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集体备课表第三单元”。
第三
单元分析
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围绕人生和奋斗这个主题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段曲折的经历,塑造了一个个不屈的灵魂,奏响了一首首生命的乐章,点亮了一盏盏人生的航灯。
二
单元目标要求
1、学会本单元2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逆”、“毅”、“撰”、“膜”、“礁”等组成的词语。(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比喻句及名言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朗读课文,感悟伟人成功经历对我们的启示,拓展延伸阅读,课外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申诉;完成“家乡的一种美味”习作。
三
单元设计意图
一、逆境成才
——《小草和大树》教学谈《小草和大树》乍一看题目,以为是一篇寓言,仔细再看,发现尽管体裁不是寓言但是同样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逆境可以成才”。如果我们把它看作一个论点,那么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呢?答案很简单,课文的第一小节直接告诉我们,夏洛蒂就是逆境成才的典范。夏洛蒂何许人也?她是一个女人,但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女人。在她之前,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妇女(甚至是全部妇女)毫无地位可言,没有参加社会活动的权利,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是彻彻底底的男人附庸。在她之后,女权运动吹响了战斗的号角,拉开了争取男女平等战役的序幕。夏洛蒂的自传体代表作《简·爱》是全世界妇女的必读之作,被誉为“世界女权运动的图腾柱”。
何谓逆境?词典中的解释为“坎坷不顺的境遇。”为什么逆境能够成才呢?作者以夏洛蒂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个论点。引导学生去看主人公都有哪些“坎坷不顺”以及是如何应对的。从而真正认识逆境,感同身受。明白“逆境可以成才”的道理。
二、强烈的对比 非凡的人生 ——《轮椅上的霍金》教学谈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主人公是史蒂芬·霍金。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通过阅读能够找到这样一些词汇:宇宙之王,科学巨人,物理天才,生活的强者,非凡的科学家。这些都可以说明霍金的身份,但同时他还是一位终身禁锢在轮椅上的霍金,身体彻底变形的残疾人。身体的残疾和事业的伟大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轮椅上的霍金”。文章一共12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具体叙述霍金经历的残酷命运以及顽强进行科学探索的事迹。这一段的叙述虽然较长,但是有一条十分清晰的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述。最后一部分,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说明霍金带给我们的巨大影响。第八自然段用了一个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1)“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这是第一层意思。霍金拥有人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他没有去愤世嫉俗,面对苦难他报以“恬静的微笑”。能活着,就好。(2)“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这是第二层意思。告诉我们理想、亲情、友爱是人生存必需的精神力量,他超越了物质的层面让人生更幸福。能幸福的活着,更好。(3)“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第三层意思。“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换一种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与不幸,对生活时时怀有一份感恩的心情,则能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知道活着的意义,真好。
三、好书伴我成长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谈《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就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女士为大家做的一篇阅读推荐。当然,男孩子必读,并不表示女孩子不要读。只不过男女有别,这本书对于男生的性格养成帮助更大罢了。这篇读书推荐出自杨老师的日记体小说《男生日记》,文中提到的“缅儿”正是《男生日记》的主人公吴缅。这篇读书推荐分为三个部分:
1、这本书的来历;
2、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3、阅读这本书的感想。一般的读书推荐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明白这本书为什么是男生必读的书。第一部分,书的来历。首先揭示书名《鲁滨逊漂流记》,接着紧抓一个“旧”字,从“很久很旧”“封面已看不清颜色”“粘补过”等词语感悟书已经度过很多的春秋了。然后过渡到题词,毛笔和钢笔是爷爷和爸爸分别使用的书写工具,看似平常其实这里蕴含着一段书写工具的变迁史。钢笔的出现是书写工具进入现代信息社会的一次重大革命。(尤其是中国)第二部分,书的内容。《鲁滨逊漂流记》之所以深受读者喜爱,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主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这是一本面向儿童的小说,所以杨老师没有讲得过于深奥。作为老师了解一下是需要的。第三部分,读后感。这应该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作者的感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鲁滨逊的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冒险的精神。第二是对主人公形象的“素描”和“提炼”,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愿望。
最后,作者的结尾也很耐人寻味,他准备把书往下一代继续传递。我们可以想一想,这里传递的到底是什么?难道仅仅是这一本“破旧”的书吗?不,这里传递的是精神,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要像鲁滨逊一样敢于冒险、勇于开拓„„
四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练习 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语文与生活,能懂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2、通过第二部分诵读与语感,明白“从岩缝中长出来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并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教学第一题
1、教学第一部分记得上学期语文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有这样一个内容:文章不厌百回改。意思是------(生: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难怪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练习3(板书),先来聊一聊关于修改文章的话题,好吗?过渡:首先印入我们眼帘的是黄晓明同学和他爸爸的一段对话。1)自读、指名分角色读。2)爸爸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3)指名交流:揭示了一种修改草稿的方法,即“放开声音去读你的草稿,草稿经你这么一读,好多毛病就能发现了”。(大致说出即可)4)齐读爸爸的话。过渡:爸爸是这么说的,那么这种方法有没有依据呢?下面,我们请几位大文学家来告诉我们答案。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让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强调修改的意义)2)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2、小结。
交流。
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
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让学生学会通过放声读草稿来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来的小草》
学生自由读散文。
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指名读,齐读
3、感悟
4、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
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
学生自由读散文。
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个别读
齐读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
引导学生感知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与谦虚的美德。通过诵读积累语言和语感,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说明:
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练习 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在“学会申诉”的口语交际中,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从而学会申诉。(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重点与难点: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
指名背诵《从岩缝中长出的小草》
指名背诵
积累阅读感悟。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中的第八节。
2)引导学生读贴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学生练习描红。
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教师范写。
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学生读两句话
学生说出书写个格式
练习写
展示、评价
再次描红临写。
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三、教学第四题
1、审题
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申诉”作启发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该及时想有关部门或学校申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板书:学会申诉
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并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的出申诉的方法?
3、练习
4、反馈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训练内容做更深入的思考
教师点评
审题、谈话交流。
读口语交流的要求。
集体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应该怎样倾诉?
学生分组练习说。
分组推荐代表上台就某一侵权行为进行申诉
其他学生可以针对前面学生声速说出自己的申诉方法。
能用普通话与人交流;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从而学会申诉。
说明:
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课题:习作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
3、交代清楚自己喜欢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重点与难点: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交代清楚自己喜欢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挑选自己喜欢的一种美食,了解做法、品尝滋味、收集有关与美食故事和趣闻。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 出示图片,中国美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它与世界各国烹饪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今天我们就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种美食
学生谈自己吃过的美食。
知道中华美食很多,有目的的选择美食。
二、创设情景,介绍美味
1、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
介绍:指名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讨论: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咽口水呢?谁来评一评,他介绍得怎么样?
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评一评。
能有条理地介绍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三、欣赏佳作,学习写法。
1、模拟在吃这一美味的场景。
介绍做法。
2、口头练习说
3、小结。
这么好吃的美味真让人垂涎欲滴,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位同学的习作,读了他的文章,你有怎样的感觉?
指名朗读佳作《鸭血粉丝汤》
小作者从几个方面写了这一美味的?
这道菜不错!我也想
做一做可以吗?
3、小组讨论
(1)代表发言
(2)集体评议
欣赏佳作,仔细品味。
讨论品析
(味、色、香、形)
欣赏佳作,明确写作方法。
四、集体写作
指导方法。
指名说一说读了这篇习作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那么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介绍的美味。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板书:味、色、香、形)还可以适当地介绍它的做法或吃法。还有美味的做法。
还有吃法呢!
突出重点。
说一说读了这篇习作后的感受?
集体写作
明确要求后,能耐按要求习作。
五、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学生读习作,评议。
学生修改
交流习作,听取意见,修改习作。
六、佳作欣赏
教师指导。
读佳作。
欣赏佳作,并知道好在哪里。
说明:
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
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
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主备:秦海啸【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大自然的启示”专题,《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年级:五年级 执笔人:韩鑫参加人:杨蓉、韩鑫、李静、林粤兰备课组长:韩鑫一、单元内容及说明:本组教材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主备人:刘辉从备人:刘义志 倪金美左官伟 崔万里 栾善升一、单元分析本单元入选现当代散文三篇,它们是: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梁衡的......
城头镇小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主讲稿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主讲人:王懿珠单元教材分析: 这个单元安排了《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组成。五篇课文中,《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是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紫桑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