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事件看女性角色变化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从新闻事件中看中国妇女角色的变化
——走向独立的女性
2013年1月14日,2012年度性别平等十大新闻事件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其中有这样几个大事件引起了我的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我国大陆地区首部性别平等地方法规出台;中国首位女航天员飞天;三部门联手推动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部分高校性别划线录分女高男低遭集体维权;反家暴立法获公众高度认同;女大学生上演“占领男厕”行动。
一,这种社会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选?我觉得原因有二:首先我们不能不承认这是因为中国女性地位的提高,性别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说这也是中国社会男女不平等的一个表现。对中国社会而言,性别平等事件可以看作新闻,这就说明性别平等在中国社会还是不常见的。中国女性的整体地位还是低于男性的。但是我们从这种评选的活动中也不难发现女性角色的转变。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是中国的男性史,期间少有女人出现。出现的女性也被冠以“铁娘子”“女强人”“男人婆”等算不上赞美的称号,把他们视为异类。而现在各大媒体报刊女性的身影绝不占少数,女性在各个领域,各个阶层活跃着。这又说明了什么?女性摆脱了传统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从传统的家庭牢笼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个社会人,在社会的各阶层做着贡献,展现自己的能力与魅力。充分的说明了女性正在从一个全职母亲一个全职妻子向职业女性转变。
那么这些转变是因为什么呢?我觉得原因有三个。
1、改革开放的浪潮使西方思想传入
2、互联网以及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备的出现。
3、民主法治社会的健全。
(一)改革开放如何改变着中国女性的角色: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整个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女性的角色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不断向前演进。
1、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促使女性的角色转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急速发展。工厂生产使工人数量急剧膨胀,国家政策支持,城市女性开始大量进入生产领域。在农村,政府为鼓励广大女性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开展了“双学双比”活动,提高了农村妇女经济参与水平,改变了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女性开始发现了传统的体制下女性的生存发展能力已经不适应现代生活要求。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生存权利,女性开始增强自身的各种能力。女性的各项能力增强直接导致了女性就业率的不断
上升。进入21世纪这种趋势更加明显,男性的劳动参与率一般高于女性,而女性劳动参与率呈上升趋势。女性就业率明显提高,女性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就多了。女性面临的困难如婚姻家庭,工作,教育相应的出现。就出现一大批先进人士来解决这些问题,使这些问题拿到台前让大家看到。问题一旦产生就必然受到关注,而解决的方式就是不断的推进两性平等。从而促使了女性角色的转变。由厨房里的妈妈走向大众关注的职场新女性。
2、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促使的女性角色变化:20世纪80年代女性学就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兴起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指导着女权运动的实践。改革开放时期随着大量的西方思想传入,女权主义思潮涌入80年代的中国。女性开始觉醒,国家开始广泛深入的开展妇女理论研究。成立妇女理论研究机构,开设妇女研究课程,召开妇女理论研讨会,出版妇女理论书籍,推进妇女理论的发展。理论的发展指导了实践,中国女权运动不断发展,女性权利得到不断的提高。权利的提升使女性的声音更好的被大众听到。女性的身影慢慢出现在世人的视线里。女性由原来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向如今走出了家庭大门转变。
3、改革开放带来的教育进步引起的女性角色变化: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为女性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和机会。保障女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提高妇女的终生教育水平。全国高校在校女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中等教育学校女生占在校生的一半左右。重视妇女的扫盲运动,缩小男女授教育差距,重点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女童、残疾女童、流动人口中女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女性学导论》)。这就使女性群体的素质整体提高。女性开始觉醒,不再满足于相夫教子的生活,希望有更广阔的空间发展自己的能力。这就实现了由家庭主妇向职业女性的转变。
(二)互联网以及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备的出现推进了女性学角色的转变:
1、互联网的出现使地球迅速缩小为一个村。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人们了解世界的机会增加。女性群体了解了国外女性的生存现状,会对自己的生存现状感到不满,从而向好的生活挺进,就促进了女性中的佼佼者向更高层发展。这就实现了女性的角色转变。另一方面,信息大爆炸使很多男女性别歧视的事件被大家广泛了解,这就使妇女研究有了更多的素材。使很多女性问题能够得到很快解决。这就为女性进一步走出家门扫清了障碍,为女性角色的转变提供了条件。
2、通讯设备的高速发展使世界紧密联系。各国妇女组织能够及时沟通,积极拓展了各国妇女和妇女组织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国际妇女联盟组织可以及时了解并提出各国妇女问题。使女性的身影更多的出现在国际社会中。从而为女性角色转变提供制度保障。
(三)民主法治社会的健全:
1、完善了立法,保障赋予妇女的各项权利。1982年通过新《宪法》,1980年和2000年两次修订《婚姻法》,1992年出台《妇女权益保障法》,两次颁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以及一些地方制定反家庭暴力地方法规等,保障了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力(《女性学导论》)。在立法规定上给了女性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女性的角色转变更加容易和被理解。
2、妇女参政环境促进了女性角色改变:改变女干部、女高级专家退休年龄;加强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完善选举机制;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及决策水平;提高妇女参与行政管理的比例等(《女性学导论》)。参政环境的改变,使女性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决策机构,从而实现为自己争取更多权利的目的。是女性从被统治阶级向统治阶级转变。政治角色发生了转变。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女性角色的转变有其经济、政治、文化、设施基础等原因。而女性角色的转变之根基在于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由家庭走出来成为一位职业女性,这种角色转变是不容易的。但是这种趋势是历史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是每一个人必须接受的。
二,另外从这些新闻事件本身分析,我们也能看到女性角色的转变。
1、一系列男女平等政策法规的出台使妇女能更容易从家庭中解放了出来,有更多的机会走向职场,来表现自己的才能。这就实现了由家庭主妇向职业女性的转变。
2、男权主义者心目中女性天生是弱者的理论被推翻,女性不光从心理上强大起来,更在生理上强大起来,面对和男航天员一样的太空条件,我们的刘洋依旧笑靥如花,说明中国女性从屈从于男人的弱者角色向平等的社会参与者角色转变。
3、对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关注表明了妇女运动在向农村扩展,农村妇女有了自己的土地即有了自己的财产,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就有了向传统男权挑战的资本。这说明中国农村女性在由男性的依附者向独立的个体转变。
4、女性的各种维权运动充分表明了中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另一方面在看到女性角色转变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一)从男女平等政策法规出台中看中国女性角色转变
在2012年6月26日至28日举行的深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由深圳市妇联参与起草的《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草案)》顺利通过第三次审议,标志着我国大陆地区首部性别平等地方法规正式出台。
从法规草案的出台中我们不难看出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的转变。《草案》中明确表示“设立性别平等促进机构、反性别歧视、反性骚扰、反家庭暴力、建立性别统计制度、公共政策性别分析评估制度、性别预算制度、性别审计制度、人身安全保护令等。”首先草案实现了中国大陆0的突破,在制度层面上使女性获得了更多的权利。设立性别平等机构,建立性别统计制度,性别分析评估制度,性别预算制度,性别审计制度,反对性别歧视,这就使妇女的参政权得到了保证,在以后的决策中也能有更多女性的声音。如此便使妇女的各种权利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也使她们从家庭中更好地走出来,走向职场展示自己的风采。使她们完成从家庭主妇到职场新女性的转变。使女性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反性骚扰反家庭暴力,让女性的人权得到了保证。女性受到性骚扰本质上与性无关,而是强者对弱者的控制欲,在最近闹得很凶的印度强奸案就可以看出来,印度妇女性权利得不到保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印度种姓制度残留的影响,这导致女性尤其是低种姓女性地位低下。也是因为如此,强者对弱者的控制欲使他们侵犯妇女。反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文化中女性一直处于屈从地位,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使得很多男性觉得女性就应当是自己的附属品。也因此中国的性侵案件,家庭暴力案件也频频发生。草案的出台,进一步提高了女性作为人的权利。保护了妇女的人权。实现了妇女有屈从于男人的弱者角色像男女平等的强者角色转变。
女性天生不是弱者,女人是长成女人的,所以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制度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女性角色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无疑为女性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从刘洋顺利返航看中国女性角色的变化: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搭载3名宇航员发射升空,中国首位女宇航员刘洋也搭载飞船进入太空。2012年6月24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刘洋作为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从这次任务到8天的时间看,她整体表现非常优秀。刘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适应了太空的失重环境,精神状态非常好,身体健康,各项生理指标也完全正常“。航天员的训练强度不言而喻。能经受得住这种考验的人不多。早在神五升天的时候人们就畅想这让中国女性走向太空。可是反对之声此起彼伏,他们怀疑女性的能力,从生理到心理。刘洋的飞天充分的证明了女性不比男性差,男性能做到的事情女性也都能做到。有力的反击了那些男权主义这都女性的歧视,说明了女性不光心理强大,生理上也并不比男性差。,说明中国女性从屈从于男人的弱者角色向平等的社会参与者角色转变。这种转变无疑是女性的人格更加独立,使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三)从对农村妇女土地权利的关注看女性角色的转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在发展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土地财产并不安全,他们就是农村妇女。女性的土地产权的不安全,主要表现为妇女土地权益随其婚姻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土地长期化政策的推行,农村妇女因婚姻迁移而形成土地权利流失有着制度化和长期化的趋势,这已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农村妇女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经济来源。没有了经济独立的能力,就容易受到各种侵害。在今天的中国农村,农村妇女这一群体目前仍是弱势群体,需要保障农村妇女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妇女土地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将产生农村性别歧视水平的提高、农村性别比失衡等一系列的潜在危机。日前三部门联手推动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对中国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实施的保障,具有建设性意义。这可以是女性实现经济独立的第一步。农村妇女实现了经济独立就实现了人格独立。能够不依附男人而存在,就可以有更多的发展自由。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及角色转变。由男人的依附品转变为独立的人。这也是一种角色的变化。
(四)女性的各种维权运动充分表明了中国女性走向了独立:
传统的观念认为女性就应该你来顺受,而如今女权运动此起彼伏。女性面对不合理的体制,他们敢于说出自己想说的。女性为谋求自身发展而进行维权,使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是女性个体作为人由依附者向独立者转变的重要变现。这是女性走向更好发展的至关重要的转变。这种角色的转变是女性真正的能够与男性平等起来的必要准备。
女性的角色转变在近代是十分明显的。这种转变促成了女性人格的独立发展,使女性有更多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女性角色的转变是一种历史的潮流,不可改变和抗拒的历史潮流。只有女性不断的强化自身才能真正的和男性平等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从家庭中解放出来。才能真正的实现角色的转变。
作为女性学的初学者,这些都是我比较不成熟的看法。有很多漏洞和不足,希望大家指点和批评。
参考书目:《 中国农村妇女土地权利保障研究 》
《中国妇女土地研究报告》
《女性学导论》
中国妇女研究网
中国妇女研究论丛
从 xxx事件看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摘要媒体的舆论监督被视为继立法监督、司法监督以及行政监督之外的第四种监督,它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媒体的权利,也是每一家有良知的媒体所应......
从满族婚姻变迁看满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摘要:满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满族的先民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肃慎,战国、秦、汉的挹娄,魏、晋的勿吉,隋、唐的靺鞨,辽、金、元、明的......
从天津变化看“中国梦”的实现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明确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
从钓鱼岛事件看中日关系钓鱼岛事件引发国人思考,日本究竟置中国于何地?中国在东亚的崛起对日本造成什么威胁?中国作为泱泱大国,中国的复兴是历史必然,这是毋庸置疑的。钓鱼岛一直......
从钓鱼岛事件看中日关系在国际关系领域,恐怕没有比主权争议更容易激起国家认同与民族情绪对立的。中日之间的主权之争也不例外。日本之所以主张对钓鱼岛的主权,原因之一是想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