代表性的历史风貌、较完整或可整治的视觉环境。历史街区指的是一个区域,一个集合,而不是单一的元素。对它的保护应从整体上来把握,需要从这一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从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综合考虑,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拆”或“留”的问题。
三、历史街区的保护实际上是一种建立在保护基础上的更新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永恒不变的发展规律。更新与保护不是两种对立的行为,城市的更新是持续的、永恒不变的过程,城市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从永无止境的历史长河这个角度来观察,任何所谓的历史现状都只
是城市发展坐标轴中的一个小圆点而已。所谓“新”与“旧”都只是相对而言。对历史街区来说,现阶段所呈现的那种独特的历史风貌、城市机制并不是从 城市!”“#$%%” 规划与设计
这个地区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存在的,而是经过了历代的风风雨雨,无数次翻天覆地的变化才演变而成的,这其实就是一种城市更新的结果。因此,既然城市是不断发展的,那么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也绝不是指一种原封不动的保留工作,而应该是建立在城市更新的基础上,对历史街区的一种去粗取精的再加工过程。在这种层次上,可以说历史街区的保护就是城市更新的一个阶段。保护是为了更合理地更新,而更新也应是建立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之上的。
四、无论更新还是保护,归根结底都是对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
城市发展的历史证明,城市的中心并不是永久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城市也经历着建立、成长、顶峰、衰退、复苏的阶段。城市人口不断地从这个城市流向另一个城市,从城市的这个地区流向另一个地区。与此相对应,城市的各种资源也在不断地进行重新分配。城市更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城市资源的再分配过程,历史街区的保护,归根结底也是这样的一种进程,就像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一样,无论什么地区,只有当它的资源配置合理了,该地区才能充满活力,才能蓬勃地向前发展。历史街区的保护过程,也就是对街区内主要社会、文化、自然、经济资源的再合理配置过程,使其更能适应地区社会更新的需要,以便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具体来说,与历史街区相关的各项资源要素包括:
土地资源。土地为万物之本,任何规划都离不开对土地的重新划分。土地资源的配置,土地结构的不断优化,对促进本地区的长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由于城市发展的原因,历史街区大多呈现土地效益低下、住宅拥挤、房屋破旧、用地结构不合理、工业用地比重大、商业用地比重相对较低等状况,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因此,对土地资源的再一次合理分配已经是一项极为迫切的工作。除此之外,通过政府对土地的有偿转让及级差地租等经济杠杆的运用,还可以为历史街区的保护带来至关重要的启动资金,这是决定保护规划能否真正得到贯彻实施的大问题。
文化资源。历史街区保护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说到底还是它所具有的历史特殊性。历
史街区中存在的历史建筑,经长时间积淀所形成的独特的、有代表性的历史风貌,以及相应的视觉环境,都是该地区宝贵的资源。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及社会文化的载体,各个时代的人为影响和物质痕迹都在不断积累、交织并相互交融,形成不可替代的珍贵遗产。而这对于加深本地区人民的历史自豪感与历史归属感,提高本地区的文化价值,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辩
证发展原理,可以肯定,在一个经济日益全球化的社会里,保持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的相对独立,正是该地区增加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经济资源。由于历史街区的文化资源、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影响了该地区经济资源的丰富程度。不可否认,现在城市建设中市场的作用已经日益明显,城市
更新正由“政策驱动型”向“效益驱动型”转变。一个在经济效益方面失败的规划,在其实施过程中是极容易夭折的。
环境资源。历史街区独特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已经提出好多年了,环境的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一般所认知的自然资源外,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富有独特历史魅力的各个历史街区的环境资源是否也应该得到充分保护呢?
旅游资源。历史遗留的城市风貌、文化遗迹都是人类文明的见证,是中华五千年光辉历史的结晶。充分发掘当地历史街区中的旅游资源,不仅可以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经济学中有个木桶理论: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局部性的差异将影响整个区域的最终竞争力。各项资源合理配置,齐头并进,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五、采取多元化的历史街区保护方法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巨大,城市特色各不相同,历史街区中彼此之间的资源配置状况相去甚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城市间经济发展速度差异迅速扩大,东部沿海城市与西部内陆城市的差距也不断拉大,对这些差别巨大地区历史街区的保护,肯定 城市!“”#$% %& 规划与设计
不能采取相同的办法。因此,根据本地区历史街区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本地区的城市资源,采取多元化、合理化的历史街区保护方法,不失为一种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案。
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飞跃阶段,整体的综合国力还很薄弱,历史街区中原有的小农经济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所形成的旧有城市机制与现代化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宏观空间尺度之间的矛盾不可否认地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而且中国传统建筑所特有的木质梁架结构从根本上决定了它不可能像西方石质建筑那样保存数百年的时间。因而要求我们完全按照发达国家那样的模式来保护旧城是不现实的,不仅经济上不允许,就是从根本上也是不可能的。
实施多元化历史街区的保护方法,将国际上成熟的历史街区保护方案与本地的特点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保护方法,不仅保护了城市的历史风貌,保留了
城市的文化特色,而且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推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可谓一举多得。现阶段常见的历史街区保护的操作方法有:
全面保护整治。这种保护方式就是对历史街区完全保留,整旧如旧。一般说来,这种方式通常用在保护历史遗产文化价值方面作用非常突出,对原有城市风貌破坏不是非常严重的历史街区,主要是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以最大限度恢复历史原貌为保护目标。近年来比较成功的历史街区保护案例如平遥南大街、黄山市屯溪老街、江苏周庄等的保护工作。保护工作结束后,这些地区原有的历史风貌不仅得到了保护与重现,而且由于其独特的城市文化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游览,旅游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保护更新。这方面最著名的要数上海的“新天地”改造工程了,它保留了石库门的老式外壳,内部运用现代化的装修、装饰手段改造成咖啡屋、烤肉餐厅和画廊。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改造方式,虽然改造成本高达每平方米!“”“美元,但开发商获得了实际的经济效益,历史街区得到了保护意义上的内部功能的更新,此地段重新获得了生机与活力,不能不说是一个成功的历史街区的保护范例。居民自建。这是一种对居住建筑进行小规模整治的保护更新方式。由于大规模历史旧区的更新改造不仅需要数额巨大的资金支持,而且往往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近年来京、沪两地出现了居民自助型的小规模住宅整治方式。这种方式,居民参与程度较高,能够充分动员居民自己的力量,而且改造后市民不仅增加了居住面积,改善了生活条件,还能够继续他们早已熟悉的生活方式,比较完好地保留了历史街区的韵味。实际操作中,还应该注意明确居住建筑的产权归属问题。
“士绅化”运动。这是西方旧城更新的主要方式之一,即富裕的中产阶级通过低价购买城市贫民的住房并对其进行更新改造的过程,其结果是城市贫民被迁出该区,而导致该区的人口结构与物质环境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与其他历史街区的保护方式相比,这种过程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政府的介入不多,但改造地区中的原住居民在这一过程中被动迁出,原来固定的生活习惯被永久打乱,这些都使其成为更新过程中最大的受害者。因此,政府作为全体市民利益的代表,需要通过税收、资金补偿等方法切实保障原住居民的利益。
对人类而言,怀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种经久不衰的审美价值和文化精神,传统文化在经济建设和旅游飞速发展的今天,展示着一个民族曾经有过的辉煌,并构成了城市的灵魂。我国五千年文化的历史积淀从城市角度反映,就是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历史街区。妥善地保护这些历史街区,振奋它的活力,使其在现代化建设中重新焕发出灿烂的光芒,是一件艰巨而极有意义的事情。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
&’(阳建强,吴明伟$现代城市更新&)($东南大学出版社,’***$&!(+,-./$01234567466891:1;-,:)288,1+,-1:=-:8?:@A>B51:=C/37-82:32:D>172@-:012345674668
(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中国建筑出版社,!”“”$&%(郭鸿懋等$城市空间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I(李泽厚$美的历程&)($安徽文艺出版社J’**%$
K注:本论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转型中历史街区保护理论与方法研究》资助项目L &)($E1
K本文作者为东南大学建筑系研究生L 编辑:刘 健
城市!“”#$%%!
2000年,昆明规划建设委员会批准了以全面保护为宗旨的《文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该规划概要如下:规划原则:1、对文明街历史街区划定范围进行整体保护;2、在对重点传统街巷及......
【发布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文号】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十三届第22号) 【发布日期】2013-08-14 【生效日期】2013-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
保护历史街区是人们痛定思痛的选择。历史地段保护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发展,城市中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当时普遍的做法是拆掉老城......
ME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当代博物馆艺术Facing page:The former Hamburger Bahnhof in Berlin is a distinguished example of the neoclaical style of the 1840s;it ce......
成都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以成都市锦里,宽窄巷子为例王荣玺,吴维阳(2010级建筑1004班)摘要:历史街区中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载体,通过它们,可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一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