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_基层民警心理健康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1:55:0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基层民警心理健康”。

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发布者:whr 查看:[64] 次

在当前社会治安日趋复杂、公安保卫任务更加繁重的情况下,全面认识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运用有效措施使民警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探讨的课题。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影响基层民警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作一粗浅探讨。

一、影响民警心理健康的客观原因

1、基层任务重,长期超负荷工作易引发“疲惫心理”。公安工作的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基层民警长期得不到休息,打疲劳战,身心得不到调整,又无法实行“补休”,造成身心疲惫,影响了身心健康,无暇照顾家人、关心子女,久而久之工作的效率也大打折扣,究其原因:一是工作强度较大。据统计,世界上许多国家警察人数占人口总数的3‰左右,我国则不足1‰,应城市现有警力为0.69‰。警力严重失衡,造成基层民警长期处于待命和警惕状态。以城中派出所为例,该所民警36人,人均年接处警为162起、执法办案是79起。遇重大节日、重大活动,警卫、保卫工作更为紧张、辛苦。二是内部考核繁杂。基层公安工作的各项指标分解过细,考核要求很高,这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推动警务管理的科学化是有必要的。但是,名目繁多的专项行动和评比检查都要实行考核排名、黄牌警告和一票否决,让一线公安民警无所适从,科所队长不堪重负。三是安全保卫工作跃增。一线的民警承担着破案、追逃、突发事件处置,还要完成繁重的阶段性工作,民警们总是处于疲于奔命、不堪重负的状态中,正常上班外,还要节假日值班、备勤、加班,每人年平均工作时间在320个工作日以上,一线民警高达400个工作日。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工作任务的随机性,民警必须24小时手机开机,形成了一个随时有任务的心理暗示,每天处在高压状态,昼夜处于备战中,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2、基层建设有欠账,长期艰苦环境易诱发“病痛心理”。近年来,基层所队经过三基工程建设,办公环境和条件整体上有了较大改观,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所队建设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和工作规划,基础建设要挤占办公经费和办案经费,部分所队仍靠租赁办公,有的所队在危房办公。偏远派出所大多只有一部警车,仅能保证出警,下农村走访、排查、巡逻,多靠摩托车、自行车,遇到雨雪天徒步一、二十里是常有的事。基层民警工作生活无规律,心理压力得不到及时疏导,直接影响和损害身体健康,导致许多职业病的发生。如交巡警民警在高污染、高噪音、高粉尘环境中执勤,患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人员较普遍,刑侦民警大多患消化系统疾病及肝胆系统疾病,派出所民警中多数人患有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从对应城市公安局全体民警身体健康状况统计来看,因工作环境造成身体疾病的占33%,有90%以上的民警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3、基层待遇低,长期不合理待遇易形成“失衡心理”。目前,民警经济待遇虽有了加大改善,但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基层民警的工资待遇和福利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特别是与其他公务员付出的劳动相比,形成鲜明的反差,一些警察为此失去心理平衡,工作中表现出消极态度,个别警察还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来弥补心理失衡和解决实际困难。公安机关人员流动慢,晋职晋级难,个人愿望难以实现,自感“我不如人”而产生挫折感,久而久之,造成严重心理负荷。

4、基层责任大,长期过重压力易产生“不安心理”。基层民警处于执法工作第一线,精神高度集中,心理承受着巨大压力。一是执法责任压力。随着法制的健全和群众法制意识的增强,公安执法标准越来越高,执法责任追究越来越严,导致基层民警产生“怕上案子、怕执法出错、怕接听电话”的心理。二是执法投诉压力。当前,社会发展中产生大量矛盾冲突,有些地方往往把民警推向社会矛盾的最前沿,时常发生民警被投诉、被媒体炒作等情况,容易导致民警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障碍。近三年来,全市公安民警因执法工作被群众投诉达300余起,查证属实的仅6起,占投诉总量的2%。三是执法风险压力。近年来,违法犯罪分子日趋猖獗、凶残,不仅对被害人实施暴力,且为逃避打击而暴力拒捕、暴力阻扰民警执行公务,致使民警在公务活动中被围攻、袭击、侵害而受伤的情况日益增多,从而警察职业风险加大。近三年,应城市发生35起撕扯衣服、推搡阻扰、谩骂殴打执法民警等袭击事件,民警受伤的有8人。

二、公安民警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观原因

同样是公安民警,一样受到以上四个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为什么有的公安民警不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甚至产生抑郁症?笔者认为,公安民警的个人主观因素是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

1、理想信念动摇。个人理想信念的缺失与弱化,导致有些民警习惯冷眼看世界,觉得一切都不如意,遇到失意、困难、挫折、失败,精神就垮下来,灰心、失落、抑郁、倦怠等不良情绪自然就会接踵而至。

2、认识上形而上学。公安民警面临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也与其它客观事物一样,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动之中。当处在有利的社会环境或顺境时,得意忘形;当处于不利的社会环境或逆境时,悲观失望。而一旦悲观失望,便把逆境看成不可改变的,把自己一时的挫折当成了一生的挫折,把暂时的无望看成一生永无前途,不懂得人生总是伴随着得意和失意、成功和失败等等戏剧性的变化。

3、政绩观的偏差。有些民警把政绩简单地理解为像服务员那样使所有上级、每个服务对象都满意。有了这种心态,往往过于计较别人的赞同或反对,期待别人的承认和赞许,乐于得到表扬和赞誉。否则,情绪低落,失败感油然而生。因此,公安民警应该多学一点哲学,讲一点辩证法,既要虚怀若谷,认真听取那些积极的、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随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也要树立自信,不为各种不负责任的议论声所左右。

4、盲目攀比。充满私心和贪欲的攀比是没有止境的,只会造成心理失衡、平添烦恼。有些公安民警不能保持一颗健康平和的心态,在职务、待遇、名利方面盲目与人攀比,不是与职位低、待遇差、收入少、条件艰苦的比,而是与职务高、待遇好的人攀比,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和失落感。

5、学习不够。基层民警学习的氛围不浓厚,不重视学习,个人的能力积累明显滞后,在重大原则面前失去了警觉,在复杂问题面前手足无措,在巨大优势面前错失良机,在改革发展面前无所作为,患上了“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的民警,面对上级下派的任务,自然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压力如影随形。

三、缓解基层民警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1、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

一方面,要坚持政治建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关注警营内部民生,转变作风,走近民警、了解民警,关心民警心理健康。同时,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促使民警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自觉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另一方面,要坚持素质强警。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民警教育培训中设置心理训练科目,采取模拟、交谈、训导、疏通等方法,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训练,培养民警优秀的心理品质和性格。鼓励民警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从中陶冶情操,提高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能力,学会自我减压,既能适当宣泄,又不放纵自己。进而,不断提高民警的基础心理品质,进一步增强压力承受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危机应变能力。

2、坚持科技强警,从优待警

由于在短期内难以弥补警力上的不足,因此,基层公安机关必须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理念,走科技强警之路,强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决策、执行三者高度集成,拓展民警的思维空间和业务处理能力,有效整合警力,防止搞“拉锯战、人海战”,促进执法行为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智能化,切实降低民警工作强度和“劳动成本”,缓解警力不足给民警造成的压力问题。同时,要从优待警,积极培养民警树立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健康心理,切实把握民警思想脉搏,了解基层民警真实的所思、所想、所求、所困,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思想工作。在思想上不仅要教育、引导、鼓舞、鞭策民警,而且在行动上要不断改善民警工作生活环境,维护民警的正当利益和合法权益;还要为民警政治上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大力培养、宣传在基层默默奉献的先进典型,弘扬正气,对优秀的民警及时予以表彰,激励上进。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并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各项公安工作中。

3、加强组织保障,形成合力

一是建立民警思想心理定期研判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民警的政治思想、大局观念、敬业精神、心理压力、心理需求、工作生活困难等事项进行广泛调查;每月开展一次民警思想和心理状况研判工作,及时了解队伍中出现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存在的原因,形成民警思想和心理状况分析报告,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服务。二是健全谈心谈话制度。基层所队领导要经常与民警进行谈心,在民警立功受奖、晋职晋衔、岗位交流和受到批评处分、与群众或同事发生矛盾、发生预警苗头时,必须及时进行谈心;在民警生病伤残、直系亲属患病或病故、本人或子女婚恋变故、家庭出现严重纠纷时,必须及时上门慰问、家访、谈心。三是完善民警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措施。依托公安网络,设立民警健康网站,充分发挥其在心理咨询、日常保健和问题矫治方面的主阵地作用,有效开展民警心理咨询工作。逐级开办民警心理服务网站,开设民警心理服务热线,帮助民警祛除心理压力,保持健康心态。四是对遭遇严重暴力袭警、参加抢险救灾等重大突发事件和事业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的民警及时提供心理干预服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安排其接受必要的心理辅导、矫治,帮助民警及时恢复心理健康,及时缓解心理压力,防止产生心理疾病;对日常工作中发现患有严重心理疾患的民警,要在保护民警隐私的情况下,妥善安排心理治疗,帮助民警恢复心理健康。五是建立和完善民警信访申诉机制。政工部门要建立民警接待制度,认真倾听民警的诉求和意见、建议,认真记录民警反映的情况,积极主动帮助民警解决思想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民警反映的重大或复杂问题及时报告单位主要领导和上级部门,并及时给予答复说明,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初始阶段。

4、加强舆论正面引导,树立警威

要将人民警察所担负的职责、使命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不间断宣传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知晓人民警察所担负的光荣、艰巨而又神圣的使命。同时,将民警在执法中的感人事迹以及维护民警正当权益的执法案例通过网络、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宣扬出去,以取得广大市民的知晓、理解和支持,引导市民牢固树立民警执法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观念,树立警威。

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状况调查与思考

基层公安民警工作积极性状况调查与思考 【摘要】:基层公安民警直接负责跟群众的接触和交流,其工作内容涉及到了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各个方面,对其工作质量的要求较高。由于基层......

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

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txt一个人 一盒烟 一台电脑过一天一个人 一瓶酒 一盘蚕豆过一宿。永远扛不住女人的小脾气,女人 永远抵不住男人的花言巧语。公安民警的心......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成县索池学校王鑫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社会各界密切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具有良好的、持续稳定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及其对自己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中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中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成为热......

下载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公安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