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食”营销城市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会展城市营销案例”。
借“食”营销城市 武汉为何慢几拍http://finance.QQ.com2009年07月24日08:52长江商报
专家建议:政府、企业、景点应通力合作
黄鹤楼上吹玉笛,敲古钟,观日全食;归元寺里听佛音,数罗汉,看日全食——绝妙的城市营销意象啊。这500年一遇的“日全食经济”,如此抓人眼球的重大事件性旅游,武汉怎么没有一个拳头产品来营销城市?由哪个职能部门专职统筹?谁来做“带头大哥”?
这不仅仅是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教授的叹息,更是一个大大的追问萦绕在旅游业者心头。
7月22日,长江流域自西向东近3亿人一起仰望天空,观看奇观。成都3分24秒,上海5分01秒,武汉5分26秒。日全食垂青武汉实在太多——不仅观测时长为最,不仅是国内4个最佳观测点之一,还有老天厚爱给予的大好晴天。
但对有着多重光环的大武汉来说,在这场天文奇观面前,反应却没能达到理想状况。甚至当天上海不期而至的雨天,让武汉也变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迎接大批打“飞的”从上海飞到武汉的天文爱好者。
经济收益还是次要的,更大的考量是如何利用日全食打造城市“名片”,让城市形象鲜活起来。
早在两年前,上海、铜陵、杭州、成都等有幸观测日全食的城市,均打起老天爷的算盘,在外早早张罗,悄悄上演一场“城市营销”大战。
春江水暖谁先知?
长江流域迎来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天上掉下个大馅饼,谁能最先接住?
“日全食经济圈”是国际天文学界一个有趣的现象,有幸被日全食光顾的地方,这一年里旅游收入会有惊人增长。
两年前,上海就有旅行社打包向日本客户“兜售”今年日全食的相关资料,让日本人来上海有另外一种期盼。
而从去年开始,谁是日全食最佳观测点之争,也愈演愈烈。在进行舆论宣传的同时,不少城市还纷纷修公路、建广场、兴建科技馆、举行天文学术论坛等。
调查显示,聚集在长江流域追逐日全食的国内外天文爱好者有数十万。两年前已开始城市营销博弈,这批资源才是他们争抢的“蛋糕”。
但在武汉,不仅各商家对日全食准备不足,而且也少有旅行社提前准备。甚至对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各宣传部门也是从今年初开始介入,直到本月初大多数市民才知晓。
记者注意到,上述方面的影响,直接导致来汉观测日全食的外地游客不过3000余人。而仅仅峨眉山金顶观日全食的境外旅客,就已达到这个数字。
“就怪我们前期的主动包装意识实在淡薄。”事后,不少旅行社、景点、酒店、商家甚为懊恼:由于准备不充分,不仅日全食观测镜等用品卖断了货,旅行社、酒店也错过了这绝佳的赚钱机会。
武汉旅游界人士告诉记者称,日全食发生前,武汉市还并未在境外推介过一次有关日全食的专题会。“同为日全食最佳观测带,长江沿线不少口岸城市远比武汉醒得早!”
抱团推介还是单打独干
营销学认为,重大事件是一项花费巨大而时限短暂的高风险“游戏”。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教授说,日全食奇观属重大事件性旅游,确实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科考旅游,这一珍稀旅游资源需要全盘谋划。
国外游客习惯提前一年就做出游计划,去年上海拿出了专项经费,让政府主管部门及旅游协会等一道去海外“吆喝”,为吸引更多海内外“追日族”的逗留,上海旅游部门还引进了大型沙滩嘉年华活动。同时,作为上海天文台推荐观测点之一的上海月湖雕塑公园,也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火爆景象。
在成都,旅行社早早推出的旅游线路,其中峨眉山打出了响亮的“登峨眉金顶,览日全食奇观”等科考特色旅游线路。2年前,一个德国客人就提前预订了金顶大酒店的所有客房。另外,当地更有“追日族”提出,要乘川航成都至上海航班,在万米高空“夸父”追日一回。
而在武汉,“览日”行动,则是旅行社自己在摸着石头过河。“揽客的旅行社都是自发行为!”武汉一家旅游社负责人称,“上头没有鼓励旅行社外出揽客的政策,下头单干的,也怕意外天气的发生。”
据了解,实力雄厚的旅行社,在本次日全食中,最多也只接到了上百人的境外“追日”团,而部分中小旅行社则权当日全食奇观没有发生,依然干着自己的“老本行”。
“一场5分钟的‘天机’博弈,我也成了一名普通的日全食观测观众,自己去汉口江滩看了这一奇观!”一旅行社负责人甚至自嘲。
上述旅行社人士称,武汉旅行社都在“散兵作战,自由活动,没有统一的调子和口号”,不像上海等地组织得力,旅行社可抱团去海外“吆喝”揽客。
天气热、阴雨天成慢几拍理由
“天时”长达5分26秒,武汉借势的脚步为何慢了几拍呢?
有学者认为,这是武汉不懂得“借助市场的力量”。比如解读“城市”二字,有的人重视“城(造城)”,有的则重视“市(市场)”,懂得用营销手段提高城市竞争力。
此次,上海利用了旅行社的网络合作平台及民间组织,大力宣传各条来沪观看日全食的旅游线路,如推出“看日全食,欢乐沙滩行”、“看日全食、游浪漫海滨、采新鲜瓜果”等活动。
安徽铜陵则另有新招,借机向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广发“英雄帖”,邀请他们来看日全食,顺便考查铜陵的投资环境。
“天太热了!”中国国旅(武汉)国际旅行社负责人介绍,此次观测日全食,他们招待了近200余名日本等地游客,记者发现,在此次上千名境外游客中,多数游客仅在武汉“带一脚”。
湖北天鹅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陈建国介绍,2年前,他已经开始为日全食做准备。此次,他接了20-30人的旅游团。不过,他的旅游团仅21号在武汉待一天,而22号日全食当天,他们将去庐山观测日全食。
为何不选择在武汉“安营扎寨”呢?
“我们的配菜实在不够丰富!”面对追问,陈建国感叹,武汉天气太热,外地人自然知晓,旅行社犹如厨师一样,如何让他们能逗留在武汉,做一道好的菜肴(即旅游产品)奉献给游客非常重要。
而以日全食为主题的产品,武汉旅行社推出的旅游产品在外地推广得不太响亮。
“最怕将游客‘忽悠’来了,可老天爷却下起雨来,到时会砸了自己牌子。”武汉春秋国际旅行社总经理齐心幽默地说,这也是他迟迟未能对韩国、日本等国推介日全食的原因之一。
不过事后,让人惊喜却无言的是,武汉却成了观测日全食最好的天气,大批天文爱好者乘飞机从上海飞往武汉观看。
未雨绸缪,换来金银满盆,虽然上海当天下雨,钱却已经赚到了腰包里。
据介绍,日全食前期整个上海所有旅行社国外游客的接待量达到约3万人。而往年在这一时间段内每名外国旅游者的平均花费大概在3000元左右,今年由于日全食,包括机票、酒店,出游价格大大超出往年的平均价格,上涨了约3倍,达到1万元左右,接待量仍非常可观。
应对
旅游协会:城市营销需持之以恒的耐力
看到上海、成都等地借“日全食”的天机赚得盆满钵满,武汉的旅游部门似乎明白了些什么,武汉市旅游协会旅行社分会副会长薛国捷就是其中的一位。
“受时间短、气温高等诸多因素影响,这次并不是太重视。”薛国捷坦承,他们并没有专门为日全食,去外地召开一次推介会。“过去发生过多为日偏食,宣传的也少,遇到日全食时,我们也没有太多地经验可以借鉴。”
不过,杭州与武汉相比,高温天气、观测时间短等因素均一样,为何上海、杭州火爆,而武汉却相差甚远呢?
他认为,上海、杭州均是旅游目的地,而武汉是旅游集散地,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武汉市旅游部门目前正要打出“中部旅游目的地”的城市营销策略,“作为政府部门,作为企业,作为景区,都应当在各方面通力合作。”
“过去到外地开武汉推介会相当少,而现在时常举行有针对性地去外省推介武汉特色。”薛介绍,从今年开始,光武汉市旅游局带头去南京、合肥、开封等地召开推介会,一个月就有1至2次。
“这是一个好的兆头,政府部门加大对旅游的宣传、促销力度,其实也是在对一个城市旅游品牌进行营销,但需要持之以恒。”
“过去,我们宣传我们是九省通衢、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但现在我们需要营销的是:中部旅游目的地。”薛国捷称,这样才能彻底改变武汉旅游产业格局。
专家观点
城市不是管出来的,而是营销出来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广告系主任陈先红教授表示,武汉是日全食最佳观测点之一,应该利用事前、事中、事后推销,提升武汉城市品牌形象。
可在这一轮城市营销中,武汉吆喝了什么,给全国观众留下什么深刻印象?陈先红说,与其他城市相比,显然武汉意识比较落后,没有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
日全食经济,不仅仅是给旅游带来多大的收益,更大的收获应该在,如何巧借适当时机把现有资源和品牌包装起来,达到城市营销价值最大化。
陈认为,城市形象包括当地名产品、旅游资源、当地文化底蕴、当地政策,以及人口等,构成一个整体来推介,并利用焦点事件把这些串起来。推介日全食时,武汉市除长江大桥、东湖磨山外,借助其便利的交通优势,热推湖北九宫山、武当山,巧妙地打出“一带两圈”(即长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旅游圈)牌,吸引外来游客前去休闲观光。
“赴峨眉金顶,观日全食。”四川借日全食,推销当地旅游资源,提升城市形象,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从城市推销到城市营销,其根本标志是必须进行城市营销战略规划。
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说过,“许多地区太过专注于推广功能,未作战略性的判断和
规划,就在昂贵的广告或不和谐的标语上大把花钱。”
谁来做“带头大哥”?
谈到日全食,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教授接受记者采访认为,在金融风暴、甲型H1N1流感影响下,日全食奇观确实是拉动旅游的时机。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科考旅游,属重大事件性旅游。“日全食甚至可以引发旅游产业的变革,从传统低级的旅游模式,转向事件性旅游,这还能避免旅游业低级的价格战。”
不过,他表示,从目前各地有关日全食的宣传来说,武汉却处于弱势。除了旅游部门外,景点还需提高敏感度,如归元寺可以打出听佛音,看日全食;在东湖之上,登大型邮轮观日全食等主题来宣传品牌。
另外,旅游产品还需更加丰富些,如在黄鹤楼举行撞钟活动,观看日全食。但这些,本地的景点却没有拿出可口的“大餐”来吸引外地旅客。
“错过这次城市营销的机会实在可惜。”马勇认为,央视在武汉设了直播点,武汉应当拿出更新的品牌形象,来推介自己,但眼下是,“没有相关的职能部门专门负责各方面的统筹,武汉急需一个拳头产品来推销自己的全新面貌。”
遗憾
武汉商家错失“夸父经济”
5分26秒,让众多“夸父”们跃跃欲试,打算一睹此次胜景。
可与上海、成都夸父追太阳相比,武汉商家并没有推出以日全食为主题的促销活动,少有商家掘金“夸父经济”。
在所有和日全食有关的活动中,都离不开观测镜。
伴随着日全食临近,先期不少忽略了日全食商机的武汉商家,也开始抢搭上“末班车”。但记者发现除了销售观测眼镜外,各大商家并没有拉开以日全食为主题的系列营销活动。
22日之前,中百仓储还未开始销售观测镜时,一门店就有顾客预订300副眼镜。该超市一共购进3万副眼镜,在短短4天内,已全部售出。
前日,武商量贩百圣店内,市民排起长队购买观测眼镜,由于货源紧张,不得不发号牌购镜。当天,武商量贩所有门店卖出上万副眼镜。
不过,武汉商家的日全食经济也仅限于此。
中商平价总经理朱定志说,日全食是天文现象,超市只能卖观测镜,没什么卖点。日全食在工作日上演,前后只有5分钟,超市方不好组织顾客观看,再说当日搞大型集体活动涉
及到安全性。
中百仓储总经理程军说,日全食是天文现象,商家把这作为一个由头来炒作,未免太商业化。一些百货商场表示,日全食吸引市民到户外观赏,与卖场经销挂不上钩,商家做活动要考虑投入与产出是不是成正比。
记者注意到,在成都,很多商家借日全食的由头,推出天文活动为主题的营销活动,在推销观测镜的同时,他们还捆绑吆喝遮阳伞、防晒霜等酷暑产品,拉动卖场的销售。
不过在采访中,有本地商家称,以观测镜为由头,策划天文活动为主题的营销,也是一种尝试。有消息称,明年一月,武汉有望观测到日环食,今年错失了一次良机,明年肯定会炒作一番,穷追“夸父”。
“日食经济热”
背后的“内需饥渴”
这次短暂的消费热带来的启示还在于,欲拉动内需,需“创新供给”。上海市社科院研究员权衡说:“‘日食经济热’提供了相当大的旅游空间和消费机会,这种机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显‘含金量’”。
权衡说,“日食经济热”带来了一个重要启示,内需不足既有人们消费能力欠缺或消费意愿不高的原因,也有“供给不足”的因素,即为消费者提供受欢迎的产品还不够。“比如日食游,就是
城市营销≠ 程式营销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社会城市化、经济全球化、资源区域化、产业聚集化使城市竞争成为弦上之箭。注目时下之中国,政府、媒体、市场大跳“三人舞”,名人、专......
《掠食城市》观后感500字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掠食城市》观......
城市营销香港启示录1.曾经潜龙在渊,而今龙飞九天当2007年的钟声敲响时,香港回归祖**亲的怀抱已经10年,紫荆花开正十年,风景正好:香港稳步向前,加速成长,经济腾飞;五星红旗的映衬......
1225食尚生活馆营销策划书一、公司概况本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保健食品、有机茶叶、礼品。主要从事食品贸易活动。主要代理、经销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公司建有自己的网站,能够让......
小平台大能量——谈谈小掌柜们的“借力”营销自去年开始,由于资本市场对电商业由“热”到“冷”的态度转变,加上内部同质化竞争加剧,消费者对以价格战为噱头的眼球营销逐渐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