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行业分析_最新中国煤炭行业分析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9:54:3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最新中国煤炭行业分析”。

2005年中国煤炭行业分析

[ 转贴自:点击数:436更新时间:2006-2-23 ]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一、煤炭资源状况

(一)世界煤炭资源世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目前,世界煤炭储量估计为1.083 万亿吨,按目前的煤炭消费水平计算,足以可供开采200 多年。世界各地的煤炭资源分布并不平衡,煤炭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世界煤炭资源的70%分布在北半球北纬30°~70°之间。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分别占全球地质储量的58%和30%,欧洲仅占8%;南极洲数量很少。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60%集中在美国(25%)、前苏联(23%)和中国(12%),此外,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4 个国家共占29%。2001 年,上述7 国的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可供炼焦的优质烟煤储量丰富,2002 年3 国的炼焦煤总产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81%。

(二)中国煤炭资源中国煤炭资源丰富,截至2002 年年底,全国共有煤炭资源的矿区6019 个,查明煤炭资源储量为10201 亿吨,其中煤炭基础储量3341 亿吨(煤炭储量为1886 亿吨),煤炭资源量为6872 亿吨。按照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 亿吨计算,我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5 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 吨,即全国年产19 亿吨煤炭匡算,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另外,包括3341 亿吨基础储量和6872 亿吨资源量共计10201 亿吨的资源,可以留待后人勘探开发。另外,中国炼焦用煤储量为649 亿吨,还有基础储量1244 亿吨、资源量1477 亿吨;2003 年中国生产焦炭1.78 亿吨,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56.4%。按照近期中国焦炭的生产能力,已经探明的炼焦用煤储量,可以保证开采200 年左右。我国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集中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的北方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集中了中国煤炭资源的60%,另外还有近9%集中于川、云、贵、渝地区。山西省是资源储量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储量的30%。与资源分布相对应的,是煤炭生产也集中于这些地区。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煤田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作用;由于成煤年代、成煤原始物质、还原程度及成因类型上的差异,再加上各种变质作用并存,致使中国煤炭品种多样化,从低变及程度的褐煤到高变质程度的无烟煤都有储存。按中国的煤种分类,其中炼焦煤类占27.65%,非炼焦煤类占72.35%。中国虽然煤炭资源丰富,但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二、煤炭产量 1.近10 年煤炭产量由于90 年代末期煤炭行业实施关井压产的政策,导致1996-2000 年我国煤炭产量的快速回落。从2000 年开始,我国煤炭产量连续4 年增长,从2000年的10 亿吨低谷,上升到2004 年的约19.56 亿吨,比2000 年长90%。2.煤矿的生产状况目前,我国的煤炭生产主要有3 种经济类型的煤矿,国有矿、地方矿和乡镇矿。根据2004 年1-9 月分月份各经济类型煤矿产量。国有矿和地方矿的产能相对稳定,2004 年1-9 月,国有矿的产量从6682 万吨上升到7995万吨,增长19.65%;地方矿的产量从1835 万吨增加

到2515 万吨,增长37.06%;乡镇煤矿的弹性则相对非常大,其产量从1 月的2652 万吨快速增加9 月的5914 万吨,增长123.00%,在煤炭增长贡献中所占比例在不断增大。2004 年全年,我国原煤产量完成19.56 亿吨,同比增长2.28 亿吨,增长13.2%,其中,国有重点矿生产增长13.3%,达到9.22 亿吨,在煤炭供给中占47%,居于主导地位;乡镇矿近年来发展较快,在煤炭供给中已占37%,04 年完成生产7.19 亿吨,同比增长13.4%;国有地方矿的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在煤炭供给中占16%,04 年生产3.15 亿吨,同比增长12.5%。2003 年,由于煤炭供给紧张,国有矿和地方矿产能基本上又已到极限,国家只能将打算限制的乡镇矿政策重新放宽,04 年5 月,乡镇矿的产能达到创纪录的7022 万吨。此后,乡镇矿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及其地处偏远运力不便的影响,乡镇矿的产量下降,其发展空间有限。国家出于安全生产和保护资源的角度,实施建立煤炭大集团、大公司战略,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要建立4~5 个年产1 亿吨、十几个年产5000 万吨以上的煤矿企业。因此未来乡镇矿的发展比较有限,其产量量应是不断缩减的,从这个角度考虑,国有矿在两年后释放出来的产能一部分将是挤占乡镇矿的产能空间的,不一定会造成供给的大量增加。结论:未来两年内,我国的煤炭产量增长较为平稳,不会大量增加。

三、煤炭消费需求 1.能源消费结构从整个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看,石油占主导地位,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占40%;其次是煤炭占27%;天然气占23.2%;核能占7.3%;水电最少,只占2.6%。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主导地位,2003 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为 67.10%。目前,虽然随着经济发展,其他一次能源(石油、天然气)消费的逐渐增多,中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但是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储备特点和经济发展阶段特点,决定了煤炭仍是中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在较长的阶段内,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将长期保持不变。2.目前我国的经济特点决定行业特征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能源消费特征不同。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历程表明,产业结构升级基本上是沿着“农业→轻纺工业→基础工业→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过程来实现的。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重化工业阶段。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发展所处阶段不同,能源消费的特点不同。中国煤炭行业在周期变化中表现出成长性特征。中国的重化工业可以认为从2003 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特征,预计持续时间与日本和韩国大致相同,大约持续到2013 年。其中前4-5 年是重化工业发展的前期和中期,重工业占GDP 的比重持续上升,能源消费量持续上升,即2008 年之前中国都将处于能源消耗的高增长时期。中国经济从2003 年起进入了重化工业阶段,固定资产投资相对增长较快。重化工业阶段特别是前期和中期,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煤炭行业的发展不同于发达国家,仍具有明显的成长性特征。在中国,与煤炭直接相关的电力、钢铁和化工等行业的未来发展仍将持续较高速度,因此中国煤炭行业也具有突出的成长性特征。3.煤炭的旺盛需求集中于四大行业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四个行业是中国煤炭消费最集中的行业,2003 年这四个行业煤炭消费量占煤炭总消费量的88.8%,其中电力行业占煤炭消费总量的49%,钢铁行业占13%,建材行业占17%,化工行业占6%。电力是煤炭消费的主力。2005 年电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继续增加,新增机组容量预计达到5000 万千瓦,2006 年新增将超过6000 万千瓦。虽然近期国家已经开始整顿电力项目投资,但已经开工的未经批准项目仍然大量存在。2005 年中国经济仍将增长约8.5%,预计2005 年火电发电量同比增加12.89%,煤炭消费量增加约1.07 亿吨。仅电煤需求的增加,就使2005 年煤炭总需求达到近20 亿吨。2004 年宏观调控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只在短期内影响了产量和价格,国内钢铁行业依然保持快速增长。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我们预测2004 年钢铁行业煤炭需求量约25371 万吨,2005 年增长到26368万吨。建材和化工行业2005 年的煤炭需求将较2004 年略有上涨。结论: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主导地位,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煤炭消

费的增长,煤炭行业还具有成长性。4.煤炭消费的主要用途煤炭的用途十分广泛,可以根据其使用目的总结为两大主要用途:(1)动力煤,(2)炼焦煤。(1)动力煤从世界范围来看,动力煤产量占煤炭总产量的80%以上。世界10 大煤炭公司主要生产动力煤,其比重约占该10 大公司煤炭总产量的82%;美国动力煤产量占其总产量的90%以上;我国动力煤产量也占到煤炭总产量的80%以上。在国外,动力煤绝大部分用来发电,工业锅炉也有一些用量。全世界约有55%的煤炭用于发电,煤炭需求的增量部分基本上都在电力部门,但中国例外,在中国实施工业化的进程中,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煤炭(动力煤)。从动力煤的品种来看,以长焰煤和不粘煤储量最大,分别占全国动力煤总储量的21.70%和20.35%;褐煤和无烟煤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而贫煤和弱粘煤则相对较少,仅为全国动力煤总储量的 7.66%和2.49%。煤种 长焰煤 不粘煤 褐煤 无烟煤 贫煤 弱粘煤占全国动力煤储量,% 21.70 20.35 17.63 16.02 7.66 2.49 占全国煤炭总储量,% 16.14 15.14 13.12 11.92 5.70 1.86 我国动力煤的主要用途有: 1)发电用煤:我国约1/3 以上的煤用来发电,目前平均发电耗煤为标准煤370g/(kW·h)左右。电厂利用煤的热值,把热能转变为电能。2)蒸汽机车用煤:占动力用煤2%左右,蒸汽机车锅炉平均耗煤指标为100kg/(万吨·km)左右。3)建材用煤:约占动力用煤的l0%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为玻璃、砖、瓦等。4)一般工业锅炉用煤:除热电厂及大型供热锅炉外,一般企业及取暖用的工业锅炉型号繁多,数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约占动力煤的30%。5)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数量也较大,约占燃料用煤的20%。6)冶金用动力煤:冶金用动力煤主要为烧结和高炉喷吹用无烟煤,其用量不到动力用煤量的1%。

(2)炼焦煤我国虽然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但炼焦煤资源还相对较少,炼焦煤储量仅占我国煤炭总储量27.65%。炼焦煤类包括气煤(占13.75%),肥煤(占3.53%),主焦煤(占 5.81%),瘦煤(占4.01%),其它为未分牌号的煤(占 0.55%);非炼焦煤类包括无烟煤(占10.93%),贫煤(占5.55 %),弱碱煤(占1.74%),不缴煤(占13.8%),长焰煤(占12.52%),褐煤(占12.76%),天然焦(占0.19%),未分牌号的煤(占13.80%)和牌号不清的煤(占1.06%)。炼焦煤的主要用途是炼焦炭,焦炭由焦煤或混合煤高温冶炼而成,一般1.3 吨左右的焦煤才能炼一吨焦炭。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是各国在世界原料市场上必争的原料之一。中国是焦炭生产大国,也是世界焦炭市场的主要出口国。2003 年,全球焦炭产量是3.9 亿吨,中国焦炭产量达到1.78 亿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46%。在出口方面,2003 年我国共出口焦煤1475 万吨,其中出口欧盟458 万吨,约占1/3。2004 年,中国共出口焦炭1472 万吨,相当于全球焦炭贸易总量的56%,国际焦炭市场仍供不应求。

四、煤炭供求与价格趋势 1.需求旺盛,产能不足,供应紧张我国煤炭行业自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的50 年中,一直处于微利和亏损边缘,其中有25 年全行业亏损,煤炭行业长期以来积弱难改。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存在设备老化,投资不足的局面。过去20 年,国有重点煤矿连续亏损,多年来投资严重不足,产能扩张速度慢。近两年,国内需求快速增长,煤炭消费迅猛增加,年递增速度都在2 亿吨以上,煤炭产能扩张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2003 年以来特别是2004年的煤炭供应紧张,集中暴露了过去多年煤炭投资不足带来的后果。目前,我国煤炭产量增长主要来自于乡镇煤矿,但由于国家加强对煤炭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2005 年乡镇煤矿增长速度将会放慢,2006 年以后将进入一个稳产、减产阶段。1949 年以来中国煤炭消费增长率一直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但2003 年煤炭消费高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6.94 个百分点,2004 年高出5.82 个百分点。2005 年煤炭需求依然旺盛,供需仍然不平衡。预计2005 年主要耗煤行业中,电力行业需求同比增长11.77%,钢铁行业需求同比增长3.93%,建材和化工行业需求同比增长分别为1.47%和1.96%。预计2005 年,中国电煤消耗总量将比去年增加1.2亿吨左右,加上冶金、建材、化工等几个重点行业耗煤不同程度的增长,国内煤炭需求将在21 亿吨以上。产能方面,预计2005 年产量增长约1 亿吨,全年产量约20.6

亿吨,供需缺口将较04 年增加。尽管目前煤炭供给比较紧张,但重点国有矿的产量大部分都远超过设计产能,其产量扩张有限;03年开始加大的煤炭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到06 年下半年才能逐步投产,2005 年煤炭供应依然紧张。2.供需的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 2003 年煤炭需求量和产量快速增长,煤炭供应由过剩转为紧缺。2004 年煤炭供应紧张程度升级,需求快速增长拉动了煤炭价格的回升。秦皇岛大同优混的含税车板价从2003 年1 月的258 元/吨上涨到2004 年1 月份的284 元/吨,涨幅超过10%,2004 年12 月1 日上涨到405 元/吨,2004 年内上涨幅度为42.6%。受供需影响,2005 年煤炭价格将继续上涨,总体涨幅约10-15%。不同煤种供需情况差异较大,价格上涨幅度会有所差异。(1)动力煤对于动力煤而言,政府干预无法改变价格上涨趋势,“煤电联动”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或其职能部门不得直接干预煤价,动力煤价格上涨的压力变小。从需求方面讲,由于近两年建设的火电机组将集中在2005 年和2006 年投产,煤炭尤其是动力煤的需求仍将大幅增长。供给方面,一方面,由于原有在建项目不足,新增煤矿投资需到2007 年后才会实现产能增长,估计2007 年以前国内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难以彻底改变。另一方面,制约煤炭供应的运输瓶颈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因此,明后年动力煤价格上涨的动力仍然很强。(2)炼焦煤炼焦煤因供需缺口加大,价格涨幅将大于动力煤。2004 年,由于国内焦炭需求猛增,中国商务部决定将焦炭出口配额从2003 年的1200 万吨削减到900 万吨,一时间导致国际能源市场焦炭告急。焦炭市场价格从2003 年平均约每吨200 美元,飙升至每吨400 多美元。2004 年商务部后来根据市场供求状况追加下发焦炭出口配额到1400 万吨。中国炼焦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04 年我国焦炭产量在2003 年1.78 亿吨的基础上增至2 亿吨左右,2005 年炼焦全行业新增产能预计达到8100 万吨,2005 年我国焦炭产量预计增至2.8 亿吨。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分析人员预计,2004 年,全球钢铁产量将达10.18 亿吨;2005 年产量将达10.63亿吨。中国对钢铁的强劲需求,特别是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举行之前的大型建设,将会促使未来几年对钢铁需求保持强劲。2004 年全国钢材消费量为3 亿吨左右,根据测算,2005 年中国钢材消费量达到或超过3.5 亿吨,增长水平在10%以上。以生产每吨钢材需要550-560 公斤焦炭的比例计算,中国焦炭供应将会过量,用于出口的焦炭将得到数量保证。2005 年商务部公告焦炭出口配额1400 万吨,与2004 年持平。但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焦炭需求的旺盛,以及国内市场的供给饱和,2005 年全年焦炭出口将有可能超过1400 万吨。焦炭需求因国内外钢铁行业的发展而增长,炼焦煤的短缺更突出,价格上涨力量较强。(3)煤炭价格趋势 2004 年价格上涨带来行业收入和盈利高速增长。2004 年1-10 月份,煤炭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6.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1.4%。目前煤炭行业处于近10 年来所未有过的高度景气状况。通常300 万吨以上的煤矿建设期为4-6 年,目前我国加快建设速度,最短的建设期也需要3 年时间。我们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看,2003 年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413 亿元,2004 年1-10 月为435 亿元。实际上固定资产投资还有一些用于设备更新改造等,因此实际新增产能小于我们估算数字。此外,煤炭行业从2005 年开始将出现更大规模投资,这些投资产生的效果将在2007 年以后才逐步实现。因此,预计2005 年煤炭价格将会较温和地上涨并在随后几年保持在高位盘整,煤炭价格在2007 年前下降的可能性比较小。对于煤炭企业来说,2005 年在产量平稳增长和价格温和上涨的基础上,企业的收入和利润水平将会继续提升并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

五、煤炭运输:供应的瓶颈中国煤炭储量集中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的北方地区,晋陕蒙(西)地区(简称“三西”地区),这些地区也是我国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煤炭消费却相对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煤炭产地与用户相距遥远,这就形成了长期以来中国煤炭业“北煤南运”和“西煤东调”的基本格局。我国煤炭产量的70%需要通过铁路运输,煤炭货运量占国内铁路货运总量的45%左右,煤炭平均运输距离约560公里,形成煤炭生产和消费对运输的高度依赖。1.铁路运输(1)目前铁路运力不足中国煤炭运输有铁路、公路、内河和海运,其中主要方式是铁路运输,产量最大的“三西”

煤炭外运主要方式是铁路,煤炭运输的“瓶颈”最突出体现在这一地区煤炭外运。2002 年和2003 年,全国煤炭运量同比分别增长6.8%和7.7%,截至2004 年12 月,铁路已运输煤炭9.17 亿吨,同比增长14.2%。目前,铁路煤运主要通道的运输能力早已饱和,铁路运力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现有煤炭运输量的完成,是在大量挤压其他货物运输基础上实现的。目前煤炭运输完成情况,由于政府强制调配运力而掩盖了实际运力的短缺程度,不能反映真实的运输能力。煤炭“抢运”对整个经济体系正常运行的负面作用很大,这种运输状况不可能长期持续。(2)“大秦线”改扩建作用有限大秦线(大同-秦皇岛)是“三西”煤炭外运最重要的铁路运输线路,占“三西”煤炭铁路运输总量约接近40%。大秦线现有煤炭运输能力约1 亿吨,目前正在进行改造扩建,预计2005 年下半年运煤能力将提高到2 亿吨。我们预计2005 年大秦线煤炭运输量将比2004 年增长约5000 万吨。另外“朔黄线”复线建设完成后,煤炭运输能力将从每年5000 万吨增加到6360 万吨。铁路扩建增加的运力不足以缓解目前过度紧张的煤炭运输情况。2004 年10 月铁路货运请车满足率才30%,即使恢复到2003 年的52%,铁路运力短缺还高达约8.8 亿吨。我们列表说明铁路运输不同请车满足率下的铁路运力短缺情况,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到“三西”地区新增货运能力,并非完全由煤炭运输所得。该地区其他货物运输也将分享部分新增运力,煤炭运输长时间挤占其他货运的情况只能短时间存在,不能长期维持下去。(3)未来的铁路网规划难解近渴根据2004 年初国务院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 万公里,提出要形成以大同(含蒙西地区)、神府、太原(含晋南地区)、晋东南、陕西、贵州、河南、兖州、两淮、黑龙江东部10 个煤炭外运基地为服务重点的铁路重载煤炭运输网,年运输能力达到20 亿吨左右,满足煤炭外运需要。这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对于缓解未来煤炭运输的紧张状况将起到重要作用,但近几年煤炭运输紧张的局面依然无法缓解。2.公路运输受制于“限载限超” “三西”地区煤炭公路运输是铁路运输的必要补充,2004 年铁路运输极为紧张,部分煤炭通过公路运输来缓解供货压力。2003 年山西30%的外销煤通过公路运输。但煤炭公路运输普遍存在超载、超限问题,2004 年5 月1 日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煤炭公路运输量受到限制,运输量难增长。另外,部分煤炭运输需求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运输,进一步加大铁路运输的压力。

六、结论

1、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中国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可供开采100 年;炼焦煤可以开采200 年左右。

2、我国“多煤少油”的资源状况决定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将长期占主导地位。

3、我国进入高能耗阶段,煤炭需求将长期保持旺盛。我国在较长的时间内都将处于能源消耗高增长的发展阶段,煤炭需求将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4、煤炭价格近期呈现上涨的态势,长期将依然维持较高水平。由于未来我国对煤炭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增加,而煤炭生产能力在短时间内难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供需之间的长期不均衡状态和运输的瓶颈将导致煤炭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在未来几年,煤炭价格将依然维持较高水平。近期内,煤炭价格呈现上涨的态势。

5、炼焦煤的价格上涨趋势强于动力煤。

6、煤炭运输的瓶颈问题在较长的时期内将难以解决。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

基于我国近年煤炭行业的发展煤 炭 行 业 分 析 报 告报告人:辛明亮 2012年04月10日目录:一、前言二、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三、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四、我国煤炭行业投资分析......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2007年3季度)【摘要】 2007年以来,煤炭行业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增长势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增大了全社会的能源需求,煤炭市场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由于......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2010年1季度)【摘要】 受到工业企业开工率回升、西南大旱等因素的影响,煤炭行业运行出现向好迹象,主要表现在淡季煤价止跌企稳、港口及电厂煤炭库存趋降、......

煤炭行业分析

煤炭行业分析:供需失衡 国内外煤炭价格猛涨居高不下的国际原油价格正给全球经济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每桶130美元的国际油价,正在使全球煤炭供求紧张的形势日趋升级??国际国内......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热门20篇)

报告应该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和接受其中的信息。报告需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报告是一种汇报工作、调查研究或者......

下载中国煤炭行业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煤炭行业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