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启示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江苏高考作文阅卷”。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启示
作为教师,我知道每一份试卷后面,都有一位读 了12年书的孩子,他并不要我们“开恩”,他只期待 着我们的公正公平;每一份试卷后,还有一个家庭,这个家庭的父母正翘首企盼,盼望着孩子的考试能得 到公正客观的评价。深入此山中,方识真面目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启示 启东市汇龙中学:朱泉辉 2012年8月21日
一、聆听专家对高考作文的评价
二、了解评分细则
三、熟悉高考阅卷流程
四、明确阅卷教师的特点及要求
五、重视记叙文、提高记叙文
六、作文教学的几点想法 2012江苏高考作文 题目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 恐迟迟归。(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 爱得深沉。(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 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 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 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 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 章。
一、聆听专家对2012江苏高考作文的评价
稳中出新,可以打90分。--凌焕新(省写作学会名誉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第一,今年作文题中提示语改成了三段名诗名言,这不 仅仅是换一个形式的问题。以前命题中的提示语框死了或是 提示得不周密,反而弄巧成拙; 第二,过去出命题作文中,比较多的是在道德层面、思 想层面,这次从人的感情层面,强调的是真情实感,这是今 年的一个突破。爱是人类永恒主题,当然也是人们最熟悉的 常规议题,但是加上了一个忧,就变成了关系题,由感情题 增加了思考的空间,不仅适宜于记叙,同样适宜于议论; 第三,题目有重点,容量大,内容丰富,角度多样,可 选择性的程度高。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充 分发挥个人特长、个性特色。可见江苏的作文命题正在走向成熟:以学生为主体、以 写作为主体、以现实生活为本源、以选拔人才为宗旨。
一、聆听专家对2012江苏高考作文的评价
写大爱小爱都能得高分--王继志(南京大学教授、博导)考生可围绕三个题材领域来展开:第一块是私秘的亲子之情,这是人性层面的忧与爱,是一种小的忧与爱;第二块抒发的是一 种家国之情,这是悲悯层面的,包括了对祖国、对故乡、对乡邻、对人民、对土地的爱,这往往是众多诗人、文学家、政治家的情 怀,比如屈原、岳飞、文天祥等等,估计这些事例都很可能进入 考生试卷中;第三块表达的是全人类之情,又是我们说的终极关 怀,这是最高层次,属于一种最博大的,叫忧患层面的忧与爱,或者叫做宗教层面的忧与爱。这三种题材有大小之分,评卷时不 能够根据题材来决定等级。考生写母亲如何爱他,他对母亲的爱 如何由不能接受到接受,把心理情感过程变化写出来,照样可以 得高分。虽然他写的小爱小忧,但他表达只要是很好的,完全可 以跟写普罗米修斯的拯救全人类的一样打分。
一、聆听专家对2012江苏高考作文的评价
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何永康(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因为题目出得好,议论文、记叙文都很好 写。”何永康说,“忧和爱,是不要讨论的,但这 个题目本身有难度,好的写得很好,差的也写得比 较差,这就是好题目,很简单又很复杂。他进一步 解释,忧的对立面是乐、爱的对立面是恨,但这道 题却错位了,巧妙的排列组合将题目复杂化。“‘很可爱’,回到了语文本体,对中学作文有很 好的引导作用。”
二、了解评分细则 ㈠审题
1.对三则材料的理解 2.对“忧与爱”的理解 ㈡判分 1判分原则 2.判分等级 3.评分表解 4.几点说明 5.个案处理 ㈠审题
1.对三则材料的理解 材料一,“临行密密缝”的慈母之爱,源于 对游子“迟迟归”的忧虑,慈母不忍游子远行,又必须放手任其远行,这是亲人间忧与爱的交织。材料二,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面上是生灵 对环境的忧与爱,本质上是儿女对故乡、民族、国家的忧与爱。材料三,是对所写伟人的经历和品质的某种 概括。其中的爱和忧,超越种族、国界和故土,带有全球视野和宇宙情怀。
2.对“忧与爱”的理解 “忧与爱”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命题,而是一 个有着多重甚至悖论的复杂关系的命题。“忧”,可以是忧虑、忧患、忧郁、忧思、忧愁,甚至是忧愤;“爱”,可以是情爱、慈爱、友爱、博爱,甚至是溺爱。而“与”所传达的正是两者的 关联。忧中有爱,爱中生忧;小忧与大爱,大忧与 小爱; 爱自然、爱生命、爱社会,忧天下、忧黎民、忧生态等等,皆可用“与”来关联,展开多元的或 对应的有深度的考察与思考。
切题”。所写内容为“忧与爱”两者间合 乎情理之关系者,视为切题。所写内容虽涉及“忧 与爱”之关系,但在情理上显得牵强;或者在“忧 与爱”关系中侧重于某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有所关 联的,视为基本切题。所写内容完全不涉及“忧与 爱”两者关系,或者简单地说把“忧与爱”整体打 包且与题目没有任何关系的,均视为不切题。②关于“立意”。议论文能就“忧与爱”两者关 系,分析推导出新颖而独特的观点;记叙文能借 助生动的故事,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演绎出“忧 与爱”的深刻意蕴,应视为立意深刻和独特。③关于“表达”。作文评分一定要注重“语文素 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 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 直接进入六类卷。④关于“文体”。文体不伦不类,视为五类卷; 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5.个案处理 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 不超过20分; 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 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 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 200字左右,6-10分; 300字左右,11-20分; 400字左右,21-30分; 500字左右,31-40分; 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再扣字数不足分。内容上有严重失误的“问题卷”,提交专家组判分。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一分,扣满5分为止。
三、熟悉高考阅卷流程
1.专家组研究确定评分标准。2.抽取部分试卷确定不同分数档次的样卷。3.培训阅卷老师,让他们熟悉评分细则并 研究样卷。4.老师们阅卷,专家组监督、抽查、调控。5.专家组总结。
今年高考的阅卷组组长依然是南师大资深教授 何永康,在刚进入试评环节时,我们绝大多数的阅 卷老师最为深切的体会是:与专家组成员的标准存 在较大的差距。经过一天半的试评卷磨合期,从5 篇1总结到10篇、20篇1总结,不断地评判与专家 组的吻合度,调整自己的理解、判断,向同一标准 靠拢。个人觉得,这样的磨合不仅让我们调整了阅 卷的标准,也让我们对考生的作文类型有了初步判 断。这期间,若有老师的打分与专家组的标准相差 悬殊,还会拥有与专家组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总之,各种措施都是让前来阅卷的老师可以更快更 有效地进入高考作文阅卷状态。每篇作文两个人背对背打分,如果两次分数相 差不超过6分,则视为有效,取两者平均分,此卷 也算入阅卷老师的有效卷中,否则即为无效卷,既 影响老师 “有效率”的评判(有效率如果一直低迷,也会被谈话),此作文也会出现三评,甚至四评、五评。评分相差悬殊的,如果一份作文,一位老师 打30分,另一位老师打60分,则直接提交专家组评 分。遇到自己没把握的作文可提交阅卷组长帮忙定 夺,游戏高考的作文和诗歌则直接提交专家组。每 批完100份卷子,会随机出现一份你打过分的卷子,看你第二次打的分数是否一致,误差在允许的范围 内,自评率就是100%,否则,自评率就会降低,这种做法既保证了阅卷老师评分尺度始终保持一致,也鞭策阅卷老师即使是在非常疲劳的状态下也强打 起十二分的精神来投入到阅卷工作中。
总之,网上评卷,可以尽可能地保证考卷评分的 公平公正和分数的精确。特别是作文的网上阅卷,有效 地降低了因阅卷人好恶、情绪、态度等所造成的偏差。
四、明确阅卷教师的特点及要求
1.阅卷教师的特点: ⑴评分标准是阅卷教师的唯一准绳。⑵工作量大,易产生疲劳。⑶阅卷老师易产生主观性。阅卷教师的要求: ⑴要求考生必须体现积极的人生观,切忌低俗或偏激。⑵要求考生不要写危险题材。校园恋情、社会黑暗、抨击高考制度。⑶要求考生卷面要整洁美观。字迹不清,卷面模糊,勾画较多,会降分的。字可以不漂亮,但必须好认。⑷阅卷教师给考生的时间是九十秒:必须主题鲜明,必须优点突出。
五、重视记叙文、提高记叙文
我们平时训练的分论点式的议论文可以说一点 都不受专家组的青睐。譬如:有一篇文章正文围绕 “什么是忧与爱?为什么要学会忧与爱?学会忧与 爱会使人怎么样呢?”展开论证,后面紧跟着相关 例子,专家组的给分是28分。还有一篇文章开头强 调忧与爱的结合,正文从个人、国家、社会三个角 度强调忧与爱,并举出相关例子,结尾与开头相呼 应,专家组的给分是37分。这些文章共同的弊端固 然有整体打包、贴标签的现象,还有如何永康教授所言:写议论文不要拼命 “举例”,以“摆事实”代替“讲道理”。议论就 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 系,“举例”必须服从于“议论”。有不少考生在 一篇议论文中连抛数例,结果是“贪多嚼不烂”,一个例也没有分解、剖析好。譬如,有相当多的议 论类作文,下笔便是屈原、杜甫、范仲淹,泛泛而 论,蜻蜓点水,机械重复,分析得极其肤浅。我们 恳请考生:尽量精选一个“例”,认真审视,过细 解剖,努力把其中的道理揭示出来,千万不能“满 天星”。俗话说,“星多月不明”,你还是抱住一 个“大月亮”为 好!再呼吁一声:写议论文,请用 一个“例”,狠狠地将它嚼“烂”!而这个嚼烂的过程便是学生思辨能力展现的过 程,“理性”和“思辨”将引起我们每一个语文老 师的足够重视,再也不能让学生深陷模式化的议论 文中了!
在整个阅卷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专家组对 优秀记叙文的推崇,很多阅卷老师感觉记叙文更容 易得高分,平均比议论文高5分。为避免在绝大多 数议论文作文中陷于平庸,今后课堂教学应加强记 叙文文体的训练。那么,专家青睐、阅卷老师欣赏 的记叙文有哪些特点呢? 优秀记叙文的特点 1.写亲身经历 2.有真情实感 3.有深刻感悟
1.写亲身经历 鼓励学生写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 自己熟悉或亲近的人。
2.有真情实感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 至微” 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性美、人情美,具有永久艺术价 值的细节及由细节所传递出的真情实感。朱自清的 《背影》中父亲蹒跚的步履、臃肿的身体艰难地跨 过栅栏为我买橘子的一段描写,感人至深,动人心 扉,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所以鼓励学生写自己的 真实感受,以我手写我心,打动阅卷老师,甚至赚 取他们的眼泪,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考生打高分,甚 至满分。
3.有深刻感悟 记叙文不能光泛泛叙事要发现生活亮点,表达 独特感悟,要有自己的真切体会、思想感悟和升华。世间一枝一叶总关情,要能从一棵小草嗅到春天,能从一朵梅花看到坚强,能从一抹微笑感悟真情等 等,关键是要有善感的心灵,以独特的视觉去发现 生活,再现人间真情,感悟生活之美。细节描写、心灵独抒更能锦上添花。
六、作文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强化命题作文的审题训练
(二)充分重视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三)强化应试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四)培养有思想的苇草比篇章结构和文采铺 陈更重要
(五)积累丰厚的素材,构建素材网络
(六)作文训练和讲评有计划、务实
(一)强化命题作文的审题训练:能否审好题成了近 几年作文成败的关键,教会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准 确把握命题,并且避开大众化道路至关重要,要训 练学生在正确解读命题的前提下写出具有个性化的 东西。
(二)充分重视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何永康多次提出,甚至用到了“恳请”二字,希望高中语文老师抓紧 记叙文教学,训练的主要方向可以有两个:一是抒 写真情实感的朴实的生活化记叙文,二是构思精巧 的微型小说。
(三)强化应试议论文的写作指导,一方面是学习 一点“杂文”手法,找一个比较巧妙、醒目的“由 头”,要引导学生平时多读书,多关注现实,多换 位思考,认真积累一些好的议论“由头”;另一方 面是经常告诫学生,当成千上万的考生扑向一个 “明摆着”的论点时,自己千万不能随大流,最好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哪怕用最简单的办法换换视角。
(四)培养有思想的苇草比篇章结构和文采铺陈更 重要:引导学生切实关注现实,思考人生;让学生 回归感性,抒写性灵;鼓励学生敢于表达独特见解,凸显个性。回到现实,书写自己,高考作文中有一 种倾向:回到古代,复述经典,就是不肯写现实,写自己。要写自己的生活,要“原汁原味”,质朴 自然。
(五)积累丰厚的素材,构建素材网络 1.积累现实中的题材和素材。2.积累个性化素材。3.积累教材中的素材。4.积累名人材料,有备无患。1.积累现实中的题材和素材,以朴实真诚的平民 情怀和对现实的忧患意识去发表议论和抒发感情。所以,高考作文备考就应该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关注 现实,关注人生!写作素材尽量选取贴切、新颖的 现实素材!
2.积累个性化素材。个性化素材不是一个经典的小故事、一篇美文 等,而是“我”特别熟悉、精于研究、“寓万于一” 的某“一”方面的素材。例如:独特的这一个“我”、我欣赏(熟悉)的一个人、我常读的一本书、我喜欢 的一部电影(电视剧)、我爱好的一项活动、我常关 注的一个问题等。把这方面的素材积累丰厚,就能 够灵活运用于多个文题的写作。
3.积累教材中的素材。语文教材是一个庞大的素材库,它为学生素材 的积累提供了很好保证。考试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 教材中一些经典篇目,挖掘材料中蕴含的各种观点 化为己用。运用课本材料,做到活学活用,阅卷老 师有积极认同感和成就感,容易引起心理共鸣,分 数当然就会上浮。
4.积累名人材料,有备无患。名人类经典材料如苏 东坡、李白、陶渊明等已为广大考生所熟知,学生 可以避开这类名人,选择不太熟悉的一些文化名人 入文,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我认为把自 己习作中的素材加以整合,巧妙运用,不失为收集 素材的好方法。无论是积累哪方面的素材,我们都要重视素材 的系统化整合,由学生自己整合符合自己思维习惯 的一套素材,同时将素材性灵化,引导学生养成一 个写感想体悟的习惯,只有真正浸润着阅读者情思 的素材才能成为写作的源泉。
(六)作文训练和讲评有计划、务实 :评分要 切实拉开档次,好作文不怕打满分,差的作 文就要用针刺得血淋淋的才有振聋发聩作用。作文训练和讲评有计划、务实,每次一个重 点,讲深讲透,让学生有一点收获,远比全 面开花却一无所获要有效。重视讲评后的修 改工作,对问题突出的学生要重点跟进、个 别指导。我的邮箱: 09jsywzhuquanhui@163.com
附样卷作文 忧与爱
一如既往地,一头扎进厨房中,弯着背,双手 不停地在水池与锅铲间来回移动。见我过来,便习 惯性地抛出了一个微笑。可我分明见到,在今日的微笑中,夹杂着些许 特殊的神情。那倦怠的眼神,仿佛向我透露出一个 不眠的夜晚。那丝丝飘挂在耳边的零乱的秀发,也 似乎一直拨动着我的心弦。兴许是因为今日与众不同,母亲往日里十分熟 练的工作在今日看来却显得十分笨拙。
是因为紧张么?我竟不知,一向稳重平和的母 亲会像这般忘东忘西。连刷牙的工夫,母亲也不忘 跑过去看一眼时间。死死地盯着那秒针,这时的母 亲,像是一位监测员,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今日的交通,也像是母亲的心情一般,那样的 急促,那样的忙乱。我拿起书看着,可眼神却时常 飘向母亲的脸庞。那几缕头发,依旧坚守着它们的 阵地。母亲眉间的距离越发窄了,直至出现了一条深 深的沟壑,才肯作罢。“今儿的车有点堵,不过没 事儿,来得及。”母亲转过头,此时,我与母亲的 眼神交汇了。那道深深的沟壑像是从未出现一般,猛得消失了,留下的,却是母亲那浅浅的微笑。一辆大巴不守规矩,几次三番拦着道路,母亲看 着时间,手不停地打着方向盘。红灯亮起,车辆刹时间全部停止,我刚开口抱怨 大巴司机的无礼,只见母亲拉开车门,径直冲到了大 巴司机的车门口,猛猛地敲着车窗,那人车窗紧闭,只听得母亲大吼:“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守规矩,我们 家孩子急着去高考,要是迟到了,你负得起责任 么„„” 到绿灯亮起,母亲才肯作罢回到了车上。远远望 去,我依稀地看到,那是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我的 母亲,一个平日里待人柔善的女人,是什么给了她这 么大的勇气?
我笑了,夸母亲勇敢,可我分明感觉到一阵暖 流正在汹涌地冲出我略微弯曲的眼睛。我打开车窗,望着窗外,尽量抑制着那阵暖流的汹涌气势。丝丝的雨轻柔地打在我的脸上,我的视线变得 模糊。是细雨模糊了我的视线么?我不得而知。微风夹杂着些许的寒意,可我却分明感觉到一 阵温暖。如今我伏案笔耕,我知道母亲的心全然在我这 里。母亲,这时的你是否在人群中探着头遥望着我? 我仿佛又见到你那飘扬的秀发了„„
【评语】 这是一篇出彩的记叙文,此文具备四方面的特 质: 有文采。对母亲的神态、心理、动作等细描,充实在行文的始终,母亲的形象鲜活有点可爱。有生活。截取高考当天的生活情景,娓娓道来。从厨房备餐到行驶在前往考场的路上,乃至到考场 后,始终以“我”的视角全方位传播着强烈的现场 感、真实感。有感悟。直白的忧与爱,蕴含在动人的描写中,洒落在点点独到的感悟中。爱中饱含忧,忧中洋溢 着爱,忧爱交融,真情融融。有构思。在时间纵轴线上,串联着几颗生活的 珍珠,交相辉映,如前文的“零乱的秀发”在文章 的结尾处借想象再次“飘扬”,母子之间别有一番 深沉的忧与爱。忧与爱
我想到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忧郁的 小王子因为和玫瑰花闹别扭离开了他的星球,最后 又因为忧虑回到玫瑰花身边。我感到,最深最柔软 的爱,总是与忧息息相关的。书中的小王子开始并不理解爱的真正含义,当 他来到地球听了狐狸的话,明白所谓爱其实是一种 “驯服”,这种驯服使他的玫瑰花与地球的5000朵 玫瑰花不同以后,他懂得了爱。他的玫瑰花只有四 根剌保护自己,她会寂寞吗?忧心忡忡的小王子最 终回到了玫瑰花身边。
这个略带忧伤的温暖童话不知感动了多少人,而现实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印象中伟大的文学家都 是皱着眉的,他们忧心着土地、农民以及悲惨的孤 儿和妇女,他们的笔尖沾染着无尽的温柔和爱,因 此那些作品才是旷日持久的,与大地同呼吸的,不 被时光淡去的。因为爱之深,所以忧之远。昨晚和妈妈睡觉,黑暗中只有我们均匀的呼吸 声,妈妈握着我的手,轻轻地、摩挲着,不说一句 话,我却能感受出这其中包含的所有情感,是爱,是忧,不是简单地担忧,而是一种深沉的温柔的感 情。种含蓄的忧,在如今这直白的时代,又有几 人能感受,并愿意感受呢?人们都说爱要大声说出 来,爱很简单,可挂在他们嘴边脱口而出的,真正 是爱吗?没有忧的爱,到底有多深呢? 作家曹文轩的作品中总充斥着淡淡的忧,像 《草房子》、《红瓦黑瓦》,他说孩子们需要这种 略带忧伤的陶冶,那并不等同于消极。的确我在读 完他的作品后,虽为小说中的忧哭泣不止,可擦干 泪水后满心盈余的是对生活的爱,对生灵的悲悯,对生命的珍惜。
有人狭隘地理解忧,有人浅薄地对待爱。其实,有爱的忧,未必沉闷消极,有忧的爱,才更柔软温 情。在这样一个开放直白的年代,懂得忧与爱,或 许会让生活多一份深刻的温情,也让心灵多一抹温 润的色彩。冰心老人有一段话,爱在左,同情在右,将一 路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我想,这正 是忧与爱的含义。
[评语] 文章以略带忧伤的《小王子》的童话故事为由 头,自然引出了“最深最柔软的爱,总是与忧息 息相关”的中心论点,继而紧扣忧与爱的关系,展开论述,由文学及自身,由童话到现实,通过 丰富的论据,有力地证明了“因为爱之深所以忧 之远”,而“没有忧的爱容易浅薄”的道理。论 证深入而透彻,语言精准而流畅,思维严密而辩 证。且从文章中也可感受到作者阅读积累丰厚、文笔老练成熟、书写清晰优美,有着较为深厚的 语文素养,颇有厚积薄发之感,堪称一篇精彩的 议论文。综合判分68分。忧与爱
前段时间,“两会”胜利闭幕。满载人们殷望 的人大代表们齐聚首都,共商国是。多数代表慷慨 陈词表达发展忧思。而竟有少数代表一团和气,只 顾“举手”、“赞成”,扬言此乃爱国之举,“不 给国家添麻烦”。这番奇谈怪论实在笑掉人大牙。忧,因爱而生。因为爱,我们才忧心忡忡。倘使“举手爱国论”成 立,每年两会大可不必开了。全票通过,一致同 意„„没 有一点儿忧虑,平顺进行。这样的举动,敢称“爱”国?
畏惧风险不敢畅谈忧虑,不足以称爱。忧与爱共生,无忧何爱?古时候以经纶济世 为己任的强项式文人,不惜“死谏”使帝王 回心转意。他们是真正地爱这大好河山,才 能看见潜藏在河山之中的隐忧。害怕这忧祸 发作,他们必须说出来。而今我们步入民主 社会,“讲真话”、“说忧思”早已不需冒 杀头之险。直言不讳的代表理应得到掌声。他们才是对这个国家心存热爱的人。他们有 气魄,有理想,才敢于在庄严肃穆的人民大 会堂,控诉无能之辈,针砭时弊。他们是英 雄。美国总统杰斐逊有言:看一个国家是否进步,只需看这国家的人敢不敢说真话。很欣慰地,我听 到我们进步的铿锵脚步声。如今早已不是那个“官 青天”的 时代。身边有什么黑心厂家,贪官污吏,嘿,我们一个“微博”就让他们在阳光下无所遁形。我们深爱着这面五星红旗。我们也有忧患意识。更 重要的是,我们敢说了!前不久那官商勾结的“毒 胶囊”事件的曝光,一举捣毁了七千万粒有毒胶囊; 有了微博这个有力武器,我们指间一动就能揪出最 精明的“硕鼠”。我们心怀忧与爱,以铁肩担社会 之道义,我以我笔书忧思。“中华号”巨轮,只有 在 广大人民群众乐当舵手,以爱抒忧,为它实时纠 偏驳正的情况下,才能劈波斩浪、日行八万里。而 倘若如“举手爱国论”所言,一味高唱赞歌,高唱 “我爱你中国” 却无实际行动,那我们这艘巨轮可 就危险了!没有忧患意识,社会没有进步;没有 “忧”,“爱”便无从谈起。虽无须杞人忧 天般不可终日,但保持一颗忧患之心,很有 必要。我坚信,下次“两会”召开,每一枚赞 成票,都是沉甸甸的。
[评语]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难能可贵的 是,作者敢于直面我国的政治生活现象,就 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较为深 刻、妥帖地阐述了在“共商国是”方面“忧” 与“爱”的“共生”关系。可谓有胆有识。议论文就得以理服人。本文的亮点还在 于,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始终伴以鞭 辟入里的分析。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的 语言不仅老辣,而且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本文判为一类卷,得68分。
忧与爱 忧中萌发的爱最有分量,真实可靠。忧与爱是 人们行走于世的坚定的力量。生活中的忧与爱是支持我们面对人生的力量。父母担忧羽翼未丰的我们是源 于他们最真实最纯净 的爱。面对父母的唠叨我们常感到厌烦,面对父母 的担心我们常觉得可笑。我们总觉得父母一直将自 己当作不谙世事的小孩,总是担心这个忧虑那个,我们渴望离开家,去追求自我。直到在社会上遇挫,直到验证了父母 的担忧不是全无理由的,我们才明 白这份忧里是爱,而我们也只有在父母的忧与 爱里 学会人生的道理,才能去面对人生的一切困难。
历史中的忧与爱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是源于他爱国爱民的 伟大情感。无独有偶,杜甫的忧国忧民,辛弃疾的 不忘忧国 都是源于他们心系国家、心系百姓的大爱。真的猛士鲁迅心忧国民,发出“哀其不幸,怒其不 争”的叹息。但他的弃医从文,以笔作枪的举动都 表现了他的赤子之心、拯救国民的大爱。从他们的 忧与爱里,我们不仅要习得一份忧国之思,更要拥 有一颗爱国的、奋发向上的心。
社会中的忧与爱是塑造我们灵魂之形的力量。伟大的革命家昂山素季在对百姓自由的担忧中接过 了抗争的大旗。她无法探望深爱的丈夫最后一眼,无法和亲爱的家人团聚,她以瘦弱的身躯扛起了百 姓的忧愁,谱写了大爱。同样,在南非总统曼德拉 为黑人争取权利,为自由而战的道路上,他的忧与 爱正是他灵魂的支点。我想,不论是为人权而战,还是为自由而争,他们的忧与爱都是在为他们的灵 魂塑形,同样地,他们的忧与爱也塑造了全人类灵 魂应有的形象。
缺乏忧的国家是不安全的,因为只有爱会如浮 萍;较少爱的社会是不幸福的,因为那里会如炼狱。忧与爱是我们前行的力量。有忧有爱才是我们 能够存活的未来。不论生活中父母的爱与忧,还是 历史人物的大爱与忧愁,亦或是国际社会中的忧与 爱,都是我们走向光明的力量。[评语] 本文开篇倒是简捷扣题,提出了 “忧中萌发的 爱最有分量,爱里藏含的忧最真实可靠”的中心论 点。但可惜的是接下来作者却抛开了中心论点,将 “优与爱” 打包,作为一个概念标签,胡乱张贴,“创造”出三个牵强附会的分论点,完全不去论述 两者之间的关系,更不呼应论证中心论点,顿使中 心论点缺乏了支撑,也使文章结构缺少了逻辑力量。所幸列举的例子还算扣题且文通字顺、书写清晰、结构完整,故判三类卷中等52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江苏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2),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2014江苏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③对于把“青春”理解成一种“记忆”,或者通过“校园青春记忆”等故事进行演绎,务必请关注其“青春记忆”是否刻骨铭心、永志难忘甚至薪火相传。......
2014江苏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2014江苏高考作文:不朽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
高考作文阅卷,我挨了“批”组长们一面要求我们严格按照标准打分,一面却一再强调今年的平均分要控制在42分左右临时接到通知,高考阅卷还差人,便和师弟去报名。我和师弟是多年的好......
2016年福建高考作文阅卷解读(附:2017年高考作文启示)每年高考过后全民都会吐槽高考作文这仿佛成为高考后的必备项目▼特别今年是福建是全国卷后▼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下1、评卷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