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调研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食品安全调研分析”。
复旦大学《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问题静态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六大问题困扰食品安全可追溯不完善致问责难
日前,复旦大学健康领域重大社会问题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发布《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问题静态预测研究报告》,界定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目前面临的34个主要问题,指出其中六大关键问题,而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空白、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不完善等成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重点直击六大关键问题
该项研究团队成员之
一、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吕军教授介绍,由于食品供应链节点企业多、环节多,相应的食品监管链任务繁重而复杂。从国家战略视角出发,科学预测特定时期内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并确定该领域的关键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方向和重点,是这次研究的意义所在。
报告界定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目前面临的34类主要问题,包括食品安全监管专职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基层监管机构检测检疫设备缺乏;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落后,缺乏科学系统的检测方法等。
吕军介绍,课题组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食品安全领域内的34类问题按照其严重性和重要性进行排序,通过两方面的综合排序,确定哪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应该进入政策议程。最终确定了六大关键问题,包括食品安全监管空白;国家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监管盲区,罚则太轻,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农药、食品添加剂等的违法使用或滥用;食品生产者违法添加或不合理使用危害食品安全的物质;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不完善,缺乏贯穿产业链的全程质量监控体系;食品生产源头的环境恶化,造成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等食品原材料受到污染等。
有专家认为,在这六方面的问题中,机构改革的深化能解决交叉管理和监管盲区的问题,法律的修改也能进一步提高震慑力,而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建立则略微迟缓,建议国家应尽快加快这一薄弱环节问题的解决。
建设可追溯系统很重要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食品供应环节的日益复杂,监管难度增加,早有专家建议,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亟待建立。然而,我国已建立起的少数可追溯系统普及性、兼容性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作用有限,不仅不利于食品安全监管效率的提高,也使得在食品安全事件中责任追究与惩戒成为难题。
2008年发生“三鹿奶粉”事件,三鹿公司没有建立可追溯系统,导致其没有向公众公布三聚氰胺问题并及时召回问题食品,最终事态发展越发严重,无法挽救。
报告指出,虽然我国在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起步较晚,技术不够成熟,加之食品供应链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社会对可追溯系统的认识不够等原因,建立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仍具有一定的困难。少数已经建立起来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由于普及性、兼容性和信息共享程度仍然不高,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作用有限。
国家虽鼓励各地开展可追溯系统建设,但却未明确给出可追溯系统的具体法律依据或实施规范。我国食品供应链比较长且复杂,涉及种植、养殖、屠宰、食品生产加工、流通以及最终消费管理等多个环节。并且供应链中以小作坊为主,参与者众多且分散、流动性大,标识系统不统一,推行信息化工作的难度很大。加之食品消费具有品种众多、次数频繁的特点,上下游企业之间多为短暂的交易行为,各环节间联系并不紧密,因而严重缺乏食品的原料产地、生产流程、仓储运输等方面的物流信息。此外,国内物流信息服务、物流信息技术滞后,缺乏专业性的食品技术交流平台以及一套成熟可行的信息技术交流机制,食品供应链难以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供应链数据库。基础数据信息匮乏,食品可追溯的实现存在难度。基础信息及软硬件待完善
事实上,农业、质监、商务等部门都在参与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各部门构建的可追溯系统由于缺乏统一标准的引导,大都各自为阵,系统从硬软件设施到关键技术的使用都不尽相同,可追溯系统的兼容性差,影响了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使得可追溯系统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少数地区和产业链已经建立起的可追溯系统也面临同样的情况,由于各个系统开发目标和原则不同,建设缺乏统一规划,造成溯源信息内容不规范、信息流程不一致、系统软件不兼容,往往只能在一定的环境和地域内发挥功能,不能很好地覆盖整个食品安全链,对跨地区突发性事件原因的分析也存在滞后性。
可追溯系统包括检测设备的购置、软件开发及信息平台硬件建设以及信息采集、系统维护、人员培训等后期投入,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使是大型企业,建立可追溯系统也面临巨大的财务负担,更何况供应链中的多数中小企业。这就造成了即使下游食品加工厂商建立了可追溯系统,也难以在供应链上推广使用,特别是上游农户的推广。政府对可追溯系统建设的投入不足,是企业缺乏建设动力的原因之一。
以四川省为例,从2010年起正式启动可追溯系统建设以来,每个项目所在县补助资金仅5万元,远未达到建立可追溯系统的需求。2009年通过对浙江省66家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的调查显示,未实施自愿性质量安全可追溯的企业有47家,占71.2%,并且企业资金能力不强是其不愿推行可追溯系统的重要因素。此外,消费者对可追溯系统普遍认识不足,还未建立起及时查询相关信息的意识,更不愿意购买比普通食品价格高的可追溯农产品,这也是企业缺乏建立可追溯系统动力的原因。本报记者综合报道
物联网助力食品安全
物联网技术将给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可以实现食品的全程追溯,一旦出现问题,监管人员就能够通过该系统判断企业是否存在造假行为,企业内部也可借助该系统查找是哪个步骤发生了问题、责任人是谁,避免了由于资料不全、责任不明等给事故处理带来的困难,从而使问题得到更快解决,确保食品安全。
追溯有何好处?
追溯是指探索事物的由来本末,也指逆着事物发展的顺序回顾。追溯的好处包括:事后反馈。找出质量问题所在,追责、持续改进。
监督预防。追溯体系可对每个关键环节进行监控与记录,一定程度上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售后服务。百姓购买食品时可进行追溯查询,判断食品真假。
快速召回。当食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可快速确定召回范围、影响大小,快速处理应对。我国积极开展物联网追溯建设可谓“热火朝天”
近年来,肉蛋蔬菜等百姓日常生活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要求,2013年拟新增部分城市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并视情况对前两批试点城市给予必要的追加资金支持。据中国物联网智慧谷了解,日前多地都开展肉菜追溯系统试点,试点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大连、青岛、宁波、南京、杭州、成都、昆明、哈尔滨及无锡市等城市。
北京婴儿乳粉等10类食品将全程追溯
食品是千家万户每天都离不开的消耗品,一旦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就会对市民的生命安全造成重大影响。记者上午获悉,本市将对乳制品、肉制品等10类高风险食品实施全程追溯,对于严重违法经营者将实行“终身行业禁入”。
据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介绍,目前本市85%左右的食品依赖外埠或国外供应,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对此,市政府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食品安全将作为重点公开事项之一。
肉菜追溯系统遭遇现实“寒冬”
1.上海肉菜追溯体系无人问津
据媒体报道,目前,上海市能通过在销售终端电子秤上打印的电子标签查询到购买肉品、蔬菜的来源和加工企业、生产日期、检疫检验、流通环节、经营者等信息。然而,许多菜市场里的信息查询机却在“睡大觉”,“健康”时少人光顾,“得病”了更加“叫不应”。
2.哈尔滨首套系统早已拆除
肉菜追溯系统查询终端
据黑龙江日报报道,2008年,哈尔滨市在沃尔玛超市启动蔬菜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当时市民只要在该超市内购买蔬菜,在蔬菜安全扫描系统上对着条码轻轻一扫就能获得蔬菜的产地、生产日期、质量品质、过期日期等重要数据,非常方便。然而,近日记者再次走进这家超市内,在蔬菜柜台周围寻找了多次也没有找到这套追溯系统。多个经常在该超市购买蔬菜的市民反映,这里的追溯系统早就拆掉了,消费者无法自己获得蔬菜的详细信息。市民陈先生说:“我经常在这家超市购买蔬菜,前几年这里确实设立了一套蔬菜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当时我每次买菜都在设备上扫描一下,蔬菜的详细信息一目了然。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套系统却突然消失了。现在要想获得蔬菜安全质量的信息,那可难死了。”物联网追溯系统尴尬背后的反思
各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却遭遇了现实尴尬,应该引发我们去反思。
思考:肉菜追溯查询培养习惯是关键
食品全程可追溯,大势所趋,据中国物联网智慧谷了解,在欧美、日韩等国家,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早已通过强制性手段普及。“这是一个国际大趋势”,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副教授冯力更看来,建设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既是中国食品参与国际贸易的要求,也是当前国内食品安全形势的需要,“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严重,民众呼声也比较大,政府相当重视。面对民众的期待,政府必须有所作为”。
事实上,国务院去年就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要求加快推进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在此背景下,各地纷纷加快了各自食品溯源系统的建设。海南、重庆、银川、西安、合肥,不同种类的食品追溯体系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对于食品溯源,笔者有自己的看法。首先、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查询系统“用不来”,不如直接将产地、检测合格等商品信息张贴在摊位前,“来买的时候就看见了,不是更方便?”其次、人们对食品安全追溯查询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政府应加以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形成良好习惯。第三、追溯系统有待改善,方便人们查询。
质量追溯任重道远
东北农业大学王伟教授说:“今后五年内,农产品质量追溯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当下在食品安全领域诚信缺失,需要依靠制度与技术来编织一张食品安全网。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是国际标准的体系,应当大力推广。”但王伟表示,当前推广质量追溯体系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一是进入市场的渠道尚不完善。当前,农贸市场尚不具备质量可追溯农产品这一较高端产品进入的条件,而多数超市进入的条件也设置得较为苛刻,须缴纳赞助费等费用。二是百姓对农产品质量追溯认知存在不足。许多人对质量追溯这一新生事物尚不了解,还有一些人认为质量追溯与不追溯和自己关系不大。三是亟待扩大质量追溯农产品的规模和范围。当前,只有20多家地方企业参与到农垦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中,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编者小结
食品安全追溯是国际发展趋势,我国积极开展肉菜、乳品等追溯系统建设,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件利民的好事,对食品安全保护具有积极意义。物联网食品追溯系统是物联网重要示范项目,将推动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政府耗费财力、物力建设的物联网肉菜追溯系统,如何才能发挥作用,还需政府监管部门积极引导大家加强监管,企业积极参与,市民积极互动。大家共同努力,共建食品安全“长城”。
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国......
理顺监管机制完善信用体系建立检测机构——关于对凉城县食品安全状况的调研“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近期在全国部分地方频发的非法添加剂、毒豆芽、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调研食品安全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调研食品安全工作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关于谢岗食品安全现状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开展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及其实施条例,全面了解我镇食品安全现状,提高我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我站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