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某县农村非遗保护工作总结
XX县农村非遗保护工作总结
XX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XX秧歌戏、XX招子鼓、XX泽畔抬阁),省级非遗两项(XX文化、南鱼龙灯),市级非遗3项(XX木主、固城抬皇杠、XX大洪拳)。县级非遗12项。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市文广新局的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非遗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普查申报为基础,以培训提高为抓手,以宣传展示为载体,以传承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认真普查,摸清家底
普查摸底是非遗保护的基础,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复杂工作。从XX年开始,利用一年多的时间,深入农村,走街串户,问情况,挖线索,搞调查,走遍了全县的农村、街道。工作中,普查人员严格按照普查的工作要求,做到不漏线索、不漏村户、不漏种类,并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项目,突出重点,由专门的工作人员重新进行走访调查,完整记录讲述者、传承者或表演者的技艺技能和相关历史情况、人文背景及相关的数据。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录音、拍摄照片、录像等多种方法并举,做到资料清楚、内容真实、数据可靠。
2、筛选项目,认真申报
我们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县的非遗资源进行认真的梳理,确定申报工作的重点,按要求开展逐级申报工作。在成功申报XX秧歌戏、XX招子鼓、泽畔抬阁、XX文化后,近年来,又开展了XX龙灯、固城抬皇杠、空中飞龙、XX木主、任村竹马、黄家庄管子会、XX大洪拳、糖塑等十多项非遗普查和申报工作。通过全面了解,精心整理,认真核查,分类归档,深入挖掘,共制作申报专题片6个,编辑文字15万字,拍摄照片XX余张,为科学保护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3、加强宣传,积极保护
宣传是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颁布,我们召开了座谈会,印制宣传标语和材料,广泛宣传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我们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全民健身日、民间乡艺汇演等,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演、展示。并制作展牌块,用文字和图片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对文化遗产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共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传承的行列。
4、争取资金,传承保护
资金争取是非遗保护的先决条件。没有资金,就谈不上有效保护。对此,我们积极开展争跑工作,加大资金申报力度。XX年来,先后争取非遗保护资金145万元,全部用于非遗的保护工作。今年,又开展了尧山文化、南鱼龙灯保护经费的申报。随着资金争取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县的非遗保护得到有效开展。
5、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培训提高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对此我们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举办培训班。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下乡,掌握和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人,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培训了一批基层文化工作骨干和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为非遗的传承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通过以会代训形式,共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专业人员220多人。二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先后组织成立了隆尧秧歌戏协会、XX招子鼓协会、泽畔抬阁协会,积极开展研究交流工作,提高保护管理水平。三是开展专题培训。聘请省、市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XX秧歌戏、XX招子鼓、XX泽畔抬阁进行了辅导、排练、提高。为XX秧歌戏和XX招子鼓队购置了部分演出服装和道具,对招子鼓的鼓点套路、表演形式进行了修改提高,使招子鼓更新了形式,更上了一个台阶。
6、交流演出,创树品牌
XX秧歌戏:挖掘、记录、整理失传XX秧歌戏11部,组织XX秧歌戏下乡巡回演出30多场。编排XX秧歌戏新戏三部,巡回演出14场,并多次参加市县文艺演出和文化遗产展演,受到社会好评。在县电视台开办了秧歌戏展演栏目,播出秧歌戏20余出。
隆尧招子鼓:XX年,招子鼓代表河北参加了在XX婺源举办的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一举夺得最高奖“山花奖”的桂冠。XX年,招子鼓登上了河北省春晚的舞台。XX年3月,隆尧招子鼓《鼓舞尧乡》节目,再次代表河北省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展演”活动,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招子鼓走出县域,走向全国,登上央视大舞台的一次历史性跨越。今年3月,招子鼓又代表河北省参加了河南省在淮阳县举办的“中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展演”。
XX泽畔抬阁:XX年元宵节,XX泽畔抬阁代表邢台市参加了河北省XX年元宵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非遗专业队伍不健全。目前,全县还没有从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机构,没有专业高级职称人员,机构和专业人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保护工作的质量和进度。非遗管理和研究保护工作与文化大县仍有不少差距,难以适应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要。
2、保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县每年用于非遗保护的专项经费相当有限,遗产保护工作用于录音、录像和收集整理的设备、交通工具匮乏,实物征集无法开展,使一些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记录、抢救。
XX年7月26日
第2篇:县农村非遗保护的工作总结
县农村非遗保护的工作总结
xx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xx秧歌戏、xx招子鼓、xx泽畔抬阁),省级非遗两项(xx文化、南鱼龙灯),市级非遗3项(xx木主、固城抬皇杠、xx大洪拳)。县级非遗12项。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市文广新局的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非遗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普查申报为基础,以培训提高为抓手,以宣传展示为载体,以传承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
1、认真普查,摸清家底
普查摸底是非遗保护的基础,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复杂工作。从XX年开始,利用一年多的时间,深入农村,走街串户,问情况,挖线索,搞调查,走遍了全县的农村、街道。工作中,普查人员严格按照普查的工作要求,做到不漏线索、不漏村户、不漏种类,并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项目,突出重点,由专门的工作人员重新进行走访调查,完整记录讲述者、传承者或表演者的技艺技能和相关历史情况、人文背景及相关的数据。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和录音、拍摄照片、录像等多种方法并举,做到资料来源清楚、内容真实、数据可靠。
2、筛选项目,认真申报
我们在普查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县的非遗资源进行认真的梳理,确定申报工作的重点,按要求开展逐级申报工作。在成功申报xx秧歌戏、xx招子鼓、泽畔抬阁、xx文化后,近年来,又开展了xx龙灯、固城抬皇杠、空中飞龙、xx木主、任村竹马、黄家庄管子会、xx大洪拳、糖塑等十多项非遗普查和申报工作。通过全面了解,精心整理,认真核查,分类归档,深入挖掘,共制作申报专题片6个,编辑文字15万字,拍摄照片XX余张,为科学保护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3、加强宣传,积极保护
宣传是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颁布,我们召开了座谈会,印制宣传标语和材料,广泛宣传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我们利用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全民健身日、民间乡艺汇演等,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演、展示。并制作展牌块,用文字和图片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对文化遗产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文化遗产的共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传承的行列。
4、争取资金,传承保护
资金争取是非遗保护的先决条件。没有资金,就谈不上有效保护。对此,我们积极开展争跑工作,加大资金申报力度。XX年来,先后争取非遗保护资金145万元,全部用于非遗的保护工作。今年,又开展了尧山文化、南鱼龙灯保护经费的申报。随着资金争取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县的非遗保护得到有效开展。
5、加强培训,提高水平
培训提高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对此我们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举办培训班。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下乡,掌握和发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民间文化传承人,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培训了一批基层文化工作骨干和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为非遗的传承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通过以会代训形式,共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专业人员220多人。二是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先后组织成立了隆尧秧歌戏协会、xx招子鼓协会、泽畔抬阁协会,积极开展研究交流工作,提高保护管理水平。三是开展专题培训。聘请省、市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对xx秧歌戏、xx招子鼓、xx泽畔抬阁进行了辅导、排练、提高。为xx秧歌戏和xx招子鼓队购置了部分演出服装和道具,对招子鼓的鼓点套路、表演形式进行了修改提高,使招子鼓更新了形式,更上了一个台阶。
6、交流演出,创树品牌
xx秧歌戏:挖掘、记录、整理失传xx秧歌戏11部,组织xx秧歌戏下乡巡回演出30多场。编排xx秧歌戏新戏三部,巡回演出14场,并多次参加市县文艺演出和文化遗产展演,受到社会好评。在县电视台开办了秧歌戏展演栏目,播出秧歌戏20余出。
隆尧招子鼓:XX年,招子鼓代表河北参加了在xx婺源举办的全国民间鼓舞、鼓乐大赛,一举夺得最高奖 “山花奖”的桂冠。XX年,招子鼓登上了河北省春晚的舞台。XX年3月,隆尧招子鼓《鼓舞尧乡》节目,再次代表河北省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展演”活动,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招子鼓走出县域,走向全国,登上央视大舞台的一次历史性跨越。今年3月,招子鼓又代表河北省参加了河南省在淮阳县举办的“中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展演”。
XX年元宵节,xx泽畔抬阁代表邢台市参加了河北省XX年元宵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非遗专业队伍不健全。目前,全县还没有从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机构,没有专业高级职称人员,机构和专业人才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保护工作的质量和进度。非遗管理和研究保护工作与文化大县仍有不少差距,难以适应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迫切需要。
2、保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县每年用于非遗保护的专项经费相当有限,遗产保护工作用于录音、录像和收集整理的设备、交通工具匮乏,实物征集无法开展,使一些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记录、抢救。
第3篇:非遗保护
推动“非遗”保护,建设文化强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脉,是民族文化中核心、本质的东西。保护非遗发展,对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于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起步晚,发展快,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存在问题:
一是群众保护意识淡薄。广大群众对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少数地方、部门和个人将保护文物视为现代化、城市化的阻碍,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忽视了文物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远功能,当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出现矛盾时,多以牺牲文物为代价。二是缺乏专业保护人才。一些地方非遗保护组织机构不健全,长效保护机制和保护体系尚未真正建立,不符合保护工作“综合性、多部门协作性、专业性、广泛性、长期性”的要求。缺少挖掘、整理、研究的专业人才队伍,乡、镇没有专职
第4篇:非遗保护
《关于金盆村春节风俗习惯变化的调查和研究》
亲爱的村民们:
首先,祝大家新年快乐。我是调查员方玎玲,又到新年啦,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近年来村民们过春节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我想针对这些变化做一些调查。本次调查不记名。感谢您的配合,谢谢大家。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处于?
A、少年B、青年C、中年D、老年
3、您的文化水平?
A、未读过书B、小学C、初中D、高中E、大学
4、您对您所在地过去的春节风俗习惯持何种态度?
A、认可,真正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B、不认可,太繁琐
C、觉得有些地方需要改变D、无所谓
5、您对您所在地现在的春节风俗习惯持何种态度?
A、认可,变化的恰到何处B、不认可,忽视了中国传统
C、有些变化的号,有些变化的不好D、无所谓
6、您认为春节风俗习惯哪些方面变化了?
A、庆祝活动方面B、饮食方面
第5篇:县农村非遗保护的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县农村非遗保护的工作总结优秀范文
xx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xx秧歌戏、xx招子鼓、xx泽畔抬阁),省级非遗两项(xx文化、南鱼龙灯),市级非遗3项(xx木主、固城抬皇杠、xx大洪拳)。县级非遗12项。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市文广新局的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非遗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普查申报为基础,以培训提高为抓手,以宣传展示为载体,以传承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农村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
1、认真普查,摸清家底
普查摸底是非遗保护的基础,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复杂工作。从xx年开始,利用一年多的时间,深入农村,走街串户,问情况,挖线索,搞调查,走遍了全县的农村、街道。工作中,普查人员严格按照普查的工作要求,做到不漏线索、不漏村户、不漏种类
第6篇:非遗工作总结
总结的内容必须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观实践,其材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东拼西凑,要真实、客观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非遗工作总结篇一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培养、激发我校师生关注、学习、传承优秀的本土民间文化艺术的喜爱和热情,深化校园文化艺术生活,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的主题,在继承、保护好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广大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