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_小学语文上册集体备课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7 07:17:0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语文上册集体备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一、单元主题

心中的秋天

二、单元内容

古诗两首10 风筝11 秋天的雨

12* 听听,秋的声音语文园地

(三)三、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积累文中词语,按要求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背诵、默写古诗,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3.学生通过注释自己理解诗意,总体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5.引导学生通过抓具体的语言文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秋雨的特点。积累好词好句。6.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四、语言训练点 1.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描写秋景的方法。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4.积累好词佳句,背诵优美句段。

五、丛书整合目录《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秋韵如诗”单元《初秋行圃》《秋词》 《留住秋天》《秋姑姑》“心中的秋天”单元

《秋日里的遐想无限》《柿园》“斑斓秋色”单元《秋雨》 《秋天的雨》《北大荒的秋天》《秋色如画》《枫叶如丹》 “倾听秋语”单元《秋天的歌》 《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六、课时安排

11课时

七、推荐阅读篇目

三上课外读本《奇妙自然》第三单元“秋色迷人”

第三单元主题学习整合备课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 心中的秋天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词语。认真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初步交流读后感受。4.交流相关资料教学目标

二、整合篇目 本单元课文

三、整合点

四、基本教学流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2.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预习单预习本单元内容。从

字词识记、重点词语理解、课文读熟练、概括课文内容几方面入手。

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1)学习字词,扫清障碍。a.小组学习、汇报识字情况。b.积累四字词语。c.资料交流。

d.写字:小组交流本单元难写的字,师范写,生练写。(2)读课文重要句段,要求正确、流利。小组检查、交流汇报,教师抽查。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4.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质疑问难,总结全课。

第二课时整体识字课

心中的秋天

一、教学目标

1.单元整体识记“我会认”的生字。

2、单元整体落实“我会写”的生字

二、基本教学流程

1.出示本单元生字,自主识字。2.组长在组内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3.教师听写,小组内自查,依次过关。4.交流识字、写字方法

第三课时精读引领课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各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生通过注释自己理解诗意,总体把握诗歌意境。4.反复吟诵,感受诗情画意,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二、整合篇目

丛书: 《初秋行圃》《秋词》

三、整合点

1.抓关键词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2.引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四、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了解读古诗的情况及诗意。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2)补充诗人背景资料,感悟诗中蕴含的情感。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拓展阅读《初秋行圃》《秋词》。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什么? 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背诵、积累古诗

第四课时精读引领课 风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3.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二、整合篇目 丛书:《柿园》

三、整合点

体会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四、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思考: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什么? 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品读体验。

(1)思考: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心情怎样?(2)引导学生朗读,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心情变化。(3)指导感情朗读。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阅读主题丛书《柿园》,作者对柿树园情有独钟,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作者的欢乐。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交流描写心情的词语,并积累下来,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第五课时精读引领课秋天的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读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文中描写的秋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二、整合篇目

丛书:《秋雨》或者《秋色如画》

三、整合点

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描写秋雨。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四、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导入新课,检查难读生字词认读情况。

初读感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雨的?(颜色、气味、声音)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读重点段落,感悟秋雨的特点。

(1)抓住2、3、4段中的重点句子了解秋雨的特点。(2)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美景。

(3)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并在读中积累语言,总结比喻、拟人的写法。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1)补充描写秋天的词语、诗句。

(2)主题丛书36页《秋雨》中,作者描写的秋雨有灵性,全文充满了欢快的情感,你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出来?或者45页《秋色如画》,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秋天,是五彩斑斓的季节。”?(3)画出其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体会其好处。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写一写你眼中的秋天

第六课时略读整合课 12*听听,秋的声音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整合篇目

丛书:《秋天的歌》《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三、整合点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2.细心观察身边事物1.略读感知,提取信息

三、基本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出示自学提示,自学。2.小组互动,解疑释惑

(1)组内交流:“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从课文中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3.聚焦重点,品读提高

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出示重点句子品读体会,并板书。指名朗读。练习背诵,积累语言。4.回扣主题,适时训练

阅读62页《秋天的歌》,66页《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1)蝈蝈的叫声真神奇,他让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我能用横线把他们标出来。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到了生机和亮色?

第七课时拓展阅读课

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充分自主阅读,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篇目阅读。

2.简单交流读书感受。

二、丛书:

“秋韵如诗”单元整合篇目

二、基本教学流程 1.紧扣议题,推荐文章。

出示主题丛书“秋韵如诗”单元。

选自己喜欢的篇目充分阅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批注。2.借助读单,群文阅读

小组内按《自主学习单》的要求自主交流。3.互动交流,分享收获 交流读书体会。4.归纳提升,延伸阅读

归纳借助比喻、拟人描写景色的写法。继续阅读丛书2“秋雨如诗”单元剩余文章。

第八课时拓展阅读课

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通读相关文章。

2.理解文中重点句段,感受秋天的美丽。3.积累优美句段。

4.学习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整合篇目

丛书:《留住秋天》《秋姑姑》《秋日里的遐想无限》

三、整合点

1.抓重点语句,谈感受。2.积累优美句段。3.学习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四、1.紧扣议题,推荐文章 导入新课,明确任务。2.借助读单,群文阅读

根据《预学单》,课前阅读5篇文章,大体了解主要内容。3.互动交流,分享收获

(1)交流主要内容,了解学习情况。

(2)重点读《留住秋天》《秋姑姑》《秋日里遐想无限》,在初步勾画、感受的基础上,熟悉重点句段,小组交流。(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其他小组补充。4.归纳提升,延伸阅读 感悟优美句段。

(1)选择一篇重点品读,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秋天的美? 交流,引导朗读,并积累语言。

(2)《留住秋天》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积累优美句段,继续阅读丛书2中“心中的秋天”单元剩余文章。

第九课时拓展阅读课

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通读相关文章。

2.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体会文章中美丽的秋天景色。3.积累优美句段。

二、整合篇目

丛书:《秋天的雨》《北大荒的秋天》《枫叶如丹》

四、整合点

1.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美丽。2.积累优美句段。1.紧扣议题,推荐文章

根据《预学单》,在课前通读本单元文章,大体了解主要内容。重点读《秋天的雨》《北大荒的秋天》《枫叶如丹》。2.借助读单,群文阅读

在勾画重点句段的基础上,再次熟悉重点句段,做批注,初步感受。3.互动交流,分享收获 小组内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重点交流:文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你从中感受到什么?)抓住重点句段交流,并朗读。4.归纳提升,延伸阅读(1)适时积累优美句段。

(2)总结全课,继续阅读丛书2中“斑斓秋色”单元其他文章和“倾听秋雨”单元所有文章。

第十课时表达训练课

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以“秋天的快乐”为题,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二、整合篇目

课文48页:口语交际·习作 主题:秋天的快乐

三、整合点

1.感受秋天的美,练习写秋天的美丽景色。

2.运用多种修辞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

四、教学流程 1.定向观察,积累素材

(1)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任务,并做记录

(2)写前指导: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方法引领,突破难点

本组课文作者怎样写观察到的景色? 指导写法。

(1)出示几篇课文的重点段落,作者写秋天景色时分别抓住了什么特点?

(2)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让作文生动具体。出示文中典型句段,朗读感受。

3.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迁移写法,学生写作。4.赏评习作,完善提高

对照写作要求,师生评讲作文。二次修改,誊抄作文

第十一课时综合达标课

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认字写字、朗读课文等内容牢固掌握。2.掌握运用本组课文教学重难点内容和作者的描写方法。3.拓展课外,深化对本组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二、整合篇目 本单元各方面内容

三、整合点

1.单元回顾,激发欲望 导入新课,明确任务。2.全员参与,共享历程

(1)分组达标。检查易错字认读,听写本单元重点词语。(2)朗读达标。出示本组课文重点段落、丛书中典型段落,在小组内展示,再以竞赛形式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3)个体抽查。(4)集体展示。3.梳理总结,反馈提高

(1)积累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成语或古诗等。(2)阅读过关。

出示一篇与本组课文主题、写法相关的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够从关键句子中读出发现景物特点,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其好处。(3)推荐阅读课外读本《奇妙自然》“秋色迷人”单元文章。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有效问题古诗两首

一、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飘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如何理解诗歌大意?

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课文后面提供了一些词的注释,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给古诗加注释,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因此要给学生讲一讲注释是怎么回事及怎样使用注释。注释一般都是针对某 些难理解的词语的,既要通过看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又不要生搬硬套,提醒学生在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下面补充一些词的注释: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碰到;倍,加倍;遥,远。供教学时参考。

四、如何诵读?

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朗读有助于整体感知诗歌意思,更有助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两首诗的感情都真挚深沉,所以在读的时候,语速总体上可舒缓些。不过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感情明显有所舒解,读的时候,语气较前两句可以明快一些,最后一句的语调甚至可以作上扬处理。在朗读的基础上,也可以安排一些其他的学习方式,如可以开展合作学习,交流对诗句的体会,再比一比谁诵读得好。也可引导学生对照文中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合作完成课后的第二题 风筝

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抖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三、教学建议是什么?

1.课前可布置学生做如下准备:搜集一些和风筝有关的资料。如有条件,可去放一次风筝。

2.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5个,其中“丧”是平舌音,“坊”是后鼻音,不要读错。

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0个,教学时要抓住难点。可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写,然后有选择地对一些字做重点指导。如,“村”与“材”在字形上的区别,“丧”字下面没有一撇,“磨、坊”两个字在本课都是多音字,读“mò、fáng”。

3.在指导阅读课文之前,可让学生读读“资料袋”中的有关风筝的内容或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风筝的资料,让放过风筝的学生谈谈放风筝的经过和心情。这对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会有所帮助。在学生初读课文,知道大意后,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层次:即整个事情是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写的。文中有一个泡泡,“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提示了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注意,除了查字典辞书外,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理解“依然”这个词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孩子们开始做风筝时心中是充满憧憬和希望,虽然最后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他们还是很快乐,这样就理解了“依然”的意思。有些词语的意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解释如下,供参考。

憧憬:向往。如,我们心中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凌空: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天空中。

大惊失色:形容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倏地:极快地,迅速地。如,倏地闪过一个人影。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

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也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课文开门见山点明,做风筝和放风筝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风筝显然给童年的“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乐趣可以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如,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感受童真童趣。放风筝是一种有益的游戏,游戏对孩子来说,就是快乐,就是幸福,就是美好憧憬。所以丢失了风筝,才使孩子们伤心地哭了。课文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孩子们之所以这样苦苦寻找丢失的风筝,是因为在风筝的身上,寄托着他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理解这句话。

四、本课如何进行拓展学习?

“选做题”要求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描写心情的词语。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有条件的班级,可以举行一次放风筝比赛。文章结尾也可用来扩展语文训练,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并说一下,“我们”向那房子跑去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最后找到了“我们”的“幸福鸟”了吗。秋天的雨

一、本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4.积累好词佳句。

三、如何教学本课生字?

1.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8个。注意不要与形近字的读音相混淆。如,“趁”与“赵”,“喇”与“刺”,“衔”与“街”,“裳”与“常”的区别。

2、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2个。如“扇”是多音字,还可以读shān。“枚”的右边反文,不是“文”,“爽”的笔顺是

一、、爽,“柿”的右边不是“”。

四、如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词语的理解。多数词语可以联系语言环境来理解。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们读完了这一段,眼前浮现出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时,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缤纷指的是什么意思了。课文的语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诗意,需要好好体会品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理解这些句子时,一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平时的生活积累;二要反复朗读品味。比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讲秋天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来到的,为什么会不知不觉?因为秋雨虽凉,但不冷,使人爽快,不大,润物无声;朗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要给人轻松舒服的感觉。

课文语言优美,除课后第三题列举的两个句子外,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丰富语言的积累。

12* 听听,秋的声音

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

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三、初读诗歌应解决的问题

初读诗歌。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1)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2)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四、如何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 很好的体验。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读的时候还要能同时想象诗歌所写的画面,读出文中的感情和韵味。如果有音乐作背景来读,效果会更好。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续写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个性化问题

一、《古诗两首》一课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在《风筝》一课中如何指导阅读课文?

三、在《秋天的雨》一课中如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四、《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中初读诗歌应解决的问题?

五、在《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中如何指导朗读?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记录时间:2014年10月8日 地点:春晖团队办公室 主备人:梅琴参与人:张燕岳琴张著飞沈伟 中心发言人:梅琴 记录:张著飞 整理:张著飞梅琴:今天我们集体备......

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语文科三单元集体备课 主备人周丽萍主题三单元时间研讨人疑问和建议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静夜思》、《小小的船》、《阳光》、《影子》、《比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 心中的秋天一、教材分析: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主备人员 曾雪芳 执教者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年级:六学科:语文授课人:xxx课题9、小草和大树课型新授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下载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