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加速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重要选择_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22:08: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加速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重要选择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加速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重要

选择

劳务经济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种新兴经济成份,无论是从现实还是长远来看,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所谓劳务经济,就是通过开发劳动力资源,调整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再分配、再利用、再开发,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业,焦点在农民。只有实现广大农村群众的小康,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小康。也就是说要确保农村和城镇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关键是要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核心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重要途径就是要把大批农民逐步从土地中转移出去,这是发达国家步入现代化社会的基本规律,也是我们实现小康和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发展劳务经济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现实发展的需要,是未来进步的选择。发展劳务经济既符合经济规律,也符合政治规律,还符合社会规律。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期、一定生产条件下,农业中供给大于需求的那部分劳动力。作为发展劳务经济的主体资源,剩余劳动力在支撑和推动劳务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流程中的普及应用和社会文明进程的加快,在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

1、人口的快速增长与土地不断减少必然产生剩余劳动力。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由于风蚀水滤、沙化碱化等自然条件破坏,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违法占地等人为破坏及退耕还林等国家宏观政策的出台,使有限的土地资源显得笈笈可危。解放前到现在,我国依赖土地为生的农村劳动力达到了9亿多人,这无疑远远地超出了单位耕地面积承载劳动力的限度,使得人多地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虽然采取填海造田、治理土地沙碱等综合措施,能在一定程度遏制土地减少,但土地再生数量远远低于人口出生数量,这就迫使一部分劳动力在与土地的竞争中,被逼下岗。绥棱县现有耕地

万亩,农业人口 万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 亩。虽然与南方相比,我们的土地面积还不是很少,还能够解决温饱,但是随着生产技术和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县已有 名劳动力产生了一半以上的剩余劳动时间。

2、落后生产方式的衰退与先进生产方式的运用必然产生剩余劳动力。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就是以纯体力劳动来换取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生产出的产品基本自给自足。先进生产方式就是生产流程依赖科技较高的生产方式。农业的持续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从农业生产实践过程看,越是科技投入大,产出效率高的地区,所需劳动力数量越少。拿农业机械化来说,每增加1马力就可替换出4个劳动力。上集镇是绥棱县的水稻主产区,过去稻农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亩投入要10个劳动量,如今,机械化、良种化、加工销售市场化,亩投入劳动量仅为 个。

3、传统生活观念的改变与现代文明意识的增强必然产生剩余劳动力。传统农民生活观念往往是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守田园生活和“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有即满生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迅速崛起,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确立,引领着人们的生活步入现代生活的高速路,广大农民也将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通过劳务经济的再创造、再开发、再利用,过上现代生活。绥棱县阁山乡共合村是一个朝鲜族村,村民南韩探亲时,深深地被发达地区的现代文明所震荡,便凭借语言和亲缘优势,走出村门,离开土地,赴南韩打工挣洋钱,几年下来,村民收入都在5万元到20万元不等,一个人的一年打工收入是本地农民收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目前全村到县外省外国外打工农民有300多人。

除此之外,劳动力剩余还表现为七种类型:一是积累型剩余,指就业岗位增加远远慢于人口增长速度产生的剩余;二是结构性剩余,指现有经济结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不合理产生的剩余;三是替代性剩余,指先进生产方式、生产要素的引进而替换出大量劳动力产生的剩余;四是地域性剩余,指人口密度与耕种土地数量多少产生的剩余;五是季节性剩余,指非生产季节产生的剩余;六是隐蔽性剩余,指农民在耕种土地期间,大量劳动时间剩余;七是周期性剩余,指受就业环境的状况影响产生的剩余。

二、发展劳务经济的现实意义

过去,我们把剩余劳动力当作包袱,没有当作一种资源积极的开发利用。作为农业地区,在资金和技术不占优势的前提下,只有大力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才能变包袱为财富。从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来看,由农业国演变成现代工业国,也是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的结果,美国1950年农业人口为20.8%,现在为1.8%;法国、德国、英国1950年为30%,现在为2—3%;我国解放前是80%,现在是78%。2002年末,绥棱县农民人均收收入***元中来自劳务经济方面的收入仅占***%。预计到2003年末,劳务经济收入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由此可见,发展劳务经济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对促进农民增收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只有全国8亿农民的小康,才有全国人民的小康。而发展劳务经济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从目前看,农民收入已经是一个常数,正常年景,三口之家种1垧地纯收入平均只有2000元左右;如果出去一人务工,纯收入至少也有6000元左右,相当于全家种地收入的三倍。以阁山乡三合村农民朱军为例,过去一家5口人种2垧地,年纯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到温州打工后,每年都有17000多元入帐,生活水平翻了几翻。

2、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人力资源的优化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是相互制约的。劳务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配置,在更广的领域内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反之,优化了的经济结构,将更有效地吸纳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绥棱是一个半山区农业县份,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而且单一的农村经济结构,使大量劳动力劳动剩余时间浪费。为了有效地利用剩余时间,更多农民开始有选择地从事畜牧业、加工业、小城镇建设等,并且创造了比种植业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农村经济结构也正在由单一型向复合型方面转变。目前,绥棱县已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乡镇工业、小城镇建设等多业齐上、多业并举的农村经济结构新格局。到2003年底,全县农村规模化养殖基地达 个,乡镇工业 家,投入小城镇建设开发建设资金 万元,共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人。

3、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就是指农业生产的创造和再创造能力。它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生产工具的先进程度,生产对象的规模大小有直接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土地的合理流转,为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创造了条件,从而使先进的生产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绥棱县上集镇民族村在外打工占全村人口近七成,这些农民手中的土地被合理流转以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达到了

亩。集中连片的种植使机械插秧、联合收割等先进的农业机械被应用到水稻生产实践中。同时,绥棱县因势利导,把更多闲置土地进行了合理流转,建立了科技示范园区 个,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项,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4、有利于促进广大干部群众综合素质的有效增强。实践是提高人们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深入实践才能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和农村干部带民致富的能力。劳务经济就是一种最好实践形式,通过对剩余劳动力的内转外输,干部群众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而且在向生产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随着劳务经济组织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将走入更加广阔的领域,干部也由行政领导的主角成为领唱劳务经济的主角,干部为民服务的本领和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综合素质必将大大增强。绥棱县阁山乡永清村党支部书记刘永臣,过去一直扮演着传递员、收税员、调解员的角色,在近几年的劳务实践中,刘永臣帮民致富的本领得到了提高,2000年办起了综合养殖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克音河乡四井村农民2002年去天津打工,学会了青贮养牛技术,回村后,利用打工攥来的钱,养殖黄牛20头,年收入达*****元。目前,绥棱县大部分乡村两级干部都成为了农村经济主战场上的“领头雁”。

5、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前题和基础,没有稳定的良好局面,什么事都将干不成。发展劳务经济就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必由之路。过去在农村是“两个月过年,四个月种田,六个月干闲”的说法,大量滞留在土地上的剩余劳动力,走东家,串西家,打扑克,看小牌,辛苦一年的收入有的一夜付之一赌。为此,造成夫妻争吵,邻里反睦成仇,社会不稳定因素上升。近年来,绥棱不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使更多的农民走出土地,开阔视野,改变了生活漏习,而且学到了致富本领。2000年以来,全县的信访量和农村社会治安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呈现出了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良好局面。

三、做大做强劳务经济的条件要求

任何经济的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前提。劳务经济也不例外,它的发展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从现实情况看,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可供利用。

1、有资源保障。资源可以说是一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有了资源我们就可以围绕它去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也是一样。我国总人口13.6亿,按照男性从 周岁到 周岁、女性从 周岁到 周岁来划分,劳动力总数达***亿左右。就绥棱县来说,全县总人口32.3万,农村劳动力就达到8.7万,而且 %劳动力都处于闲置状态,可供开发的资源极为丰富。

2、有开发空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门类逐步齐全,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用工场所和就业岗位不断增加,而且城市内的富余劳动力很难满足需要,这样就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年初以来,绥棱到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加大了内转外输的工作力度,到目前,已输出3.2万人,预计到年底可实现劳务收入985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480元。

3、有内部动力。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除从业者自身必须要有积极性外,更重要的还有外部环境、国家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只有这样,一个产业才可能发展起来。从劳务经济的发展看,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都想富、盼富,都有快速增收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从国家政策、大的环境来看,各级政府对劳务输出工作都十分重视,并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优惠政策,而且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农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都有相应的论述。以上,都为劳务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创设了必备条件。

四、加速劳务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加速劳务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有效的载体来推进,也就是说必须要走好“农村消化、城镇分流、多元输出”的路子,只有这样,才能把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所谓“农村消化”。就是要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小城镇转移,向农村最具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畜牧业转移,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转。今年,绥棱县通过大搞秋季农业生产,秋冬商品生产,开发城镇基建、林木采伐、粮食储运、通信基础工程等用工项目共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人,实现收入 万元。所谓“城市分流”:就是依托大中城市就业岗位多、用工量大的实际,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军城市,谋取一份职业,获得较为丰厚的收入。今年绥棱县通过各种途径,向北京、大连、大庆、哈尔滨等大中城市输出劳务 人,预计到年底可实现收入

万元。所谓“多元输出”:就是通过乡村组织、中介能人和亲朋好友等多种途径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实现增收。

推进的措施主要应围绕“送、引、领、带”四个字作文章。所谓“送”:就是要依靠乡村组织往外送。要充分发挥乡村组织、相关部门的组织功能,多方与外地大企业、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等劳务输出基地进行联系,建立稳固的劳务关系,设立办事处或联络站。通过组织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合同,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务工人员的行为。今年,绥棱县通过各乡村和相关部门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次,向省内的哈尔滨、大庆、三江,省外的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等地以及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输出劳务 名。所谓“引”:就是要靠市场信息往外引。要把开发劳务市场信息作为对外输出劳务的重要前提,通过农村信息网、劳动就业信息网、政府信息平台等各种信息网络以及信函、走出去等多种渠道广泛搜集用工信息,并及时反馈给群众,让广大群众真正通过信息了解外面的世界,增强他们走出去的信心和机会。今年,绥棱县通过各种媒介共搜集各类信息 条,通过信息引出去的务工人员达 名。所谓“领”:就是要靠中介能人往外领。要鼓励部门、乡村、广大党员干部、社会知名人士和农村能人大力兴办各级各类劳务输出中介组织,通过中介组织的牵线搭桥,实现剩余劳动力的大批量输出。原绥棱县劳动局局长李志、原建设局局长李洪峰退休后,就带头兴办了劳务输出中介公司,一次性就向大庆某建筑企业介绍输出后头乡、双岔河镇受灾群众150多人。所谓“带”:就是要靠亲朋好友往外带。要积极动员广大群众到外地闯市场、闯门路,去创业、去创收,动员群众之间互相劝导、引带,发动亲戚朋友之间一家带几家、一人带一伙、一屯带一村,离开土地搞创收。今年秋季绥棱县双岔河镇民主村康彦军就带领家乡19名亲友到内蒙古海拉尔农场当拖拉机手,月收到在 元以上。绥棱县转移出去的3.2万人中有30%多都是靠亲友引带出去的。

为保证劳务输出工作顺利有效开展,还应建立健全三大保障体系。一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要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各级政府的一号工程,并要成立专门的机构来推进。除此之个,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总结和推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好典型、好经验、好作法,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让广大群众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进而积极投身到劳务输出工作中来。要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定期对劳务输出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认真考评,以此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二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技能培训体系。对广大农民群众搞好技能培训,可以实现农民体脑的素质转换,也可以为广大农民外出务工提供广阔的空间。因此,要对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综合开发,广泛利用,重点要活在化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上下功夫。在培训方式上,要坚持做到上下结合、内外结合,就是县乡统一组织培训与到村屯巡回培训相结合,县内自行培训与县外用工单位开展培训相结合。近一个时期,绥棱县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56次,培训人员4900多人次。在培训内容上,要坚持当前与长远结合、体脑结合,也就是既要注重开展现实用得上的技能培训,又要开展长久受益的专业培训;既要开展以体力型、技能型为主的技能培训,又要开展以经营、搞管理为主的智能培训。目前,绥棱县输出人员中从事技术型、智能型、管理型工种的人数已达到10%以上。三是建立健全强有力的扶持服务体系。劳务经济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兴经济,起初可以说还是十分脆弱的,政府必须要在政策、法律、资金及生活上加大扶持服务力度,确保劳务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在政策服务上,一方面要全面落实农村的各种政策特别是土地流转政策,另一方面要放宽各项约束条件,减化各项工作手续。在法律服务上,一方面要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外出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大合同化输出劳务力度,使在外务工人员都能与用工单位签订规范的劳务用工合同。同时还要加大维权工作力度,以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今年,绥棱县各职能部门、各乡村已为外出人员开展维权服务76次,索回拖欠的工资10余万元。在资金服务上,一方面,为了保证想外出务工又缺少路费的人员都能走出去,乡村组织要想办法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协调信用社等部门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小额路费贷款。今年,绥棱县各部门、各乡村为外出务工人员垫付路费13.4万元,信用社提供专项贷款22.6万元。在生活服务上,乡村组织要切实帮助外出务工人员照顾家庭,安排生产,帮助救治病人,安置子女上学等,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走得放心,干得舒心,更加激发他们离土创业的积极性。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XXX县劳务经济发展问题调查XXX县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196个村、16个居委会,全县6.1万户,1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8万,共有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提出:“解决好农业、农......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蔡学瑾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和农民,我们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文章标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同志们: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计划,总结交流我市上半年乡镇企业工......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文章标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同志们: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计划,总结交流我市上半年乡镇企业工......

下载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加速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重要选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加速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重要选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整站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