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26杨晓云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向南杨晓云为什么离婚”。
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尝试
杨晓云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0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高效课堂也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现减负不减质的最佳途径。教师转变观念,认真备课,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的思考、摸索、实践、积累。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浅谈自己几点粗浅的认识。
1、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的高效,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的投入状态和学习效果。践行高效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对中学生而言,强迫命令性学习,远不如用兴趣吸引学习效果好。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表明,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有了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才会有效率。因此,我尝试了许多方法。比如: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个人亮点的机会。复习课上,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自己板书,并逐一对全班同学讲解,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重视课前的预习导向作用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的意识到课前预习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性,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开始,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前预习的是否透彻,直接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指导学生预习到位。
(1)因为我们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学习时间相对比较充裕,学期初,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预习本,指导学生预习方法,如: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利用工具书学习文中的生字词,学会其音、形、义,并指导学生学会圈点批注,圈点出生字词所在的语境,批注出精美的、有感悟的、令你感动的句子、语段等,理清文章的结构,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文言文要基本上能翻译,基本上能复述文章内容。
(2)利用小组的合作学习,组间PK,互相促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例如:我上《核舟记》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由组合结成小组,确定赏析语段,小组分工展示,有负责朗读的,有负责释译的,有台前表演的,还有负责补充的,合作、探究成为了学生真正的学习方式,正是学生的分工合作,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但很快的疏通了文意,而且已有部分学生能够当堂背诵,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3、教学设计合理紧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在不断呼唤教学的高效性。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学的宗旨,目标清楚,学习才能有的放矢。其次自己在教学设计上,努力尝试实效、紧凑,立足于教学的高效性。例如:自己在上说明文复习课时,一改以往采用的:“在黑板上总结说明文知识点,然后完成练习卷上的语段,当堂讲解答案”的做法。而是采用“学案复习法”的方法,即: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感性积累,对说明文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变教师的教为导,变学生的听为学。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学案上以填空的形式,回顾以往知识点,每个人都动手动脑,亲自完成一遍知识点的梳理,从而加深了印象,也节省了时间。同时,在学生掌握了归纳的知识点后,为解决新问题打下基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阅读问题,形成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这一“引导、归纳、运用、总结”的过程,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实践了高效课堂教学的初步设想。
4、授之以“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能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之终身受益,才是真正的高效。例如:上一堂现代文阅读课,我们就不能仅满足于课文的分析和讲解,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理解分析现代文的方法,这才是能力所在,也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当然,授之以法也要讲究方法,这方法,应当是学生在自己的分析学习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出的。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总结什么方法,总是让学生先做尝试,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炼、升华。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自己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才会有深刻的印象,才会主动应用,才是真正的高效。其实,研究这些方法是不必大费周折的,充分利用好教材,就可以总结出好方法了。例如:上文提到的说明文复习课,复习完知识后,完全可以回到教材,通过对已学习的课文一些写法、知识点的回顾,引导学生悟出一些题型的解题方法,就是一个非常省时高效的方法。像“对说明文内容该如何概括”这一解题方法的归纳,就可以引导回顾 《苏州园林》《生物入侵者》等几篇课文,从而总结出“一是找中心句,二是概括总结各段中心句”的有效解题方法。当解题方法总结好后,再用此方法,引导学生去解练习题,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5、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巧设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进而打开学生的思路,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例如:自己在上《春望》一课时,在不给学生提供任何背景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去收集背景材料,并让学生自己畅言对全诗内容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特别是对“城春草木深”和“家书抵万金”两句的多种解释,在学生迷茫不知哪种理解更合适的时候,教师提示:对古诗的理解,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求知欲高涨,自然会主动投入到对全诗的解读中,从对内容的浅层理解过渡到经典句子的深入鉴赏。又比如:上写作练习课,我想借颁奖词练习,突破“记叙中的议论”这一写作难点。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选取了距今较远 的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丛飞的颁奖词,学生对他果然知之甚少。我便先出示“丛飞颁奖词”,让学生由词中推测丛飞事迹,再体会记叙中抒发的情感。在学生充分发言后,再出示丛飞事迹和一段充满情感的文章,判定刚才学生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并说出推论的依据,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的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6、放开手脚,让学生唱主角
新课改要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填鸭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会,更主要的是会学,而学生这一主体地位的实现,正是通过教师的主导来实现的。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进而大大的提高了语文课堂效率。
总之,在新课改下,教师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善于借鉴,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探索、总结,才会有突破和收获。诚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自己仅仅是起步,上述的一些做法仅仅是尝试,一些思考还很不成熟,愿大家多多指正。
2013.2.26
作文课教案设计:杨楚云题目与要求:以《那一次,我学会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说真话,叙真事,抒发真实情感。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书写要规范。4......
作文课教案设计:杨楚云题目与要求:以《那一次,我学会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说真话,叙真事,抒发真实情感。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书写要规范。4......
书画家杨晓生平简介杨晓(成有)字金谷,号南山,(别署龙门人,河东人氏,散人南山)斋号南雪草庐。1955年生于山西万荣,大学学历,先后曾当过教师、干部、工人、农民、设计师。喜收藏,人生阅历......
2010年工作总结杨晓敏我从2009年12月调入焊接车间一年来,我已经非常喜欢这个这个和谐、温馨、上进、快节奏的集体,自我感觉也融入到这个集体,在这个集体里,我是车间支部书记,行政......
优秀团员事迹材料杨晓,男,出生于1994年8月1日,汉族。是张家口学院初等教育系2013级小学教育专业1班的一名团员。入校以来,他严格执行团员的章程和组织原则,为同学们带好头,处处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