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庐中学教学模式_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其他范文 时间:2020-02-28 09:00:12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其他范文】

东庐中学教学模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东庐中学教学模式

第一章 讲学稿产生的背景及实践情况

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改革在东庐中学的实践情况

1.产生背景

2.讲学稿的具体做法

实行教师超前备课(即在假期内)、集体备课,教师轮流执笔,骨干教师把关审核,形成共案,把教案、学案和分层次评价作业结合在一起,用一张8开的纸印好(正反面),每节课的课前1天发下去。学生预习完成学案中规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在上课前检查学生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理科类如数学、物理,主要是以大容量训练为主。“讲学稿”发给学生后,一般教师要收回两次,第一次是上课前检查预习情况,第二次是检查当堂训练情况,并结合课后或周六培优补差的时间进行辅导,实现日日清、周周清。

3.使用“讲学稿”的好处

(1)“讲学稿”要求提前备课,集体讨论,轮流执笔,并由骨干教师把关审核,既培养了新教师,又发挥了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对教学资源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最大化的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

(2)“讲学稿”完全替代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课辅资料,减少了学生课堂书写笔记的时间,增加了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减轻了书包,却提高了效率。真正体现了“辛苦教师一人,解放学生一片”。

(3)“讲学稿”提前发给学生,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课前预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走进教室,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4)“讲学稿”强调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正是倡导了“发展和提高”的新教师观和学生观,调动了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5)“讲学稿”大容量的训练体现了教学“精讲多练”的精神,对于常态生源下的教学质量提高尤其重要。这种训练不是刻板机械的复制,而是在师生大面积活动中完成的。

(6)“讲学稿”中的练习安排,分普及题(人人要做)和提高题(供同学选做),较好地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要求”的分层教学思想,使得学习后进的学生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同样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经验与体会

1.可贵的进取精神

在了解东庐中学转变的过程中以及我们在东庐中学一周的学习考察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两个关键词在东庐发展中的作用,即进取精神和创业精神。

2.任何学校的发展都需要先进的办学思想来指导办学行为

这里的先进应包括3个方面

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面向全体学生、师生互动、发挥学生个性特长②适合校情、学情③科学有效

3.创新是东庐中学乃至任何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东庐中学原先是学习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而后才创出“讲学稿”教学模式。而且如果把“讲学稿”教学模式拆解开,其中的主要环节均以为我们日常所有,如学生课前预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完成课堂练习等,教师的备课、授课、精选练习、批改作业和课后辅导等,但他们创新之处在哪里呢?

①教学合一(两案合一),教学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讲学稿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②考教合一的评价过程适合于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③捆绑式的教学考核机制保证了教研集备落到实处。

总之,东庐中学以先进科学的办学理念作支撑,以讲学稿为载体、教学合一,创新了备课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以务实高效的教学模式为保障,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教师讲课的起点是基础差的学生,提问的重点也是基础差的学生,课后辅导、谈心交流最多也是这些学生),有效控制了学校后进生面。优化课内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学”、“教”、“练”的时间结构;优化课内导学策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优化课内的解惑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质疑和释疑,优化课内的训练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巩固和应用,优化课后的增效策略,确保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这些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改革创新精神使学校在逆境中崛起,在“三流硬件、三流师资、三流学生”的基础上,一举成为当今的中国名校,成为家喻户晓的、被社会、家长赞誉的学校,并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章“讲学稿”的设计理念、特点、常规要求、基本环节

一、东庐中学“讲学稿”的设计理念

“讲学稿”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二、东庐中学“讲学稿”的设计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置台阶,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讲学稿”设计的有效性对教师提出了三种能力:一是教学设计中的“厨师”能力。教师必须用好教材,精选开发素材,精选认知策略,精设反馈渠道,选好教法学法,用好教学手段。在抓“重点”,突“难点”,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二是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三是教学中的“导演”能力。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东庐中学“讲学稿”设计的常规要求

东庐中学“讲学稿”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

设计的常规要求是:

1.明确学习目标。

2.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3.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5.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四、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设计的基本环节

东庐中学“讲学稿”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教学设计,体现在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外联系,关注不同学科的课堂学习,关注所有学习过程等方面。“讲学稿”课时教学设计,始终围绕学生学习的自然规律进行全过程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常见的环节有:①课前预习导学;②课堂学习研讨;③课内训练巩固;④课后拓展延伸的基本设计内容,课前预习导学的教学设计主要意图: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能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或向老师质疑。

第四章讲学稿的作用

一、讲学稿的作用

用“讲学稿”开展语文教学,使课堂成为了学生交流展示预习成果的阵地,成为了师生合作探究疑难的阵地,成为了积极建构知识体系的阵地,成为了提高语文素养的阵地。

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内容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教学中要充分展示学生的预习成果,暴露他们的解题思维。因为学生已对本节课的新知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他们感受到课前自主预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感,让课堂充满师生一体,共同探究的魅力。教师尽量减少课堂语言密度,增加知识与思维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学习时要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方面的笔记,便于今后复习时使用,学完一课后,还要在讲学稿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三)、课后反思:

教师

课后反思主要落实在备课组所有老师讨论本节课的心得体会,讨论成功与不完善的地方及学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撰写错题集、课后记,反思就是追求教学的天时、地利、人和。教学构思中每一个想法的出现,我们联系这些因素加以斟酌;教学实施过程中每项教学策略的应用,我们加以探索;教学每一个目标的实现,我们加以反馈。反思的主要内容为:讲学稿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能切实解决现实问题;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逐步培养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成为

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反思的的方式有:边教学边研究,将反思贯穿全过程;回顾自己的经历,注重对自身学习的反思;对已有认识发出质疑,用新的视角进行再思考;结合其他老师的教学优势及自己的不足进行反思。反思的形式是坚持每天撰写“教学后记”(可写在讲学稿上)并编写“错题集”。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错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

学生课后,要求把讲学稿留白部分完成,格式不正确的纠正过来,错误的订正正确,还要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等。要求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各位领导,东庐中学是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没有也无法创造“奇迹”,她只是已经和正在做一件理所应当的事,一件富有意义的事,一件并不容易的事,一件永无止境的事„„

一位知名教育专家在多次考察了东庐后说了这样一段话:

东庐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改革,只是一种手段,一条路径,其核心价值在于:“讲学稿”凝聚了一种精神、一种智慧,激活了应当发展、需要发展、也可以发展的人。虽然这里全是乡村的孩子,但他们面容灿烂,灵气十足,在平凡的生活中自信地成长;这里的教师并不来自知名学府,但他们毫无卑微之心,恪守情操,秉持信念,满怀激情地登上了一方价值实现的舞台。东庐中学的教改实践告诉我们,乡村孩子完全能够享受优质教育,乡村教师完全能够实现职业抱负,乡村教育完全能够演绎辉煌!

二、讲学稿:实现“教”与“学”的合一

东庐中学的备课模式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讲学稿:实现“教”与“学”的合一

“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思想是设计“讲学稿”的重要依据。

“讲学稿”根据学生的学来设计,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通过“讲学稿”这个载体合二为一了。

东庐中学教学模式

——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学校简介东庐中学是地处南京市溧水县永阳镇东庐村的一所农村中学......

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模式

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模式教学程序:先按年级分学科分课时分解给各个科任教师进行备课,然后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查好想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并有学科带头人把关定稿,形成讲学......

江苏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模式

江苏东庐中学的“教学合一”模式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主要分两大块:第一块是改革备课模式,实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第二块是改革课外辅导方式,由课外转向课内,不订......

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模式介绍

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模式介绍(转载)默认分类 2010-08-04 11:08:40 阅读2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东庐中学教学合一“讲学稿” 课堂教学模式------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

东庐中学教学合一“讲学稿” 课堂教学模式

东庐中学教学合一“讲学稿” 课堂教学模式------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一、东庐“讲学稿”的内涵界定《中国教师报》的评论: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一个实践......

下载东庐中学教学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东庐中学教学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