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论(复习版)_音乐教学论复习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2:11: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音乐教学论(复习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音乐教学论复习”。

(一)音乐教育的 10 个基本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美德。以往的教育不注重审美,只注重唱对旋律,如今注重音乐审美。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3、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4、注重个性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

5、重视音乐实践。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

7、提倡学科综合。音乐的教学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如音乐与舞蹈,等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8、弘扬民族音乐。应将我国个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9、理解多元文化。我们应尊重多元文化,应对不同的民族文化表示理解和尊重,在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10、完善评价机制。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

(二)中小学生音乐审美心理主要特征。

1、音乐感知。音乐感知即是音乐的感觉和知觉,它是指学生在进行音乐是审美活动时,对特定的音乐现象的感觉和知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感知或知觉是指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的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音乐的感知内容包括个体对音乐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能力。小学低年级处于“写实性”的高峰;小学高年级由于知识和见闻增长,思维和感情的发展,对音乐的旋律美有了进一步的感知;中学生可以从音乐的审美价值等对音乐作出评价和判断;高中生对音乐的审美感知是叫敏锐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审美要求,能按自己已有的审美标准对音乐作品作出较准确的评价,能主动进入一些音乐作品的内部,探索其内涵。

2、音乐情感。情感是主体对于外界刺激所持态度的心理反应,音乐情感是指伴随着个体的音乐审美活动而产生的特定的情绪活动和情感上的共鸣。即音乐情感是个体对特定的音乐音响产生的相应的态度和内心体验。不同的音乐,对人的精神具有不同的影响,对于塑造人的精神旗帜、个性特征、品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学生 的音乐情感的发长受到其身心发展的制约,尤其是中学生的学习活动领域的逐渐扩展,社会交往加深,字我意识和成见意识增强,这些因素使他们的情感活动也逐渐从肤浅向深化方面发展,审美意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手生活经验的局限,他们的情感出在动荡而不稳定的状态,小学低年级 学生音乐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情绪性的特点,起喜怒哀乐于色,且易于变化,一般到了中、高年节的而听才能在音乐审美活动中,有意识地表达思想感情,并假如情感色彩。中学生的音乐情感及音乐审美体验比小学阶段往往更丰富,更深刻。

3、音乐思维。中小音乐思维是指个体在音乐现象(或行为)的见解的和概括的反映中,以音乐感知为基础,以智力操作为手段,对相应音乐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是认识的高级阶段,音乐思维能放映音乐及相关事物的本质和他们的规律性联系。音乐思维具有创造性,独立性,概括性,并存在着各体差异,在音乐教育与教学中,培养和发展青少年的音乐思维,对于其音乐活动的内容、音乐行为的内在联系和音乐活动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小学阶段的学生最先和最容易掌握的音乐思维就是音乐动作思维和音乐形象思维,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从对音乐要素的综合感知和情感体验上去想象,而想象和

联想是人们的重要思维活动。青年初期都能从音乐实践及情感体验中丰富自己的音乐感性形象,音乐抽象形象,逐步掌握和使用音乐思维。

4、音乐兴趣。兴趣,它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肯定的情绪态度,音乐兴趣是指个体对音乐或音乐的某方面内容具有积极和肯定性的积极反应,这种反映是与个体对音乐的情感相联系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中小学生的音乐兴趣都具有容易激发,但也不易持久,不易稳定的心理倾向。由于音乐兴趣是中小学生音乐审美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师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激活和培养学 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是十分重要的。㈢国外音乐教育体系。

一,埃米尔·雅克· 达尔克罗兹,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创建了“ 体态律动 ”教学法。

·音乐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音乐是人类情感的反应。

· 达尔克罗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而音乐中的技巧仅仅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段。

·体验音乐、体验情感 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宗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主要是由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创作三部分内容组成。

达尔克罗兹体系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1、体态律动,即是由身体对音乐做出相应的反应的练习,是达尔克罗兹教育体系中最著名最有成效的部分,其目的主要在于训练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与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体态律动教学特点:⑴要求学生以自身身体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体态,再现所听音乐。⑵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受。体态律动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感受音乐的各种要素,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敏感。⑶注重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训练。体态律动教学是从音乐入手,让学生去聆听音乐的变化来进行律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记忆与抑制能力。(4)注重培养学生的即兴创作欲望和能力,不但强调教师即兴演奏音乐,同时在训练学生和乐动作时常常也是要求学生即兴创作。

2、视唱练耳。

视唱练耳教学特点:(!)达而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中是视唱练耳和身体律动两者是紧密结合的,既是将体态律动应用于听音和视唱教学。(2)在教学中以固定唱名法为主要教学手段。(3)教学内容的主要包括:发展音高和以高关系感、音色感;对单一调性和多调性旋律的听辨和记忆;对各种和弦和和声片段的听辨、记忆;看谱视唱和即兴能力。音乐听写和使用学习过的要素构成乐曲的能力。

3、即兴创作、表演的主要形式:(!)即兴演奏。即让学生根据某节奏型,用各种乐器即兴演奏旋律和和弦。⑵即兴演唱。让学生根据某节奏型或某个音列、音阶即兴唱出曲调,还可以即兴编词演唱等,⑶即兴问答。后者根据前者表演的音型或乐句即兴答出下句。⑷即兴指挥与表演。让某个学生即兴指挥其他同学来跟随其表演的活动。

二、柯达伊 ·左尔坦,匈牙利作曲家、民族音乐学家和音乐教育家,创立了适合于匈牙利国情的音乐教育体系。·音乐教育思想是 :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

·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 :首先,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是: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其次,学校音乐教育要牢固地建立在民间音乐基础上,是柯达伊的又一教育思想。

柯达伊教学法的基本手段与内容。

1、以歌唱作为音乐教育的基础。

2、音乐教材特色。⑴突然弘扬本民族文化精神。⑵遵循儿童自然法则来安排教材的顺序。

3、使用首调唱名法。

4、采用节奏时值读法与节奏训练。

5、使用字母标记。

6、使用柯尔文手势。

三、卡尔·奥尔夫,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核心观念: 是关于一种元素性的音乐教育的观念。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基本内容与方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综合了语言、动作、歌唱、演奏、欣赏、表演和创作等内容的综合教学。其基本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嗓音训练活动、动作练习活动、乐器演奏活动三个方面。

1、教学内容 ⑴嗓音训练活动。

⑵动作练习活动。主要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声势活动教学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①为语言朗诵即兴创作声势。②为歌曲即兴编配声势。③集体练习声势做速度和力度等变化。④采用“回声”的方式。⑤“卡农式”的节奏声势活动。⑶乐器演奏活动。

2、教学方法及特点

⑴教学方法。奥尔夫体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 “引导创作法”。

⑵教材特点。仅仅是提供一种“教育应该如何顺应儿童本性”的思路。它的目的是启示教师按照这种思路,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材内容,而不是生搬硬套的奥尔夫教材。音乐教学原则

1、寓教于乐原则:(1)坚持音乐教学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2)遵循音乐审美教育的规律,让学生参与和体验音乐活动的教学过程(3)注重音乐教师的为人师表

2、参与活动原则:(1)要注意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音乐教育环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参与音乐活动中(2)教师看待学生应是重在参与,而不是参与的多少(3)创造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3、情感性原则:(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情感(2)教师应以饱满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影响学生,做到以情激情,以情育人。

4、科教性原则:(1)要根据音乐艺术规律和教育规律来进行音乐教学(2)要遵循《音乐教学大纲》、《音乐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教相结合,循序渐进地进行音乐教育。

欣赏课教案

一、教学课题 欣赏课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乐曲主部的音乐情绪特点。2、背唱主部主题。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略)2、导入 3、乐曲介绍 4、初听

提出任务,感觉音乐的主体情绪。初听结束,讨论音乐主体情绪特征。老师:„„ 学生:„„

5、复听

提出任务,领会音乐要素和它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并背唱主题。复听之后,讨论音乐要素和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老师:„„ 学生:„„ 背唱主题: ⑴总体唱主题 ⑵分组唱主题 ⑶加入律动唱主题

6、再听

总体感受音乐情绪„„

7、小结,下课 唱歌课教案 一,教学课题

学唱新歌《„„》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把握歌曲的情绪,有表情地正确演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

(三)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

(四)学唱新歌 1、歌曲简介 2、出示歌谱 3、学唱曲调 4、学唱歌词 5、歌曲的艺术处理 6、集体合唱新歌

(五)小结,下课

音乐教学论

音乐教育的基本特征:1.音乐教育是以感情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的主要途径2.是以技能技巧的传授作为审美的工具3.使人在愉悦之中接受教育音乐教育的基本功能:1.审美教育功能2.......

考前教学论复习

第一章练习考点1、化学教学理论的最基本内容: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化学学习任务、化学学习活动、化学教学活动和化学学习评价。2、化学课程:是指学生通过与化学教学有......

音乐教学论书目

《音乐教学论》参考书目 1.《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曹理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 2.《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曹理、缪裴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3.《音乐学科教育学......

论高中音乐教学

论高中音乐教学众所周知,高中音乐是以欣赏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引导,一步一步带领学生遨游音乐的海洋,从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达到理想的目标。接下来,我从自己所教的高一......

学科教学论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一)、课程标准—是各个学科的纲领性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的、连贯的、目标一致的开展教学工作。(二)、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

下载音乐教学论(复习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教学论(复习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