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与非遗保护_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0:24: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与非遗保护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

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缪雪峰

【摘要】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和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农耕文化节提供了文化内涵的支撑,彰显了庆阳的文化品格和追求,使其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迈向世界的自信心和亲和力;另一方面,农耕文化节又为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展示平台和机遇,通过多种传播途径,使其获得了新的生机,并且为其由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搭建了平台,培育了潜在的巨大市场。

【关键词】 农耕文化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

九月的庆阳,秋高气爽,硕果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2011’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于8月29日在庆阳市体育馆隆重开幕。农耕文化节以“传承农耕文明、弘扬民俗文化、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区域合作发展”为宗旨,旨在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加快老区发展、共建美好明天。在这个难得的节会期间,庆阳人民积极地、充分地向世人展示了本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 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记忆, 保持非物质文化在全球化趋势下的可持续发展, 增进人类的互相了解和友谊。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和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一方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农耕文化节提供了文化内涵的支撑,彰显了庆阳的文化品格和追求,使其既有历史的深度,又有迈向世界的自信心和亲和力;另一方面,农耕文化节又为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展示平台和机遇,通过多种传播途径,使其获得了新的生机,并且为其由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搭建了平台,培育了潜在的巨大市场。

一、处处彰显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

收稿日期:2011-9-20 作者简介:缪雪峰(1984-)女,汉族,甘肃环县人,庆阳市文化馆,主要从事民俗文化研究。庆阳,745000。

庆阳有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刺绣、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堪称庆阳“五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有唢呐艺术、环县道情皮影戏、庆阳香包绣制、庆阳剪纸,窑洞营造技艺等五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有陇东红色歌谣、民歌、荷花舞、庆城徒手秧歌、道情戏、木偶戏、南梁说唱、西峰泥塑、石雕艺术(合水、宁县)、西峰陶塑技艺、宁县皮影雕刻技艺、王录拉板糖制作技艺、合水面塑风俗、公刘祭典,周祖祭典等十五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有镇原传统筵席习俗、西峰祭祀纸扎制作技艺,宁县高跷艺术等三项。为了弘扬庆阳市优秀非遗资源,反映普查保护成果,促进民俗文化传承,庆阳市文化出版局启动了“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丛书”的编纂出版工作,农耕文化节到来时,已完成了《庆阳民间剪纸》《庆阳香包绣制》的编纂工作。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或以全貌或以部分因素渗透在农耕文化节的各个角落,如庆阳剪纸与周先祖不窋乘飞凤来庆的传说是农耕文化节节徽的题材来源。农耕文化节的节徽图案由植物草叶变化而来的吉祥剪纸凤凰衔种图案和周围围绕的麦穗图案构成,农耕文化的内涵由剪纸造型托起。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对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影响最深广的要数开幕式与民俗文化产品展厅。从大型运动会的历史传统来看,组织者往往会把开幕式看作是展示主办国历史、文化、民族精神、民族特色以及民族理想和愿望的一扇窗口。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就是一个最成功的例子。它将中国武术、风筝、飞天、昆曲、木偶、《论语》中孔子三千弟子求学等中国文化的精华用通俗美妙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汉字, 用活体印刷的表现方式深刻鲜明地展示在全世界面前, 让世界人民通过开幕式, 见识了中华文化的悠远浩大, 领略了五千年民族的历史厚度。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虽不能与奥运会相比, 但对开幕式既要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 又要展示主办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质的期待是一致的。开幕式中的文艺演出有原生粗犷的环县道情,剪刀嚓嚓嚓的剪花舞蹈,如同水上荷花摇曳的荷花舞,绣针舞动着的绣金匾,欢歌陇原的民间唢呐吹打,使黄土地沸腾的南梁腰鼓。民俗文化产品展厅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大幅火红的反映农耕文化生活的剪纸背景立在舞台后,舞台上是各县区轮流表演节目,如《徒手秧歌》,《南梁颂》说唱,《传统唢呐联奏》,歌伴舞《荷包飘香》等等反映庆阳老区人民生活的文艺节目。舞台周围是各县区的小展厅,华池以民间故事绣片、巧儿布贴画为主;合水有反映革命历史题材——刘志丹、习仲勋参加的包家寨子会议的大型刺绣屏风;镇原有反映先民农耕文化的大型壁挂与传统剪纸;西峰是以创新布老虎等创新作品居多;庆城县以岐黄保健枕、颈椎枕、龙凤拖鞋、鞋垫为主;环县以古老的皮影及皮影刺绣为主;宁县与正宁以传统香包、五毒肚兜等传统刺绣为主。除此之外,还在庆阳下辖的庆城县举行了周祖公祭、环县举行了环县道情皮影民俗文化节等活动。

二、使非遗传承焕发新的生机

发端于农耕文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现代商业文明, 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冲击之下, 大多处于濒危状态, 因而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使其代代传承下去,是当务之急。而农耕文化节正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搭建了平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方式之一,增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在为期五天的展览展销活动中,各县区民间艺术大师都出售了一些作品,庆城的一位大师乐得合不拢嘴,告诉我们她五天内共收入一万多元。一定的物质收入可以使民间大师们更积极地投身于刺绣、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去,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一行业中来,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的队伍。加之各县区的作品都凑齐了在一个地方展览,各展厅的艺术大师都要到其他展厅转转,看看,互相学习、借鉴,以提高自己的技艺。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美院王炜民教授不但带着他的研究生在庆阳展示了他们开发的创意作品,而且还做了庆阳文化产业开发课题报告会,这次的会议除了相关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外,绝大多数是农民艺术家们,他们看中国美院带来的作品,和自己的作品作了细致的比较,还向教授请教了许多问题,王教授都耐心地一一作答,讲座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一点钟,与会人员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在与王教授带来的作品比较的过程中,民间艺术家们才意识到自己的许多作品之所以市场占有量不大,是因为香包实体上的刺绣虽然非常精致,但整体的配色、选料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庆阳香包绣制品中选用最多的是便宜的丝光面料,在这个年代,这种布料看起来确实有点劣质的感觉,香包上的吊穗轻飘飘的,也许被人摸得多了就有抽丝的可能,更别说长时间的佩戴了。

参加了本次展览的作品都被纳入到了评奖的活动之中,通过评奖,民间艺术家们不但知道了自己作品的优缺点,而且奖项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莫大的鼓励。这所有的活动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文化研讨会上讨论的焦点:非遗保护与文化创意

当庆阳的民众走进王教授的展厅时,都被他们展品的时尚、精致、典雅等特质所吸引,尤其是年轻人都喜欢的了不得;而当王教授及他们的研究生走进庆阳的民俗文化产品展厅时,他们被肚兜上的五毒,鞋垫上栩栩如生的龙凤、花鸟,绣片上的民间故事刺绣等传统纹样所感染,但他们也认为展品的雷同性大,刺绣品中的红绿搭配实在不是很雅观,绣品的材料太差,绣品看起来太土气,不时尚等。就这些问题在王教授所主持的研讨会上展开了讨论,本地的民间艺术家们承认自己展品的材料不够精致外,认为大红是喜庆的标志,别的颜色无法取代,而王教授的作品则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味道。在笔者看来,讨论的焦点正是围绕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所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是“传统”,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是“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联系到一起,实质上就是对传统的继承创新,就是过去如何为现在服务。这两者的合理结合一方面可以保护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并使这些遗产以新的方式造福于当代社会;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这些遗产中有活力的因素融入文化创意产业,使含有精神特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产生新的经济效益。如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仅仅是保护而不开发,那这种保护一定是有限的,并且保护力度相对脆弱。只有把保护和创新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保护的范围扩大,也才能使保护成为延续历史文化的有效机制。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使古老的文化遗产在延续过去的基础上再创造出符合当代人要求的新形式和新形态,并通过市场化经营和产业规模的有效结合,满足当代人的精神生活。这种由思想创新而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形态的转向使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成为一体,并以当代的形式和多样化的媒介再现了历史,成为可触可感的新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之间存在着一种在传承中创造,在创造中传承的互动关系,并且两者在一个民族的发展延续过程中缺一不可。回首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代,都是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所以,适应新的时空的文化创意产品不仅是当时社会形态的反映,而且也必然在延续着一个民族悠远的精神血脉。但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总是与文化认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文化认同是文化存在和传承的重要动力。庆阳的民间艺人绝大多数是农民,农民多处在艳俗的审美范畴之中,比如乡下的姑娘多穿大红大绿的衣服,这可能和庆阳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有关,在花花草草不多的黄土高原上,大冬天一眼望去几乎都是土黄色,当然是不能再穿素色的衣服了;当住在窑洞里时,墙壁全部是土黄色,挂个香包挂件当然是大红色最醒目、最鲜艳了,而且庆阳的香包绣制品有很多都是婚俗用品,是姑娘们的嫁妆,这只能用象征着红红火火的红色了。这正如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说。“保护一种非遗项目和实体,并不在于其在艺术形式上如何精致,重要的是其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只有通过保护该项目的传承人才能得以保留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民族、社区、群体的文化情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绝不能丢失和忽视这种珍贵的情感诉求。因此,尊重庆阳民众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文化情感,保护非遗项目传承人,守护精神家园应成为非遗保护与文化创意的根本前提。

纵观2011年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它既是现代农业科技界的盛举,也是庆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光彩的幸事,值得我们作多方面的期待。

【参考文献】

[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全书[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6年.[2] 高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N].中国文化报,2011年8月30日.

’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讲话、致辞、贺信

2009’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在全国上下欢庆建国60周年之际,2009’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庆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盛事,也是推动全省......

中国农耕文化节

“中国农耕文化节”策划方案策划人:蒋祖云一、活动名称:中国农耕文化节二、活动地点:浙江建德市大慈岩镇新叶村三、活动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共建德市委、建德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

非遗保护

《关于金盆村春节风俗习惯变化的调查和研究》亲爱的村民们: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我是调查员方玎玲,又到新年啦,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近年来村民们过春节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我想针......

非遗保护

推动“非遗”保护,建设文化强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脉,是民族文化中核心、本质的东西。保护非遗发展,对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我国非遗保护......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摘 要:当今全球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正席卷而来。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既是对原生态本质的保护,也是对其进行善本再造,使之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

下载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与非遗保护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与非遗保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