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案例分析练习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力资源习题与案例”。
人力资源案例分析练习题
案例1:
小李大学毕业以后,通过社会招聘进入本市一家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企业与小李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满后企业又与其续签了两年。
去年4月企业工会改选,由于小李平时为人正直,愿意为大家做好事办实事,群众关系很好,所以被职工选举为企业工会非专职主席,任期为五年。小李上任以后,为了维护职工的正当权益参与与企业的法人谈判。
今年三月底,企业人事部门书面通知小李合同期满与其终止劳动关系,并要求其办理离职手续。于是,小李就去人事部门交涉,认为企业不能与其终止合同,人事部门明确告诉他这是董事会的决定,退工的原因是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关系,人事部门无法更改,并将退工通知单交给小李。小李当即表示,自己尚在工会主席任职期间,企业是不能与其终止劳动关系的。经过多次与企业交涉未果,小李只能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劳动仲裁委撤消企业与其终止合同的决定,恢复劳动关系。
问题1:小李在担任工会主席期间企业不能与其终止劳动关系?请说明你的理由。问题2: 假如你是劳动仲裁员,该案件你怎样裁决,请说明你的理由。
案例2:
A公司是山东一家民营企业,公司成立于0995年,目前是中国最重要的中央空调和机房空调产品生产销售厂商之一。目前有员工300余人,在全国有17个办事处,随着销售额的不断上升和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也需要提升,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起步较晚,原有的基础比较薄弱,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尤其是薪酬福利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在早期人员较少,单凭领导一双眼、一支笔倒还可以分清楚给谁多少工资,但人员的激增,只靠过去的老办法显然不灵,这样做带有很大的个人色彩。公平性、公正性、对外的竞争性就更谈不上。因人设岗,一人一薪、单一工资制等人治型管理特点明显。假设A公司聘请人就其薪酬体系进行系统设计。
请给出A公司薪酬改革的思路和工作步骤。
案例3:
某机械公司新任人力资源部长W先生,在一次研讨会上学到了一些自认为不错的培训经验,回来后就兴致勃勃地向公司提交了一份全员培训计划书,要求对公司全体人员进行为期一周的脱产计算机培训,以提升全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久,该计划书获批准,公司还专门下拨十几万元的培训费。可一周的培训过后,大家都对这次的培训说三道四,议论纷纷。除办公室的几名文员和45岁以上的几名中层管理人员觉得有所收获外,其他员工要么觉得收敛甚微,要么觉得学无所用,白费功夫。大多数人认为,十几万元的培训费只为买来一时的“轰动效应”,有的员工甚至认为,这次的培训室新官上任点的一把火,是某些领导拿单位的钱往自己的脸上贴金!听到种种议论的W先生则感到委屈:在一个有着传统意识的老国企,给员工灌输一些新知识,为什么效果这么不理想?当今竞争环境下,每人学点计算机
知识应该是很有用的,怎么不受欢迎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导致这次培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企业应当如何把员工培训落到实处?
案例4:
“我觉得公司肯定有问题,但是不是很清楚问题出在那儿?”h公司的总经理伍先生说。让他焦虑是对于自己一手创建、已成一定规模的企业,现在却越越力不从心。
伍的秘书和其他的工作人员说,他们的老板很忙很累,可公司内部呈现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员工也开始有了不少的抱怨。
h公司如今已是东北地区一家规模较大的民营房地产企业,而1996年创建h的时候仅有50万元资金和5个员工。8年的摸爬滚打,h形成了一定规模,目前拥有员工50多人,资产规模一亿多元。但是随企业的“长大”,问题越来越多,内部的人力管理、外部的市场、业务等等,伍作为总经理开始觉得自己对公司的管理、驾驭越来越吃力。
提到创业刚刚起步的公司,伍先生掩不住自豪。8年,原在机关任职的伍先生凭着敏锐的商业意识,毅然离开机关,东拼西凑筹集了50万元,带领几个亲戚朋友成立了h公司,经营房地产项目。5个公司成员分别负责公司的财务、项目前期、工程管理、行政等事务。其中财务的负责人刘女士是伍的小姨,仅有基础的会计常识。负责项目前期开拓的江先生是他多年的好友,曾经是一家餐馆的老板,仅接受过初中的教育。
h的飞跃发展在1998年,当时,伍先生凭着对市场的敏锐感性果断决定投资征地,而那时h所在的地区房地产才刚刚起步。准确的判断、广阔的市场、成功的运作给h公司带来较高的回报和巨大的动力,他开始加大力度进行商品房地产的开发。随后几年,伍先生开发的几个楼盘项目都有较好的销售业绩。
随着公司的规模的迅速扩大,过去原有的五个部门也增加到十个部门,人员也由过去的十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人员的增加,诸多的管理问题也频频出现。伍觉察到,虽然公司提出了明确的战略规划,但是总不能落实,“追究责任时候,好像大家都有责任,每次都是大伙一起自我批评一顿后,下次的规划依旧不能落实”。回忆公司初创的那两年,他感到大家特别团结,事实上,h在发展初期的很多困难就是依靠员工的团结和凝聚力度过的。但是现在,员工内部已经出现小利益团体,各部门的管理人员都经常各自为政,意见不一。让他颇忧闷的还有,一方面公司觉得员工的整体素质较低,一方面员工对薪酬不满,抱怨有公平的考核体系。
“公司在若干资源中,最为缺乏的是人力资源。我们仅有两所普通高校,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相对匮乏,外部人力资源的提供是一个困难”。伍先生自己也意识到,不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公司发展必然受阻。近年来,随着该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化运作的加速,万科、香港汇达等数十家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进入该地区。与这些公司相比,h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低成本的土地开发,但是在管理、销售以及人力资源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另外,随着竞争对手的进入,该市的房地产开发迅速升温,众多的楼盘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推进,销售价格也在逐渐降低,这直接影响到天成公司固守的价格优势防线。
目前h公司手中仍然有约0万平方米面积的待开发土地,伍先生犯难的是,别的当家愁的是无米下锅,而他愁的是要不要下锅,怎么下锅?企业目前的状况已经让他忙得焦头烂额。市场较大的供给差、欠缺的人力资源能力、出现越来越多的管理问题等,都在考验着队伍和他的h房地产公司。
案例5:T君该不该采纳 A君的末位淘汰法呢?
某应用软件公司,现有员工200多人,是本行业有影响力的公司之一。公司最近从一家美国著名的电气公司挖来一个人力资源副总监 A君,担任本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A君来公司后,提出了一系列公司管理上的改革方案,其中有一项力度较大的措施是:实施末位淘汰法,将年终评估中最差的10%解雇。对此办法,公司老板 T君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不该采用。T君觉得公司的员工普遍表现都很努力了,实在很难从中评出最差的10%出来。如果强制划分10%出来,T君也觉得他们不应该给淘汰。但是,A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中,末位淘汰法是一个核心内容,并且此方法在 A君原来所在公司被运用得非常有效。T君不知如何是好?
案例6:施女士该怎么办?(关于上下级关系处理的问题)
施女士年初被提升,干上了她非常喜欢的工作。她的上司钱先生是一位良师益友,对她的工作给与很大的支持,她的上司的上司梁先生对她也很认同,所以施女士工作上如鱼得水。但是,上个月,她的上司钱先生因故离开了公司,经钱先生推荐公司从外面引进了一个人才李先生,作为施女士新的上司。李先生的到来使施女士的情况完全改变了。用施女士的话来说:“简直要崩溃了。”事情是这样的:李先生到来后,总是对施女士的决定做事后诸葛亮。有时候,甚至将施女士做过的工作再按李先生自己的方式重新做一次。最不能让施女士容忍的是,李先生不止一次在施女士的下属面前对施女士的工作方法表示怀疑。施女士很苦恼,她想跳过李先生,和李的上司梁先生反映一下情况。但是,有觉得可能会把问题搞僵。想同李先生谈谈,又担心控制不住情绪,反而更糟。想和老上司钱先生沟通一下,有担心让钱先生为难。
案例7:我们该如何去做呢--是否实施差异性年终奖金制度?
A公司是深圳市的一家大型私营企业,想要实施差异性年终奖金制度,奖励超过年度指标的员工,达到激励优秀员工的目的。年底将到,公司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去做?
案例8 : H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问题?
某私营企业H公司,主要业务是作某著名品牌的新产品在中国区的总经销。由于管理人才的缺乏,公司成立之初,市场业绩一直不理想。后经公司内部员工推荐,老板未经过人力资源部履行必要的人事手续,引进了一位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主管销售和市场工作的副总裁。副总裁来公司两周后,公司委派其带领公司一部门几名员工去参加外地一个展会。员工A和该副总裁分别向财务借了部分费用。在参展期间,员工A预支的费用不够支出买回程的车票,请求副总裁支援。但副总裁怀疑员工A与展会主办单位有黑幕交易,拒绝支援并于展会结束后自己直接乘飞机回总部,并说服老板不安排汇款。参展的另外几名员工滞留当地一日,自行凑钱买了火车票回公司。员工A由于尚未结清参展费用,又无钱购火车票,被滞留当地三日,才辗转回到总部。
此事情发生后,在一段时期内给公司造成了消极影响。老板征求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意见,希望能采取合适的措施消除该事件的消极影响。
请问:H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问题? 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应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件?
案例9:凭我一个人的力量如何去改变这些现状,应该做些什么?
我是一家台资工厂的总经理助理,我们工厂在东莞。我们工厂负责生产,公司的其他事
务如采购、研发及销售等各项业务由台北总公司负责。我们公司的工资水平,在本地区同行中算是中上水平,公司设备、环境等各方面的条件很好。由于总公司以及工厂的总经理对本厂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很不重视,全部力量都集中在生产上。导致很多问题:基层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度几乎为零,并且对公司存在着极大反感。工厂的生产产能低,员工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企业凝聚力很低。特别是,今年以来,员工流失率很高。另外,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很差,部门之间互相扯皮,导致许多生产上和品质上的失误。
我很苦恼,可是问题是,凭我一个人的力量如何去改变这些现状,应该做些什么?
案例10:提高员工满意度,能否提高企业的绩效
我是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提高员工满意度,能提高企业的绩效吗?”,希望您能给我一个解答。
提高员工满意度,能提高企业的绩效吗?
案例11: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我的专业是计算机及应用,2000年7月大学毕业后来深圳打工,先在公司研发部任软件工程师,然后被派到管理部做MIS,现在是总助。毕业后短短两年里我经过了好几次职位的调动,我发现自己现在对哪一行都不是十分精通,我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才能不使自己和所有的亲人都失望!您能否给我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些建议?
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
案例12:规模扩大了,继续“人治”行得通吗?
背景:
S公司创办于1990年,是一家生产经营交通设备设施的民营企业。发展至今,该公司已由20多人扩充到500多名员工,资产由最初投资的30多万元增长到上亿元人民币。可1998年以来,该公司经营业绩始终在2-3亿元间徘徊不前。市场变化莫测,竞争日趋激烈,不进则退,遭遇亿元瓶颈的S公司究竟出了什么问题,遇到哪些困难,致使发展受到阻碍?2001年底,S公司借助外脑——某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顾问公司)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经过专家的分析、诊断和帮助,积极寻求新的突破。
案例13: 业务员A该不该被辞退
某公司一个业务员A按年终考核制度得了“差”,应作辞退处理。人事部主管向高层多次传递了想法和要求,但高层一直没给回答,人事部主管从侧面了解到他们想法是A员工的业务网大,辞退可能造成损失。请问怎么处理为好?
案例14: 如何突破“亿元瓶颈”?
深圳市扬帆实业有限公司现有员工1000多人,主要业务是为通讯产品厂家生产配套产品。公司业务发展迅猛,订单不断,效益可观。2003年1月———10月,公司的销售额已达到1.7亿元,比去年有25%的增长。员工的待遇也不错,但是,最近,人才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员工的抱怨也比较大,主要意见集中在公司的绩效考评上。
事情是这样的,半年前,为了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解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问题,公司决定实施绩效考评,并采用浮动工资制,浮动工资占工资总额的50%。浮动工资的多少依据绩效考评结果发放。因为考评结果对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很大影响,所以绩效考评实施后,公司上下都很重视。但是,问题马上跟着就出现了,由于绩效考评指标大都是主观指标,例如“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无法客观衡量,所以,考评非常艰难。考评结果出来以后,多数人都不能接受,带来不少矛盾。在第一次绩效考评的那几天,公司几乎处于半停产状态。大多数人对考评结果都有意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意见,公司重新调整考评结果,使得大多数人的工资收入同考评前基本一致,这才勉强平息了矛盾。接下来几个月的考评,基本上是走形式,很多人都不愿意考评,在人力资源部的努力下,考评坚持了5个月,由于每次考评都会引发一些矛盾,员工抱怨很多,最近,公司决定取消绩效考评。几个月的绩效考评**终于过去了,但是,由于考评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消失,人力资源部杨经理的压力也没有减小。公司老总和人力资源部都在反思,人力资源部的杨经理知道考评有问题,但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解决。杨经理在来信中写道:“现在,公司上下都对我有意见,我非常痛苦,我该怎么办?”
员工福利也是一种竞争力员工富则企业富,员工智则企业智,员工强则企业强。企业致力于不断改善员工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丰富广大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员工薪酬与福利水平,加强......
向采凤 09122028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论文指导(设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学期:2011--2012 学年第 一 学期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级2009 学生姓名:向采凤学号:09122028课程名称: 公......
很多公司对试用期员工的管理工作比较松懈,认为员工试用期表现不当,辞退员工风险小、成本低,对公司没有任何影响。其实试用期是劳动用工期间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劳动争议较多的时......
案例1,人力资源案例分析。李强打开公司发给他的《劳动合同续订意向书》,见上面写道:"公司与你之间的劳动合同将于下月底期限届满。公司希望与你再续订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不知你......
案例分析:太平洋保险公司销售人员为何大量流失?一、案例导入:2014年暑假期间在太平洋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实习,亲身经历培训学员和公司正式员工大量离职的现象。7月份和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