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信息技术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1:05: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信息技术”。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合课堂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主题词: 语文教学 多媒体 计算机 利用

教育部在2000年10月提出:从2001年起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校校通”工程,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在全国各中小学的普及。

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学者前期比较强调教育技术与课堂整合的操作程序,现在逐步重视整合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整合中的教学设计和相关软件及工具(即教学资源)的运用与开发。①目前我国教育界则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为“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强调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营造,新型教学方式的构建,传统教学结构的革新。

一、教育信息化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学习论基础

中学语文基本的学习方式包括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②因为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基础性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名家的遣词造句,来品味和研究作者行文风格、表情与达意,来掌握语言的运用法则与规律。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更注重情、意的因素。

而教育信息化的教育理念,就是强调以学为中心,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本媒介,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超越教师的视野和想象。

这些语文教学中的改变也必将进一步地改变与修正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理论的方方面面,这也启发我们同仁去对语文的教学与学习做更深入的研究。

二、传统中学语文教学设计诊断与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改进

在我国有两种影响特别深远的教学过程结构模式,其一是赫尔巴特的“四段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他的后继者又把四段发展成“五段”,即预备(提出问题、说明目的)、提示(提示新课程、讲解新教材)、联系(比较)、总结和应用。另一个则是凯洛夫的“五环节”,即把课堂结构分为“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环节。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学,是教学生学。”而上面的两种教学模式,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强调知识中心和教师中心,当然受到了当今人们的批判。科技的发展为信息化下的语文提供了一些新的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改变,也带来了语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观念等一系列的变革。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主要是介绍五个人物的出场来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作方式。如果课件展示时教师首先展示五人齐聚一室的画面,然后让五人齐聚一室的画面在最后再次出现。这样,学生从第一个画面中获得直观的感知,到最后一张画面中对人物各种特征精确的理解,学生认识也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这样,教学既考查并巩固了课堂所学,教学反馈的目的也水到渠成,同时各种描写方法又在画面的展示中得到了深化。这种教学效果也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正是由于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文精神领域的影响深远。而不论这些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是否具有合理的想象力,但是,当他们看到这些唯美的电子画面时,哪怕再迟钝的孩子,也会怦然心动。因为,信息化的语文教学将会填补学生们想象力的不足,而想象力的不足丝毫影响不到这些孩子们对美的欣赏,对美的感悟,对美的追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正如我们新课标提出的那样,“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③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实践的作用,注重内容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独特体验,这些,都为信息教育下语文的教学方法、价值观的改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便改变了这种乏味的现状。计算机让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地讲,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荒岛余生》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荒岛上的生活艰辛,我们可以找来电影《荒岛余生》,并播放了片段让学生观赏,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皇帝的新装》本来就是一篇活泼的童话,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连环画,让学生根据连环画叙述故事,这样枯燥的文字,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学生也更乐于参与。

又如《月亮上的足迹》,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有许多的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也能让抽象的描述变得更为直观。

因此,对于美文、说明文等某些课文而言,多媒体的直观手段确实是一种成功的帮助,它的出现解决了学生缺乏实际的现场感,难以把握抽象理论这一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难题。它展现出来的生动直观的课堂教学实例远比教师口头描述精彩、完整,大大便利了学生学习,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大课堂容量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比如:在教读《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教学目标中要求让学生积累有关云与天气变化的知识。以往的教学,是依靠课后练习二,把练习中的问题制成表格,教师讲解并板书表格,这样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板书上,计划的一堂课时间,根本不够用。使用多媒体时,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以将云与天气变化情况设计成表格,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将表格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出来,并且配上每种天气对应的云层变化的图片。每放出一种变化的天气时,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还可指名让学生来说。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又节省了许多板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许多的学习、思考机会和训练密度,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减轻了老师课堂上的压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春》的教学中,我从网上下载了这一课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得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媒体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交流、操作和评价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实践,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良好品质。同时促进了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多媒体的技术应用的同时也大大的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总之,这种让学生更真切地理解教师设置的信息化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有着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根基的,它既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相互交流沟通完成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学习,教学效果显著而且深刻。

四、计算机网络教学在农村中学运用中的困难

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城市中学能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登陆网络名校,上好远程教育课,学生在计算机房里,便能观摩到远在北京四中、北大附中等网校的作文远程教育课。而在农村中学,要实现这一教学模式,是非常困难的。

学生在计算机上写作,教师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师生间通过人机对话,互通信息,及时交流,解疑释惑;学生写就的文章,可及时上传到教师机里,师生在共同批改中交流得失,增进感情;课堂上未完成的习作,可保存下来,课下抽时间完成;未能在学校计算机房里批改完的文章,可通过计算机网络发送到教师家中的计算机里,这就为作文的批改提供了方便(作文批改从办公室移到了计算机房,由学校延伸到了教师的家中),也为师生间的交流搭起了平台。对有条件的同学,教师则让他们扮演着“小老师”的角色,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收集信息,帮扶同学的兴趣。信息技术对教学全过程的支持,使教师成为了驾驭现代化教学工具的教学设计师。师生可以通过“人机对话”,开展互动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资料库”的形式,将平时的阅读资料和搜集到的写作素材归类保存;通过填写“学生写作自我预测表”、“个人写作评价成长记录卡”,对每一次的写作水平进行自主测评并作好登记,以便了解自己的写作成长过程。教师通过查看“学生写作定位评价表”、“学生写作成果展示台” 等学生个人写作成长电子档案,分析学生阶段性的写作水平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实现写作教学过程的电子智能化管理。而农村的孩子家里有电脑的微乎其微,对电脑知识掌握的较少,接触网络的机会也较少,所以计算机网络教学只能依靠老师自身的力量来实现。

五、教育信息化下的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能增强学生的直观感,使其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达到知识与兴趣的相互促进,让语文学科发挥它人文性与知识性的特点。合理地利用好教育信息,需要教师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作支撑。例如,在教《听潮》时,教师先让学生观看涨潮的景观录像,然后再阅读课文。这样的课堂可能比较有趣,但却削弱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抽象的文字符号较之直观的光电画面,会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发展学生的能力。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技术只是一种工具,是为了达成人的培养目标的一种载体。因此,我们在应用教育信息的时候,还要注意信息技术的价值取向,理性的对待教育信息技术。既不能简单排斥,也不能一味的盲从,切实将信息技术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整合好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这样才能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①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88期,2011年第1期。

②马笑霞:《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④唐俊龙:《语文信息化教学理论综述与教学探索》,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⑤彭祥生:《论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2005年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改变教学......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3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入,情境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一、坚持辅助性原则,做好语文教学配合工作将信息技术导入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摆正信息技术的定位,即辅助性教学,这也就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

信息技术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题目 信息技术在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者姓名樊 田 涛工作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小寨镇初级中学联系电话 15929310182电子邮件 ftt 1978 @126 .com 证书编号 CN-ZG-NO: 012-12-04010......

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征文类别:教 育 技 术 理 论 与 实 践 征 文 标 题: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姓 名:刘亚红单 位:湘潭县射埠镇土桥中学联系电话:*** 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学语文......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