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名词解释_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10:04:14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名词解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

小学数学教学论名词解释

1、教材: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教教材,顾名思义就是教学材料。

就广义而言,教材包括教科书、练练习册、教学挂图、教学软件、音像教材等一切教师用于指导学生生学习的教学材料,以及供教师使使用的教学指导书。从狭义来看教教材只指教科书。

2、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要采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其中分析和综合是基本的方法。

3、形象思维:是依托于对形象材料的意会,从而对事物作出相关的理解和思考。

4、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不同,他不是那种有步骤、有条理、渐进式的思维,而是一种整体的、高度简约的、跳跃式的思维。

5、空间观念:是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位置关系保留在人脑中的表象。

6、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或批准的,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7、科学数学:只考虑数学本身的的内容、结构、特点极其理论意义义、应用价值是科学数学。

8、学科数学:在对学生教学时,依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把数学学的内容加以处理,即把数学的是内容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对象象,这就是学科数学。

9、重点:广义的重点就是数学知识中的飞跃,学生认识中的转折。狭义的重点就是指在某部分知识中能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知识点,也就是学生认识中的生长点,突出这些重点知识,便可以以间驭繁,促进知识的迁移。

10、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到困难的知识点,也就是说,完全是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的。

11、经验: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所获得的知识或技能的反映。

12种系经验:指的是在种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并以无条件反射活动的形式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因此它带有遗传的性质,实质上是一种先天的本能。

13、个体经验: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习得的经验,也可称为后天的经验。

14、、学习:是动物和人类与环境保持平衡,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习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15、、广义的学习: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是指经验的获得以及行为倾向较久的变化过程。学习总是以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的,但是行为变化却不一定都是学习。16、30、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育情境中的学习,是学生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比较持

久的行为倾向的变化过程。

17、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过程。

18、同化:是认知内容的扩大,即量的增加,属于认知结构广度的增加;

19、顺应:是认知内容的改变,即质的不同,属于认知深度的增长。20、数学认知结构是指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事实、基本方法保留在学生头脑中的联系系统,与教材的知识结构相比,它是内在的。

22、接受学习:是指学习的内容已以定论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条件、问题以及推导过程已叙述得很清楚,不需要学生去独立发现,只要能主动地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适当的知识与之关联,进行加工,从而扩大或改组、重建认知结构。

23、发现学习:它并不是把学习结论呈现给学生,要靠学生自己独立发现其间的数量关系、图形的特征,自己去发现结论。

24、知识的感知:是指通过观察、操作等的活动,让学生对提供的数学材料、数学事实进行最初步的区分和认识,获得感性的认识。

25、知识的理解:这是指对已获得的感性材料,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逐步掌握概念的基本特征或规律的实际含义,达到理性的认识。

26、知识的巩固:是指数

学知识的记忆。记忆就是在感知、理解后对知识的识记、记忆以及再认和再现的心理过程。

27、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对自己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选择、运用和调整。

28、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积极作用)的是正迁移。如果起干扰作用(消极作用)就是负迁移。

29、垂直迁移:是纵向延伸,指的是两种学习在不同水平上的迁移,有由上而下的上升性的迁移和由上而下的演绎性的迁移。

30、水平迁移:是指同一层次的学习内容的相互影响,其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如学过直角后,在学锐角、钝角便是水平迁移。

31、可辨性:是指新知识和同化它的原认知结构中的可辨别的程度。

32、稳定性:是指原有认知结构中连接新知识的“固定点”的巩固程度和清晰度。

33、心理定势:是指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中思维活动所具有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往往表现为一种思维趋向。

34、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内容的基本思想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和手段。

35、并列同化:新学的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应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无总括关系,但他们在有意义的学习中仍有一定的联系,这种学习的同化称为并列同化。

36、操作技能:是指组成这类活动方式的动作需要通过人的头脑外部的机体运动或操作一定的对象来完成。

37、物质活动:是指动作的客体是实际事物所谓物质活动是指活动不是借助于实际事物本身,而是以它的代替物如模拟教具、学具,乃至图画、图解、言语等进行的。

38、范例学习:与规则的接受学习相似,通过例题示范将解题条件及步骤清晰而有序地呈现出来,促使学生较快的获得认知,提高智力技能的习得效率。

39、尝试学习方法:主要由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线索,并在不断修正错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40、单个动作阶段:是指把整个活动分解为若干个单个动作,并逐一进行练习,达到形成局部动作的技能。

41、连续动作阶段:是指吧每一个动作技能按顺序连接起来,形成一连贯协调的步骤。

42、严谨性:是指数学概念叙述的准确、精炼,结论的推导和论证要严谨、缜密、合乎逻辑,数学内容的编排要系统严密,条理清楚。

43、可接受性:是针对学生而定的,指的是一切教学内容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要循序渐进,难易适度,便于学生接受。

44、难易适度:指的是大对数学生在 规定的时限内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新内容的要求。

45、独立性:指学生学习数学有信心;不依赖老师、家长或同伴,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46、启发式: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确定所有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47、谈话法:谈话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来理解数学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特点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一系列的 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48、教学功能:是指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49、教育功能:即思想品德的熏陶、学习习惯的培养。

50、发展功能:是指思想方法的训练、思维品质的培养

51、反馈功能:就是师生双方及时获得来自练习中的反馈信息,有效的调整教与学的程序。

52、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教学活动。

53、教育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对组成教育系统的各有关因素进行综合的全面的价值判断的过程。

54、教学评价:是对理性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的过程。

55、客观性原则:就是指一定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不因评价者个人的情感或主观的认识而造成评价的失真。

56、教学效果:主要指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检验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

57、目标参考性考评:是为了了解学习的结果逼近预定教学目标的程度。其特点是把学习结果与教学目标相比,而不与他人相比。如期末考评等。

教学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发的带有指令性的国家重要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2、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学习动机,明确学......

小学数学论,名词解释,考试版

1.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或批准的,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1.小学数学教材结构:是在综合考虑数学本身的逻辑规律以及小学生......

语文教学论名词解释

语文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内容:是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语文教育目标而规定的语文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语文素养的提高而营造......

体育教学论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论是分科教学论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和说明体育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和学科,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教师、目标、内容、过程......

小学数学名词解释

小学数学名词解释1.数学基本能力:基于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数学学习中的表达、交流、与人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 2.课堂观察表评价:是指根......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论名词解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论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