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题库_王安石变法试题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6 22:03: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王安石变法题库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王安石变法试题”。

3.(2010年5月龙岩一中高考模拟41题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K^S*5U.C#O%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

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1)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3分)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4分)从两次改革的成效中你得到哪些

启示?(4分)

答案:

(1)信息:孝文帝对先进的汉族文化十分喜好。(3分)影响: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4分)(2)成效: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4分)启示:改革者要有献身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改革措施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客观规律;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任答2点,4分;言之有理亦可得分)考查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解析:涉及知识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题目有误 回顶部

4.(2010年3月福建省高三质检41题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田均税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均税,是对清丈完毕的土地重新定税,做到:纠正无租之地,使良田税重,瘠田税轻(注:秋税按亩征收粮食;夏税以收钱为主或折纳绸、绢、绵、布);对无生产的田地,包括陂塘、道路、沟河、坟墓、荒地等都不征税;一县税收总额不能超过配赋的总额,以求税负的均衡。

——摘编自周泽民《北宋方田均税》 材料二 1873年7月,政府发布“地税改革法令”,规定:凡持有土地执照者,均要向政府缴纳地税,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地税一律用现金缴纳。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政府还按地税的l/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附加税——村费,一律用货币交纳。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实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地税征收上具有哪些特点?(6分)指出地税改革对日本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3分)

答案:

(1)目的:增加政府收入;均衡税负;减轻农民负担,缓解阶级矛盾。(6分)(2)特点:土地所有者按土地价格的固定比例纳税;一律用现金(或货币)缴税;正税与附加税结合。(6分)影响:推动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市场(或加速了日本近代化的进程)。(3分)考查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富国措施,殖产兴业

解析:(1)分析目的可从农民、政府(国家)等角度入手,并要注意结合材料一,如“以求税负的均衡”等进行全面概括。

(2)特点类试题要材料分析。“地税的税率应为土地价格的3%”、“土地价格很高,以致地税也很高。”可以看出按比例纳税;还要注意缴纳的载体,以及地税的构成等方面入手。

对经济的影响,一般可从这些方面入手,如近代化、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工业革命、资金、市场、劳动力、资源等方面解决。涉及知识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富国措施,殖产兴业

5.(2010年5月厦门外国语学校高考模拟41题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自北魏建国至魏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北魏统治。据记载,北魏统治者对外战争,把掳掠来的无数人口和财物分赏给参战的人员,把大量的“生口”变成了奴隶,进一步扩大了奴隶制。

材料二 宋仁宗(1022-1063)年间,各级官员达到两万多人,比三十多年前的真宗景德年间加增了一倍。仁宗后期,“募天下骁雄横滑以为兵,几至百万”,比北宋建国之初增加了五倍。在1050年前后,当时的两税收入为:钱四百九十三万贯,绢帛三百七十六万匹,粮一千八百零七万石;国家总支出为:钱三千三百一十七万贯,绢帛七百二十五万匹,粮三千零四十七万石。当时“养兵之费,在天下十居七八”。

(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社会各自面临哪些突出的社会问题?(4分)孝文帝、王安石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试图解决这些问题?(7分)(2)这两次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题目有误 回顶部

6.(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33题)(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题目有误 回顶部

7.(2010年5月南平市高三质检41题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熙宁四年三月宋神宗、王安石、文彦博等在讨论募役法之利害时,文彦博奏对:“祖宗法制俱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神宗反问他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失不便?”文彦博则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史学月刊》2010年第三期17页

材料二 他没有满足平民的平分财产的要求,但下令取消当时所有的公私债务,这样,至少使当时的穷困者不再负担任何债务;同时不仅废除了“债务奴隶”,也禁止今后任何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这就防止了自由公民分化成主奴两个阶级。富人的借贷收不回来,财富当然要“缩水”,但他们已握在自己手中的财富却没有被剥夺,更无肉体被消灭之虞。——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点启示》

(1)根据材料一北宋政府讨论的问题是什么?从材料可以判断文彦博对王安石变法执什么态度?共依据又是什么?(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

所采取的措施。(9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题目有误 回顶部

8.(2010年5月厦门市高三质检41题A)(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订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有人曾嘲笑他编订的法律好象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但梭伦说:“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指向法治的改革成功不仅与其个人政治素质和魅力有关,也还依靠了雅典人当时已经比较尊重法律的民情。——摘编自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点启示》

材料二 在王安石建议之下设立了一个叫做“明法”的新科,考试科目是律令、《刑统》大义和断案。„„凡应“明法”考试而被录取的,即由吏部列入备用的司法人员的名单当中,其名次且列在及第进士之上。到十六年后,保守派的首脑人物司马光做了宰相,在科举方面首先就废除了明法新科。——邓广拓《王安石》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施行法治的特点。你是否同意“他编订的法律好象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这一看法?并说明理由。(8分)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设立明法科的直接意图。依据材料概要分析梭伦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7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题目有误 回顶部

9.(2010年5月厦门双十中学高三热身考试41题A)【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进的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重新分割土地,并对政治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

在这个时候,雅典人中最明敏的人都把眼光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牵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的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梭伦传》(摘自《希腊罗马名人传》)材料二(王安石)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患在治财无其道尔。”„„青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原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一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三 大凡国之强弱,由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以人民之勉励工业与否为其胚胎,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政官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文书》第五卷 请同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梭伦“挺身而出”后是如何去“释放那些已被定罪的负债者”和改革“政治制度”的?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为解决财政危机,王安石在“治财有道”的过程中采取了哪些与富商争夺利益的措施?(3分)K^S*5U.C#O%下(3)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的经济政策体现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分)(4)你从三次改革的成效中得到哪些启示?(4分)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题目有误 回顶部

10.(2010年9月福建省泉州四校高三联考29题)(15分)材料一:北宋的既定政策是纵容豪强地主兼并之家肆意兼并土地,而且给予免税免役的特权。而中小地主和较富裕的自耕农,为逃避繁重的税敛和差役,有人宁愿托庇于官绅和豪强之家,伪立契约,假称土地已典卖,自己沦为佃户,实则仍在原有的土地上耕种,但要把收获物的一部分交给官绅和豪强之家。

材料二:北宋初期的纳税户,除缴纳赋税之外,还要依其户等到各级政府分轻重不同的差役。因为官绅地主.富商大贾都享有免税特权,各种差役抖落到中小地主和富裕的自耕农身上。请回答:

(1)北宋初期的土地和赋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3分)这些政策造成了哪些问题?(4分)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石在变法中主要采取了哪两项措施?(4分)

(2)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中有两项措施在宋代起到了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的作用,你认为应该是指哪两项措施?(4分)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题目有误 回顶部 11.(2010年龙岩市高三第二次质检41题A)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上书:“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 摘引自《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在这个时候雅典人把目光都盯在梭伦身上。他们认为,他是唯一和当时罪恶最无涉的人物;他既未曾插手于富人们的不义,也没有连累在穷人们困苦之中。因此,他们请他挺身而出,结束当前的纷争。

摘自《希腊罗马名人传·梭伦传》

(1)材料一中,王安石提出“免役之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项法令产生的影响。(3分)

(2)梭伦与王安石面对的社会问题有何相似性?(2分)他们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有何不同?(4分)由此产生了怎样的不同效果?(4分)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题目有误 回顶部 12.(2010年9月山东省潍坊市高三摸底28题)(10分)“富强”是中国历代统治者施政的重要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使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认识。(4分)

材料二 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王安石“信用贷款的办法“有哪些?(2分)

(3)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你说明理由。(4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题目有误 回顶部

13.(2010年广东省河源市高三二模)(20分)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

——《史记》卷68《商君列传》

材料二(某政治家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 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弈棋,以下予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急切的样子)于差役之法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材料三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1年或1982年,90%以上的家庭是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到1983年底,甚至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在中国农村消失了,因为几平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农村政策放宽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邓小平文选》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内容所产生的积极作用。(7分)

(2)材料二中某政治家认为变法措施中哪一项最重要?“农以去其疾苦”中的“疾苦”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5分)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

王安石变法

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引导语:大家知道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王安石的变法?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相关信息,欢迎大家阅读!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川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

解密王安石变法

解密王安石变法酝酿变法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新即位的宋神宗问王安石:“当今治国之道,当以何为先?”王安石答:“以择术为始。”熙宁二年,宋神宗问王安石:“不知卿所施设,以何为先?......

北宋王安石变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引导语:北宋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变法失败是导致北宋灭亡得更本原因么?下面是相关资讯,欢迎大家阅读学习。王安石(1021-1086),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

下载王安石变法题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安石变法题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