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逆反心理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生逆反心理案例”。
初中生“逆反心理”现象的调查报告
广西博白县实验中学刘晓芳
前言
“逆反心理”一词在近几年广泛流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提到逆反心理,每个人都可以举出不少例子。比如:穿着奇装异服,留着怪异的发型;对于先进人物的宣传,学生的反应不仅冷淡,而且反感,甚至贬低宣传及宣传者;当老师表扬某学生遵规守纪、成绩优秀时,一部分学生的反应不仅不屑一顾,而且还会产生仇视心理;还有的学生说:“我一见到他就反感,一听到他讲课就不舒服”……凡此种种,都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一、调查动机
我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穿着奇装异服,如低腰裤、烂洞裤、低胸褂、大冷天不扣扣子等。有的留着怪异的发型,如烫发染发、蓄长发,动作行为作态,故意与他人表现不同;对老师的教育臵若罔闻,甚至故意反其道而行之。对家长的教育,表现出明显的反感情绪,甚至以离家出走威胁。这些初中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如果不正确地加以引导和教育,就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由此我萌生了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的动机。
二、调查过程
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的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针对初中生逆反心理做了问卷调查。为确保调查的成功,我们特做了以下准备工作,首先确定了调查对象为初一,初二,初三同学;其次,调查方式为随机抽样80名同学;调查形式为固定时间统一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侧重点分别为:征集问题、发现逆反原因、征集解决方法。
三、调查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了现今初中生存在着许多逆反心理的现象,尤其对班主任老师分析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很重要的意义,也为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
向。我们常说教育工作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通过调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追寻心中的教育梦想,我们会更加努力!总之,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的疑难问题,只要我们本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学生的逆反心理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调查统计分析: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80%的都有过逆反心理。关于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因素,父母与家庭、学校与学习占了65%,其中因为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占70%,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达到80%,关于逆反心理对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很大影响影响的占40%,学生对于逆反心理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来缓解的占80%,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
针对以上结果我们进行了深深的反思,我们常说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逆反心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影响很大的因素。更何况初中阶段是孩子身体、心理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认真细致地做好疏通和缓解工作,怎么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呢?基于此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工作: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要明确。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能任意消除或改变这种心理现象。尤其要对逆反心理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首先,对于学生出现的带有正确性质的逆反心理现象(如主体对不端的人格、虚假的内容、粗暴的手段、片面的思想方法等产生的不满何抵触),教育者要能够容忍、肯定、鼓励。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逆反心理现象是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个体健康成长的催化剂。
其次,对于学生不良的逆反心理现象(如主体对正确、科学的客观环境要求表现出的抵触情绪及相反行为),教育者要敢于否定;同时要善于说服、劝告,减弱以至纠正这种逆反心理现象,以达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之目的。
第三,如果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中,正确合理的与错误不良的因素兼而有之、混淆不清,教育者本身并引导学生要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分清逆反心理现象及逆反指向的主流与支流,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以现象代替本质,学会客观、公正、全面、发展的看待自我与非我,从而不断完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四、对策与建议
1、学校和家庭应正确认识中学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突出的心理特点,是必然存在的现象;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以弱化和减少逆反心理的不良影响; 改变逆反心理状态,可以促进学生与师关系的和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策略:
(1)当你在课堂上遇到学生对你的讲授内容采取怀疑的态度时给学生自主发言的机会,耐心的倾听学生的分析,通过交流达成共识,从教师自身找原因,改变自己传授知识的方式。
这也是要求教师重视孩子的角色意识,尊重孩子。调查结果显示接触对象不尊重自己引来的逆反心理的占70%,孩子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他希望在各项活动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找到被尊重的感觉。在生活中教给孩子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这一理念,让孩子在尊重中找到快乐成长的源泉,降低逆反心理造成的消极影响
(2)对学生厌倦学校生活,受不了制度约束,不关心集体,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不感兴趣时,要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帮助他形成正确认识;让周围的同学主动和他交往,激发他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和信心;发现他的长处,并让他的长处得到充分的发挥,然后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调查结果显示,当孩子有了逆反心理后多采用和同龄人交流的方式减缓这一情形的占80%,所以应该让学生多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孩子既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增加交流的欲望,还可以化烦恼于无形,自然而然的消除了逆反心理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3)当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把老师的批评当作恶意,出现顶撞行为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遇到这种情况先不处理,让学生回去,等他心情平静下来后再个别谈心;进行换位思考,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得当。
3、家长策略:
(1)中学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有了独立的倾向。这阶段的孩子情感起伏大、变化大并难于驾驭。他们有了喜怒哀乐,不但不愿向父母吐露,还要埋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如果父母处臵不当,如对孩子的表现刨根问底,或是漠不关心就会增强他们的反抗情绪。
作为父母应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当孩子的知心朋友,争取成为他们倾吐心事的对象和安慰者。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心理断乳期”。
(2)叛逆心理在青少年身上是全方位地表现出来的。比如表现在学习方面,若是父母把个人意愿强加给孩子时,他们不仅不会按照父母的吩咐去做,还会采取报复手段,故意不学习。若孩子对一些事物的爱好和探索,家长应予以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不能以一成不变、简单粗暴干涉的方式来约束孩子,应该突破传统教育的固定模式,家庭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
父母应该在平时多留意社会的发展和孩子的想法,注意与孩子沟通,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后也多向老师求教,双方配合合理引导,使孩子个人爱好与他长远的人生目标衔接上,从而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父母应想办法与孩子交朋友,从而得到孩子的信任停止发言,等 孩子心情平静之后,再与他讲清道理;鼓励孩子继续发表见解,并给以适当的引导,作出中肯的评价;孩子注重仪表,讲究吃穿时多沟通,有选择的满足。
结语
我们要充分认识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危害,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容易冲动,心态也不很成熟,对问题缺乏全面客观的意识,所以不要总是盲目地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在经验教训中不断进步。
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明白了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我们常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了心中的教育梦想,我会更加努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加油!
2013年10 月10日
初中生逆反心理探析、矫治常常听到家长、老师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初中生逆反心理太重了。”的确如此,他们的逆反心理反应具体表现为:在行动上执拗、固执,在言语上顶撞老师和家长......
日期:姓名:是否1、你不喜欢按照别人说的去做吗?() ()2、你是否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 ()3、如果父母再一次叮嘱同一件事,你就厌烦吗?() ()4、你欣赏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吗?()......
随着社会节奏愈来愈快,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会发生,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状态,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效地配合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我针对......
初中生逆反心理调查报告姓名 :郝艳丽学号:20065050054院系: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指导老师:刘雪摘 要: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为更好地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为其能顺利进入高等学......
对逆反心理现状作调查,是为更好的研究初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儿童在初中阶段心理上的特殊变化。前苏联心理专家达维多夫的研究结论指出,11-15岁是儿童产生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