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内阅读训练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三下语文总复习训练题”。
答题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2分)
1、1、写字注音(4分)
哽咽()
biàn()析 桦()树跻()身脑髓())ái()症 口头chán()粗cāo(2、2、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且改正(2分)
A.面面相趣鲜为人知络绎不绝不堪设想(B.断垣残壁灰心丧气异曲同公变幻莫测(C.万籁俱寂当之无愧轩然大波相得益章(D.不能自已首不释卷力排众议陈词滥调(3、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我的老师》——魏巍——当代
B.《登岳阳楼》——杜甫——唐
C.《在人间》——高尔基——苏联
D.《月迹》——贾平凹——当代
4、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农村工作指导员将对农村工作实行全面指导,帮助村里一支有战斗力的村级班 子,帮助清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帮助一套村级规范运行的制度,协调)))))(2分)一批突出问题,记好一本《农村工作指导员民情日记》,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调研文章。
A.建设健全解决
C.培训修订处分B.培训健全处分 D.建设修订解答
5、根据原文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请选择一组完成,不得两组都选)(6分)第一组:
①,弓如霹雳弦惊。,丁壮在南冈 ②妇姑荷箪食,③山光悦鸟性。
④《木兰诗》中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战争生活的艰苦的句子是
第二组:
①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②醉里挑灯看剑。
③《沁园春•雪》中虚写雪景的句子是:
6、语言运用,(6分)。
①仿照下面的例句,续写出两句话。
例句:语文是滋润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让人
语文是,让人
②离毕业考试不到半年时间了,我逐渐越来越感到时间不够用,一心只想多读点书。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语文水平太低,肚里没几个词,于是拼命读小说、散文。然而,我看书只是从兴趣出发,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光看故事大意,不注意提高分析能力和积累词汇,所以收获很小后来,我才发现这种做法并非有问题。
(1)文中有一处重复累赘,应删去“”一词。
”(2)文中有一句脱离中心,应删去,这一句是(3)文中有一个词不符合广播稿口语表达的要求,这个词是“”应改为“
(4)文中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这个句子是
应改为。
第二部分:理解•感悟(38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6分),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我的心灵。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字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呦呦,你爹回不来了呦,他吃了炮子儿了啰!”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个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① ①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语。
牵挂:莫大:
②请用“‖”给语段划分层次,并简要说明划分的理由。
③在“我”受到“小反对派”的刺激,非常悲伤的时候,蔡老师从哪两个方面“援助了我”?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20分)
(一)爷爷
由于营养不良,我们几个孩子都很瘦弱。14岁时,我在一家小商店里当学徒工,那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尝到苹果的味道,尽管它又小又绿没有成熟,上面还尽是洞,可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感觉到当初第一次吃苹果时那种“甘甜”的滋味。
那天,爷爷外出时遇到一次铁路事故,当时很多人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趴在地上呻吟,等待医生和救援人员。爷爷却自己折了一根树枝做拐杖,一瘸一拐地整整走了三个小时才回到家。
我很难描述爷爷刚踏入家门时,奶奶那复杂的脸色和心情。先是担心和心疼,而后突然一阵暴怒叫一个孩子将一位随访病人的铁路医生带进家里,医生仔仔细细为爷爷作了检查,然后对他说:“恭贺你,老人家,你的健康状况良好。”这时,我母亲来了,她坚决地说爷爷至少是脑震荡。爷爷的表情却未置可否。
医生走后,奶奶和妈妈在床边又开始教爷爷如何应付医生和有关调查人员,爷爷只是机械地点头。铁路出事故的消息传到村里以后,几乎全村人都在等待着调查人员最后的善后处理工作。当铁路上终于又来人时,爷爷似乎早已忘记家人的叮咛,面含微笑迎接着来访者,又不失时机地大谈天气和收成等。当来访者终于问到他哪里受伤时,妈妈急忙指着头向他暗示。谁知爷爷却不紧不慢地说:“我一切很好。”说罢脸上浮现出天使般的微笑,又说:“我如果有病,就是有 10万元也治不好。”妈妈愣住了,奶奶尖叫着失望地从房子里跑了出去,来访者也发出一阵莫名其妙的笑声、叹息声。
当一切又复归平静时,他们发给爷爷5000元钱——他成了全村最富的人。但是爷爷在到死也没明白为什么人家要给他这么多的钱。
1.概括事件的起因和结果。(2分)
起因:结果:
2.第一段写出了怎样的家境?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3分)
3.爷爷最突出的优良品质是什么?(2分)
4.文中写我奶奶和妈妈的表现,她们这样做的意图是:
(4分)
(二)、枯叶蝴蝶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种蝴蝶,比最美丽的蝴蝶可能还要美丽些,是峨眉山最珍贵的特产之一。
当它合起两只翅膀的时候,像生长在树枝上的一片干枯了的树叶。谁也不去注意它,谁也不会瞧它一眼。它收敛了它的花纹、图案,隐藏了它的粉墨、色彩,逸出了繁华的花丛,停止了翱翔的姿态,变成了一张憔悴的,干枯了的,甚至不是枯黄的,而是枯槁的,如同死灰颜色的枯叶。它这样伪装,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它还是逃不脱被捕的命运。不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那用来隐蔽它的美丽的枯槁与憔悴。它以为它这样做可以保护自己,殊不知它这样做更教人搜捕它。有一种生物比它还聪明,这种生物的特技之一是假装作伪,因为假装作伪这种行径是瞒不过这种生物——人的。人把它捕捉,将它制成标本,作为一种商品去出售,价钱越来越高。最后几乎把它捕捉得再也没有了。这一生物品种快要绝种了。它们既然有一对美丽的翅膀,我们永远也不愿意合上它们。为什么要装模作样,化为一只枯叶蝶,最后也还是被售,反而不如那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的蝴蝶到处飞翔,被捕捉而生生不息。
我要我的翅膀两面都光彩夺目。我愿这自然界的一切都显出它们的真相。
1、枯叶蝴蝶为何要伪装自己,人们为什么要捕捉它?(用文中原句作答,不超过30个字。)(4分)
答:
2、选出对本文内容说明不正确的一项。()(2分)
A 本文意在抒发对虚伪作假的憎恶和对真善美的追求,给人们以深刻的思索。
B 本文意在抨击那些用高价兜售标本的见利忘义者,给人们以告诫。
C 本文意在接触滥捕滥杀、破坏自身生存家园的害处,给人们以警醒。
D 本文意在抒发对稀有事物的追求与向往,给人们以生财有道的启示。
3、点明文章主旨,具有丰富哲理内蕴的句子是:(用文中原话作答)(3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一)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某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二)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
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及为相为:
②惩山北之塞惩:
③普颜色不变颜色:
④始一反焉反: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②碎裂奏牍掷地
3、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上面两段文字的中心意思。(2分)
4、4、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他日补缀旧纸 缀()②吾与汝毕力平险汝(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④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奏()
5、选段中“其妻献疑”的目的是什么?(2分)
第三部分:作文
题目:实话实说谈童年 要求:
1、内容充实具体,结构完整,语句通顺。
2、在记叙的过程中要有适当的议论和抒情。
3、字数在600字以上。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训练题一、基础知识(37分)1.看拼音,用你最满意的字体写词语(10分)yuānbó zōngzhǐ xùrì zhēndì shùnjiān()()()()()áoyóu bùlǚ yúl......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训练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新模式课堂教学八年级语文(上)课内训练题班级: 学号: 姓名: 6、阿长与山海经第一课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憎恶( ) 模样( ) 积攒( ) 诘问( )田埂( ) 掳去( ) 惊骇( ) 针灸( )3、根据拼音写出汉......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口语交际训练:我也追“星” 余其松)授课内容:口语交际训练:我也追“星”(七年级下册)授 课 人:余其松授课班级:七年级1班授课时间:2005年4月6日(星期三)教学重点:训......
同学们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否有困难呢?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18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