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业观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猪业”。
猪业观察:中国养猪生产的新模式
王林云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控制母猪总数,推动实行“母猪饲养配额制”
母猪数占存栏猪数的比例过高是造成猪价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猪数占存栏猪数的比例一直在9.4%以上(正常为8%左右,如低于8%,猪价有可能上升),这是造成猪价下跌的重要原因。国家应从宏观上控制母猪总数,对各省、县、区采用“指定配额,超额罚款”的方式(像欧盟对荷兰发展奶牛的控制一样),实行“养殖许可证”与“上岗资格证书”制度。
目前,要实行这个制度尚有许多困难,因为我国还没有“母猪养殖许可证”制度,农民养什么母猪,养多少,没有任何限制。《畜牧法》第39条规定,只要“向所在地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取得畜禽标志代码”就可养猪。因此,要采用“指定配额,超额罚款”的方式,必须先有一定的配套措施。如鼓励各地养猪农民自愿组织起来,成立“养猪合作社”或“行业协会”,淘汰小的养猪农户。然后由政府给以“配额”,在政策上给以优惠,最后逐步实行“母猪饲养配额制”。这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鼓励有条件的大型畜牧龙头企业和“养猪合作社”拉长产业链,或实行强强联合目前,我国真正实现“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养猪生产联合企业极少。国家应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倾斜,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或实行强强联合,或与各种形式的“养猪合作社”或“行业协会”联合,向更大更紧密的方向发展,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有条件的“养猪协会”在联合多家养殖专业户的基础上,也可自己办一个中等规模的肉品加工厂(委托大的肉联厂代屠宰),年加工能力在1万头~3万头(日加工40头~80头)肉猪,生产冷却肉、小包装分割肉或加工熟制品。
建立新型的生猪养殖点和养殖区,实行全封闭饲养,防止猪病毒性传染病的蔓延
控制活猪(包括病猪与健康猪)的流动是所有传染病防治策略中的首要措施。改革活猪的流通体制,改活猪流通为猪肉流通,提倡“集中屠宰,就近屠宰”,减少或禁止活猪(除种猪外)流通。减少屠宰点,把全国的屠宰场从现有的3万多个再进一步减少。大力发展年屠宰50万头~100万头的中型屠宰场和年屠宰100万头以上的大型屠宰场。这是控制全国猪的主要传染病的最好方法,但实行起来有很多困难。在目前无法改革我国活猪流通体制的情况下,建立新型的生猪养殖点和养殖区,实行全封闭饲养,是防止猪病毒性传染病蔓延的另一有效方法。
“新型生猪养殖点”不同于近年提倡的“养殖小区”。旧的“养殖小区”的做法是把多家养猪专业户的猪圈集中在一个小区,虽然人畜分离了,但仍然各人养各人的猪。
“新型生猪养殖点”的做法是养殖点仍然离开农村居民点,但它是一个独立的封闭小院,一家饲养50头左右的母猪,2头公猪,自繁自养,年出栏1000头左右肉猪,全封闭饲养,活猪只出不进。在相隔1公里~2公里处或更远,再搞一个“生猪养殖点”,这样可防止相互交叉感染。如此多点分散,形成一个养殖区或专业村。若再加上沼气生产或肥料加工厂,则可实行生态循环。当然,养殖点的规模大小,应根据当地情况来决定。在条件较差的地区,一个养殖点的规模可小一些,如母猪养5头~10头,年出栏肉猪300头~200头。但必须做到养殖点是一个独立小院,不要与其他农户合在一起。如果只养肉猪则要坚持从一家健康的繁殖场进猪,不能从多家繁殖场进猪。
养殖点的另一种模式也是可行的,即采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公司划出一块土地,由各养殖户出资建造统一的猪舍,由公司统一提供子猪和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其关键点是公司统一供种,不从其他地方引种,农民实际是该公司的承包工人。在这方面,广东的温氏集团、四川铁骑力士集团都有成功的经验。
建立养猪生产的风险预警系统改进现有的农业和畜牧信息系统,如:全国和各省的存栏母猪数、母猪数占存栏猪数的比例、活猪价、玉米价、猪粮比价,这些数字要按月公布,既有全国的数字,又有各省的数字(不是图表曲线)。通过这些数字,养猪协会可以预测今后的养猪价格走势,指导农民确定合理的母猪养殖数量。在实行“母猪饲养配额”之前,可以防止我国猪价的大起大落,使变动曲线趋于平缓。
提倡高效养猪生产和节粮型养猪生产两种模式同时并存
养猪需要粮食,在目前采用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外国品种猪杂交生产肉猪,全部用“玉米+豆粕+添加剂”的饲养模式下,平均一头肉猪(包括公猪、母猪、子猪料)约需要350千克的粮食才能达到90千克左右的出栏体重。如果我国全部采用这种饲养模式,2030年出栏6.89亿头肉猪,需饲料用粮2.41亿吨,占当年粮食总产量7.1亿吨的34%,如此高的耗粮量是我国无法承受的。因此,采用节粮型生态养猪饲养模式是我国养猪业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发展趋势。
所谓“节粮型生态养猪”,是指在人少地多或偏远的半山区,采用青料、米糠、粮食加工副产品、城市泔水等多种饲料资源来养猪,减少粮食在饲料中的比例,平均用150千克粮食养一头出栏肉猪(包括母猪、公猪、子猪料)。这样可使用于养猪的粮食减少42.9%,如果在年出栏6.89亿头的肉猪中有50%的肉猪采用这一饲养模式,则可大大降低养猪业的耗粮量。该模式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农村和半山区都已有成功的先例(如江西赣州地区云南省楚雄州等),应因地制宜地推广。
大力提倡发展节约型养猪
科学利用城市泔水养猪,规模化科学处理是利用城市泔水这一资源的关键。由大的集团公司或政府资助的企业组织专门的城市泔水收集系统,及时运至远郊的加工厂统一处理,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有的城市(如上海闵行区)已经在试验。
种植杂交狼尾草喂空怀母猪和妊娠前期母猪,在两餐中间投喂青草,任其采食。试验组母猪产子高于对照组母猪0.6头~1.5头。
饲养哺乳母猪的猪舍温度可适当降低,而保育箱内温度保持在30℃~32℃。在产房,可采用天花板加可调节的屋顶通风,保育箱采用红外线或电热垫板。可使空气流通,湿度降低,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大大减少。
冬季猪舍内排出的污气是热空气,通过一种热回收新风换气机用这些热空气去预热进入猪舍的冷空气,节约能源。
采用新型节能型热风炉,把烟道与热空气道分开,这样送入猪舍的空气很清洁和干燥,室内的湿度也可降低。
改革猪舍排污处理技术方案,采用人工清粪,在猪舍内先把粪和尿分开,用手推车把粪集中,猪舍地面改用室内浅沟排污,减少冲洗地面用水。
采用“微缝地板”(缝隙宽度在5毫米),节约用水。可大大降低地板的漏粪率。
利用污水进行沼气发电或供热。深圳农牧总公司10万头养猪场的一个1700立方米的卧式沼气发酵池,总投资97.4万元。
利用山坡林地,发展“自流式人工湿地”,它是由人工建造和监控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猪场污水进行沼气发酵后,经过水生植物塘,然后再流入“自流式人工湿地”,最后可达标排放。这种方法可使污水处理日常维持费用大大降低。
美国养猪业的新做法 林达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核心提示近年来,美国在母猪选育和断奶子猪管理及饲养技术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下是目前美国养猪业中盛行的一些做法,仅供参考。
个别断奶
把窝内较重的子猪提前2天~3天断奶,使体重较小的子猪能有机会吃到较多的母乳,从而达到一定的体重。据研究,断奶时体重超过6.5千克的子猪能比断奶体重低于5千克者提前7天达到上市体重。
一条龙饲养法
把断奶子猪直接从母猪舍转移到肥育舍,从而减少了从母猪舍到保育舍这一传统环节,避免了由此对猪产生的一些应激反应。此法的主要优点是增重较快,劳力和运输费用较低。
断奶子猪隔离饲养法
在1周龄~2周龄实行断奶,把断奶子猪放到远离母猪场的保育猪舍饲养,旨在减少某些疾病从母猪往子猪的垂直传播。隔离饲养法还可提高每头母猪每年的产子数。
合作母猪场
若干个生长猪场共有一个上千头母猪的母猪场。每个股东(一般有8个)要接受母猪场在一周内所生产的全部断奶子猪。当这些猪离开保育舍后,该生长猪场再从母猪场接受又一批在一周内生产的全部子猪。合作母猪场是全进全出式生长猪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进全出式正在越来越多的猪场取代不间断出场的方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并在两批猪之间实施更彻底的清洗消毒。
母猪阶段饲养法
为了使母猪再度发情,必须迅速重建营养储备。母猪阶段饲养法至少包括4种饲料:泌乳后期料、配种前期料、配种后期料和怀孕后期料。断奶后每天增加能量饲料可使窝子数约提高一头,所增加的能量必须是淀粉的形式,从淀粉产生的葡萄糖可刺激母猪排卵。
环境控制
养猪业造成环境问题主要是臭气。控制臭气的办法包括:装置昂贵的污水处理设施,改变饲料中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饲料中加入丝兰属植物或酶等添加剂等。
猪业观察:中国养猪生产的新模式王林云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控制母猪总数,推动实行“母猪饲养配额制”母猪数占存栏猪数的比例过高是造成猪价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
我市养猪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1、养猪业现状乌兰察布市属内蒙古中西部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贫瘠、气候干旱,致使其植被较差,近年来草场的过度超载放牧,大量的农田开恳种......
“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武胜从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入手,以新思路整体运作、配套实施,大兴猪业经济,破解农民增收难题,为传统农业优势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
观察猪的日记......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猪笼草观察作文400字-猪,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