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的宝库_房地产民俗文化活动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0:55:4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民俗文化的宝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房地产民俗文化活动”。

鄂温克族自治旗:民俗文化的宝库

鄂温克族自治旗居住着鄂温克、蒙古、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群众创造了独特、浩瀚、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使得鄂温克大地蕴藏了浓厚的民族特色文化。水草丰美的广袤草原、松涛激荡的大兴安岭林海、迂回曲折的河流和星罗棋布的湖泊,这一切不仅使鄂温克族自治旗成为了民俗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宝库,更是旅游者向往的天堂。

谐仁:吉祥的化身

如果你走进鄂温克族自治旗,热情好客的鄂温克人会手捧七彩的“谐仁”为你送上祝福,“谐仁”是鄂温克民族特有的吉祥礼物。

今年6月17日,在鄂温克族传统节日“瑟宾节”前夕,鄂温克族自治旗举行了鄂温克族吉祥礼物“谐仁”启用仪式,从此,鄂温克民族有了寓意为彩虹的民族吉祥礼物,而且鄂温克族自治旗已经为“谐仁”申请了国家专利。

鄂温克民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每逢佳节,亲朋好友都会相互拜访,彼此祝福吉祥安康,满怀诚意献上的“谐仁”将鄂温克民族的热情和真诚带给贵客,带给亲朋好友,“谐仁”这道圣洁美丽的七色彩虹,预示着鄂温克人的生活蒸蒸日上、幸福安康。

“鄂温克”意为“大山林里的人们”。鄂温克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森林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和积累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自然同命运、共生存。大自然的美丽创造――七色彩虹,也被鄂温克人赋予了深刻的含义:绿色象征着森林和草原,红色象征着篝火和人类文明,蓝色象征着蓝天、辽阔、宽广、和谐,黄色象征着圣洁、高雅„„

在鄂温克民间传说中,有很多关于彩虹的动人故事,彩虹被鄂温克人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谐仁”俗称彩虹巾,是根据鄂温克族民间传说而设计的。相传,远古时期有一对夫妻,共生有7个女儿,在一次火山爆发中,7个女孩儿舍身扑向火海救火,此举感动了天神,倾盆大雨顿时狂泻,拯救了大地万物生灵,但是,7个女孩儿却化成了七色彩虹,照亮了大地和山林。从此,鄂温克人就把彩虹巾作为吉祥、如意和幸福的象征。

吉祥三宝的故乡

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坐落着呼伦贝尔草原上最古老的巴彦呼硕敖包,这座敖包距今已经有270多年历史,是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外景拍摄地,影片的主题歌《敖包相会》至今还传唱于大江南北,这首歌曲的曲作者通福是鄂温克族自治族人,歌曲《吉祥三宝》的演唱者乌日娜、英格玛也是鄂温克族自治旗人。鄂温克族自治旗被人们描述为“敖包相会的胜地,吉祥三宝的故乡”。

古老而迷人的鄂温克草原的确像歌曲《敖包相会》和《吉祥三宝》中所描述的那样美丽和谐。鄂温克

族自治旗居住着的各民族人民创造了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使得鄂温克大地蕴藏了浓厚的民族特色文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鄂温克族自治旗多元文化的特点。

鄂温克民族服饰、歌舞、布里亚特蒙古族服饰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瑰宝都得到了继承和发扬,焕发出新的活力。当地的牧民还组成了鄂温克服饰表演队、布里亚特蒙古族服饰队和布里亚特牧民合唱团多次参加国内外比赛和交流活动。他们所展示的质朴、和谐的原生态文化在全国各地引起了轰动性的反响。2000年,鄂温克族自治旗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2002年,又被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全区民间歌舞艺术之乡,2007年,该旗又被命名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研究基地”。

为了展示和弘扬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自2003年原锡尼河东苏木布里亚特博物馆建成后,该旗乡镇苏木级博物馆异军突起,又先后建成了原锡尼河西苏木博物馆、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博物馆、巴彦嵯岗人物陈列馆、红花尔基森林博物馆,此外,辉河苏木自然生态馆正在筹建中。据介绍,鄂温克旗所辖的4镇1乡2个苏木都有各具当地文化特色的博物馆或民俗馆,对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进行集中展示,这在其他地区是难得一见的。

旅游者的天堂

鄂温克族自治旗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除了丰厚的人文资源外,壮丽的自然景观也为该旗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除了水草丰美的草原、松涛起伏的大兴安岭林海,迂回曲折的长河、星罗棋布的湖泊,该旗还拥有辉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红花尔基樟子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囊括了代表北方蒙古高原地貌的大草原、大湿地、大冰雪、大森林,这里是未受污染、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一片绿色净土,是旅游者向往的天堂。

走在牧草繁茂的鄂温克草原,时常可以见到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嚼着鲜嫩的青草,游客可以尽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绝美风光。与之相比,场面更显壮丽的就是在碧草连天的草原上奔驰的庞大马群。站在草原舒缓的丘陵上,你会听到大地上传来如滚雷般的闷响。举目望去,不远处的山丘后面奔来一支由二三百匹马组成的庞大的马群。在头马的带领下,马群在草原上撒欢狂奔,奔向不远处蜿蜒流淌的小河。离河水越来越近,兴奋的嘶鸣声和隆隆的马蹄声使得场面蔚为壮观。面对这幅画面,你会发现自己根本来不及欢呼赞叹,只会掏出相机疯狂按动快门,珍藏这难得一见的美景。这样一幅在电视上也难得一见的大自然的和谐画面,这里的人们却司空见惯。一位牧民告诉记者:“外地来的人们每次见到我们的马群、羊群都新鲜得不得了。以前我们也没意识到这样也算景致,也能赚钱。现在我们知道,这些是响当当的旅游资源,只要开发就能赚大钱!”

在该旗的巴彦呼硕旅游景区,记者见到了牧民家庭旅游景点的业主斯仁达瓦。在当地旅游局的支持下,他和妻子在2004年开始告别游牧生活,在巴彦呼硕旅游景区投资10万元办起了旅游点。斯仁达瓦笑着对记者说,自从干起旅游,他和妻子忙得不可开交,年接待游客1500多人次,每年的收入一直保持在4万元以上。

据介绍,2004年开始,鄂温克族自治旗大力发展家庭旅游业。巴彦呼硕旅游区、红花尔基森林公园、五泉山旅游区、愉景湾观光牧场、晨光生态园等重点景区规模日益扩大。到目前为止,全旗共有20多户牧民开展了牧民家庭游。2007年,这些牧民家庭游的牧户接待的游客达到了700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万元,牧民家庭游这一举措在为牧民增收的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牧民参与旅游的积极性。特别是辉苏

木德仁夏营地鄂温克族牧民家庭游及锡尼河镇布里亚特蒙古族牧民家庭游已经形成规模,成为鄂温克旗“牧家乐”的主打产品。

除了旅游活动外,丰富多彩的节日也是鄂温克族自治旗的一大特色。除去元旦、春节等全国同庆的节日之外,鄂温克草原上的节事活动众多,而且各有特色。每年公历5月初,草原上的牧民为庆祝春季接羔丰收而举行伊木呐(也称丰收会)举行小型“那达慕”。就在当月,敖包会紧随而至,全旗各族牧民扶老携幼、骑马乘车云集巴彦呼硕敖包山。整个祭祀由喇嘛主持,呈现出宏大、庄严的氛围。敖包会之后是敖包相会国际情歌节,到每年的公历6月18日,鄂温克族独有的传统节日瑟宾节隆重到来。接下来,还有马文化节、伊敏河之夏草原文化艺术节、锡尼河艺术节、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的木库莲之声艺术节、辉河苏木那达慕等一系列节日。这是鄂温克族自治旗为了发展旅游产业而巧妙策划的节日战略――通过异彩纷呈的节庆活动来树立鄂温克族自治区旗的旅游形象,打造旅游精品。

据统计,2007年鄂温克族自治旗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47亿元。(文影/北方新报记者 祝汉宾)

文学知识宝库

1、海棠亭下重阳子"的后面一句是什么?B:莲叶舟中太乙仙2、"过五关斩六将”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3、"国有道,不变塞焉,强者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者矫。"是谁说的?D:孔子4......

作文宝库

怎么写好文章写作文并非难事,但是写好作文确实有一定的技巧。一篇好作文,要么有一个吸引人的主题,要么文情并茂。或者兼而有之。兼而有之的作文通常被称为极品作文,可以叫做写作......

民俗文化

山西文化与内蒙古文化中不同的展演十年腾飞看深圳,百年发展看上海,千年古都看西安,五千年文化看山西,民族风情请看内蒙古。(一) 民间文化:晋商文化。天下最富是山西,当然这是百年前......

民俗文化

县域文化 社火(一) 社火(二) 灯阵 宝卷老调 土门戏 山歌 曲艺剌绣 剪纸社火(一)春节闹社火,是我国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一种文化活动。每当新岁复始、春风沐浴大地之时,满脸堆笑的庄户......

民俗文化

The Lantern Festival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1st lunar month, usually in February or March in the Gregorian calendar.As early as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2......

下载民俗文化的宝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俗文化的宝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