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大屠杀看中日关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南京大屠杀观后的感想”。
河海大学2013年中国近代史实践论文
题目:
姓名:
学号:专业:从南京大屠杀看中日关系薛云霞1218010118法学
完成时间:2013.12.20
完成地点:河海大学
从南京大屠杀看中日关系
摘要:南京大屠杀是日本犯下的滔天罪行,虽然过去了70多年,但仍是中国人民心中不可磨灭的痛,同时日方对这一事件模棱两可的态度也着实令人恼火。近年来,又因钓鱼岛问题是两国的关系更加不明朗。在如今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世界背景下,中日关系该何去何从?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 中日关系 合作共赢
一事件背景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队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南京大屠杀震惊中外,是中国历史上永远的耻辱和伤痛。对于这样一段让所有中国人民沉痛万分的历史,最让我们感到痛心的便是在这样的铁铮铮的史实面前日本的态度: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认“发生过杀害非战斗人员和掠夺等行为”,但对遇难人数持刻意回避的态度。日本学界对遇难人数的估计有20万人、4万人、2万人等数种观点,也有少部分人认为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谎言”。这些“否认派”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势力的支持,在中国引起强烈反感,这使得南京大屠杀成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历史问题之一。
二中日双方对这段历史的态度
1.中方
中国学术界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是从80年代初才真正开始的,当时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界开始拨乱反正,清除“左”的影响,政治思想开放,学术研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二是1982年日本发生教科书事件,日本右翼分子不断美化侵略和否认南京大屠杀,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199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南京市成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以进一步推动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1998年12月,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南京大屠杀研究中
心这一专门研究机构。2006年4月,南京大学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成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由江苏省和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共建,国内南京大屠杀研究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除南京地区的学者外,武汉、上海、北京等地的大学和研究院所也有部分学者积极参与了这一课题的研究。由于学术界的日益重视、专门研究机构的成立和相关课题研究经费的支撑,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日益深入。
中国政府声明: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行,铁证如山,国际社会对此也早有定论,任何企图歪曲和抹杀历史事实的图谋都是不可能得逞的。2.日方
“南京大屠杀并不存在,一切都是正常的战争伤亡。”这是多年来日本右翼分子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辩解之词。许多曾在当时南京附近作战的日籍老兵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以东史郎日记为代表的侵华日军忏悔影响极大。日本左翼的日本社会党及左翼背景的日本教职员组合对南京大屠杀也多抱持承认大规模屠杀的立场。尽管如此、还是有部分日本右翼民众否认南京大屠杀。而因为秉持观点与政治立场不同,不同日本人对京大屠杀有不同的解读与看法,其中死伤人数的部分,有二十万以上、十多万人、四万、数千、数百乃至于完全否定者等各种说法。
三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几个问题
1.对历史问题的认知
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那段不光彩历史,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也不敢正视。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其侵略罪行。他们的这些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伤害了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也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对于南京大屠杀的态度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对这铁一般的事实,日方竟可以明目张胆的扭曲事实,指鹿为马。
2.台湾问题
从历史上看,日本曾通过武力吞并台湾并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1972年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时,日本政府就明确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还承诺与台湾只保持
民间往来。然而,多年来中日两国由台湾问题引起的摩擦也时有出现。据日本《读卖新闻》1996年5月5日透露,台湾“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丁懋时于3月上旬台湾海峡局势紧张时秘密访问了日本,并与日本官房长官木尾山静六就台湾海峡演习情况及日台间的有关情报进行了会谈。台湾高级官员访问日本,就安全问题相互沟通,自70年代日台断交以来这是第一次。1997年9月23日,日本和美国签署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当时日本报纸指出:“新指针肯定是针对台湾海峡制定的”,“届时在军事上不可能不具体设想包括台湾海峡危机”。还说,一旦今后台湾海峡有事,日本有“必须支援美国的义务”。日本还有人认为,周边地区的范围“到马六甲海峡为止”,“朝鲜半岛、中国、台湾及其以远地区均被纳入视野”,这表明,日本力图介入台湾问题和南沙诸岛的争端。众所周知,台湾及南沙诸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直接或是间接地把台湾海峡列入日美安全合作范围,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干涉,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决不能接受的。
3.钓鱼岛问题
在钓鱼岛的归属这一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分歧。但从大局出发,20年前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时,两国领导人都同意将这一问题留待以后解决。1978年10月25日,邓小平副总理在同福田首相会谈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日本记者提问时说:“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我们的后代会比我们更聪明,将来总能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但多年来,日本时常有一些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进行挑衅。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成员一行7人乘船登上钓鱼岛,并在岛上设置灯塔。1997年5月6日,日本国会议员西村真悟在冲绳县一名议员及两名摄影师的陪同下登上钓鱼岛。5月7日日本政府决定,如果外国人无视日本政府的警告登上钓鱼岛,将被认为是非法入境,日本将用武力予以驱逐。
以上三个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经贸摩擦问题、经援政治化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关键在日本自身。希望日本政府能够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真正放弃否认和歪曲历史的企图,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
四未来中日关系展望
1.面对历史
日本在战后未能彻底清算军国主义者所犯下的侵略罪行,也没有对年轻一代进行正确、全面的历史教育。因此,日本国内一直存在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社会土壤,右翼势力不时跳出来否认侵略历史,美化侵略战争,而日本政府则以种种借口,采取包庇纵容的态度。随着近年来日本社会思潮的右倾化,日本在历史
问题上的消极倾向更趋突出。近几年发生的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日本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不能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年轻一代。日本政府的这种倒行逆施只能破坏包括中日关系在内的它与亚洲邻国的关系,有损它在亚洲及世界各国人民心中的形象。
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但合作共赢的前提是真诚相待,法德200多年间,爆发了70多场战争,但在战后,由于德国政府和人民真诚为二战罪行忏悔,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也促使了法德和解,成就了法德乃至整个欧洲今日的密切关系。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如果失去了日本方面对历史问题的诚意这个前提,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的,如果日本政府和人民继续目前的模糊或否认态度,可以预见,曾经遭受侵略的中国和亚洲人民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2.中日经济合作
21世纪的中日关系,两国间的经济合作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经济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的21世纪,发展中日两国的经贸关系对全面加深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贸易方面日本期待着进一步降低或取消关税。近年来中国已在这 方面采取了 一些措施。相信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进展,这方面还会有较大的改进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日本减少对进口中国纺织品份额的限制,使两国贸易保持平衡。在投资方面,日本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流通、通讯等服务领域;中国则希望日方多向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投资。目前,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既有合作也有分歧。但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由两国的根本利益所决定的,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分歧将逐步消除,合作会进一步加强。
从甲午战争看中日关系110511722关旭东一、摘要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发展史,自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国门后,各方列强纷至沓来。而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我们的邻国日本。在中日发......
从钓鱼岛事件看中日关系钓鱼岛事件引发国人思考,日本究竟置中国于何地?中国在东亚的崛起对日本造成什么威胁?中国作为泱泱大国,中国的复兴是历史必然,这是毋庸置疑的。钓鱼岛一直......
从钓鱼岛事件看中日关系在国际关系领域,恐怕没有比主权争议更容易激起国家认同与民族情绪对立的。中日之间的主权之争也不例外。日本之所以主张对钓鱼岛的主权,原因之一是想基......
交流中竞争:从莫言获奖看中日关系对于2012年的中国文坛来说,最好的礼物莫过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然而在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前,世界各大博彩公司均认为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获奖......
60年前,中华儿女通过艰苦奋斗,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然而60年过去,人们吃惊的发现,纵然胜利者对抗战史记忆犹新,战争的发动者仍以谎言和阴谋,企图掩盖自己丑恶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