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复习提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编大学语文复习”。
一、填空
1.《一个偏见》选自钱锺书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2、《家书二则》选自《傅雷家书》,是作者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选集。
3、《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是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所作,该文因标举“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成为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
4、背诵《兰亭集序》
5、《秋水》选自《庄子》,它借两个虚构的神话人物河伯和北海若的对话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6、《大学》第一章鲜明地体现了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其中第一节概括了大学教育的基本宗旨为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为内容的所谓“三纲领”。
7、背诵高适《燕歌行》
9、背诵苏轼《临江仙》、辛弃疾《贺新郎》
10、《我有一个梦想》又称《向华盛顿进军演说词》,它是二十世纪自由民主运动最重要的文献之一。11《序二篇》是季羡林和陈省身分别为范曾的《庄子显灵记》所写的的序言。
12、《渐》选自现代作家丰子恺的散文随笔集《缘缘堂随笔》。
13、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14、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15、《史记·刺客列传》叙述了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著名刺客的事迹。
16、《论语》开先秦散文对话体之先河,教材所选部分描绘了孔子与弟子子路、冉有、公西华和曾皙四人的一段谈话。
17、背诵《萧红墓畔口占》
18、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二、标点翻译
《论语·先进》《兰亭集序》
三、阅读分析
(一)路人们从四面奔来,密密层层地,如槐蚕爬上墙壁,如蚂蚁要扛鲞头。衣服都漂亮,手倒空的。然而从四面奔来,并且拼命地伸长颈子,要赏鉴这拥抱或杀戮。他们已经豫觉着事后的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
然而他们俩对立着,在广漠的旷野之上,裸着全身,捏着利刃,然而也不拥抱,也不杀戮,而且也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他们俩就这样地至于永久,圆活的身体,已将干枯,然而毫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
路人们于是乎无聊;觉得有无聊钻进他们的毛孔,觉得有无聊从他们自己的心中由毛孔钻出,爬满旷野,又钻进别人的毛孔中。他们于是觉得喉舌干燥,脖子也乏了;终至于面面相觑,慢慢走散;甚而至于居然觉得干枯到失了生趣。
1.写出这段文字的出处及其作者。
2.文中“路人们”的反映揭示了一种怎样的心理?试简要分析。
答:揭示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之一,即“看客”心理。“庸众”因“无聊”而将他人的一切举动“事件”化,“戏剧”化,从而“旁观”之,“赏鉴”之,以慰其无聊;他人特别是“独异个人”,因之被迫成为演员,甚至爱和死这样生命中最庄严神圣的举动,均在看客的围观中成为表演作秀。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答:这段文字以被看者“无所动作”使旁观者“无戏可看”以至无聊、干枯、老死作为向看客们“复仇”,表达了鲁迅式的复仇哲学,其内在的意涵不尽在于鼓吹向看客们“复仇”,或者更应将这些看作是一种“疗救”。
(二)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卿。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改悔,乃复请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这段文字选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 2.这段文字反映了荆轲和太子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荆轲:深沉刚毅,慷慨豪迈;太子:坦诚躁进,优柔重义 3.试分析“易水送行”一节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①抓住特点:如对送行者的描写,抓住“白衣冠”这个特点,给整个画面笼罩一层悲哀的色彩;②突出重点:在众多的人物中,重点写荆轲,一曲壮歌抒发荆轲义无返顾的慷慨情怀;③顾及全面:太子、宾客、高渐离、士等在场人物都顾及到,而且通过写“士皆垂泪涕泣”“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④结合写景,音乐渲染:“风萧萧兮易水寒”,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乐调由哀婉悲伤变徵之声转为慷慨激昂的羽声,场面由悲向壮推进。
(三)《诗经·秦风·蒹葭》
1.《诗经》的“六义”是指什么?
2.本诗具有朦胧多义的特点,原因何在?
首先,作者用笔含蓄,诗中反复抒写对“伊人”的追求,传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之情。而“伊人”是谁,其美如何,都没有交代。情境之实与对象之虚,造成了诗歌很强的内在张力。其次,诗歌写“伊人”,创造了一种视觉距离感,不管追索者如何努力,追求的对象始终在前方遥不可及,在复沓中营造了一种缥缈的氛围,从而产生了一种迷离朦胧之美。3.结合作品简述本诗的艺术特点。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相生
(四)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校。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战时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1.写出这段文字的出处及其作者。
2.文中为何要详述联大之始末?其叙事有何特点? 3.你所理解西南联大的精神是什么?
(五)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墟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写出作者与篇名。
2.请指出该语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拟人、比喻、对比、排偶。
3.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谈谈你的理解。答:这段文字先以“井蛙”、“夏虫”、“曲士”三个比喻,精辟地说明了认知判断总是受到生存环境的局限的道理:又以“礨空之在大泽”、“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三个对比强烈的比喻,形象地阐发了小与大的相对性。
(六)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词作表现了什么内容?
答:这是一首念远怀人之作,抒写了有情人相思离别之苦。
2.“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二句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写出宋词中另一类似写法的名句? 答:“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二句暗中点出因离恨相思而长夜未眠,含有埋怨月已圆、人不圆之意,移情于物,以无理之怨表现有情之思。
苏轼词《水调歌头》中有“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之句。
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借用本词之句阐释其著名的“三重境界”说,请写出王国维所说的“三重境界”。
四、作品赏析题
下面是苏轼的一首《定**》,阅读原词、简要注释及背景介绍,就思想情感内涵与艺术特色,对此词作一赏析。不得少于400字。(20分)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下面是秦观的一首《鹊桥仙》,阅读原词、简要注释及背景介绍,就思想情感内涵与艺术特色,对此词作一赏析。不得少于400字。(20分)
鹊 桥 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评分标准:
20——16 理解深刻,见解独到,论述严密,行文流畅,层次清晰,表述规范,书写工整 15——12 观点明确,见解较深刻,论述较严密,行文通顺,无明显语病,书写工整 11——0 理解肤浅,内容空泛,论述欠严密,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书写欠工整
五、写作题(共20分)
1、江淹的《别赋》、高适的《燕歌行》和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都写到了相思离别之情,请联系课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谈谈你对离情别绪的理解和认识。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2、阅读下面一则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谈谈你对个人修养和人生态度问题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到晚年矛盾减少,即是生命将要告终的表现。没有矛盾的一片恬静只是一个崇高的理想,真正实现的话并不是一个好现象。——凭了修养的功夫所能达到的和平恬静只是极短暂的,比如浪潮的尖峰,一刹那就要过去的。或者理想的平和恬静乃是微波荡漾,有矛盾而不太尖锐,而且随时能解决的那种精神修养,可决非一泓死水:一泓死水有什么可羡呢?我觉得倘若苦闷面不致陷入悲观厌世,有矛盾而能解决(至少在理论上认识上得到一个总结),那末苦闷与矛盾并不可怕。所要避免的乃是因苦闷而导致身心失常,或者玩世不恭,变做游戏人生的态度。从另一角度看,最伤人的(对己对人,对小我与集体都有害的)乃是由paion[激情]出发的苦闷与矛盾,例如热中名利而得不到名利的人,怀着野心而明明不能实现的人,经常忌妒别人、仇恨别人的人,那一类苦闷便是与己与人都有大害的。凡是从自卑感自溺狂等等来的苦闷对社会都是不利的,对自己也是致命伤。反之,倘是忧时忧国,不是为小我打算而是为了社会福利,人类前途而感到的苦闷,因为出发点是正义,是理想,是热爱,所以即有矛盾,对己对人都无害处,倒反能逼自己作出一些小小的贡献来。但此种苦闷也须用智慧来解决,至少在苦闷的时间不能忘了明哲的教训,才不至于转到悲观绝望,用灰色眼镜看事物,才能保持健康的心情继续在人生中奋斗,——而唯有如此,自己的小我苦闷才能转化为一种活泼泼的力量而不仅仅成为愤世嫉俗的消极因素;因为愤世嫉俗并不能解决矛盾,也就不能使自己往前迈进一步。由此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不怕经常苦闷,经常矛盾,但必须不让这苦闷与矛
盾妨碍我们愉快的心
情。(选自《傅雷家书》)(教材P16)评分标准:
20——16 立意高远,内容充实,行文流畅,语言精炼,结构谨严,书写工整 15——12 立意独到,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文从字顺,结构完整,书写工整
11——0 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语言通顺,无明显语病,结构基本完整,书写欠工整
第八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无法满足人民需要 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环节是优先发展(C)A.农业
B.工业
C.重工业
D.轻工业
3.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D)
A.国营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合作社经济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属于(C)
A.固定的B.不变的C.过渡的D.独立的 5.我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是(A)
A.国营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个体经济
D.合作社经济 6.新中国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措施是(B)
A.和平赎买
B.没收
C.限制
D.改造 7.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D)
A.统购包销
B.代购代销
C.公私联营
D.公私合营 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社会主义工业化 9.农业互助合作的原则是(A)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逐步推广
D.国家帮助 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由之路是(B)
A.社会主义
B.国家资本主义
C.私人资本主义
D.合作社经济 11.中国共产党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会议是(B)
A.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八大
D.七届三中全会 12.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道路的特征是(C)
A.重视工业建设
B.强调三大改造
C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D.尤其重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3.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办法是(A)
A.和平赎买
B.没收生产资料
C.限制发展
D.任其发展
1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完成 15.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D)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基本胜利
B.中国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C.中国社会开始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D.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包括(ABCD)
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在对农业的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的方针是(ABC)A.积极领导
B.逐步过渡
C.稳步前进
D.统筹兼顾 4.新中国成立后首先要完成的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是(BC)
A.恢复国民经济
B.土地改革
C.镇压反革命
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有(CD)
A.没收官僚垄断资本
B.没收民族资本
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建国初期,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政策是(ABD)A.利用
B.限制
C.发展 7.没收官僚资本的性质属于(AC)A.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建设
D.改造 C.社会主义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
大学语文(2)期末复习提要秘书、行政管理、英语等专业一、考试命题内容范围及题型大学语文(2)期末试卷命题的内容和范围,与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基本一致,即下编的31至57课,叙......
1.《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要点:《左传》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史书?纪传体《左传》的作者相传是谁?鲁国左丘明 《左传》最擅长描写的是?人物语言和外交辞令 出自《郑伯克段于鄢》的成......
大学语文》复习考试,考生们可以仍然按照历年来的复习方法进行。就是说,《大学语文》主要复习掌握四部分内容:一,认真研读教材中的课文,共52篇课文,议论文10篇,记叙文17篇,诗词18篇,小......
一、《大同》 1.选择题 (1)《大同》一文选自是 ()。 A.《论语》B.《孟子》C.《礼记》D.《尚书》答案:C (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A.物质文明建设B.精神文......
大学语文复习一、填空题1、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他的文学主张是“文章合为时而著,。”2、《诗经·关雎》以“,”来统摄全文。3、屈原开创了最适合表达愁绪怨诽的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