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乡安家_苗乡侗寨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9:42: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苗乡安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苗乡侗寨”。

志愿者陈晓明苗乡安家 “被孩子们需要真幸福”

(《南京日报》许晴整理)

2008.8.6.2005年,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陈晓明作为团省委“西部计划”的志愿者来到贵州支教。这名1982年出生的小伙子,是江苏盐城一个富裕家庭的独生子。他带着对古老、神秘的月亮山的向往,来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计划乡。为期两年的志愿者服务期满后,他没有离开,而是申请一辈子留在大山里教书。在这里,他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苗语,并娶了一名没有上过学、至今仍不会说汉语的苗家姑娘为妻。

大山深处的污讲小学

与陈晓明联系很难,记者起初一直是发短信。山里手机信号微弱,无法通话。

陈晓明说,学校唯一的一部电话因为欠费,已经好久不用了。每个月几十块钱的电话费对一个山村小学来说也很奢侈。第二天,他短信告诉记者,电话欠费,可以接听,但不能打出去。

陈晓明2005年作为西部志愿者来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分到计划乡支教。一年后,他申请到当地条件最苦的摆王村污讲小学。计划乡是全省100个一类贫困乡,而摆王村则是计划乡的一类贫困村。

去年7月,志愿者服务期满,他申请永远留在污讲小学。

污讲小学位于月亮山的深山里,月亮山千米以上的山峰有80多座,山里云雾缭绕。从计划乡到污讲小学,只能走山路。陈晓明第一次来这里时,没人带路。尽管当时他已能用一口流利的苗语问路,但还是走了几十里冤枉路。结果早上6点动身,到达污讲小学时已是晚上8点多,又冷又饿又困。他说:“当时有快要休克的感觉。”

黔东南州团委书记龙安跃和江苏宿迁的志愿者高瑞曾一起到污讲小学看望过陈晓明。龙安跃说:“陈晓明是个特别的人,他做出这样的选择,我起初也不明白。因为那个地方太偏了。我们去的那次,往返走了3天。”回来的路上,高瑞失足摔下山崖,流血过多当场昏迷。在附近干活的山民从山上砍了木枝做成担架,把高瑞抬下山。回想起那次经历,高瑞用“可怕”来形容。他说:“山路很陡还很窄,有的悬崖峭壁处就只有10厘米宽,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山坡。这里几年前才通电,那时村民抬电线杆进山,十几个人抬一根,有时到某个又窄又陡的山坡,电线杆滑落到山底。看着坠落的电线杆,这群山里的汉子忍不住抱头痛哭:电线杆怎么这么沉,山路怎么又这么长啊„„”

龙安跃介绍,污讲小学是一幢两层木楼,全校8个班400名学生,包括校长在内只有9个老师。陈晓明是六年级班主任,承担了一年级和六年级语文、五年级2个班和六年级英语的教学,一周只有一节课的空隙。此外,双休日、寒暑假,他还承担了农教工作,教当地青年文盲说汉语、认字,鼓励他们出去学习种植技术。

在龙安跃的眼里,陈晓明高大帅气,性格开朗,有一股儒雅之气。接触之初,他有点想不通,这么一个优秀的小伙子为什么要留在深山不肯走。在污讲小学,龙安跃去了陈晓明的宿舍,“那是一间简单的治安室,不到10个平方米的木屋子,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些书,唯一的电器是一台收音机。”

在污讲小学,陈晓明每天和学生们一起吃饭。早餐是稀饭,中餐和晚餐分别是米饭和五毛钱的菜,只有蔬菜,没有荤菜。因为山路不好走,这里的学生全都住校,十二三平方米的房间,20多个孩子挤在一块儿打地铺。

陈晓明说他已习惯了这里的环境。天一旱就缺水,需要下山担水;生活日用品也奇缺,要走6个小时去一个小市场赶集;在这里不能生病,因为这里的人小病不治,大病找巫师。

被孩子们需要真幸福

陈晓明为什么要坚持留在污讲小学呢?

他问记者:“你知道什么是幸福吗?你觉得自己幸福吗?”

记者一时无语,不知该如何回答。

陈晓明说:“我可以告诉你,我现在极度幸福。如果幸福最高指数是10的话,我现在已达到9.5。因为我在这里有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很多人都在追求物质生活,所以他们活得不快乐。我追求的是精神生活,并且已经找到了精神的寄托,所以我很快乐。城市里的人才太多了,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可是在污讲,我觉得自己有用,我的存在对这里的孩子有意义。”

从小到大,陈晓明都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常常考第一名。“但是,以前我过得一点也不快乐,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生活、学习。”陈晓明说,“上大学时,我觉得很孤独,夜晚我常常站在学校顶楼的露台上,问自己到底在追求什么。我尽量让自己过得充实,我去学吉他、参加学校社团,可发现这些都不能改变内心的迷茫。就在那时,我决定毕业了要去西部做志愿者。”

“这里的学生很喜欢我,在我的带动下,很多学生进步很大。我有此生从未有过的满足感。”陈晓明说,他刚来的那年,有个50多人的班级,语文成绩全班没一个人及格。他接手了这个班,第一次测试,全班有6个人及格了,再后来,全班18个人及格了,这次期末考试全班有25个人及格了。班上还有一个水族小女孩的作文在他的指导下,在杂志《苗岭》上发表。这是污讲小学第一次有人在杂志上发表作文。课余,陈晓明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教学生们说他自编押韵的苗语小儿歌。

陈晓明教的有一个班是一年级的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刚来上学什么也不懂,老师要教他们削铅笔,学握笔,如何翻书,告诉他们上课不能讲话。校长也说让陈晓明来教这些小学生是大材小用,可学校缺老师,只能委屈他。

污讲小学很多孩子只会说苗语,不会讲汉语。陈晓明希望他们能说汉语,学习文化,能与外界交流,将来回来建设月亮山。

在污讲,陈晓明生活很艰苦。他说:“客观上讲,是很苦。但是我精神上满足了,我心里有一股能量,这股能量很强大,它支撑着我,所以艰苦的环境对我而言是渺小的,我可以视而不见。”

这里的人很淳朴,陈晓明常常被他们感动着。去年春天,因为山里气候潮湿,陈晓明患了肺炎,要回老家盐城治病。那天他拎着行李准备走,很多孩子哭成一片。陈晓明说:“我只是回趟家,又不是不回来。”可孩子们还是哭,有的扯着他的衣服不让他走。“看到孩子们那样,我的眼眶也湿润了,他们当中很多孩子对我很依赖。”陈晓明走时,好多学生一路送他,在山里干活的村民也一起送他,一直送了5公里的山路。

一个月后,陈晓明回来了。他一个人从计划乡走回污讲小学。在月亮山,男人出山进山都要背一杆猎枪,因为山里有野兽出没。那天,陈晓明在深山迷路了,从早晨7点一直走到晚上7点,还没走到污讲。幸好,因为山高,手机有微弱的信号,他给校长打了求救电话。校长立即召集人去山里找他。陈晓明说:“要在那种很原始的山林找一个人不容易,当时我有点害怕,一个人在山坳里,很冷。大概两个小时后,我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接着又远远地看到了闪耀的火光,我知道那是村民打着火把来找我了。走回污讲的时候,我又看到很多村民和学生打着火把站在村口等着。那时的感受,不是感动两个字能形容的。”

有一次,一个学生好几天没来上课。陈晓明走了5小时的山路到这名学生家家访。原来学生的奶奶病了。当天中午,这家人把家里唯一的一只母鸡杀了来招待他。后来,他才知道,他们家一直用这只鸡下蛋换油盐。陈晓明觉得学生们对他太好了,有些学生还经常给他送家里种的菜、山里摘的水果。

娶了个苗家姑娘为妻

陈晓明娶了一名当地的苗家姑娘,她没上过一天学,不会说汉语,更不识字。

陈晓明告诉记者:“我决定一辈子留在这里后,就打算在当地找个合适的姑娘结婚。”

缘分真的让陈晓明碰到了这样一个村姑。陈晓明刚来计划乡时,常到街上跟苗族人学习苗语,苗语还分红苗和黑苗两种语言。那时,他常到一个小店,在那里,他跟这位苗家姑娘相识了。后来,他就常常在这个小店跟她学习苗语。她不会说汉语,起初就靠打手势。陈晓明学得很快,他用英语音标去标记苗语发音,然后记在本子上,随时拿出来练习。很快他就能和苗家姑娘沟通了。过了两个月,陈晓明又去那家小店,但没遇到这位苗族姑娘。他就到处打听,终于问到了姑娘住在附近一个黑苗山寨。陈晓明找到山寨,问了很多人,找到了姑娘。她看到他,无比惊喜。

陈晓明告诉记者:“她大概比我小两三岁,因为她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年龄。这里人很奇怪,不知道自己的生日,不知今夕是何夕,没有时间概念,每天都是凭着感觉在过。”

2006年暑假,陈晓明带着苗族姑娘回江苏。父母被这个打扮奇怪、无法正常交流的姑娘吓着了,无论如何都不同意他们在一起。可是,陈晓明没有放弃。

记者问陈晓明:“你们是因为相爱才结婚的吗?”

陈晓明说:“她很好,很善良,很单纯,我们相处得很和谐,很融洽。应该说,她很适合我。”

今年4月,两人按照当地的习俗举办了婚礼,摆王村全村的人都来参加了他们的婚礼,遗憾的是远在江苏的父母没来参加。

婚后,这位苗家姑娘带着唯一的嫁妆——一架织布机,搬到了陈晓明那间不到10个平方米的宿舍。

陈晓明说,“现在正是暑假,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回家了,就剩了我和她。将来,我想在月亮山买块地,让她耕地做农活,我教书育人。我们将来也会有孩子,也和山里的孩子一样,淳朴可爱„„”

很想盖座木房接来父母

提起父母,陈晓明语气有些黯然:“因为我要留在这里,他们曾要跟我断绝关系。我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付出的却是亲情的代价,我觉得挺对不起爸妈的。”

陈晓明理想的生活是,以后在污讲盖一座木房子,接爸爸妈妈来这里住,好好孝顺他们。

记者电话联系上了陈晓明的父亲陈杏华,他在盐城海边有一家自己的造船小厂。“一开始,我和他妈妈实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毕业后,我为他在盐城找

了个收入不错的工作,可他报名去了西部,我们舍不得,可也没反对。我们就天天盼着他两年后能回来,可等来的消息却是他要一辈子留在那里。说实话,我们没法接受„„”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可是,自己的儿子,我们也了解,他决定的事情要改变很难。现在,我们也慢慢想开了。只要他自己觉得有价值,他做的事情对社会有意义,就让他去做吧。”

“陈晓明说要盖一座木房子,接你们一起去住。你们愿意去吗?”记者转达了陈晓明的话。

陈杏华说:“我和他妈妈工作都很忙,暂时不想去。”

想给孩子们建图书室

陈晓明原本作为西部志愿者,每个月可以拿到国家补贴的600元。志愿期满,他属于计划外支教老师,国家的600元补贴没有了。计划乡按照当地代课老师的待遇,每个月发给他300元。尽管只有300元,可陈晓明还经常拿这个钱帮助学生。

龙安跃告诉记者,孩子们住校,每天一块多钱的伙食费加上书本费,一年下来要五六百元,这对一些山里人来说不是一笔小钱。陈晓明就常默默资助一些学生。

陈晓明说:“可惜我的钱也不多,支教后,我就没拿父母一分钱。现在我最大的心愿是给孩子们建一个图书室,我算了一下,大概需要3万元。我希望他们能像外面的同龄人一样,可以看到故事书、童话书、作文书。”

南京中医药大学老师、援外志愿者曹爱兵此次去贵州,听很多人说起了陈晓明的事迹,很受感动。曹爱兵告诉记者,他打算在南京建立一个专项基金,支援污讲小学的孩子。

3万元,就能让这个山区小学400名孩子看上课外书籍。愿意为山区小学建图书室出份力的读者,可拨打本报热线84499000,献出你的爱心。

醉苗乡

《醉苗乡》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醉苗乡》 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醉苗乡》,正确把握歌曲的风格,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2、通过音乐表演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热......

走苗乡散文

走苗乡散文清晨,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浓绿的树枝上闪动着,仿佛少女脖子上银光闪闪的珠冠。远处,飘飞着淡青色的雾,似根根薄薄的轻纱,在山间缠绕。站在笔直、宽敞的公路上放眼望去......

走苗乡散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走苗乡散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苗乡侗寨策划书

一、项目名称“苗乡侗寨”特色餐馆二、餐馆定位以湘西苗族、侗族为特色的中档餐馆三、经营理念让客户放心、省心、舒心四、餐馆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城市中端消费人群,餐馆有一定......

《安家》观后感

《安家》观后感“重返梁庄的第一冲动不是想揭示梁庄的真实,而是为了寻找一种精神的源头,以弥补自己的匮乏和缺失,个体精神的要求要远远大于对集体精神的探索。”重读梁鸿女士的......

下载苗乡安家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苗乡安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苗乡侗寨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