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公司高管点评中国学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
--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全球范围内点评中国大学毕业生
很多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对世界500强的企业情有独钟。可以说,在“500”强里汇聚了相当多的国内最优秀人才。但你是否想过,从世界的范围来看,他们还优秀吗?关于进入顶级企业的毕业生的优点、欠缺的能力,对他们的考评,企业里的高级管理人员是最有发言权的。
熊丙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先后与20余家世界500强近30位高级管理人员,展开对话,在提问和回答之间,可见这种差距。
文/熊丙奇
中国学生的优缺点
优点:总体水平高于整体平均水平,绝对聪明
缺点:自信心不足和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埃森哲合伙人兼中国区总裁李纲:我曾经在美洲、拉丁美洲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工作过,18年接触了不少于20个国家的埃森哲员工。从横向比较,中国员工总体水平高于整体平均水平,他们最大的特点或者说优势有三点:一是绝对聪明;二是很想学东西,而且学得很快;三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比较清晰的定位。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自信心不足和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而国内员工很多时候是闷声不响,谨小慎微,不愿意公开发表意见。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长期的单向灌输使学生缺少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国内课堂踊跃发言的情况一般很少见。这种状态对员工在跨国公司中的成长很不利。在一个项目中,如果一个与你级别差不多的同事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的比较有见识,那么他就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另外,很多年轻同事独立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一帆风顺时表现得很好,一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往往会弄得一团糟。我想,这与父母、老师把好学生保护得很好,给他们创造了非常优越的读书环境有很大关系。
优点:工作卖力又好学
缺点:难以在15分钟之内给出一份全新报告
三菱商事(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室副室长三村俊:我在东京、香港、上海三地工作过。给我的印象是,日本人工作很踏实,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把自己的发展与公司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上海人工作很卖力,也很好学。出乎我意料的是,上海员工的外语水平很高。在香港,英语和广东话是规定的通行语言,因此香港员工会说英语,一点不让人奇观,而上海并没有这样的规定。我认为,上海的教育水准总的来说比香港还高。不过,香港员工有较高的商业素养,技术也很扎实,这比上海员工有优势。
日本员工对于领导交办的工作,一般不会马上反映“不”字。比如,你在莫斯科工作得好好的,总经理把你叫进办公室,告诉你想派你到非洲去工作。日本员工不会计较个人得失就答应;香港员工有很多首先想到的是个人的发展,怎样尽快地升官发财。我到上海还不到半年,还没有看到上海的全部,但我感到上海人与香港人有一些不同。领导布置工作之际,对香港员工的要求需要清楚地说到位,而对上海员工说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
在当前这个时代,强调的是综合素质与能力。举个例子,一个没有业务来往的陌生企业突然要来访问,公司总经理要接见他们,时间还有15分钟,事先公司总经理对这个国家、这家企业几乎毫不了解,如果这样就去交谈,也许就会是去一个潜在的合作机会。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会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利用因特网,发挥自己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将一份较为完整的背景资料交到总经理手中。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主动完成这一紧急任务,就充分展示出员工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公司带来好的利益。上海员工在这方面的素质还有所欠缺。但我相信,他们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素质和能力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优点:比较灵活,知道如何进行变通
缺点:表达方式过于间接委婉
贝塔斯曼集团亚洲区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总监席蓓蒂:我在中国工作将近两年时间。对中国同事的感受是:他们非常有活力,十分愿意学习,已经习惯西方的工作方式。我认为不能用不足或者弱点来比较中国同事与德国同事,他们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这是一种“结果”,是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工作当中,德国员工与中国员工的思维方式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德国员工一般会给一个问题提出好几个解决方案,而且每个方案实施的流程十分清晰;而中国员工可能只有一个解决方案。但是中国员工比较灵活,知道如何进行变通。另一方面,德国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比较直率,即使是好朋友,但在工作中仍然可以争执得面红耳赤,下班后两人到酒吧里和一杯酒就没事了;可中国人不同,喜欢用间接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优点:比较吃苦耐劳,有愿意尝试的精神
缺点:在技术创新、架构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方面欠缺
思科系统公司副总裁、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杜家滨:在思科,员工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国内员工有很多经常到国外工作,也有很多外国员工到中国公司工作,即便是在中国公司工作,也有可能是在为亚洲甚至美国总部的业务服务。就具体数据而言,拥有中国护照的员工估计在90%。
总体来说,中国的工程师都相当优秀。与其他国家的工程师相比,他们有自己的特点,比较突出的就是别人认为“不能做”、“不想做”的事情,他们往往会问:“为什么不能做?为什么不试试看?”这是一种很令人振奋的态度。但必须看到,目前中国工程师做的往往是某一个大系统的一小部分或者分支部分,很少由他们来负责整个系统的集成。在技术创新、架构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方面,他们还有一定的欠缺,可以进一步发展。
优点:中国学生可塑性很大,素质高
缺点:不能十分放松地投入工作,表达能力和国际视野普遍较弱
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徐承楷:我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工作过,与国外大学生比较,他们的明显优点就是可塑性大,素质高,总体而言对工作很负责,有接受挑战的精神。我曾经与荷兰总公司谈论过这个问题,目前进入飞利浦公司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其最初的职位等级要比国外大学生低一级,我觉得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不适用了。
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我们每个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对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都十分珍惜,但不知道是不是竞争过于激烈的缘故,我们的大学生普遍生存在一种充满压迫感的环境中,工作战战兢兢,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不能十分放松地投入工作,这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另外,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国际视野普遍较弱,书呆子型的学生还是比较多。
微软公司副总裁兼微软雷蒙德研究院院长凌大任博士:对于事业发展,更强调的是在集体中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因此除了关注个人的发展,更要关注团队的进步,团队协作能力对于事业的成功十分重要。另外,事业发展不是建立在单个知识点上,而是要学会对知识的综合、灵活应用,并创造新的知识。
在公司的中国大学生表现得很好,一点也不输给国外学生。我觉得大学应该多给学生
以机会,让他们能够面对大众演讲。不说像我们这样经常面对几千人、上万人,即使是面对
20个人、30个人,要把自己对一个问题的看法向大家讲述清楚,要有说服他人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是团队协作中十分重要的能力。可以说这是中国学生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
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总经理王文汉博士:与美国学生相比,国内的大学生在硬能力方面,考虑问题不具备像美国学生那样的广度与深度。在软能力方面,差距要更大一些。我们有一句话,叫“隔项目如隔山”。即使在完成同一个产品的开发,分在某个项目组的人可能对另一个项目组的工作一概不知。而在美国,即便是另一个项目组的同事也能对你这个项目滔滔不绝,大谈一番,这有助于项目间的协作配合。
GE(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王晓军:我们一直同应届毕业生保持沟通,定期邀请GE在中国的各业务集团领导同学生座谈并开展各种奖学金项目。在同学生的接触中,我觉得他们除了注重成绩单外,还更为注意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发展个人的沟通、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的问题也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然而,现在的毕业生很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关爱的中心。他们的自我意识较重,考虑问题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合作能力相比弱一些。同时由于生活大多比较优越,毕业生对创业途中的困难和艰辛往往认识不足,急于求成,欠缺脚踏实地的苦干精神。
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徐承楷:填鸭式的学习是大可不必的。学生们考那么多证是希望走成功的捷径,事实上,人生没有捷径可走,职业生涯和求学生涯一样,要求每个人必须有敬业的精神和态度。作为大学生,读书学习是首要任务,自然就应该好好读书,当然,这不是指单纯的书本知识,而是掌握读书的方法,形成好的思考方式,而不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飞利浦不在乎本科毕业学生的经验,也不看重学生有多少证书,而在于他是否有强烈的工作兴趣和热情,有没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海国际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铭潜:只要你用心去做事,在班级里当一个班长和在学校里做一个学生会主席,得到的锻炼应该是一样的。同样,社会工作“经历”很多,并不表明你的动手能力很强。有的大学生的求职简历很花哨,说自己干了多少社会工作,对此我们一点都不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是,你在从事的社会工作中怎么干的,取得了什么成果,深入程度如何。往往我们会挑一两个他们所从事的社会活动问些深入的问题,由此就可以发现他们是不是为了履历而打工。我们不追求表面上的东西,而要踏踏实实的进步与收获。
思科系统公司副总裁、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杜家滨:大致有三方面,一是语言能力,语言能力对于一个跨国企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足够好的语言能力,就难以沟通与合作;二是专业技术,学校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毕竟有一定差距;三是组织行为经验,怎样与人相处,与他人合作共同把一个任务完成,如何管理他人或者怎样被他人管理等等,这类行为大学生往往没有体验。
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总经理王文汉博士:我们也必须承认,有的能力和素质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培养的,比如技术能力;而有的能力,比如思维方式、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则需要花很多时间。企业可以帮助员工培养一部分能力与素质,但学校里打下的基础很重要,尤其是软能力。
上海国际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铭潜: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对自己的发展寄予很大的期望,受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们普遍有一个倾向,都希望以很快的速度,在进公司两三年内,做到部门主管的位置。我经常对大学生说,对事业要有耐心,不要一味求速度,我们应该关注自己今天做好什么,而不是明天成为什么。当你努力关注做好今天时,机会会在明天来敲你的门。
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对世界500强企业情有独钟,关于进入顶级企业的中国大学毕业生的优缺点,对他们的评价,企业的最高管理人员是最有发言权的。熊丙奇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先后与20余家世界500强的近30位高级管理人员展开对话:
埃森哲:自信心不足
问:与外籍员工相比,你觉得国内员工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不足? 李纲(埃森哲合伙人兼中国区总裁):我曾经在美洲、拉丁美洲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工作过,18年中接触了不少于20个国家的埃森哲员工。从横向比较,中国员工总体水平高于整体平均水平,他们最大的特点或者说优势有三点,一是绝对聪明;二是很想学东西,而且学得很快;三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比较清晰的定位。
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自信心不足,二是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西方国家的员工自信心很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国内员工很多时候是闷声不响,谨小慎微,不愿意公开发表意见。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长期的单向灌输使学生缺少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国内课堂踊跃发言的情况一般很少见。这种状态对员工在跨国公司中的成长很不利。在一个项目中,如果一个与你级别差不多的同事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现得比较有见识,那么他就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另外,我们很多年轻的国内同事独立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一帆风顺时表现得很好,一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往往会弄得一团糟。我想,这与父母、老师把好学生保护得很好,给他们创造了非常优越的读书环境有很大关系。在美国,大家都知道,十七八岁自己奋斗打工赚学费的情况很普遍。
飞利浦:谨小慎微
问:现在有的学生被企业的各类要求弄得无所适从,他们在大学期间拼命地考各类证书,不断参加社会实习,您怎么看这一问题?
徐承楷(飞利浦电子中国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填鸭式的学习是大可不必的。那么多考证其实是因为学生们希望走成功的捷径。而事实上,人生没有捷径可走,职业生涯和求学生涯一样,要求每个人必须有敬业的精神和态度。作为大学生,读书学习是首要任务,自然就应该好好读书,当然,这不是指单纯的书本知识,而是掌握读书的方法,形成好的思考方式,而不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飞利浦不在乎本科毕业学生的经验,也不看重学生有多少证书,而在于他是否有强烈的工作兴趣和热情,有没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问:对今天的大学毕业生,你的评价如何?
徐承楷:我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工作过,与国外大学生比较,他们的明显优点是可塑性很大,素质高,对工作总体而言很负责,有接受挑战的精神。我曾经与荷兰总公司谈论过这个问题,目前进入飞利浦公司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其最初的职位等级要比国外大学生低一级,我觉得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不适用了。由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我们每个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对职业生涯的第一份工作都十分珍惜,但不知道是不是竞争过于激烈的缘故,我们的大学生普遍生存在一种充满压迫感的环境中,工作战战兢兢,缺乏足够的自信心,不能十分放松地投入工作,这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另外,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国际视野普遍较弱,书呆子型的学生还是比较多。
国际纸业:太注重形式与追求速度
问:现在有些大学生认为,在学校里,“官”做得越大越好,越能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社会工作多越好,越能表达自己有动手实能力。您认为是这样吗?
杨铭潜(上海国际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只要你用心去做事,在班级里当一个班长和在学校里做一个学生会主席,得到的锻炼应该是一样的。同样,社会工作“经历”很多,并不表明你的动手能力很强。有大学生的求职简历很花哨,说自己干了多少社会工作,对此我们一点都不感兴趣。我们感趣的是,你在从事的社会工作中怎么干的,取得了什么成果,深入程度如何。往往我们会挑一两个他们所从事的社会活动问些深入的问题,由此就可以发现他们是不是为了履历而打工。我们不追求表面上的东,而要踏踏实实的进步与收获。
问:对现在的大学生,您有何评价?
杨铭潜:现在的大学生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最为突出的是社会能力有很大增强。他们在学期间开始更多地接触社会,同时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我在GE工作时,聘来的新学生,学东西非常快,给他一个项目,在一定时间里都能很好地完成。相对来说,这些学生对专业范的工作比较胜任,适合做专才,却缺乏比较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和战略的意识,综合看问题的能力不足,要深不能深,要广不能广,对企业的运行、管理经验也比较缺乏。
问: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哪些不足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杨铭潜: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对自己的发展寄予很大的期望,受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们普遍有一个倾向,都希望以很快的速度,在进公司两三年内,做到部门主管的位置。我经常对大学生说,对事业要有耐心,不要一味追求速度,我们应该关注自己今天做好什么,而不是明天成为什么。当你努力关注今天做好什么时,机会会在明天来敲你的门。
三菱商事:难以在15分钟之内给出一份全新报告
问:你对日本同事和中国同事的印象有何不同?
三村俊(三菱商事(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室副室长):我在东京、香港、上海三地工作过。给我的印象是,日本人工作很踏实,认认真真,勤勤恳恳,把自己的发展与公司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日本员工对于领导交办的工作,一般不会马上反映“不”字,比如,你现在在莫斯科工作得好好的,总经理把你叫进办公室,对你说,想派你到非洲去工作。一般其员工不会计较个人得失而答应。而香港人,有很多想到的首先是个人的发展,怎样尽快地升官发财。我到上海还不到半年,还没有看到上海的全部,但我感到上海人与香港人有一些不同。领导布置工作之际,对香港员工的要求需要清楚地说到位,而上海员工说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
上海人工作很卖力,也很好学。出乎我意料的是,上海员工的外语水平很高。在香港,英语和广东话是规定的通行语言,因此香港员工会说英语,一点不让人奇怪,而上海并没有这样的规定。我认为,上海的教育水准总的来说比香港还高。不过,香港员工有较高的商业素养,技术也很扎实,这比上海员工有优势。
在当前这个时代,强调的是综合素质与能力。举个例子,一个没有业务来往的陌生企业突然要来访问,公司总经理要接见他们,时间还有15分钟,事先公司总经理对这个国家、这一企业几乎毫不了解,如果这样就去交谈,也许就会失去一个潜在的合作机会。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会在短短的十分钟内,利用因特网,发挥自己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将一份较为完整的背景资料交到总经理手中。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主动完成这一紧急任务,将充分展示出员工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公司带来好的收益。上海员工在这方面的素质还有所欠缺。但我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上海城市的繁荣,他们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素质和能力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英特尔:理想的能力= 沿海学生的软能力 + 内地学生的硬能力
问:英特尔汇聚了国内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国内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水平。这些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之间,有什么不同?
王文汉(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总经理):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回答不好要得罪人。我只能讲我的感觉,很片面。我认为,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比较自信,这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北大和清华的学生相比,北大的学生在软件上做得错,而清华的学生更大气,他们能做大规模、较完整的系统。复旦和交大之间,差别就大了。交大的市场反应速度快,而复旦就比较慢一些。比如,在全国所有高校的软件学院中,交大是第一家派学生到企业去实习的,他们与8家IT企业共同建立了实习基地,去年已有16个学到英特尔实习,我们派16人作为“师傅”带这些徒弟。交大的学生相对于复旦学生来说,更愿意冒险,更有创新的激情;而复旦的学生则要保守些,做事比较稳,不愿冒险。
沿海地区高校的学生,比起内地高校的学生而言,比较有思想,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都比较强。但是,他们的基本功却被内地学生超过了。我们每次招聘时,会对学生进行测试,我们发现,内地高校学生的基本功越来越好,成、合肥、西安的学生,技术能力比上海、北京的学生要高。我想,这恐怕与他们周围的环境有关。上海、北京很热闹,有很多机会学生们于是不一定能安心投入学习,而内地高校学生受外界扰小,也就能潜心学习。
问:您在好几个地方读过书,同时也在跨国公司里接触了世界各地的人才,能否将国内学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作个比较?
王文汉:与美国学生相比,国内的大学生在硬能力方面,考虑问题不具像美国学生那样的广度与深度。在软能力方面,差距要更大一些。我们有一句话,叫“隔行如隔山”,在一些中国学生身上甚至可以说“隔项目如隔山”。即使在完成同一个产品的开发,分在某个项目组的人可能对另一个项目组的工作一概不知。而在美国,即便是另一个项目组的同事也能对你这个项目滔滔不绝,大谈一番,这有助于项目间的协作配合。
因此对于在校大学生,逐步加强自己从校园人到社会人转变的意识,哪怕开始的时候只是一种意识,我们认为在大学这个特殊阶段是必需的,这也是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的显著特点。换个角度,我们希望他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加强知识的应用能力,在为自身“硬件”扩容的同时,“软件”的升级也是必不可少的。
问:这是不是太急功近利?
张燕梅:这不是急功近利,而是有的放矢,掌握人生的主动权。没有目标会导致行动的盲目,很多学生之所以觉得自己面对用人单位的各种需求无所适从,是他们没有确定的目标,他们的目标太多,或者说他们太贪婪。我常说,每个人要知道“四个W和一个H”,即自己想干什么(WhatdoIwanttodo)?能干什么(WhatcanIdo)?在什么地方干(WheredoIwanttowork)?在哪家公司干(WhichcompanydoIwanttowork)?怎样干(Howtowork)?当然,目标也不是唯一的,不能盯死一家企业,把全部希望倾注于一家公司,你可以准备两三个相关的企业,作为你努力的目标。其实,结果在这个时候已经并不是最重要的了,因为你已经在努力的过程中为未来作了充足的准备,这样,你就不会在走进社会时才发觉自己距离企业的要求是如此遥远。
西门子:建立清晰的成才目标
问:对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情况,能进行一下评价吗?
谢克海(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人事部经理):总的来说,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方面是不错的,这主要指书本知识,他们的商务知识和市场知识相对比较薄弱,但我认为这怨不得他们。经验不应该成为对大学生考察的重点,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他们会增加经验的。从能力角度说,大学生喜欢变革,比较积极主动,愿望很强,但缺乏沟通能力,对环境的敏感性以及质量意识也相对欠缺。客观上说,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把一件事说清楚的能力,我们不要太多地奢谈演讲才能、辩论才能,而且我很反感大专辩论赛的形式,那不是在辩论,那是在吵架,对学生只能是误导,一家公司的会议如果要开成那样就乱套了。所谓把一件事讲清楚,就是把出现的问题、问题的背景、可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要花多少钱、要与哪些部门配合,清晰地讲出来。有的员工,可能只知道问题是什么,至于问题的背景、怎样解决问题、流程如何却一概不知。还有的员工只能看到问题的某些方面,而看不到问题的另一些方面。看不清问题,也说不清问题;或者看清了问题,却说不清问题,都是缺乏沟通能力的表现。因此我经常说,我们的硬盘要特别好,打印机也要特别棒,要有清楚的思维方式,也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还有我们许多人普遍缺乏质量意识,桌子有个污点,墙壁掉块皮,我们往往不以为然,因为可以继续用,但这对于很多德国人来说却是不能容忍的。
刚才我提到大学生的成功欲望很强,但他们有时会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我看过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对一万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有50%左右的学生认为,35岁前将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顶峰;还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将为第一个雇主工作两年时间。我觉得这反映出有些学生十分浮躁,35岁就达到职业生涯的顶峰,那以后干什么呢?是不是就退休了?为第一个雇主工作两年时间,难道两年时间就可以把一家公司吃透吗?我在西门子八年了,还感到有很多东西可学。
富士通:要“宽”更要“精”
问: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首席技术官,稻垣先生能否从技人员在企业的发展角度出发,给在校学生提一点建议?
稻垣雄史(富士通将军公司原CTO、空调技术研究所所长):如果要成为一名在某个专业领域有作为的人,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必须深入地进行专业学习。我的这种观点可能与目前流行的提法,即“大学生在学校里要学得宽一点,浅一点”有所不同。大学生的知识面要广,这毫无疑问是对的,但是在广的基础上,应该在某个方面做到精深。我们的公司是一全球性跨国公司,面临的是来自世界的竞争。在激烈的世界竞争面前,如果不掌握尖端技术,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谋生。
问:的这种建议,是不是仅仅适合于那些有志于今后从事技术开发工作的学生?
稻垣雄史:我的建议是针对所有学生提出的。不管今后干什么工作,都会涉及某个专业领域,你要在这个专业领域取得成就,必须精通这一专业。在我们公司,无论你做开发设计,还是做市场销,都需要达到国际水准。这样的人才汇集在一起组成一个团队,才可能对高精技术进行攻关。
如果我是一名学生,我会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出发来思考自己应该具备哪些素质。首先,企业需要高能力的人才,但与此同时,每个人只可能对某一方面的知识做到深入,任何人都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就可以取得成功。换句话说,一个有能力的人如果能够很好地与他人一起组成一个团队,这是最完美的。举个例子,企业好比一个交响乐团,里面有小提琴手、大提琴手、大号手、小号手,等等,如果你是一名小提琴手,那么你除了要使自己的演奏水平达到最高境界外,还要懂得听指挥的统一调度,知道在什么时候拉,什么时候不拉,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低,否则,就乱套了。总的来说,如果你富有创造力,善于不断进取,敢于向世界难题挑战,讲效率讲诚信,乐于融入群体,那么就会受到任何企业的欢迎。
问:要形成一个团队,最重要的是什么?
稻垣雄史:团队的形成,需要黏合剂。而最好的黏合剂,是彼此间的尊重。在一个集体中,你要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除了要有充分的实力,还要善于尊重他人,否则,你的事业便会是空中楼阁。
柯达:找一个人生支点
问:您认为现在的大学生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应该怎么做?
叶莺(伊士曼柯达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社会在提升,大学生也应该对自己的定位进行适当调整。我一直认为,一个人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从一个较低的起点,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做,这样才会有踏实的准备。我并不认为毕业马上进入一个大企业就是一个很好的职业起点。美国有钱人家的孩子,从小就打工,到海滩去卖防晒油,到餐厅去做侍者,在街头卖报,甚至帮人擦皮鞋。父母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赚钱,更是教育孩子要以谦卑的态度去为人服务。这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就是在香港,成功的富豪,也往往把海外求学归来的孩子送到其他老板的公司去打工,从学徒做起,这是一种重要的人生经历,是职业发展不可跨越的过程。
我们一直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要热爱劳动,并告诉他们劳动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我们很少有具体的行动来落实这种教育。在学生心中,有的劳动是十分“卑贱”、“不值一提”的,这是不健康的职业态度,当他们大学毕业时,宁愿待业也不愿去干所谓的脏活、累活,他们觉得这很没面子。改变这种思维,改变这种理念,就会有很多的就业机会出现。也许有的学生期望我说一些高调的、冠冕堂皇的东西,但是我要说,要成功,必须从最底层做起,只有经过艰难的磨砺,才能成就栋梁之材。
三菱商事:做到更广的适应性
问:现在很多人认为,大学学习的知识在具体工作中派上用场的不足5%,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三村俊(三菱商事(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室副室长):如果在大学里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其结果肯定会如此,因为知识日新月异,能有5%的知识在具体工作中派上用场已经很好了。如果大学生注意培养思考方法、学习方法,那么结果就会有很大不同,你就会觉得大学生活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理论知识不可能处处派上用场,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却能时刻显示其威力,这以说是大学教育对人最大的影响之处。
世界500强企业高管解密招聘出题问奇怪的问题是为了考查你的创造性微软公司副总裁兼微软雷德蒙研究院院长凌大任博士微软招聘员工的程序很严格,要面试一整天,考核基础知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高管公司承诺书,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7篇公司高管辞职报告,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公司高管辞职报告......
公司高管辞职报告在公司工作了好几年之后,我们经过衡量后,会选择与现在的工作告别,这时就需要学习写辞职报告吧。那么辞职报告里该包含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公司高......