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教育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教育
【摘 要】 现在,北京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正在红红火火地各地开展,如何对待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以及怎样实践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现在就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主要阐述了三点见意:一是优越的“舞台”,教师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如何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二是“剧本”的选择,在教学中应该选择那些软件进行教学,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要找到适合本专业教学的、最理想的教学模式;三是“导演”的策略,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找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他们学习的 积极性,使教育得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创新教育 探索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创新教育的信息时代。为了紧跟时代的脚步,我们必须重视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特别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对学生的教育尤其重要,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起步越早,受益越高。因此,在学生中推广信息技术教育势在必行,在本文中我将试图探讨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创新教育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这一舞台,唱出一台创新的好戏。
一、优越的“舞台”
信息技术课程有它独有的特点——不断更新的资迅、实践性强、富有意想不到的挑战、丰富的多媒体感官刺激等,这一系列极富魅力的因素决定了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有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好奇的孩子们的天性,计算机中有太多奇妙的东西,在这个领域中,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能够极大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计算机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充满幻想的空间里,学生可以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计算机是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合作与沟通的主题贯穿始终;计算机世界里充满了声音与色彩的交响、智慧与灵感的碰撞,创
新思维的火花随时被激发;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动手操作往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其他学科无法比拟,信息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互相促进的影响力。
二、“剧本”的选择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优越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演出什么“剧目”呢?这是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由于缺乏明确的课程标准和相对统一的教材,加上各个学校的硬件与师资条件的差异,各个学校课程的设置都不一样,选择的教学内容差异很大。有的侧重于游戏性与娱乐软件教学,如Microsoft office系列,注重技术与应用方面的教学;还有一部分可能随意性很大,没有走上正轨。
我认为,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的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把重点集中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至于学生要掌握多少技术层面的东西,应该放在次要的位置,要训练学生用儿童的思维方式来操作计算机,而不要用计算机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基于以上考虑,我认为类似于“金山画王”、“超级小雪”这样优秀的软件应该进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高年级可以将“东方网页王”、“我形我速”等这样比较直观但又有一定深度的多媒体与网页制作工具纳入教学内容。教学的重心应该落在“学有所用”上,即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来。
我认为在小学阶段不宜将计算机语言纳入教学内容,过于抽象,过于枯燥,过于严谨,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习惯,会损害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客观的说,现在我们选择“剧本”的余地很小,适合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要求的优秀软件少之又少,还有待于广大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去创造、去开发。
三、“导演”的策略
有了好的“舞台”与“剧本”,还需要一个优秀的“导演”,才能够演出一台好戏。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属于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法还处于探索阶段,似乎少有可供借鉴的现成经验与模式。这就决定了一个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求技术过硬之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小学信息教学的路子来。
一般认为教育创新是指在学校教育中,贯彻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人格、创新性思维和解题能力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经典的创新教育理论认为,创新教育的教学应该遵问题情境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最大的范例性和融通性。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几点心得,供大家探讨。
1、点到为止
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永远出乎教师贩意料,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能招致学生其厌烦的回应,教师只需要点到为止即可,甚至“心有灵犀一点通”。我认为相信学生自有一套理解计算机的独特方式,有一种与计算机沟通的先天的灵性,其高效性与合理性是成年人所不及的,因此我们绝对不可强迫学生去迎合教师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点到为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未知世界中自由探索,为学生的创新预留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而灌输式的教学则只会束缚学生的想象,扼杀学生创新的火花。“点到为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对学生的信任,是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2、广泛交流
师生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加重要。IT领域是非常强调交流与合作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也应该渗透这样的学习模式,教师每一节课的讲授时间应该控制在10分钟左右,而学生自由探讨、交流与操作至少需要20分钟的时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充满了研究氛围的民主课堂。
相互交流是一种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要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同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是对学生创新人格的一种培养。
3、充分展示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即使是一个很简陋的作品,只要有独特之处就应该予以肯定,赏识学生的每一件作品。
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一个目标,是一种鞭策。每一节课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对这个环节产生期待,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
教师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评价一堂信息技术课的优劣,绝对不仅仅是看教师教得如何,更重要得看学生学得如何,看学生是否能够拿出像样的作品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渗透一种“作品意识“,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正是这种意识的强化。
4、自由作业
其他学科的作业常常有一题多解,计算机作业也是一样,为了达到某一问题,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比如让学生用计算机
自制一张课程表,并要求学生对表格进行装饰与美化,不限制工具与格式,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的定位。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也应该有新授课与练习课之分,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与自由创作。
5、为与不为
信息技术课程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意思就是说在进行普及性的教学之外,应该选择一个重点,确立一个主攻方向,创出特色,而不应该求“大而全”。有的学校以网页制作为特色,有的学校以Flash动画制作为特色,有的把重点放在电脑绘画上,集中精力寻求突破。有特色方能有规模,有规模方能有氛围,有氛围方能成气候。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导演”们各有各的手法,各有各的风格,方能百花齐放,好戏连台。
[参考文献]:
[1]李克东《网络教学环境》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2]何克抗《未来21世纪的多媒体网络教育与CAI的研究任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 吴玲达《算机通信原理与技术》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
[4]汪日康《算机局域网络技术与应用》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0年8月
[5]陈文昭、詹英编著《网络教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7年7月
[6]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7]南国农《电化教育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8]刘永安 网络教育——教育现代发展的必然《教育现代化》1998年4月
2014年3月
浅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创新在中学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比较新颖的课程,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它将逐步成为中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一、简答题(2题×10分=20分)1、简述分科课程标准的内涵。2、简述三维教学目标的内容。二、论述题(40分)1、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信息素养,谈谈你对信息......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课程......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读后感,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种种误区宿城区项里中心小学 徐生民信息技术具有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功能特点,它的应用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多方面的变化;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