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_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9:50: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大千故里——内江,内江是著名的甜城,山好、水好、人更好。这阵子我们在修沱江河沿江湿地公园,大家没有看到最美的一面,相信过段时间大家再来时,一定会看到一个更加美丽的内江。

同时,我们也由衷地感谢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交流平台,让我们不仅可以交流学习,还可以畅叙友情。

今天我的发言,主要是想抛砖引玉,把我们的问题、困惑抛出来,把我们的工作向大家做个汇报,希望在与大家的交流探讨得到更多的启发、学到更多的经验。本次院长联席会的主题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个话题,对我们经管类学科来说,其实一点都不新奇,几年前大家就在按这个方向在做、在改革。但是,在2014年的今天,在中国高等教育结构正在酝酿战略性调整的今天,这个话题似乎又是一个非常热点的话题,可以说是我们这类新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当前高度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月22日在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时表示:我们要让600多所地方高校,实行转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这600多所地方高校,就是99年以后升本的。600多所高校整体转型,从未有过的工程,就在我们还在疑惑、还在困惑的时候,2014年4月25日至26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驻马店举行,178所高等学校聚集驻马店,共同探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的战略部署。在会议闭幕式上,参加论坛的178所高等学校共同发布了《驻马店共识》,并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这将地方高校转型的事推上了议事日程。

因此,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加具有时代的大背景以及现实的紧迫性。

当初在确定这个主题的时候,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舆论声势还没有这么大,当初蒋院长说让我们做一个交流发言,我也只想着把这两年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大家做一个汇报。没想到形势变化这么快,就在这一个月里,什么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什么驻马店共识都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觉得仅仅只谈我们基于传统办学定位下所作的一些事情,好像有些滞后了。我想,我们更多的是想听听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这类院校、我们经管类学科该怎么应对。

因此,临时把题目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由于时间太仓促,思考、探索都谈不上,只想抛砖引玉,跟大家交流交流,同时把我们这两年做的一些事情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背景

(一)回顾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和标志性事件

在1999年以前,中国高等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在这期间,我们都知道,我国高等教育启动了2件重大的标志性工程(远的我们就不多说哈,我们就77年以后的事)。一件是“211”工程,一件是“985”工程。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这是我国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而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项目。“211工程”自“九五”期间(1995年开始启动)立项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资金180亿元,建设了一批高等院校和重点 学科,改善了一批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一批重点学科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截止到2011年3月31日,全国共有112所高校,其中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拥有两个校区,实际高校为116所。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此后,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的高校有34所。2004年,国家又正式启动了“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项目,增补了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4所高校,使进入这一重点建设工程的高校总数达到了38个。这是国家在重点大学建设领域,规模最大的一项工程。

至此,我国高校的六个梯队已经开始初步形成,即“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普通一类高校、普通二类高校、普通专科和高职专科高校等。这就基本决定了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发展格局。

但是2014年伊始,从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讲话以后,我国即将开始启动新一轮高校改革,1999年以后新建的本科院校(包括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将整体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这就意味着我国高等学校发展格局即将重新排序,就像排队检票进站,大家都按顺序站成了一列,突然,新打开了一道门,容许大家重新排队,这个时候,谁转身快、可能谁就排在前面了,而且越是排在后面的越乐意转身。像我们这样处于前不前、后不后的学校,就比较纠结,也就面临更大大的挑战。

(二)高校就业的主要问题:结构性失衡 见ppt

(三)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关于职业教育的讲话解读(2014.02.26)

三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四)教育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河南-驻马店)2014.1 教育部领导同志强调:„„

其实教育部内部关于转型争论应该还是比较激烈的。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并没有任何表态。

二、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挑战

(一)普通地方院校与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差别

(二)普通地方院校转型的主要挑战

三、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之应对

1. 地方普通高校应当在全面、准确理解“转型”政策背景基础上,科学把握“转型”政策的宗旨与要义,突出注意科学定位、特色发展,避免陷入新一轮“千校一面”的误区。

2.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办学历史、不同学科专业结构和拥有不同教育教学资源的学校,“转型”的目标与要求、策略与路径应各不相同,要在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寻求与市场对接点的同时,还要基于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等实际,充分利用优势学科专业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学科渗透和专业复合,共同支持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

3. 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在积极应对“转型”导向过程中,尤其注意在发展目标定位等方面不要混同高职院校,特别要合理设计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将其融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由此引导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 基于“转型”的宗旨和要义,地方普通高校应从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发展战略等方面,有效服务和充分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同时也要针对性进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还要在突出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要求基础上,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支持与促进作用,科学协调高校“四大职能”之间关系。

5. “转型”路径的选择和展开,要重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行准确定位,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有效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系统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等环节。

6. 成功“转型”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是“人”的问题,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既要注意引入实务部门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以及实验实训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也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由此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7. 为有效推进“转型”,既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自身努力进行政策调整和职能转换,也需要学校内部系统推进观念更新、制度调整和机制改革,还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一起有效建构人才需求导向与考核评价机制。

为成功实现“转型”,需要特别注意认真研究并积极探索解决的主要问题: 1.型”?

2.3.基础性学科专业如何面对“转型”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现行有关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没有得到全面、彻底改革和调整之前,经济欠发达或落后地区的师范院校等是否存在“转型”以及如何“转学校如何科学处理“四大职能”之间关系?尤其是其中的教学与科研之间关系?

4.现行办学体制下,高校积极应对“转型”的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如何改革和调整财政经费拨款、招生考试、评估考核等体制机制?如何切实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5.在政府职能转换尚未到位情况下,学校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处理和把握自身与“政府”及“社会”之间关系?

四、我校“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一)模式的基本要素与内涵

我校“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由观念系统、操作模式、评价体系、管理方式、校园文化五大要素组成。

一是观念系统。包括一个核心理念,三个顶层观念。核心理念是,人才培养必须“以发展为中心”,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才能诠释教育的本质属性。三个顶层观念:“三原则”的教育观(人才培养贯彻发展中心原则、主体性原则和爱与尊重原则)、“五统一”的人才观(人才发展实现潜能与发展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自我与环境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品德与才的统一)、“五强化”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教学过程的民主性、知识的实践性、学习与生活的相关性)。

二是操作模式。包括一条主线,两个延伸和三个平台。一条主线是指“教学做统一”。两个延伸是教学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向第二课堂延伸,以校内为基础向校外延伸。三个平台是构建以课堂为基础的“教学做”互动的教学育人平台、以校内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活动育人平台、以校内为基础向校外延伸的校地联动育人平台,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人才培养空间,形成人才培养合力。目的是以“一个核心理念,三个顶层观念”更新落后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知识观,创新育人模式,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学、做的关系问题;以“一条主红,两个延伸,三个平台”的操作模式,解决传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实现人的综合素质和谐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评价体系:构建以能力为中心,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实现“五个结合”: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一个阶段的最后评价和这个阶段教学过程的评价),知识性评价和能力性评价相结合(知识考试评价与实践活动评价相结合),专业知识评价和选修课、基础课评价相结合(承认选修课),课内教学评价与课外活动评价相结合,客观性评价与主体性评价相结合。

四是管理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重视人的需要,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展开教学过程管理、班级管理、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

五是校园文化:构建有教育性的人性化的校园环境。就是要铸造大学精神,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发扬民主、力求创新。倡导真才实学,力戒浮躁浅薄,鄙视弄虚作假,驱除滥竽充数。让大学成为历史文化的源泉、精英人才的摇篮、自由精神的家园、文明儒雅的典范。

(二)工商管理专业改革试点情况

2013年我院工商管理列入全校五个改革试点专业之一,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入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创新课堂教学改革

——广泛采用案例项目教学法,贯彻“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能动性,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1)深化教学理念改革

让“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每位老师心中,贯穿落实在行动上,在教学中始终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案例教学等有效方式,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发展的实践性、学习与生活的相关性;充分体现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开放性。

(2)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方法,改变传统的以灌输式讲授为主的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导向法、问题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对话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方法,尤其广泛推广案例项目教学法。围绕核心培养目标,创设情境教学环境,从以“教”为中心转向“教、学、做”统一,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

为了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能动性,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除了创新教学手段方法,教师还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如教学中,应首先明确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然后根据这些目标确定每一章节的知识任务和能力任务,并根据相应的目标任务确定教学内容,再根据教学内容、辅以案例教学法、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等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相应的课堂教学。

(4)强化教师的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将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通过反思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谋划解决问题的预案;课中通过反思自我监控教学过程,机智地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课后通过反思对自身课堂教学中好的经验进行固化和对不足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水平。

2、围绕专业学习分年级开展不同的专业教育活动。

大一以专业认知教育为主题,将开展新生融入校园系列活动,如专业认知教育活动,专业兴趣小组活动,艺体、素质社团活动,暑期社会认知实践活动等。

大二以专业知识拓展为主题,举办企业家讲座,商业学子论坛,从业资格考试培训等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与高年级举办的一系列专业技能和学科竞赛等活动。

大三以专业能力提升为主题,开展创业计划竞赛,专业技能竞赛,ERP企业经营模拟大赛,企业家谈经营管理讲座等活动。

大四以创业实践、就业服务为主题,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业项目孵化,就业服务等。

3、校企(地)联动育人

(1)聘请企业老总、高管、行业资深专家等来校讲学、授课。以《专业导论》为突破口,实现由校内教师与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联合教学模式(含实践教学)。

(2)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解决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问题。(3)试行校内学业导师和校外职业导师的双导师制,提高学生职业规划与社会适应能力。

(4)充分利用学校与川威集团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契机,加强与川威集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为校内外联动育人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我的交流发言结束,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计算机教育》 作者:李 祥1绪论我国软件产业的年销售额和出口额递增速度保持在35%左右,2005年销售额将达到2......

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

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贸易领域形式的分析。提出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模块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缩短学生就业与......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济南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具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方案坚持传统材......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改革的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改革的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下载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