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女大学生就业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结业论文
题目: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
【摘要】
当今时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说明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再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最后总结本文。
【关键词】
女大学生就业难职业生涯规划
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女生的数量逐年成倍增长,其增长率占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从38.31%增加到43.95%,基本上已经撑起了“半边天”,但是就业率却远远低于男生。在中国目前就业形势总体严峻这样的大背景下,女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对于许多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来说,就业问题已是迫在眉睫。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本人也是女大学生,面对三年后的就业问题,也存在着各种忧虑。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相对而言,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式更加不容乐观。女大学生是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是中国社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其性别特征更引人关注。所谓的“女大学生就业难”,不是说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指与同期男生相比,女生择业时间相对较长、工作单位相对较差;虽然我国一直强调男女平等就业,许多用人单位对已招收的男女大学生也是平等支付工资,但在录用和晋升时却有明显的性别歧视现象。
再加上近年来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长,农村城市化的的加速进行,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向城镇,造成了城镇劳动力供给过剩。然而,在劳动力供给增多的同时,就业岗位并没有随着劳动力的增多而增多,造成了大量的人口失业。在整个社会都存在就业难的现实情况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就越发明显。
二、产生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
女生就业难的问题不能简单的归结于某些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社会价值观、用人单位、高校及女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也是受到自身生理因素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也比较困难,可能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职业生涯中断。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选择存在盲目性
在国外很多地方及我国港、台地区,择业指导比较普遍,高中生毕业时,都会接受所在中学设立的职业选择中心的测评、以此作为自己就业或参加高考填报志愿的参考依据。而在我国大陆的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开展对学生职业选择的测评,而且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长期实施的是相对单一的评价标准,学科成绩可能掩盖了很多潜能特点。因此,学生的专业选择视野很狭窄,无法全面审视自己的职业潜能,从而导致了在填写报考志愿时的盲目性。从而也导致了个人的天赋优势无法得以充分施展,专业方向选择中也出现了兴趣不足和能力短缺等情况。这些情况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而阻碍其职业能力的提升。现在大学生“专业思想问题”非常突出,成为困扰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状况又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国家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二)择业观的影响
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关于择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标准、择业意义的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是大学生在思想上对社会职业岗位的初步定位。女大学生的择业观主要表现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冲突;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相冲突;对竞争既赞同又害怕;对女性传统角色的挑战与妥协并存。使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举棋不定,难以抉择,也许就在左右摇摆中错失了就业良机,最后陷入就业难的局面。
(三)择业心理的影响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良心理。
1.焦虑心理。择业焦虑,是毕业生择业时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紧张状态,在许多毕业生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研究表明,引起女大学毕业生焦虑的主要问题是:有些女大学生为自身的学校或专业不佳而担忧;有些女大学生担心用人单位岗位少;有些女大学生担心招收本专业的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等等。这种焦躁、沮丧、不安等消极情绪影响了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给女大学生择业设臵了性别障碍。
2.依赖心理。大学的校园环境赋予了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发展
空间,然而由于传统性别规范的限制,女大学生普遍比男大学生具有更明显的依赖性,加之生理上的特点,遇到一点麻烦或困难总喜欢向父母或他人尤其是男生求助。在找工作时,潜意识中有一种“等、看、靠”的思想
3.自卑心理。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部分女大学生在择业中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评价过低,对择业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她们害怕碰钉子,害怕挫折,不敢参与就业竞争或在竞争中没有自信。自卑心理严重制约了女大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影响着择业的成功率。
(四)自身素质的影响
部分女大学生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只看重考试成绩,对实践环节和社会活动不大热心,故使得在自身素质结构方面,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致影响其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1.素质结构差。女大学生学习考试成绩总体优于男生,但在综合素质结构上却有不理想的地方,典型的表现是“高分低能”。另外,总体上,女生在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也不如男生。
2.生理局限。在生理上,女性在身体上的强壮、力量等刚性方面不如男性,结婚生育对工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家庭的眷恋有时使其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工作能力。女性在心理上,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差,情感脆弱,依赖性较强,在性格上多数人往往勇气不足,独立性较差,意志力不坚强。另外,在工作和生活方便程度,女性也有劣势,如单身女士出差有一定的不安全性等,这也使很多用人单位拒绝接受女性。
3.职业生涯规划难。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个人发展和企业留住人才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员工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男生的职业生涯期要长于女生,女生的职业生涯往往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而被迫中断。女生要进行职业规划,就要考虑家庭因素,而家庭因素往往都是不可预知的,从而造成了女生职业生涯规划难。
(五)、传统因素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的历史文化已作为一种观念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部分人的头脑中。社会对女性的期待更多的是贤惠温淑、端庄持重、遵守传统、相夫教子。社会对男女两性不同的行为期待不仅影响到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职业选择,同时也会影响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
(六)、外界因素的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盈利是其存在的主要目的,大部分女生会受到家庭的影响,造成职业生涯中断,企业组织招聘、面试、员工培训开发,都需要消耗一些成本,在这个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市场中,企业会抬高就业门槛,减少不可预知的经济损失。
三、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全面审视自己的职业潜能,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潜能的专业。
(二)转变就业观念,主动适应市场就业竞争女大学生应更新就业观念,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把自己的理想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女大学生应做好角色的转变,树立全新的职业发展观念,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达地区转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女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挖掘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女大学生要看到自己在语言表达、专业基础知识、形象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工作耐性等方面的优势,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提高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发挥自身的优势和长处,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摒弃自卑心理,克服依赖心理、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勇敢地参与就业竞争,并学会推销自己,积极创造就业条件,迎接就业市场的挑战。
(三)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努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就业市场的竞争是激烈的,甚至是残酷的,但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永远是竞争成败的第一要素。对于女大学生而言,只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优势才能应对
用人单位挑剔的眼光,才能适应这样一个“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社会环境。因此,女大学生要获得求职就业成功,就要懂得充分挖掘女性自身的潜能,转变思想观念,走自尊、自立、自强之路,努力把自已培养成为内外兼修的优秀女大学生。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夯实专业知识技能。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认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要善于将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融会贯通。由于女性的心理特征,其实践操作能力往往稍弱于男性。因此,女大学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在培养和锻炼专业技能时多动脑筋、多下功夫。其次,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实际工作能力。女大学生应主动参加勤工助学、就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可利用假期到企业和社会中进行打工式学习,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求,找准定位、锻炼能力,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增强实践经验,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再次,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女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使其顺利就业的重要突破口。女大学生们要想使自己在择业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技态度,自如地应付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必须做好能力准备、思想准备、心理准备,曾强心里承受力和科学预见能力,不要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自暴自弃。要知道,在择业中遇到坐着是很正常的事情,应该把挫折看成时磨练意志、锻炼能力的机会,放下思想包袱,认真找寻失败的原因,结合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调整目标,争取更多的机会。
四、女大学生根据自身优势而选择就业
亘古以来男女有别,不管是心理还生理,但无论如何,男女生都有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通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女性从业也有诸多优势:
1、智力上并不比男性差。女性一般都比较耐心细致,与生俱来的忍耐、合作和善于倾听等气质,在一些职业岗位上能够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女性若能把握自己的性别优势,找到理想的职业并非难事。
2交往能力上的优势。女性普遍性情温顺、和蔼,容易与人相处,感情丰富且善于体谅别人的处境和困难,在社交场合或工作协作中能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从事商品推销、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的横向联系、签订合同等工作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3、语言能力的优势。据专家研究发现,女性运用语言词汇的能力强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及经验的积累,女性驾驭语言和文字的能力将会更加出色。所以,女性更加适合从事文字整理、编辑、翻译以及教育、接待洽谈等注重语言能力的工作。
4、思维能力的优势。女性在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细致、周全上普遍具有优势,所以女性在担任工程设计、服装设计方面的工作往往会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在文学创作、舞台表演方面,女性优秀从业者更是不乏其人。
5、管理能力的优势。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个人修养好,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因此,适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
6、忍耐力的优势。在相对单调乏味的条件下仍能孜孜不倦地长期工作,这是女性的一大特点,大多数女性工作耐心持久,态度认真,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因此,女大学生在担任财务、计算机操作、勘测设计的内务、资料整理、图书情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中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女生应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就业,才能更好的发挥个人才能和潜能。
总结
综上所述,女大学生应深刻认识到导致其就业难的原因不仅和宏观经济环境、社会价值取向、用人单位的偏见等因素相关,同时,自身因素也不可忽视,故女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摆正心态,努力提升就业竞争力,以实现良好就业。
参考文献:
1、贺洋《浅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科教文汇,20092、张晓东《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研究现状分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3、陈小红《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现代企业教育,20084、晁罡 《人力资源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5、百度文库
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与原因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表现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专业要求上,女大学生面临的条件要比男生苛刻得多,找到......
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一、序论二、本论(一)当前女大学生就业现状观察(二)女大学生面对“就业难”的现状分析女大学毕业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但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却相对处于劣......
浅谈对公共政策的认识——以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为例公共政策案例:2011年8月5日,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表示,就业是民生之本,我......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公共政策分析新闻: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9日表示,就业是民主之本,我国非常重视女大学生......
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供求总量和结构的两种矛盾,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改革,这两种矛盾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女大学生身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