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历史复习的策略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三历史复习策略”。
浅谈高三历史复习的策略
和县三中 曹先能
[摘 要] 本文围绕高三历史复习的策略,笔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一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二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确保复习有序进行;三夯实基础,重视能力;四培养学生的材料阅读与归纳能力;五适度关注时事热点,寻找专题突破口;六加强对学生情感投入和交流。
[关键词] 高三历史复习 趋势 计划 基础 能力 热点 情感
高三历史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备考复习,搞好复习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关键,因此提高复习效率,掌握有效的复习方法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有效地、合理地组织复习便是每位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本人在近几年的高三历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方法:
一、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
2009年高考是安徽省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年高考,命题的风格、试卷的整体结构和题型、题量、覆盖面以及试题的难易程度都是未知数。作为教师要想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考复习就必须积极主动学习《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这些是指导历史教学的最权威文件,其中《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的依据,也是制订《考试大纲》和命题的依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规定了考试的性质、考试的要求、考试的内容、考试的形式及试卷结构各方面的要求。备考复习应以此为依据和指南。只有从精神实质上领悟了这些权威文件,我们才可能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此外,我们还需关注媒体发布的相关信息,如命题专家对《考试说明》解读的文章与报告。当然我们也需要总结分析历年来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尤其是要深入钻研“五省区”新课程高考卷及上海卷。本人从五省区及上海卷信息统计中可以看出,这些省份新课改自主命题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突出主干知识,注重情感价值观。
第二,试卷命题立意具有时代感,强调历史的借鉴、教育作用。第三,淡化对知识点本身的过于关注,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释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题目设置具有开放性,着重考查学生历史研究的方法与能力。
二、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确保复习有序进行
复习工作是艰苦的再认识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再提高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切记不能浮躁,俗语说:“欲速则不达”因此教师要制定一份详细的复习计划,明确阶段性的复习任务。本人认为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不要脱离课本,否则学生会无法适从,最好就按照教材的体系进行,先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再对知识进行二次整合,把三本必修教材的重点知识按照安徽省《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重新整合,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二轮复习后再进行综合演练,查漏补缺。但习题要“精”,题目要有典型性、层次性,摒弃题海战术。
三、夯实基础,重视能力
立意是试卷的灵魂,高考是以考查能力为主的选拔性考试,强调能力立意。但能力考查必须依托基础。在复习过程中,针对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我们要求学生要“回归课标”“回归教材”坚持以本为本,读书读书再读书,要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地阅读教材。能牢固地记忆基础知识,如重要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发展过程等。当然记忆只是基础,运用才是目的。而理解是核心,它在记忆和运用之间架起了桥梁。所以我们要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内对外发散联系,纵横比较、综合,融汇学科内与学科间知识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有条理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形成知识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综合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高考试题编制的“新情境,新问题”。为此本人在复习中采取了如下做法,1、依据《考试大纲》、《课程标准》确定基础知识点,根据教材章节顺序梳理知识结构。
2、突出教材重点,以点带面,着重掌握好中外历史上的历史现象、历史线索和历史特征等。
3、强化理解记忆,建立知识之间的深入联系,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渠道畅通,为知识的迁移和活用奠定基础。
四、培养学生的材料阅读与归纳能力
历史试题分成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但近年来这两种类型的题目合二为一,以材料解析题为主。通过提供大量的新素材、新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在题目的设置上,近年来历史高考试题力求简单明了,文字表述往往字数少而内容精,用各种形式的图表呈现题目要求的比重在加大,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材料解析题的专项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材料的运用和设计,注意培养学生对材料的阅读与归纳能力,从而能进行创造性的回答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对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的介绍。材料解析题分为内涵式,外延式、内涵外延结合式三种类型。在题目设置上,三种类型的材料解析题均有明确的提示语,如内涵外延结合式题目提示语往往有“根据(依据、据)材料XX分析(归纳、概况、提炼、叙述)XX等”,在回答这种类型题目时要充分利用材料,同时又要充分联系教材上的内容,特别是要找到材料与教材的对应点,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此外在组织答案时我们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答题切记不能搞单纯材料的堆砌,也忌讳缺乏史实的泛乏而谈。
2、叙事有序,答题思路要清晰,忌杂乱无章,要切中要害,论证有力。
3、详细得当,要点全面。分值大的重点问题应该多答、详答,分值小的非重点问题应少答、略答。
4、文字准确,条理清楚。根据题意和答案内容分段,一问一段,这中间要有一点空间,便于检查时补充答案。
五、适度关注时事热点,寻找专题突口
文综测试追求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的国情,因而高考不回避热点与焦点,综观近年高考试题,命题往往在多个焦点的交叉上设置题目,如2008年山东卷(文综)的第29题“中国现代化”问题、2008年江苏历史卷的第22题“中日关系”问题、2008年宁夏卷(文综)的第40题的“美国次贷危机”问题等都体现了专题与热点的结合,这样设置既不回避热点,又能考查学生多方面能力,既不让学生感到意外,但要拿高分又要有相当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寻找各个专题或热点之间的连接点和交汇点。要求学生以当今社会与世界重大热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问题、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随着高考自主命题省份的增多,体现地方特色也成为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向,如2007年山东卷(文科综合)第29题等。因此我们还要注意挖掘彰显地域特色的历史素材,寻找它们与热点问题的内在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本人认为09年需要注意的热点有辉煌的共和国六十周年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历史上的三农问题、关注民生、和谐社会问题;抗震救灾以及2009年中外大事周年纪念问题。
六、加强对学生情感投入和交流
高三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表现出信心缺乏,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复习效率的提高。因此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学的教化功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交流,在教学中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和帮助学生,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用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对待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有耐心和一颗宽容的心,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只要我们能积极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用微笑去迎接高考,高考收获的肯定也是微笑。
参考资料:
2009年版《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 《2009年高考时政热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五省区”07-08年高考全真题
高三历史复习基本策略在文科的学习中,很多同学比较头疼历史学科,总感觉知识点很琐碎记不住。那么,正处在第一轮复习中的高三考生们该怎么复习历史呢?下面职场范文网小编给大家......
高三数学(理)复习策略高三数学高考复习阶段的教学复习面广、量大,时间紧迫,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高三数学复习,是值得高三数学教师认真探讨的问题,现谈几点认识:—- 制定复习计划 (包......
2018届历史高考二轮复习策略根据二轮复习的任务,结合同学们在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下面谈一下我对二轮复习的几点认识和建议。一、二轮复习的必要性1、知识方面:(1) 一轮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策略进入高三,各个学科都已进入了一轮复习,学生普遍感到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心理压力就大。因此作为指导学生复习的教师必须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来缓解学生......
高三数学复习策略1.第一阶段,即第一轮复习,也称知识篇,大致就是高三第一学期。在这一阶段,老师将带领同学们重温高一、高二所学课程,但这绝不只是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